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機械性腸梗阻、麻痹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鑒別點
機械性腸梗阻是常見的腸梗阻類型,是由於腸內、腸壁和腸外各種不同機械性因素引起的腸內容通過障礙,早期腹脹可不顯著。
麻痹性腸梗阻是由於腸道的正常收縮運動暫時停止而引起的一種腸梗阻。麻痹性腸梗阻是一段腸管麻痹擴張,失去收縮力,不能推動食物通過。腸管擴張發炎,導致便秘、發熱和反流性嘔吐。麻痹性腸梗阻無陣發性絞痛等腸蠕動亢進的表現,相反是腸蠕動減弱或停止,腹脹顯著,腸鳴音微弱或消失,而且多繼發於腹腔感染、腹膜後出血、腹部手術、腸道炎症、脊髓損傷等。腹部X線平片對鑒別診斷診斷甚有價值,麻痹性腸梗阻顯示大、小腸絞窄和麻痹,結腸也不會全部脹氣。
動力性腸梗阻是由於腸壁肌肉運動功能失調所致,並無腸腔狹窄,又可分為麻痹性和痙攣性兩種。前者是因交感神經反射性興奮或毒素刺激腸管而失去蠕動能力,以致腸內容物不能運行;後者系腸管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腸壁肌肉過度收縮所致。有時麻痹性和痙攣性可在同一患者不同腸段中並存,稱為混合型動力性腸梗阻。
Ⅱ 麻痹性腸梗阻和機械性腸梗阻的差異
你好 麻痹性腸梗阻是由於神經、體液、或者中毒引起的腸道平滑肌麻痹,不能正常收縮,致使腸道不能正常蠕動、腸腔擴大,腸內容物不能排出,腸道菌群失調、腸道氣體和液體淤滯,進而引起身體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產生一系列病理症狀。
機械性腸梗阻是腸道由於腫瘤、異物、乾燥的糞便、息肉等等原因引起的腸道阻塞,產生一系列病理變化。小兒腸套疊也屬於機械性腸梗阻。腸道由於炎症或者手術引起腸管或者腸攀互相粘連,進一步引起腸道阻塞,也是機械性腸梗阻。
Ⅲ 非機械性梗阻和機械性梗阻什麼意思
動力性腸梗阻:凡由於神經抑制或毒素刺激導致腸壁肌肉運動紊亂,致使腸內容物不能運版行,分權為麻痹性和痙攣性兩類。麻痹性多見,麻痹性是腸管失去蠕動功能,可以發生在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腹部大後,腹膜後血腫、腹部創傷。痙攣性是由於腸壁肌肉過度、持續收縮所致,比較少見,如慢性鉛中毒,急性腸炎等可以見到。
機械性腸梗阻:由機械性阻塞導致內容物通過完全受阻或嚴重障礙。為了臨床需要,機械性梗阻被分為小腸梗阻(包括十二指腸)和大腸梗阻。單純型梗阻的血供未受影響,壞疽型梗阻的腸段動脈和靜脈血流被阻斷。梗阻即刻就有腹痛。
Ⅳ 腸梗阻是怎麼回事
任何原因引起的腸內容物通過障礙統稱腸梗阻。它是常見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有時急性腸梗阻診斷困難,病情發展快,常致患者死亡。目前的死亡率一般為5%~10%,有絞窄性腸梗阻者為10%~20%。水、電解質與酸鹼平衡失調,以及患者年齡大合並心肺功能不全等常為死亡原因。
1. 病因及發病機制
按腸梗阻發生的基本原因可以分為三類:
機械性腸梗阻(mechanic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最常見。是由於各種原因弓}起腸腔變狹小,使腸內容通過發生障礙。可因:
腸腔堵塞,如糞塊、大膽石、異物等;
腸管受壓,如粘連帶壓迫、腸管扭轉、嵌頓疵或受腫瘤壓迫等;
腸壁病變,如腫瘤、先天性腸道閉鎖、炎症性狹窄等。
動力性腸梗阻是由於神經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腸壁肌功能紊亂,使腸蠕動喪失或腸管痙攣,以致腸內容物不能正常運行,但無器質性的腸腔狹窄。常見的如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術、腹膜後血腫或感染引起的麻痹性腸梗阻(paralytic ileus) o痙攣性腸梗阻甚少見,可見於如腸道功能紊亂和慢性鉛中毒引起的腸痙攣。
