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機械增長和自然增長公式
人口機械增長率=人口遷入率-人口遷出率。
自然增長率的公式:自然增長率=(出生人口數-死亡人口)/平均總人口數*1000‰。

自然增長率存在明顯差異
中國各地區之間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差都不小,自然增長率因此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速度都顯著超過西部地區,當時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上海、天津、北京3市和遼寧、吉林等省。
如1954年和1957年,上海市的自然增長率分別高達45.62‰和39.94‰,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顯著領先。
B. 人口的自然增長/機械增長各是什麼意思
人口增長包括人口自然增長和人口機械增長。就全世界范圍來看,人口增長只包內括人口容自然增長,人口增長率即人口凈增率。
一個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決定的。
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由於人口遷入和遷出而引起的人口數量變化。分為零增長、正增長和負增長。
人口機械增長率=人口遷入率-人口遷出率
人口機械增長主要受社會因素影響,例如經濟發達的地區增長速度快,而經濟落後的地區則低,甚至是負增長。
一般表現為:經濟落後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遷移
C. 機械增長率怎麼計算
城市人口機械增長率是指一年內城市人口因遷入和遷出因素的消長,導致人口增減的絕對數量與同期該城市年平均總人口數之比.
計算公式為:城市人口機械增長率=(本年城市遷入人口數-本年城市遷出人口數)÷年平均城市總人口數×1000(‰)
D. 人口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機械增長率的區別是不是人口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機械增長率
人口增長率包括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機械增長率,但又不是兩者的簡單相加。
1.城市人口機械增長率(mechanical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是指一年內城市人口因遷入和遷出因素的消長,導致人口增減的絕對數量與同期該城市年平均總人口數之比。
2.城市人口機械增長率=(本年城市遷入人口數-本年城市遷出人口數)÷年平均城市總人口數×1000(‰)
3.人口自然增長率,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數(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內平均人數(或期中人數)之比。
4.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本年城市出生人口數-本年城市死亡人口數)÷年平均城市總人口數×1000(‰)

(4)機械人口增長率怎麼算擴展閱讀:
類型模式
1.自然增長率傳統型
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口增長的基本特點都是「高高低」型,新中國成立後迅速轉變為「高低高」型。
在50年代,自然增長率一般保持在20~23‰左右,而1962~1970年間自然增長率連續9年保持在26‰左右,其中1963年的33.33‰不僅是新中國成立後歷年的最高峰,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大概也無出其右。這一時期,中國人口的自然增長類型屬於傳統型 。
2.自然增長率過渡型
進入70年代以來,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自然增長率也呈現出連續式的銳減,1970年尚高達25.83‰,1976年即跌到12.66‰,1979年進一步降至11.61‰。
這樣的下降速度,在世界范圍內也是少見的。近幾年來,由於出生率回升,自然增長率也增大了,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均在14.5‰左右。
總的說來,這10餘年中中國人口的自然增長屬於傳統型和現代型之間的過渡類型。
3.自然增長率現代型
1991年,世界平均自然增長率為17‰,不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發展中國家為23‰,都大大超過中國。但全部發達國家僅為5‰,中國要超出2倍,差距還是很大的。
黨中央不久前在90年代十年發展綱要中要求把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5‰以內,如能實現這一目標,到2000年全國人口將不超過12.9億,屆時中國將進入現代型國家的行列。
參考資料:人口自然增長率-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