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生成長路線是怎麼樣的,如何一步步晉升為高級工程師謝謝!!!
我覺得如果你是技術型的,就去做研發或者考研,如果不適合做技術,就去做采購、評估、管理、質檢等。但是都可以評職稱的,有的公司不給評職稱,這是很費勁的,到公司前可以先問一下HR。以下是從初級--中級--高級職稱評級的流程與條件,詳細的你可以去機械工程學會網站看看
1.助理職稱:
(1)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二年以上。
(3)中專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三年以上。
(4)高中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七年以上。
(5)初中以下學歷人員,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年以上,同時應具備員級職務。
2.中級職稱:
(1)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五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
(2)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六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
(3)中專(高中)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學歷人員須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五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
3.高級職稱:
(1)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工作十年以上,擔任中級職務五年以上。
(2)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五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務五年以上。
(3)中專、高中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二十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務五年以上。
凡符合上述申報條件的人員,還必須遵紀守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能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在本專業崗位上做出顯著成績,且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
2. 機械專業的本科畢業生,畢業之後該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
第一,如果可以的話盡快轉行或轉型,機械行業明顯不行了,工資的頂峰也就一萬多,當然餓不死,但是生活拮據沒前途。
第二,如果發現轉行太難,畢竟要從機械轉大熱的互聯網或者金融,不僅代價大,而且從頭開始,那不如去考公務員,即便是小公務員新人,也比機械行業的中層體面的多。
第三,做個斜杠青年,發現自己其他可能性,比如我目前業余寫小說,做自媒體,雖然一個月賺個幾百一千的,不多,但是我相信能夠摸索出其他道路,如果哪一天副業收入高於主業,我就自然地成功地轉行了。

沒有什麼好迷茫的,生活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未知才會有意思,不要擔心結下來的路 ,不管你怎麼走,都是走出你自己的樣子,都是無可替代的,加油哦!
3. 應屆畢業生應該從事哪方面工作才能成為一名機械工程師
你好!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要想成為一名機械工程師需注意以下事項:
1、首先,需要專業對口。相關專業最好是機械製造、電氣自動化等與機械相關的專業。
2、從基礎做起,認真學習。沒有人能夠一畢業就受聘為工程師,因此要學會從基層做起,不要怕臟、怕累。許多大學畢業生對於從基層起初會有抗拒心理,因此要擺正心態,謙虛學習,這樣老師傅才願意教你。
3、善於總結經驗。另外,有些機械師傅並不是那麼願意帶徒弟,因此,要學會偷師學藝,並善於對故障排查進行經驗總結。(用小本子記錄下來,分類匯總,編制自己的一套技術問題排查手冊)
4、學會聽、聞、望、診,以及加強動手能力。即,學會由設備的異響、異味、異形判斷設備的異常,並時刻總結與記錄。且,要加強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不能因為不知從何下手,而光看別人如何進行設備測試與維修。
5、相關專業知識的補充與學習。書本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多看看自己所不太熟悉的相關專業書籍有助於自己專業知識的加強。另外,網路也是結驗匯總的聚集地,所以,可以通過相關網站交流學習。
6、專業英語的學習。現在較多的精良的設備仍是從國外引進,因此,很多操作、機電、線路說明書沒有中文翻譯,因此,這需要加強專業英語的學習,有助於在解決技術問題時盡快找到問題點。
7、學會等待。由普通的技術員成長為一名機械工程師至少需要需要二~四年左右的時間。因為工程師解決技術問題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這是一個相對漫長的時間,因此,要學會堅持與等待。
以上,供參考!
祝你早日夢想成真!