血運性腸梗阻是由於腸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腸管血運障礙,繼而發生腸麻痹而使腸內容物不能運行。隨著人口老齡化,動脈硬化等疾病增多,現已不屬少見。
腸梗阻又可按腸壁有無血運障礙,分為單純性和絞窄性二類:
單純性腸梗阻:只是腸內容物通過受阻,而無腸管血運障礙。
絞窄性腸梗阻(strangula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系指梗阻並伴有腸壁血運障礙者,可因腸系膜血管受壓、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引起。
腸梗阻還可按梗阻的部位分為高位(如空腸上段)和低位(如回腸末段和結腸)兩種;根據梗阻的程度,又可分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腸梗阻;此外,按發展過程的快慢還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腸梗阻。倘若一段腸拌兩端完全阻塞,如腸扭轉、結腸腫瘤等,則稱閉拌性腸梗阻。、結腸腫瘤引起腸梗阻,由於其近端存在回盲瓣,也易致閉拌性腸梗阻。
腸梗阻在不斷變化的病理過程中,上述有的類型在一定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2. 分類
對腸梗阻的分類是為了便於對病情的認識、指導治療和對預後的估計,通常有下列幾種分類 方法 。
按病因分類
機械性腸梗阻:臨床上最常見,是由於腸內、腸壁和腸外各種不同機械性因素引起的腸內容通過障礙。
動力性腸梗阻:是由於腸壁肌肉運動功能失調所致,並無腸腔狹窄,又可分為麻痹性和痙攣性兩種。前者是因交感神經反射性興奮或毒素刺激腸管而失去蠕動能力,以致腸內容物不能運行;後者系腸管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腸壁肌肉過度收縮所致。有時麻痹性和痙攣性可在同一患者不同腸段中並存,稱為混合型動力性腸梗阻。
血運性腸梗阻:是由於腸系膜血管內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引起腸管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腸蠕動功能喪失,使腸內容物停止運行。
按腸壁血循環分類
單純性腸梗阻:有腸梗阻存在而無腸管血循環障礙。
絞窄性腸梗阻:有腸梗阻存在同時發生腸壁血循環障礙,甚至腸管缺血壞死。
按腸梗阻程度分類
可分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或部分性腸梗阻。
按梗阻部位分類
可分為高位小腸梗阻、低位小腸梗阻和結腸梗阻。
按發病輕重緩急分類
可分為急性腸梗阻和慢性腸梗阻。
閉襻型腸梗阻
是指一段腸襻兩端均受壓且不通暢者,此種類型的腸梗阻最容易發生腸壁壞死和穿孔。
腸梗阻的分類是從不同角度來考慮的,但並不是絕對孤立的。如腸扭轉可既是機械性、完全性,也是絞窄性、閉襻性。不同類型的腸梗阻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如單純性腸梗阻治療不及時,可發展為絞窄性腸梗阻。機械性腸梗阻近端腸管擴張,最後也可發展為麻痹性腸梗阻。不完全性腸梗阻時,由於炎症、水腫或治療不及時,也可發展成完全性腸梗阻。
3. 臨床表現
盡管由於腸梗阻的原因、部位、病變程度、發病急慢的不同,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但腸內容物不能順利通過腸腔則是一致具有的,其共同表現是腹痛、嘔吐、腹脹及停止自肛門排氣排便。
