1. 編制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有那些步驟
1.讀圖復,清楚零件的技術要求和使制用功能。
2.制定工藝路線。
3.根據工藝路線,制定工序、工步,明確加工方法、測量方法及工藝基準、測量基準。
4.選用加工設備和工藝裝備。
5.計算工時定額和材料定額。
6.進行審批程序。
2. 什麼是機械加工工藝,怎麼制定工藝流程步驟
1、機械加工工藝是指利用機械加工的方法,按照圖紙的圖樣和尺寸,使毛坯的形狀、尺寸、相對位置和性質成為合格零件的全過程,加工工藝是工藝人員進行加工前所需要做的工作,避免在加工過程中發生加工失誤,造成經濟損失。
2、制定工藝流程步驟:
1) 計算年生產綱領,確定生產類型。
2) 分析零件圖及產品裝配圖,對零件進行工藝分析。
3) 選擇毛坯。
4) 擬訂工藝路線。
5) 確定各工序的加工餘量,計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6) 確定各工序所用的設備及刀具、夾具、量具和輔助工具。
7) 確定切削用量及工時定額。
8) 確定各主要工序的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
9) 填寫工藝文件。

(2)機械廠配件加工怎麼做擴展閱讀:
機械加工工藝要遵循精基準的選擇原則:
1、基準重合原則:應盡可能選擇被加工表面的設計基準作為精基準,這樣可以避免由於基準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誤差。
2、統一基準原則:應盡可能選擇用同一組精基準加工工件上盡可能多的表面,以保證各加工表面之間的相對位置精度。
3、互為基準原則:當工件上兩個加工表面之間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較高時,可以採用兩個加工表面互為基準反復加工的方法。
4、自為基準原則:一些表面的精加工工序,要求加工餘量小而均勻,常以加工表面自身作為精基準。
3. 木質零件機械怎樣加工
用機械將預先乾燥過的板、方材或木質人造板製成一定尺寸和形狀的零件的加工過程。一般採用鋸、刨、鑽、鏤、銑、開榫、打眼等設備,經過配料、刨削、開榫、起槽、打眼、銑型面、表面修整等工序來完成。
配料
按照零件尺寸、形狀和用料要求並留有適當的加工餘量,將板、方材或人造板鋸製成一定規格毛料的加工過程。配料時必須確定合理的加工餘量和掌握對成材含水率的要求,正確選擇配料的方式和加工方法。常用的配料方式有如下幾種:①先將板材按毛料長度用圓鋸橫截,再按毛料寬度用圓鋸或小帶鋸縱解(剖分)。該法便於工序間運輸,可充分利用毛邊板的尖削度部分。但在橫截剔除缺陷的同時,往往會鋸掉一部分有用的木材。②先按毛料寬度用單鋸片或多鋸片圓鋸機縱解,再按毛料長度橫截,並同時去掉缺陷部分,該法木材利用率稍高,但車間佔地面積較大,運輸也不方便。③下鋸前預先在板面上按毛料尺寸劃線,再進行鋸解,如能套裁下料,可提高出材率9%。該法適於曲線形零件的配料。④下鋸前先經壓刨粗刨進行配料,這樣可提高配料質量。但車間佔地面積較大,且不便運輸。關於人造板的配料稍不同於板材,刨花板和中密度纖維板開料前,首先應通過寬頻式砂光機進行定厚加工,保證厚度公差達到±0.2毫米,對於膠合板和硬質纖維板的開料,應十幾張成摞鋸切。因人造板幅面大,不便移動,一般將人造板固定在機床上,鋸片作縱向或橫向自動鋸切。如果進廠原料為飾面人造板(薄木或浸漬紙飾面),必須選用帶有刻痕鋸的鋸板機開料。
刨削
將毛料刨削成符合尺寸要求的凈料。該工藝包括刨削基準面和基準邊,刨削基準相對面與相對邊。基準面與基準邊的加工,通常在平刨上進行;基準相對面與邊的加工,可由壓刨或銑床完成規定厚度與寬度尺寸的加工。如果相對面和基準面不平行,應使用夾具,按要求角度來加工。對於質量要求不高的平表面,如門、窗生產,可直接通過三面刨或四面刨,一次完成。
開榫