4. 機械專業畢業生的職業規劃有哪些途徑
職業規劃中國網是第1家在中國創立的職業咨詢案例最多、效果最內好、最專業的職業咨容詢機構,自2002年以來一直專注於為有職業困惑的人就職業發展的方向和路徑問題提供現實可行、有根有據、邏輯清晰的解決方案。
職業規劃中國網上的內容堪稱職業規劃的教科書,裡面的內容豐富、權威、經典。你可參考職業規劃中國網的資料。
5. 機械專業本科畢業該怎麼發展。
首先,我們要認清中國特色的機械行業。
我們這里的機械行業發展是畸形的,至少在目前各大城市的發展是極度不均衡的。在很多地區,一提到機械工程師,立刻就有人和搞摸具的劃等號。誠然目前中 國的機械工程師恐怕有超過7成的都是模具工程師。這是一種悲哀,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產業的不均衡,以及以大規模生產而演化出來的產業失衡。
道理非常簡單,如果都是精加工,小批量精品加工,以機加工為主流的話,那麼我們的模具工程師們至少有一半要失業;而這些產品卻是歐美國家的特長,所以我們所作的大多是老外們不太願意做的東西。而且除了金屬製品的加工模具外,絕大多數模具產品都是有機材料,加工是嚴重污染環境的,我們又只能撿老外不願做的東西。
從機械行業本身的分來來看,大方向可分:結構應用,模具應用,應用分析,製造工藝,生產技術等等;小方向可分:結構設計,模具設計,製造工程,系統工程(自動化控制),流程工程,工藝工程,設備工程,質量監控,物流基礎,機電一體化等等。再細分就可細分到大大小小的各種工程師了。
所以目前就機械行業本身來看,由於產業的分布嚴重失衡,從這樣的結構中分析問題,就不要分那麼細了,只能從大方向來分析了。
其次,我們要明確,討論失衡的產業結構是沒有意義的。
哪些是失衡的,前面已經提到的模具就是其中之一。大量的模具工程師,導致的後果,並非是我們的模具技術強大,相反的是導致模具行業魚龍混雜,業務水平低下,產業混亂。江浙兩省和東莞珠海兩地的模具行業多如牛毛,可真正的高手如鳳毛麟角,難得一見。所以模具行業的泛濫也導致了這個行業的前景一塌糊塗。我們現在模具工程師的總體技術水平和收入與其他行業相比總體較低。
還有什麼是失衡的,那就是汽車!現在是經濟危機,汽車行業崩盤,這看似是汽車行業受全球經濟影響,運氣不好,被卷進來。其實不然!這話對外國公司是對的,對我們國內的汽車行業來說,絕對是錯的。因為今天的崩盤,早就是幾年前就知道的。樓上有一位朋友說到點子上了,因為我們只進行引進,基本我們沒有什麼自己拿得出手的東西。汽車行業本身是有相當的技術含量的,但是我們卻以勞動密集型的方式進行代加工。導致被全球經濟牽一發動全身,裁員第一個開刀的就是汽車行業。不要被汽車行業前幾年的高收入迷惑,那是因為我們的車比老外的貴那麼多,高利潤導致的。現在的汽車行業只能說是朝不保夕,及時行樂而已。
再次,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產業失衡是暫時的,但是會維持多久沒人知道。但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社會產業是有自調節性的,所以長期被打壓得結構設計和自動化控制,製造工程,以及正在迅速發展的機電一體化等方向會慢慢的恢復其社會地位。尤其是自控,品控,機電一體化這幾個方向已經在這幾年有了很大的發展。
而從初級加工和大規模簡單加工的行業必定是沒落的,我一直教育手下的員工,現在是精品時代了,我們不要繼續以小農經濟的方式來設計生產產品了。
不要去選擇「有可能」成為主流發展的行業,要去選擇「已經」或者「必定」成為主流的行業。目前就機械行業的具體工種而言,設計研發依然是上上之選,其次是工業控制/自動化控制,質量工程,流程工藝等等。
不要去做非標類,五金類,機床類,模具類的工作,在機械行業中,有句俗話,「要活命,做五金」,這句話本身的意思說五金好賺錢,但是是讓你半死不活,餓不死,也絕對發不了。做五金多數要做非標,和機床關系也不小。這幾個行業由於目前依然由於大環境的影響,所以依然屬於很低迷的時期,加上從業人員過多,短期內也不會有什麼起色。
最後,心態問題
誠然,從職業規劃上來,我給員工做career ladder的時候也會給這樣的規劃,但是提升畢竟是一步步拼出來的。我在500強做了這么久,也混到了經理,但就沒有見過有國人在外資做到principle engineer的,更不要提chief engineer了。所以對剛剛入行來說,扎實走好每一步,比幻想以後的美好前程來說更重要(當然目標還是要有的,不要放棄)。
