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知識 > 海灣戰爭是機械化戰爭向什麼戰爭轉變

海灣戰爭是機械化戰爭向什麼戰爭轉變

發布時間:2023-07-27 05:28:55

Ⅰ 九十年代海灣戰爭是機械戰爭向什麼戰爭的轉變

第一,海灣戰爭概述。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盟在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為恢復科威特領土完整而對伊拉克進行的局部戰爭。主要戰斗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邊境地帶展開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
第二,戰爭的起因、經過。主要原因一:經濟利益。佔領科威特後伊拉克將擁有全球1/5的石油儲量,通過提高油價償還兩伊戰爭所欠下的債務。主要原因二:統治者因素。薩達姆的專政,希望通過當時國際局勢的動盪佔領吞並科威特,從而實現重建「巴比倫帝國」的夢想1990年8月2日凌晨1時,在空軍、海軍、兩棲作戰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三個師越過科威特邊境,向科威特發起了突然進攻。在350餘輛坦克的引導下,主攻部隊首先向南攻佔賈赫臘山口,然後折向東進攻科威特市。助攻部隊,在主攻部隊西側向南進攻,在賈赫臘山口與主攻部隊會合後,繼續南下,在通往沙特邊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擊陣地。經過約14小時的城市戰斗,下午7時,伊軍完全佔領了科威特首都。8月3日中午,伊軍佔領了科威特全境。至8月6日,進入科威特的伊軍達到約20萬人,坦克2,000餘輛。8月8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布吞並科威特,將其劃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並稱它「永遠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於伊拉克的侵略行為,國際社會立即作出了強烈反應,要求伊拉克從科威特無條件撤軍。經過五個半月緊張的軍事調遣、部署和對峙以及頻繁的外交斡旋,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最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678號決議,授權聯合國成員國在伊拉克於1991年1月15日之前仍拒不執行有關決議的情況下,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維護、執行有關決議,恢復海灣地區的和平與安全。然而,伊拉克仍表示拒絕接受決議。1991年1月17日,巴格達時間2時40分左右,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向伊拉克發起了代號為「沙漠風暴」的大規模空襲,海灣戰爭由此爆發。首先由停泊在海灣水域的美國「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戰列艦向伊拉克的防空陣地和雷達基地等目標發射了一百多枚「戰斧」式巡航導彈,隨即從沙特、巴林等國的空軍基地和停泊在海灣的美國航空母艦上出動了數百架轟炸機,對伊拉克境內的軍事目標進行了輪番轟炸。此後,法國、義大利、荷蘭等國的飛機也參加了戰斗。到2月中旬,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共出動作戰飛機7.6萬架次,從海上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280餘枚,嚴重打擊了伊軍的士氣,並使伊拉克處於癱瘓狀態。2月24日,多國部隊在海空攻勢配合下,向伊拉克發動了代號為「沙漠軍刀」的大規模地面進攻。以美軍為中堅的進攻分4路把侵科伊軍包圍在科威特境內,並切斷了伊拉克共和國衛隊與後方的聯系。潰退的伊軍只進行了「輕微的抵抗」,而後點燃了科威特近600口油井。與此同時,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遭到自海灣開戰以來最猛烈的連日空襲。迫於多國部隊的軍事壓力,2月28日伊拉克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來,宣布無條件從科威特撤軍,放棄對科威特的領土要求,同意向科威特支付戰爭賠款。一場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由此宣告結束。此戰,伊拉克海陸空三軍受到重創,付出傷亡10萬人的代價,伊拉克的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主要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均被炸毀,伊拉克的經濟損失高達2000多億美元,經濟體系面臨崩塌。這次戰爭中,軍用衛星、全球定位系統、精確制導彈葯、夜視器材、新型坦克、隱型飛機、巡航導彈、防空導彈系統、電子戰武器、軍用計算機、C3I系統等等都第一次用於戰爭,當然為此美軍付出了600多億美元的代價。
綜上,可以發現通過海灣戰爭,機械戰爭已經向高科技戰爭轉變。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武器裝備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術基礎之上;2.打擊方式基本已不再是過去戰爭所追求的那種大規模毀傷,而是在破壞力相對降低的基礎上突出打擊的精確性;3.整個戰爭的范圍與過程被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戰爭的協同性和時間性空前突出。

Ⅱ 什麼戰爭標志著高技術戰爭進入了成熟時期,開始向信息化戰爭轉型

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是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過度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海灣戰爭的陸空協同作戰非常好,戰爭中美軍制導武器應用比列非常大,超視距作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陸空協同度非常高,極小的陸軍單位就可呼叫空中支援,gps在戰爭中的使用非常普遍,這一切都離不開相應的數據鏈系統,可以信息資源共享。

Ⅲ 1991年的海灣戰爭,是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變的分水嶺 A對 B錯

這個結論是正確的,選A。
海灣戰爭向人們展示了信息化作戰的力量,成為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的起點。