腹痛:機械性腸梗阻發生時,由於梗阻部位以上強烈腸蠕動,表現為陣發性絞痛,疼痛多在腹中部,也可偏於梗阻所在的部位。腹痛發作時可伴有腸鳴,自覺有“氣塊”在腹中竄動,並受阻於某一部位。有時能見到腸型和腸蠕動波。如果腹痛的間歇期不斷縮短,以至成為劇烈的持續性腹痛,則應該警惕可能是絞窄性腸梗阻的表現。
嘔吐:在腸梗阻早期,嘔吐呈反射性,吐出物為食物或胃液。此後,嘔吐隨梗阻部位高低而有所不同,一般是梗阻部位愈高,嘔吐出現愈早、愈頻繁。高位腸梗阻時嘔吐頻繁,吐出物主要為胃及十二指腸內容;低位腸梗阻時,AK吐出現遲而少,吐出物可呈糞樣。結腸梗阻時,嘔吐到晚期才出現。嘔吐物如呈棕褐色或血性,是腸管血運障礙的表現。麻痹性腸梗阻時,嘔吐多呈溢出性。
腹脹:一般梗阻發生一段時間後出現,其程度與梗阻部位有關。高位腸梗阻腹脹不明顯,但有時可見胃型。低位腸梗阻及麻痹性腸梗阻腹脹顯著,遍及全腹。結腸梗阻時,如果回盲瓣關閉良好,梗阻以上結腸可成閉拌,則腹周膨脹顯著。腹部隆起不均勻對稱,是腸扭轉等閉袢性腸梗阻的特點。
停止自肛門排氣排便:完全性腸梗阻發生後,病人多不再排氣排便;但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腸梗阻,可因梗阻以下腸內尚殘存的糞便和氣體,仍可自行或在灌腸後排出,不能因此而否定腸梗阻的存在。某些絞窄性腸梗阻,如腸套疊、腸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則可排出血性粘液樣糞便。
檢查
單純性腸梗阻早期,病人全身情況多無明顯改變。梗阻晚期或絞窄性腸梗阻病人,可表現唇乾舌燥、眼窩內陷、皮膚彈性消失,尿少或無尿等明顯缺水征。或脈搏細速、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四肢發涼等中毒和休克徵象。
腹部視診:機械性腸梗阻常可見腸型和蠕動波。腸扭轉時腹脹多不對稱。麻痹性腸梗阻則腹脹均勻。
觸診:單純性腸梗阻因腸管膨脹,可有輕度壓痛,但無腹膜刺激征。絞窄性腸梗阻時,可有固定壓痛和腹膜刺激征。壓痛的包塊,常為受絞窄的腸拌。腫瘤或蛔蟲J睦腸梗阻時、有時可在腹部觸及包塊或條索狀團塊。
叩診:絞窄性腸梗阻時,腹腔有滲液,移動性濁音可呈陽性。
聽診:腸鳴音亢進,有氣過水聲或金屬音,為機械性腸梗阻表現。麻痹性腸梗阻時,則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直腸指檢如觸及腫塊,可能為直腸腫瘤;極度發展的腸套疊的套頭;或低位腸腔外腫瘤。
展開全部
4. 檢查
單純性腸梗阻早期,病人全身情況多無明顯改變。梗阻晚期或絞窄性腸梗阻病人,可表現唇乾舌燥、眼窩內陷、皮膚彈性消失,尿少或無尿等明顯缺水征。或脈搏細速、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四肢發涼等中毒和休克徵象。
腹部視診:機械性腸梗阻常可見腸型和蠕動波。腸扭轉時腹脹多不對稱。麻痹性腸梗阻則腹脹均勻。
觸診:單純性腸梗阻因腸管膨脹,可有輕度壓痛,但無腹膜刺激征。絞窄性腸梗阻時,可有固定壓痛和腹膜刺激征。壓痛的包塊,常為受絞窄的腸拌。腫瘤或蛔蟲J睦腸梗阻時、有時可在腹部觸及包塊或條索狀團塊。
叩診:絞窄性腸梗阻時,腹腔有滲液,移動性濁音可呈陽性。
聽診:腸鳴音亢進,有氣過水聲或金屬音,為機械性腸梗阻表現。麻痹性腸梗阻時,則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直腸指檢如觸及腫塊,可能為直腸腫瘤;極度發展的腸套疊的套頭;或低位腸腔外腫瘤。
化驗檢查:單純性腸梗阻的早期,變化不明顯。隨著病情發展,血紅蛋白值及血細胞比容可因缺水、血液濃縮而升高。尿比重也增高。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加,多見於絞窄性腸梗阻。查血氣分析和血清Na+ , K+ , Cl-、尿素氮、肌酐的變化,可了解酸鹼失衡、電解質紊亂和腎功能的狀況。嘔吐物和糞便檢查,有大量紅細胞或隱血陽性,應考慮腸管有血運障礙。
