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果園機械包含哪些
果樹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機具與裝備。主要包括:果園動力、建園、栽植、耕作、施肥、中耕、灌溉、植保、防護自然災害、整形修剪以及採收等作業的機具和裝備。世界上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果樹生產機械化發展迅速,美國在20世紀40年代,基本實現果樹生產機械化,70年代以來,除果品採收和部分細致修剪,仍使用人工作業外,果園其他主要作業項目,都實現了機械化;在歐洲,一些國家的葡萄生產全過程,已實現機械化。
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果樹生產中使用半機械化生產機具,60年代發展了半機械化的小型機動噴霧機;手扶拖拉機和中、小型輪式拖拉機應用於果樹生產。同時,研製改進了中耕機、施肥機、開溝機等。70年代末,開始研製果樹定植挖坑機,果園風送式噴霧機,果樹行間動力割草機,修剪、採收用升降平台,液壓修枝剪,震動式山楂採收機,靜電噴霧機,葡萄園噴霧機,綠肥壓青機,施肥開溝機,倒置式樹盤中耕機等。
動力機械
20世紀40年代,果園機械主要有,用於配帶各種作業機具的手扶拖拉機和園藝拖拉機(Gar-den Trater)。60~70年代,發展了果園型拖拉機,根據果園作業的特殊性,形體小,功率為30~50馬力,採用折腰轉向機構,前後輪驅動,可以提高附著重量,改善牽引附著性能,具有良好的機動性,通過性。除後側能牽引或懸掛機具外,還能牽引或懸掛偏置機具,進行樹干周圍的除草及耕耘作業。拖拉機的前部與中部,也能裝置機具,提高了對果園多種作業的適應性。70年代後期,根據葡萄生產機械化的需要,發展了高低架葡萄園專用型拖拉機,用於立架栽培的葡萄生產,其農機底隙達2米左右,拖拉機跨在葡萄植株上,進行各項管理、採收、集運作業,此類拖拉機的傳動系統結構,除機械傳動外,還採用了液壓馬達。
建園機械
包括用於清理場地、修築梯田、平整園地、修建道路和開挖排灌渠道等作業的通用土建機械,如推土機、鏟運機、平地機、築埂機、挖溝機等,以及由拖拉機配帶果園用的耕翻和挖穴栽植機具。
挖坑機
果樹樹種不同,要求成穴的大小和深淺不一,挖坑機種類有:①手提機動型。以2~3馬力小型汽油機為動力,配置手把,並安裝有立式螺旋鑽頭,作業時以單人或雙人手提操作,由於機具較輕,鑽頭直徑小,適於坡地上葡萄和雜果類果樹定植挖坑用;②懸掛式挖坑機。本身不配置動力,是由齒箱通過接盤,裝置立式單螺旋或雙螺旋轉頭,整個裝置懸掛於拖拉機上,由拖拉機動力輸出軸驅動齒箱帶動鑽頭旋轉入土而成穴,一般成穴深度可達80~100厘米,直徑可使用不同大小鑽頭(50~100厘米)。此機械可滿足各種果樹的定植挖坑要求(圖1)。

圖7為了撿拾地面果實,20世紀60年代以來,研製了地面果實撿拾機,有氣吸式、滾針式和機械式。
果品分選(級)裝置
最簡易的分級器是分級孔板,以孔板上不同大小的孔徑來分選果品,純系手工勞動。果品分選機械化的歷史不長,但發展迅速,機械化程度高。普遍採用的裝置有按果品形狀的大小分級;按果品重量分級;按色澤分級(見果實分級)3種:①按果實形狀(大小)分級。利用機械使果實通過具有不同尺寸的選果工作部件,依次選出不同果徑級別的果實。②按重量分級。利用杠桿平衡原理,在杠桿一端放有平衡重或計量裝置。另一端放盛果部件,當盛果部件上的果實重量超過平衡重時,杠桿傾斜拋出果實,承載較輕果實時,杠桿越過此平衡重位置前移,當遇到較輕平衡重時,杠桿才傾斜,盛果部件在新的位置拋出較輕果實,由此,將果實分為若乾等級。當前,這種裝置使用廣泛,有些裝置中的計量器已採用電子秤。③按色澤分級。原理是果實從電子發光點前通過時,果實的反射光,被能測定波長的光電管接收,果實色澤不同時,其反射光的波長就不同,電子系統可根據波長進行分析,按對果實色澤的標准要求確定取捨,達到分級目的。