額外提一句,在外資,並非經理的等級一定比手下的員工高,我手下的員工中就一個收入比我還高,比如說principle engineer(首席工程師)的收入和等級就比經理高,相當於總監,如果是chief engineer(總工程師),那待遇是VP(副總裁)級的。這也體現了老外對工程技術人員的尊重,相比之下,我們國內真的太小看我們機械行業的人員了。
說了這么多,是要給你信心,但是路要走踏實了,機械行業不是3-5年可以入門的,我做了6,7年,才勉強覺得自己邁上門檻了。戒驕戒躁,穩扎穩打,是從事這個行業的最基本心態。
所以樓主,分析清當前的形勢,結合你自己的情況才能找出最適合你的方向,我個人推薦你可以從研發設計這個方向入手,因為這是一個集大成的專業,一個合格的機械設計師,要幾乎通曉機械行業所有的知識,對一個人的品格和能力的鍛煉也是最強的,如果能有第一線工作的經歷會給你更大的收獲,因為所謂機械設計不是光會畫圖紙,我在給其他朋友的回答中提到過設計師和繪圖員的區別,你可以參考我下面的參考鏈接,那是我2年前給別的朋友的帖子。而機械設計中,首推結構設計和分析應用(Structure design & application analysis),(平時一直用英語,可能中文翻譯的不是很准確,包括前文也有一些,見諒),而且從設計部門轉其他機械行業都是很受歡迎的。如果覺得設計工作起點過高,可以先從製造工藝入門,只是這樣的話,發展之路會變得稍微漫長了一些。
補充一些,關於有機材料(塑料)和電子產品的問題。
電子產品嚴格意義上不是機械的分類,如果是與電子產品相關的機械行業,多數屬於機械結構類,而且相對專門的機械結構設計來說,還要簡單一些。個人不推薦你從事,至少在入行的時候不要去嘗試,免得日後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有機材料作為機械材料的一大分支,是非常有前景的。不論是個人發展還是收入都是一流的。我的公司當年就是靠一個專利保護的有機材料配方而發展成了一個世界500強的公司,可見有機材料(塑料)這幾十年來一直都是很好的專業,我手下從事有機材料研發的那個工程師年收入20w。但是要從事這個行業,專業性太強,從機械專業出來的基本無法從事,一般都是有機化學(高分子專業)的人才可以進行。
如果樓主指的是模具類工作,那麼我前文已經說了,不推薦從事。
#關於機械設計本身,是不分行業的,每次與獵頭交流的時候,我都會教育對方,不要去分什麼汽車,醫療設備,工程機械,船舶等等。因為對於產品本身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而對機械本身來說,全都是一樣的。很簡單的道理,你翻開我們機械設計行業的聖經寶典《機械設計手冊》,裡面絕對不會偏向任何一個行業或者產品,其中只包含的內容也就無非是設計基礎,結構強度,公差配合,螺紋連接,過盈連接,焊接,聯動機構等等等等。如果把這些公用的部分都掌握了,那麼對於你來說,造一輛車和造一顆原子彈的結構方法上是沒有區別的。無非就是不同產品,在運用不用技術上的復雜程度不同而已。
#比如你要設計一輛車,在框架設計時,你需要更多側重結構強度,平衡穩定性,材料物性,聯動性能和疲勞強度等等。
而如果讓你去設計一個精密儀器,你可能更多要考慮,模塊聯接性能,裝配性能,加工精度,表面處理等等。
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會考慮不同產品行業的區別。在我的設計團隊中,只有金屬件設計和塑料件設計兩個分類,就不在進行細化了。
6. 機械工程系畢業的學生如何發展
機械工程專業是涉及知識面很廣的一門專業技術,由於它知識面廣,所以需要在工作中進一步結合實際情況加細學習,而且非常需要經驗的積累,例如:受力的螺栓需要多大直徑、某零件的鋼板需要多厚、某機構的軸承需要什麼類型和需要什麼型號,----等等,如果沒有經驗,那麼只能按照公式一點一點的計算,這個過程是很繁瑣的、而且非常費時間。如果具備一定的經驗,那麼可以直接估算就可以了。
所以,要想發展,就需先立足於當前的本職工作,多干多接觸才能很快的提高技術水平。而技術水平的提高就是發展,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3~5年內主要是邊干邊學習,是看不到成果的,3~5年後才能漸漸的看出起色,而且進步也會走上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