Ⅳ 海灣戰爭標志著什麼戰爭向什麼戰爭轉變的開始

機械化戰爭 信息化戰爭

Ⅳ 九十年代海灣戰爭是機械戰爭向什麼戰爭的轉變

第一,海灣戰爭概述。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盟在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為恢復科威特領土完整而對伊拉克進行的局部戰爭。主要戰斗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邊境地帶展開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
第二,戰爭的起因、經過。主要原因一:經濟利益。佔領科威特後伊拉克將擁有全球1/5的石油儲量,通過提高油價償還兩伊戰爭所欠下的債務。主要原因二:統治者因素。薩達姆的專政,希望通過當時國際局勢的動盪佔領吞並科威特,從而實現重建「巴比倫帝國」的夢想1990年8月2日凌晨1時,在空軍、海軍、兩棲作戰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三個師越過科威特邊境,向科威特發起了突然進攻。在350餘輛坦克的引導下,主攻部隊首先向南攻佔賈赫臘山口,然後折向東進攻科威特市。助攻部隊,在主攻部隊西側向南進攻,在賈赫臘山口與主攻部隊會合後,繼續南下,在通往沙特邊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擊陣地。經過約14小時的城市戰斗,下午7時,伊軍完全佔領了科威特首都。8月3日中午,伊軍佔領了科威特全境。至8月6日,進入科威特的伊軍達到約20萬人,坦克2,000餘輛。8月8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布吞並科威特,將其劃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並稱它「永遠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於伊拉克的侵略行為,國際社會立即作出了強烈反應,要求伊拉克從科威特無條件撤軍。經過五個半月緊張的軍事調遣、部署和對峙以及頻繁的外交斡旋,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最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678號決議,授權聯合國成員國在伊拉克於1991年1月15日之前仍拒不執行有關決議的情況下,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維護、執行有關決議,恢復海灣地區的和平與安全。然而,伊拉克仍表示拒絕接受決議。1991年1月17日,巴格達時間2時40分左右,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向伊拉克發起了代號為「沙漠風暴」的大規模空襲,海灣戰爭由此爆發。首先由停泊在海灣水域的美國「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戰列艦向伊拉克的防空陣地和雷達基地等目標發射了一百多枚「戰斧」式巡航導彈,隨即從沙特、巴林等國的空軍基地和停泊在海灣的美國航空母艦上出動了數百架轟炸機,對伊拉克境內的軍事目標進行了輪番轟炸。此後,法國、義大利、荷蘭等國的飛機也參加了戰斗。到2月中旬,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共出動作戰飛機7.6萬架次,從海上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280餘枚,嚴重打擊了伊軍的士氣,並使伊拉克處於癱瘓狀態。2月24日,多國部隊在海空攻勢配合下,向伊拉克發動了代號為「沙漠軍刀」的大規模地面進攻。以美軍為中堅的進攻分4路把侵科伊軍包圍在科威特境內,並切斷了伊拉克共和國衛隊與後方的聯系。潰退的伊軍只進行了「輕微的抵抗」,而後點燃了科威特近600口油井。與此同時,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遭到自海岩沖灣開戰以來最猛烈的連日空襲。迫於多國部隊的軍事壓力,2月28日伊拉克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來,高圓宣布無條件從科威特撤軍,放棄對科威特的領土要求,同意向科威特支付戰爭賠款。一場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由此宣告結束。此戰,伊拉克海陸空三軍受到重創,付出傷亡10萬人的代價,伊拉戚棗塌克的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主要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均被炸毀,伊拉克的經濟損失高達2000多億美元,經濟體系面臨崩塌。這次戰爭中,軍用衛星、全球定位系統、精確制導彈葯、夜視器材、新型坦克、隱型飛機、巡航導彈、防空導彈系統、電子戰武器、軍用計算機、C3I系統等等都第一次用於戰爭,當然為此美軍付出了600多億美元的代價。
綜上,可以發現通過海灣戰爭,機械戰爭已經向高科技戰爭轉變。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武器裝備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術基礎之上;2.打擊方式基本已不再是過去戰爭所追求的那種大規模毀傷,而是在破壞力相對降低的基礎上突出打擊的精確性;3.整個戰爭的范圍與過程被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戰爭的協同性和時間性空前突出。

閱讀全文

與海灣戰爭是機械化戰爭向什麼戰爭轉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steam令牌換設備了怎麼辦 瀏覽:246
新生測聽力儀器怎麼看結果 瀏覽:224
化學試驗排水集氣法的實驗裝置 瀏覽:156
家用水泵軸承位置漏水怎麼回事 瀏覽:131
羊水鏡設備多少錢一台 瀏覽:125
機械制圖里型鋼如何表示 瀏覽:19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瀏覽:718
超聲波換能器等級怎麼分 瀏覽:800
3萬軸承是什麼意思 瀏覽:110
鑫旺五金製品廠 瀏覽:861
蘇州四通閥製冷配件一般加多少 瀏覽:153
江北全套健身器材哪裡有 瀏覽:106
水表閥門不開怎麼辦 瀏覽:109
花冠儀表盤怎麼顯示時速 瀏覽:106
洗砂機多少錢一台18沃力機械 瀏覽:489
超聲波碎石用什麼材料 瀏覽:607
組裝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簡易裝置的方法 瀏覽:165
怎麼知道天然氣充不了閥門關閉 瀏覽:902
公司賣舊設備掛什麼科目 瀏覽:544
尚葉五金機電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