為了滿足果品分選要求,歐美一些國家,已開始按多種分選原理製成組合式分選裝置,它可使某一等級的果實達到一定大小和重量標准,又滿足一定的色澤要求。目前,分選技術和裝置,已將光電測試技術、電子計算機和自動控制技術,運用於果品分選裝置中。
果品包裝裝置(見果品包裝)。
2. 裝載機在土石方施工作業時如何正確操作
土方工程機械化施工所用機械和設備的統稱。可用以進行鏟挖、短距離輸送、鋪填堆築、壓實和平整等作業。廣泛用於房屋建築、鐵路、道路、港口、水利、軍事等工程。類別分准備作業機械、鏟土運輸機械、挖掘機械、平整作業機械、壓實機械和水力土方機械等。准備作業機械用於清理土方工程施工場地和翻鬆堅實地面,以利其他土方機械進行作業的機械。常用的有除荊機和鬆土機。除荊機的工作裝置為V形刀架,刀架兩側裝刀片,懸置於拖拉機前端。工作時,機械邊前進邊切割灌木,並將其推向兩旁。鬆土機的工作裝置為單齒或多齒齒耙,懸裝於拖拉機後端,或由拖拉機牽引,借液壓缸或鋼絲繩滑輪組控制齒耙的升降,用於翻鬆土壤、破碎碎石路面或清除樹根。鏟土運輸機械利用刀形或斗形工作裝置切削土壤,並將土壤輸送一段距離的土方機械。常用的有推土機、鏟運機和單斗裝載機。挖掘機械進行挖掘作業的土方機械。分單斗和多斗等型式。另有一種滾切式挖掘機,是在拖拉機前裝一個具有多排滾刀的轉架,當拖拉機前進時,轉架旋轉,滾刀自上而下地切削土壤,生產率高,但受土質和地形條件的限制,使用不廣泛。平整作業機械利用刮刀平整場地或修整道路的土方機械。常用的有自動平地機。壓實機械利用靜壓、振動或夯擊原理,密實地基土壤和道路鋪砌層,使其密度增大,承載能力提高的土方機械,分羊足碾、光輪壓路機、輪胎壓路機、振動壓路機、蛙式夯和內燃打夯機等。水力土方機械利用高速水射流沖擊土壤或岩體,進行開挖,然後將泥漿(或岩漿)輸送到指定地點的土方機械,常用的有水泵、水槍、吸泥泵等,能綜合完成挖掘、輸送、填築等作業,效率較高,但消耗水電量大,應用有局限性。安全保養制度土方機械應嚴格按照檢修制度進行保養修理;作業時,任何人不得進入作業范圍內,鏟斗不準在運土車輛駕駛室上方越過,並應隨時注意挖掘面有無崩坍危險;如長距離搬運,工作裝置不得懸置,回轉機構不得轉動,整機必須牢固固定;一切土方機械在夜間施工時,必須有良好的照明。發展趨向研製特種施工的土方機械,如水下資源開發、高原地區施工和凍土地帶作業的特種土方機械;進一步引用和改進液壓技術,如高節能液壓系統;研究切削和挖掘的新原理,如振動挖土和火焰噴射挖土等;應用自控、遙控和計算機控制技術,以及研究整個土方工程施工過程的綜合機械化設備。
3. 機械化育苗的主要優點是什麼存在哪些問題
機械化育苗的主要優點如下:
(1)節約能源 機械化育苗採取了專業化生產,集中育苗和集中供暖,避免了分散育苗造成的能源浪費。
(2)節約勞力 由於播種、噴水、噴肥實現了機械化,可以節省勞動力。傳統育苗每人只能管理25000株苗,機械化育苗每人可管理7萬~8萬株苗。由於採用育苗盤,重量輕,便於遠距離運輸。傳統育苗每個育苗土塊重0.8~1千克,而機械化育苗每株只有35~50克重,僅為前者的1/20。
(3)節省育苗面積 傳統育苗667米2地只能育5萬株苗,機械化育苗則可育25萬株以上。
(4)節約種子 機械化育苗可精量播種,每穴1粒,用種量只相當於常規育苗的1/5~1/10。番茄667米2地用種量只有10~20克。