用開榫機或銑床,加工榫頭的工藝過程。根據榫頭形狀、數量、長度及其在零件上的部位,來選用加工設備與刀具,確定合理的加工方法。開榫機可加工直角單榫、雙榫和斜榫。對於單頭燕尾榫,只要改用錐形銑刀即可完成。銑床可加工直角或燕尾形的單榫與多榫、齒形榫等。燕尾形多榫亦可在專用的燕尾榫機上採用錐形端銑刀,刀軸沿梳形導向板移動進行加工(圖1)。長圓形榫頭是在專用的長圓形榫頭開榫機,銑刀沿零件端部回轉一周而完成。榫頭尺寸可根據要求調整,且加工表面光滑。

圖4表面修整
用凈光刨或磨光機將預裝飾的表面刨光或磨光的過程。其目的是消除回轉刀刃切削木材時,在表面所留下的微小波紋和在加工中產生的撕裂、毛刺、壓痕等缺陷,並使裝飾的表面具有規定的粗糙度。①刨光:用凈光機將零件表面刨光。凈光機有兩種:一種是工件作橫向進給,刨刀作往復運動;另一種是刨刀固定不動,工件由回轉橡膠履帶帶動連續通過刀刃進行刨光。應當指出,薄木膠貼的大平面不宜刨光。②磨光:用各種型號的砂紙、砂帶將木材表面磨光。磨光的質量取決於磨料粒度大小、磨削的方向、壓力以及材性等。磨料的粒度越大,生產效率越高,但加工表面較粗糙,所以應根據零件表面質量要求來選擇砂紙號。砂磨時,應順纖維方向磨光,單位壓力不能過大。對於大平面零件的砂磨,應採用上帶式磨光機和寬頻式磨光機;對於窄小的平面或部件邊線,可採用立式砂帶磨光機;對於凹曲面或部件的內表面,應採用單鼓式研磨機;對於凹凸曲率半徑小而型面較復雜的零、部件,可採用刷式磨光機,如果曲線型面的軌跡作直線運動,可用靠模帶式砂光機;對於回轉表面的研磨,最好採用工件作回轉運動與相應形狀的研磨刷配合進行;對於零件的端面倒楞、磨圓等,可用盤式磨光機或立式砂帶磨光機。
4. 機械零件加工過程中(前後)注意事項有哪些
1.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抄,穿戴襲好規定的勞保用品。
2.熟悉圖紙和有關工藝要求,充分了解所加工的零件的幾何形狀和尺寸要求。
3.按圖紙工藝所要求的材料規格領料,並檢查材料是否符合工藝的要求。
4.選擇合適的加工刀具。
5.針對加工零件,備好所需的量具。
6.檢查設備是否正常及安全防護齊全,各潤滑油孔加註潤滑油,設備空運轉檢查。
7.裝夾校正工件,裝夾可靠。
8.按工藝要求正常加工。
9.做好工序自檢。
10.加工後經互檢,叫檢驗人員專檢。
11.操作完成後,立即清理設備上的油污切屑及工作現場,零件擺放整齊。
12.關閉電源,做好設備維護保養。
5.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是什麼
是指用機械加工的方法,按規定的順序,把毛坯變成零件的全部過程。
機械加工工藝流程:
1、是工件或者零件製造加工的步驟,採用機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變毛坯的形狀、尺寸和表面質量等,使其成為零件的過程稱為機械加工工藝過程。
2、是在流程的基礎上,改變生產對象的形狀、尺寸、相對位置和性質等,使其成為成品或半成品,是每個步驟,每個流程的詳細說明,比如,上面說的,粗加工可能包括毛坯製造,打磨等等,精加工可能分為車,鉗工,銑床,等等,每個步驟就要有詳細的數據。
3、技術人員根據產品數量、設備條件和工人素質等情況,確定採用的工藝過程,並將有關內容寫成工藝文件,這種文件就稱工藝規程。

機械加工加工藝的方法:
1、切削加工:
包括車削、銑削、刨削、磨削、拉削、鑽孔、擴孔、鉸孔、研磨、珩磨、拋光、超精加工和由它們組成的自動技術、數控技術、成組技術、組合機床、流水線、自動線。
特點:以金屬材料來製造機械的零件,主要的加工手段是切削加工,因為切削加工的精度高、質量好。切削加工的工序多、需要的設備多、投資也大。
2、少、無切屑加工:
可以分為精密鑄造類,壓力加工類和壓力光整加工,還有精密焊接和快速成形等。
3、特種機械加工:
常見的特種機械加工方法有像電火花加工、電解加工、超聲波加工離子束加工和電磁加工等。
特點:屬於非接觸式加工,能夠以柔克剛,刀具硬度可以低於工件的硬度。加工時也不存在顯著的機械力。不依靠機械力和機械能,而是利用電能、光能以及熱能等切除材料,能量的密度高。切削原理在這些加工中並不適用,不會產生宏觀切屑。加工能量易於控制和轉換,易自動化,加工的范圍廣、適應性強。