X線檢查:一般在腸梗阻發生4-6小時,X線檢查即顯示出腸腔內氣體;立位或側卧位透視或拍片,可見多數液平面及氣脹腸拌。但無上述徵象,也不能排除腸梗阻的可能。由於腸梗阻的部位不同,X線表現也各有其特點:如空腸粘膜環狀皺璧可顯示“魚肋骨刺”狀;回腸粘膜則無此表現;結腸脹氣位於腹部周邊,顯示結腸袋形。當懷疑腸套疊、乙狀結腸扭轉或結腸腫瘤時,可作鋇劑灌腸或CT檢查以助診斷。
5. 診斷
診斷在腸梗阻診斷過程中,必須辨明下列問題:
是否腸梗阻:根據腹痛、嘔吐、腹脹、停止自肛門排氣排便四大症狀和腹部可見腸型或蠕動波,腸鳴音亢進等,一般可作出診斷。X線檢查對確定有否腸梗阻幫助較大。但需注意,有時可不完全具備這些典型表現,特別是某些絞窄性腸梗阻的早期,可能與輸尿管結石、卵巢囊腫蒂扭轉、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等混淆,甚至誤診為一般腸痙攣,尤應警惕。
是機械性還是動力性梗阻機械性腸梗阻:具有上述典型臨床表現,早期腹脹可不顯著。麻痹性腸梗阻無陣發性絞痛等腸蠕動亢進的表現,相反為腸蠕動減弱或消失,腹脹顯著。X線檢查可顯示大、小腸全部充氣擴張;而機械性腸梗阻脹氣限於梗阻以上的部分腸管,即使晚期並發腸絞窄和麻痹,結腸也不會全部脹氣。
是單純性還是絞窄性梗阻:這點極為重要,因為絞窄性腸梗阻預後嚴重,並必須及早進行手術治療。有下列表現者,應考慮絞窄性腸梗阻的可能:
腹痛發作急驟,起始即為持續性劇烈疼痛,或在陣發性加重之間仍有持續性疼痛。腸鳴音可不亢進。有時出現腰背部痛,嘔吐出現早、劇烈而頻繁。
病情發展迅速,早期出現休克,抗休克治療後改善不顯著。
有明顯腹膜刺激征,體溫上升、脈率增快、白細胞計數增高。
腹脹不對稱,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觸及有壓痛的腫塊(脹大的腸拌)。
嘔吐物、胃腸減壓抽出液、肛門排出物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體。
經積極非手術治療而症狀體征無明顯改善。
腹部X線檢查見孤立、突出脹大的腸拌、不因時間而改變位置,或有假腫瘤狀陰影;或腸間隙增寬,提示有腹腔積液。
是高位還是低位梗阻:高位小腸梗阻的特點是嘔吐發生早而頻繁,腹脹不明顯。低位小腸梗阻的特點是腹脹明顯,嘔吐出現晚而次數少,並可吐糞樣物。結腸梗阻與低位小腸梗阻的臨床表現很相似,鑒別較困難,X線檢查有很大幫助。低位小腸梗阻,擴張的腸拌在腹中部,呈“階梯狀”排列,而結腸內無積氣。結腸梗阻時擴大的腸拌分布在腹部周圍,可見結腸袋,脹氣的結腸陰影在梗阻部位突然中斷,盲腸脹氣最顯著,小腸內脹氣可不明顯。
是完全性還是不完全性梗阻:完全性梗阻嘔吐頻繁,如為低位梗阻腹脹明顯,完全停止排便排氣。X線腹部檢查見梗阻以上腸拌明顯充氣和擴張,梗阻以下結腸內無氣體。不完全梗阻嘔吐與腹脹都較輕或無嘔吐,X線所見腸拌充氣擴張都較不明顯,而結腸內仍有氣體存在。
是什麼原因引起梗阻:應根據年齡、病史、體征、X線、CT等影像學檢查等幾方面分析。在臨床上粘連性腸梗阻最為常見,多發生在以往有過腹部手術、損傷或炎症史的病人。嵌頓性或絞窄性腹外疝是常見的腸梗阻原因,所以機械性腸梗阻的病人應仔細檢查各可能發生外疝的部位。結腸梗阻多系腫瘤所致,需特別提高警惕。新生嬰兒以腸道先天性畸形為多見。2歲以內小兒,則腸套疊多見。蛔蟲團所致的腸梗阻常發生於 兒童 。老年人則以腫瘤及糞塊堵塞為常見。
6. 治療
腸梗阻的治療原則是矯正因腸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亂和解除梗阻。具體治療方法要根據腸梗阻的類型、部位和病人的全身情況而定。
基礎療法即不論採用非手術或手術治療,均需應用的基本處理。
胃腸減壓:是治療腸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胃腸減壓,吸出胃腸道內的氣體和液體,可以減輕腹脹,降低腸腔內壓力,減少腸腔內的細菌和毒素,改善腸壁血循環,有利於改善局部病變和全身情況。
