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機械鍾是根據什麼原理製造成的
機械鍾是根據單擺原理製造成的。
單擺是一種理想的物理模型,它由理想化的擺球和擺線組成.擺線由質量不計、不可伸縮的細線提供;擺球密度較大,而且球的半徑比擺線的長度小得多,這樣才可以將擺球看做質點,由擺線和擺球構成單擺.在滿足偏角<10°的條件下,單擺的周期:
T=2π√(L/g)
從公式中可看出,單擺周期與振幅和擺球質量無關.從受力角度分析,單擺的回復力是重力沿圓弧切線方向並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偏角越大,回復力越大,加速度(gsinθ )越大,在相等時間內走過的弧長也越大,所以周期與振幅、質量無關,只與擺長l和重力加速度g有關.
當單擺周期T=2s時,由公式推導,擺長大約為1m,這種情況的單擺叫做秒擺。秒擺常見於擺鍾上。
Ⅱ 世界上第一隻擺鍾是根據什麼原理製成的
世界上第一隻擺鍾是根據擺的等時性原理製成的。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最早發現了擺的等時性原理。
生活中的機械擺鍾無論形狀大小如何,單擺的周期只與擺長有關,與擺球的質量和擺角無關,即擺長一定時,單擺完成一次擺動的時間都相等,這一原理最早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現的,叫做擺的等時性.世界上第一隻機械擺鍾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的。

世界上第一隻擺鍾的由來
世界上第一隻擺鍾是根據擺的等時性原理製成的,此原理是由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首先發現的。某擺球來回擺動60次所用的時間為2分鍾,則該擺球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為2秒。1656年,惠更斯利用鍾擺的等時性原理製成了世界第一座擺鍾。
1673年,惠更斯從他的鍾擺的原理出發,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出版了他的《擺鍾》一書。在這本書中,他不僅詳細記載了擺鍾的發明,而且開始了他對離心力的研究。他最先提出了離心力與距離和速度的關系問題:
(1)同一物體如果以相同的速度在不同的圓周上運動,離心力與直徑成反比,圓越小,離心力越大。
(2)同一物體如果以不同的速度在相同的圓周上運動,離心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惠更斯關於擺的研究,為以後牛頓經典力學中萬有引力定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Ⅲ 擺鍾的工作原理是
是利用單擺的等時性。
正是這種性質可以用來計時。 而單擺的周期公式是。時間=圓周率的2倍乘以(根號下擺長除以重力加速度) T=2π(l/g)^0.5 通過公式以及其推導可以看出來,單擺運動靠的是重力,和繩子的拉力。
而擺動的周期僅僅取決於繩子的擺長和重力加速度。 地球重力加速度固定,控制擺長可以調整周期來計時。

(3)根據單擺的什麼原理人們製成了機械擺鍾擴展閱讀:
以擺作為振動系統的鍾。通常都帶有報時功能,所以又稱自鳴鍾。1582~1583年,義大利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伽利略發現了擺的等時性。1657年,荷蘭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利用擺的等時性原理發明了擺鍾。後經不斷改進,沿用至今。
擺鍾可根據用途和要求製成座鍾、掛鍾、落地鍾、子母鍾的母鍾、天文鍾等型式。擺鍾的報時方式通常為機械打點報時,也有用電子擴音報時的。近代帝王宮廷中使用的擺鍾,常附有一套機械傳動機構,以精工製作的人物、山水、飛禽、走獸等活動形象進行報時。
Ⅳ 機械擺鍾的原理,這個願理是什麼人發現的,是什麼
擺鍾的原理是單擺定律。單擺是能夠產生往復擺動的一種裝置,將無重細桿或不可伸長的細柔繩一端懸於重力場內一定點,另一端固結一個重小球,就構成單擺。若小球只限於鉛直平面內擺動,則為平面單擺,若小球擺動不限於鉛直平面,則為球面單擺。單擺運動近似的周期公式:T=2π√(L/g).其中L指擺長,g是當地重力加速度。
Ⅳ 機械鍾是根據什麼原理製造成的
機械鍾是根據單擺原理製造成的。
單擺是一種理想的物理模型,它由理想化的擺球和擺線組成.擺線由質量不計、不可伸縮的細線提供;擺球密度較大,而且球的半徑比擺線的長度小得多,這樣才可以將擺球看做質點,由擺線和擺球構成單擺.在滿足偏角<10°的條件下,單擺的周期:
T=2π√(L/g)
從公式中可看出,單擺周期與振幅和擺球質量無關.從受力角度分析,單擺的回復力是重力沿圓弧切線方向並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偏角越大,回復力越大,加速度(gsinθ
)越大,在相等時間內走過的弧長也越大,所以周期與振幅、質量無關,只與擺長l和重力加速度g有關.
當單擺周期T=2s時,由公式推導,擺長大約為1m,這種情況的單擺叫做秒擺。秒擺常見於擺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