(5)成活率高 機械化育苗移栽時不傷根,成活率高達100%,並且定植後緩苗時間短。
(6)提早成熟 機械化育苗雖然苗齡短,葉片比常規育苗少2~3片葉,但據試驗菜花32天苗齡比常規43天苗齡定植後生長快,成熟早。
機械化育苗在我國已開始發展,雖然應用面積不大,但已在生產上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設備利用率不高,生產者還沒有完全習慣採用機械化育成的苗;設備不配套,目前國內生產的育苗盤質量較差,使用壽命較短;機械化育苗所用的種子要求發芽率在90%以上,而目前國內種子加工質量仍不過關,發芽率較低,從而花費了補苗的勞力。
4. 土方挖運機械怎樣選擇開挖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土方機械的選擇:土方機械化開挖應根據基礎形式、工程規模、開挖深度、地質、地下水情況、土方量、運距、現場和機具設備條件、工期要求以及土方機械的特點等合理選擇挖土機械,以充分發揮機械效率,節省機械費用,加速工程進度。
土方機械化施工常用機械有:推土機、鏟運機、挖掘機(包括正鏟、反鏟、拉鏟、抓鏟等)、裝載機等。
一、推土機
(一)適用范圍
適於開挖一~四類土;找平表面,場地平整;開挖深度不大於1.5m的基坑(槽);短距離移挖築填,回填基坑(槽)、管溝並壓實;堆築高度在1.5m以內的路基、堤壩,以及配合挖土機從事平整、集中土方、清理場地、修路開道;拖羊足碾、鬆土機,配合鏟運機助鏟以及清除障礙物等。
(二)作業方法
推土機開挖的基本作業是鏟土、運土和卸土三個工作行程和空載回駛行程。鏟土時應根據土質情況,盡量採用最大切土深度在最短距離(6~10m)內完成,以便縮短低速運行時間,然後直接推運到預定地點。回填土和填溝渠時,鏟刀不得超出土坡邊沿。上下坡坡度不得超過35°,橫坡不得超過l0°。幾台推土機同時作業,前後距離應大於8m。
(三)提高生產率的常用方法
1.下坡推土法;
2.槽形挖土法;
3.並列推土法;
4.分堆集中;
5.鏟刀附加側板法。
二、鏟運機
(一)適用范圍
適於開挖含水率27%以下的一~四類土;大面積場地平整、壓實;運距800m內的挖運土方;開挖大型基坑(槽)、管溝、填築路基等。但不適於礫石層、凍土地帶及沼澤地區使用。
(二)作業方法
鏟運機的基本作業是鏟土、運土、卸土三個工作行程和一個空載回駛行程。在施工中,由於挖填區的分布情況不同,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應根據不同施工條件(工程大小、運距長短、土的性質和地形條件等),選擇合理的開行路線和施工方法。
開行路線有如下幾種:
1.橢圓形開行路線;
2.「8」字形開行路線;
3.大環形開行路線;
4.連續式開行路線;
5.鋸齒形開行路線;
6.螺旋形開行路線。
(三)提高生產率的常用方法
1.下坡鏟土法;
2.跨鏟法;
3.交錯鏟土法;
4.助鏟法;
5.雙聯鏟運法。
三、挖掘機
(一)正鏟挖掘機
1.適用范圍
適用於開挖含水量應小於27%的一~四類土和經爆破後的岩石和凍土碎塊;大型場地整平土方;工作面狹小且較深的大型管溝和基槽路塹;獨立基坑及邊坡開挖等。
2.作業方法
正鏟挖掘機的挖土特點是:「前進向上,強制切土」。根據開挖路線與運輸汽車相對位置的不同,一般有以下兩種:
(1)正向開挖,側向裝土法:正鏟向前進方向挖土,汽車位於正鏟的側向裝車。本法裝車方便,循環時間短,生產效率高。用於開挖工作面較大,深度不大的邊坡、基坑(槽)、溝渠和路塹等,為最常用的開挖方法。
(2)正向開挖,後方裝土法:正鏟向前進方向挖土,汽車停在正鏟的後面。本法開挖工作面較大,生產效率降低。用於開挖工作面較小、且較深的基坑(槽)、管溝和路塹等。