6.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
主要內容
1、產品特徵,質量標准。
2、原材料、輔助原料特徵及用於生產應符合的質量標准。
3、生產工藝流程。
4、主要工藝技術條件、半成品質量標准。
5、生產工藝主要工作要點。
6、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和成品質量指標的檢查項目及次數。
7、工藝技術指標的檢查項目及次數。
8、專用器材特徵及質量標准。
形式
企業所用工藝規程的具體格式雖不統一,但內容大同小異。一般來說,工藝規程的形式按其內容詳細程度,可分為以下幾種;
工藝過程卡
這是一種最簡單和最基本的工藝規程形式,它對零件製造全過程作出粗略的描述。卡片按零件編寫,標明零件加工路線、各工序採用的設備和主要工裝以及工時定額。
工藝卡
它一般是按零件的工藝階段分車間、分零件編寫,包括工藝過程卡的全部內容,只是更詳細地說明了零件的加工步驟。卡片上對毛坯性質、加工順序、各工序所需設備、工藝裝備的要求、切削用量、檢驗工具及方法、工時定額都作出具體規定,有時還需附有零件草圖。
工序卡
這是一種最詳細的工藝規程,它是以指導工人操作為目的的進行編制的,一般按零件分工序編號。卡片上包括本工序的工序草圖、裝夾方式、切削用量、檢驗工具、工藝裝備以及工時定額的詳細說明。
實際生產中應用什麼樣的工藝規程要視產品的生產類型和所加工的零部件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而言,單件小批生產的一般零件只編制工藝過程卡,內容比較簡單,個別關鍵零件可編制工藝卡;成批生產的一般零件多採用工藝卡片,對關鍵零件則需編制工序卡片。
在大批大量生產中的絕大多數零件,則要求有完整詳細的工藝規程文件,往往需要為每一道工序編制工序卡片。

(6)機械廠配件加工怎麼做擴展閱讀
工藝規程設計
設計原則:
(1)所設計的工藝規程應能保證機器零件的加工質量(或機器的裝配質量),達到設計圖樣上規定的各項技術要求。
(2)應使工藝過程有較高的生產率,使產品盡快投放市場。
(3)設法降低製造成本
(4)注意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保證生產安全。
原始資料:
(1)產品裝配圖,零件圖。
(2)產品驗收質量標准。
(3)產品的年生產綱領。
(5)製造廠的生產條件,包括機床設備和工藝設備的規格、性能和現有的狀態、工人的技術水平、工廠自製工藝裝備的能力以及工廠供電、供氣的能力等有關資料。
(6)工藝規程設計、工藝裝備設計所需要的設計手冊和有關標准。
(7)國內外先進製造技術資料等。
步驟內容:
(1)分析研究產品的裝配圖和零件圖。
(2)確定毛坯。
(3)擬定工藝路線,選擇定位基面。
(4)確定各工序所採用的設備。
(5)確定各工序所採用的刀具、夾具、量具和輔助工具。
(6)確定各主要工序的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
(7)確定各工序的加工餘量,計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確定切削用量。
(9)確定工時定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藝規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機械加工
7. 精密的機械零件該怎麼加工
一般精密的機械零件,均有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Ra0.4左右。加工方法:精車、精刨、加工中心精銑鏜、磨床磨削、內孔鏜鉸、刮研、研磨等。根據具體零件和要求進行工藝編制。
8. 機械零件的加工方法有哪些
鍛造,沖壓,機床加工,鉗工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