矯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不論採用手術和非手術治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是極重要的 措施 。輸液所需容量和種類須根據嘔吐情況、缺水體征、血液濃縮程度、尿排出量和比重,並結合血清鉀、鈉、氯和血氣分析監測結果而定。單純性腸梗阻,特別是早期,上述生理紊亂較易糾正。而在單純性腸梗阻晚期和絞窄性腸梗阻,尚須輸給血漿、全血或血漿代用品,以補償喪失至腸腔或腹腔內的血漿和血液。
防治感染和中毒:應用抗腸道細菌,包括抗厭氧菌的抗生素。一般單純性腸梗阻可不應用,但對單純性腸梗阻晚期,特別是絞窄性腸梗阻以及手術治療的病人,應該使用。
此外,還可應用鎮靜劑、解痙劑等一般對症治療,止痛劑的應用則應遵循急腹症治療的原則。
解除梗阻可分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大類。
手術治療
各種類型的絞窄性腸梗阻、腫瘤及先天性腸道畸形引起的腸梗阻,以及非手術治療無效的病人,適應手術治療。由於急性腸梗阻病人的全身情況常較嚴重,所以手術的原則和目的是:在最短手術時間內,以最簡單的方法解除梗阻或恢復腸腔的通暢。具體手術方法要根據梗阻的病因、性質、部位及病人全身情況而定。
手術大體可歸納為下述四種:
解決引起梗阻的原因:如粘連松解術、腸切開取除異物、腸套疊或腸扭轉復位術等。
腸切除腸吻合術:如腸管因腫瘤、炎症性狹窄等,或局部腸拌已經失活壞死,則應作腸切除腸吻合術。
對於絞窄性腸梗阻,應爭取在腸壞死以前解除梗阻,恢復腸管血液循環,正確判斷腸管的生機十分重要。如在解除梗阻原因後有下列表現,則說明腸管已無生機:
腸壁已呈黑色並塌陷;
腸壁已失去張力和蠕動能力,腸管皇麻痹、擴大、對刺激無收縮反應;
相應的腸系膜終末小動脈無搏動。如有可疑,可用等滲鹽水紗布熱敷,或用0.5%普魯卡因溶液作腸系膜根部封閉等。倘若觀察10-30分鍾,仍無好轉,說明腸已壞死,應作腸切除術。若腸管生機一時實難肯定,特別當病變腸管過長,切除後會導致短腸綜合征的危險,則可將其回納人腹腔,縫合腹壁,於18-24小時後再次行剖腹探查術("secondlook" laparotomy)。但在此期間內必須嚴密觀察,一旦病情惡化,即應隨時行再次剖腹探查,加以處理。
短路手術:當引起梗阻的原因既不能簡單解除,又不能切除時,如晚期腫瘤已浸潤固定,或腸粘連成團與周圍組織愈著,則可作梗阻近端與遠端腸拌的短路吻合術。
腸造口或腸外置術:如病人情況極嚴重,或局部病變所限,不能耐受和進行復雜手術,可用這類術式解除梗阻;但主要適用於低位腸梗阻如急性結腸梗阻,對單純性結腸梗阻,一般採用梗阻近側(盲腸或橫結腸)造口,以解除梗阻。如已有腸壞死,則宜切除壞死腸段並將兩斷端外置作造口術,待以後二期手術再解決結腸病變。
非手術治療
主要適用於單純性粘連性(特別是不完全性)腸梗阻,麻痹性或痙攣性腸梗阻,蛔蟲或糞塊堵塞引起的腸梗阻,腸結核等炎症引起的不完全性腸梗阻,腸套疊早期等。在治療期間,必須嚴密觀察,如症狀、體征不見好轉或反有加重,即應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除前述基礎療法外,還包括:口服或胃腸道灌注生植物油、針刺療法,以及根據不同病因採用低壓空氣或鋇灌腸,經乙狀結腸鏡插管,腹部按摩等各種復位法。
7. 預防
依據腸梗阻發生的原因,有針對性採取某些預防措施,可有效地防止、減少腸梗阻的發生。
對患有腹壁疝的病人,應予以及時治療,避免因嵌頓、絞窄造成腸梗阻。
加強衛生宣傳、 教育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和治療腸蛔蟲病。
腹部大手術後及腹膜炎患者應很好地胃腸減壓,手術操作要輕柔,盡力減輕或避免腹腔感染。
早期發現和治療腸道腫瘤。
腹部手術後早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