3.提高生產率的常用方法
(1)分層開挖法;
(2)多層挖土法;
(3)中心開挖法;
(4)上下輪換開挖法;
(5)順鏟開挖法;
(6)間隔開挖法。
(二)反鏟挖掘機
1.適用范圍
適用於開挖含水量大的一~三類的砂土或黏土;主要用於停機面以下深度不大的基坑(槽)或管溝,獨立基坑及邊坡的開挖。
2.開挖方法
反鏟挖掘機的挖土特點是:「後退向下,強制切土」。根據挖掘機的開挖路線與運輸汽車的相對位置不同,一般有以下幾種:
(1)溝端開挖法;
(2)溝側開挖法;
(3)溝角開挖法;
(4)多層接力開挖法。
(三)抓鏟挖掘機
1.適用范圍
適用於開挖土質比較松軟(一~二類土)、施工面狹窄的深基坑、基槽,清理河床及水中挖取土,橋基、樁孔挖土,最適宜於水下挖土,或用於裝卸碎石、礦渣等鬆散材料。
2.挖土方法
抓鏟挖掘機的挖土特點是:「直上直下,自重切土」。抓鏟能在回轉半徑范圍內開挖基坑上任何位置的土方,並可在任何高度上卸土(裝車或棄土)。
對小型基坑,抓鏟立於一側抓土;對較寬的基坑,則在兩側或四側抓土。抓鏟應離基坑邊一定距離,土方可直接裝自卸汽車運走,或堆棄在基坑旁或用推土機推到遠處堆放。挖淤泥時,抓鬥易被淤泥吸住,應避免用力過猛,以防翻車。抓鏟施工,一般均需加配重。
四、裝載機
裝載機按行走方式分履帶式和輪胎式兩種。有的單斗裝載機背端還帶有反鏟。
(一)適用范圍
適用於裝卸土方和散料,也可用於較軟土體的表層剝離、地面平整、場地清理和土方運送等工作。
(二)作業方法
與推土機基本類似。在土方工程中,也有鏟裝、轉運、卸料、返回四個過程。
4.1依據地質勘察報告,以及地下管線構築物竣工圖、基礎設計圖和深基坑支護設計圖以及《土方與爆破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10-83),審查基坑開挖的施工方案,對深基坑尤其要特別認真審查,並填寫「施工組織設計報審表」(A2)。
4.2根據總平面圖中的測量控制點(平面控制樁和水準點)和規劃紅線,審查與復核施工單位所放的開口線,務求准確。並填寫「工程報驗申請表」(A4)。
4.3深基坑開挖前須由專業隊伍對基坑支護結構和周邊環境(道路路面、民房建築等)進行監測。定期進行位移、沉降觀測,並將成果上報監理單位。
4.4深基坑開挖前還必須對支護結構的質量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後方允許開挖。
4.5檢查土方開挖機械性能是否適用於本工程、機手是否持證上崗。
4.6採用爆破工藝開挖的,應督促施工方和業主向政府主管部門申報,並審查爆破方案是否合理,填寫A4表。
4.7在基坑(槽)開挖過程中,經常巡視工地,注意如下問題:
4.7.1軸線樁、龍門板或水平樁有無位移;基坑邊坡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4.7.2坑邊堆土高度、位置與范圍、以及建材堆放高度是否合乎要求;
4.7.3土壁、坑底滲水現象;
4.7.4地表水、雨水沖刷斜坡情況,邊坡周圍排水溝工作是否正常;
4.7.5周邊地面有無裂縫;
4.7.6有無局部塌方;
4.7.7土質異常、局部土質松軟、古墓、古井、局部障礙物;
4.7.8施工安全(如下層掏洞開挖、挖土機下作業等);
4.7.9基坑開挖周圍應設置護欄或明顯標志、防止人車跌入基坑內,夜間應設紅燈警示;
4.7.10做好挖方工程計量工作,記錄土類與分界情況(標高、范圍)。
4.8基坑內建築物及基坑的保護
4.8.1對先打(或鑽、挖)樁後開挖基坑的工程,則在開挖前必須在施工方案中明確工程樁的保護措施,開挖中安排專業人員監測工程樁的位移、傾斜和樁身完整性。
4.8.2暴露時間可能較長的深基坑,應由設計單位評估地基岩(土)層的風化速度,塌坑的可能性或基底會隆起,以及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如噴漿,鋪設保護層等)。
4.9驗槽
當基坑(槽)開挖完成,並清理好之後,在基礎施工前,組織有關單位共同驗槽,驗槽後,確認合格,有關責任人簽名確認,並填寫工程報驗申請表(A4)。驗槽內容如下:
4.9.1基坑尺寸(長、寬、深)及坡度與設計圖紙是否相符,質量標准見附表;
4.9.2基坑壁土層分層,特別是基底土層與地質報告和設計圖紙是否相符、有無地下水出露、是否要增設排水措施;
4.9.3上部結構重要部位(即受力較大或沉降靈敏部位)土質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對筏形基礎而言);
4.9.4地基處理(或者只限局部)效果檢驗;
4.9.5樁頭處理;
4.9.6基坑、底部地下滲水情況如何,排水設施工作是否正常。
5. 容器育苗設備是什麼
(equipment for container seedling)
(趙克繩)
用於培育容器苗的成套設備。由容器製作機、裝播機和培育溫室組成。
容器製作機
將硬塑料、泡沫塑料、紙漿和泥炭等壓製成各種不同形狀和規格的育苗容器的機械。泥炭容器製作機由漿池、凸模和銅網凹模等主要部分組成。凹模和凸模分別裝在兩個相互嚙合的旋轉輪上。旋轉輪轉動時,凹模將水分壓出。形成的泥炭杯被吸力吸引套在凸模上。最後凸模上的泥炭杯被凸模腔內的高壓氣流吹落到傳送帶上,運到乾燥窯內烘乾。
裝播機
是向容器里裝營養土和播種的機械。由營養土加工機、裝土機、播種機、覆土機、容器傳送裝置等工作機械和控制台組成。工作機械多按前後工序順序布置流水線,也稱裝播線(見圖)。大規模育苗採用自動化的裝播線,小規模育苗則採用半機械化的裝播線。①營養土加工機:由泥炭土粉碎、消毒、混肥和輸送等裝置組成。②裝土機:由土箱、分土輪、裝土裝置、土壤緊實裝置和壓穴裝置組成,用於向容器中裝土和壓出播種穴。有些裝土裝置利用光電系統控制裝土量。土壤緊實裝置有重錘搗實和振動緊實式兩種。③播種機:用於將規定粒數的種子播到穴中,有窩眼式和氣吸式兩種。播種裝置應能精確地控制播種粒數和不出現空穴。播種前種子要經過嚴格的精選。有些小粒的和形狀不規整的種子還可用裹丸機在種子外面裹上一層化學肥料和除莠、滅蟲、防病的葯劑,製成大小基本相同的球形顆粒。④覆土機:由土箱和配土輪組成,將規定量的覆蓋材料撒入播有種子的容器中,覆蓋種子。⑤容器傳送裝置:用於在工作機械間按工作順序傳送容器,由輸送帶和推送機構組成。為了使容器的傳送和裝土播種裝置的動作互相配合,各部分都裝有光電控制器和單獨的驅動電機。⑥控制台:用於控制整個裝播線的工作。
培育溫室
播種覆土後的容器,放在培育溫室內培育。溫室多用鍍鋅、鋁合金或竹木構架和透明材料建成。溫室內設有排水、降溫、供暖、照明、噴灌、CO2供應和控制台等裝置。為使溫室內維持一定的溫度和CO2含量,防治室外昆蟲和雜草潛入,溫室採用密閉式。①溫室降溫裝置:常採用強制通風降溫系統,由排氣風扇和進排氣孔組成。②溫室供暖裝置:小型溫室採用直立式火爐和吹風機供暖,大型溫室採用蒸汽供暖。③溫室照明裝置:溫室採用白熾燈、碳化鎢燈、水銀燈和石英碘燈等照明光源,對苗木進行補充光照。④噴灌裝置:有手工噴灌和自動噴灌兩種。可將肥料混在水中,在噴灌同時進行施肥。⑤CO2供應裝置:由於溫室是密閉式的,所以要由燃燒爐或CO2發生器向溫室內供給CO2。
容器育苗裝播自動線工藝流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