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機械電子工程可以往人工智慧發展嗎如果可以,需要學什麼
人工智慧的研究主抄要有三方面襲:
一是純理論性的,以強人工智慧或者神經網路為研究方向,這樣的話,本科可以選擇神經科學,也可以選修心理學、哲學、計算機科學
二是從演算法層面對人工智慧的優化,這也是大多數人現在對人工智慧的理解,本科自然要學計算機科學了,但博弈論之類重視邏輯的小類別學科也有選修或者自學的必要。
第三種就是工業應用的方面。樓主的認識很對,這樣主要應該學習自動化和機械控制。
不知樓主在國內還是國外讀大學。
在國外,人工智慧的理論研究還是很有價值的。國內嘛就別想了。
在國內,計算機是現在很火的專業不必多說。選機械控制專業的話就業前景非常好。
樓主你說喜歡硬體方面科技產品設計?若不是機械控制,人工智慧目前還主要是研究演算法層面的。電子工程這樣的硬體專業目前對人工智慧還沒啥應用。
當然樓主有志於在國內研究神經網路那是祖國的驕傲啊^ ^
人工智慧是一門很迷人的學科。希望樓主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好好發展,帶動我國的人工智慧領域哦!
⑵ 機械設計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
我想應該是向自動化取得趨勢發展吧,減少人工的工作密度使機械能由電腦自己微調.自動完成大部分 的工作程序
⑶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畢業生出路何在,怎麼規劃未來
這是一位機械大神說過的話,對於機械未來的發展與職業規劃,我這里就借鑒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這些話已經幫助了我們許多機械學子迷茫無助,走出困境。
一、 機械行業、從業地點、企業選擇類:
1.中國目前不同地域的機械發展很有自己的特點。內地機械行業依然以實用型為主,主要解決國內內部需求,所以所涉及的行業相對比較傳統,面對社會各個階層,從國家建設到民用消費品均有涉及。沿海機械行業則以精加工和輕工業為主,由於大量外資和代加工或者二次加工的需求湧入,所以機械行業多呈現於小型化,高端化,快速反應化。而華北東北等北方區域,則以重工業為典型代表,這和歷史原因有一定關系,另外北方礦產資源豐富也導致重工業相對比較發達。很顯然,如果針對收入和新型技術而言,東部沿海地區的機械行業肯定是首選;但是要全面學習基礎機械方面的知識,反倒是內地比較有優勢。因為沿海地區幾乎沒有什麼重工業了,把重工業從機械行業中拋開是不正確的分類。
目前國內比較好的行業有醫療器械,電信硬體,網路通信,重工設備,精密設備,半導體,自動化設備以及標准化部件;以前比較好,但是在走下坡路的行業有汽車,紡織,微電子,電信軟體,電梯,物流等等;比較慘淡經驗的行業實在太多,不羅列了。
機械大行業分類,較好的為研發,CAE分析應用相關,製造/組裝為其次,其他稍差。
3.企業優先選擇順序:從上至下:美資 > 歐資 > 合資 > 日資 > 大型國企
2.從事什麼具體行業,是不建議從事汽車和模具的,因為從業人員多,競爭壓力大,整體行業水平低。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我的資料上寫的電信,我的回答是,我的團隊是機械設計,但是我們做的產品是電信網路產品,這不沖突。一樣的,無論是機床還是模具,具體到產品,總是不一樣的。我舉個例子,同樣是機械工程師,一個設計醫療器械的,一個設計標准件的,你說誰的收入高,誰的技術含量高?很顯然設計醫療設備的收入和技術能力要高的多。所以工種上有影響,產品分類的影響更大。
台資,韓資,私企,是被我T出考慮范圍的,我在相應的帖子里都有描述。企業文化以美資和日資為代表;公司流程要學美資;工作技能要學日資。
如果你是比較內向而且,坐的住的人,那麼你可以選擇國企。國企的制度雖然讓人很吃不消,但是目前國企是唯一還存在師傅帶徒弟的模式的地方。如果你不夠主動,希望一直有人指點你,那可以先進國企待兩年,但是最多兩年,不要待太久。如果你足夠積極向上,很主動,求知慾很強,也能夠主動開口去問,那麼你應該選擇外資,推薦日企。因為日本公司,有一點非常好的事,雖然人情冷漠,但是真的會教會你很多的東西。只要你夠主動,只要你開口問,基本是有問必答。這里不推薦私人公司,因為老闆都是很現實的,他們只需要一進來就能工作,就能給他創造利潤的人,你顯然不合適;也不推薦台灣,韓國公司,因為他們只會壓榨你。歐美公司情況比較復雜,這點以後另外再解釋。
公司規模越大越好,都說小公司能學的多,那是因為人少,相應每個人要做的事情多,其實這樣的話,很多東西貌似學會了,但是實際上做法很不正規。公司規模大,那流程和制度就完全,那麼雖然每個人相應的事比較少,但是是有機會向別人討教,去學習別的技能的。所以自學能力還是最重要的,至於怎麼在公司里混,去學習,去請教,甚至去偷師,就要看個人的能力。
4.從業方向:目前機械行業並沒有急缺的方向,由於從業人數相當的多,各行業都涌現出了一大批相當優秀的人才,當然需求量很大,所以也不存在飽和的問題。目前從發展和收入各方面考慮,機電一體化,自動化,機械開發設計等方向是優於其他方向的,但是對從業經驗要求比較高。另外你在學校里是學習不到什麼尖端的知識的。機械行業的基礎知識非常的枯燥,積累也是極其緩慢的,沒有捷徑。而一些看起來尖端的設備和技術,其實分解開再看,就是普通的技術不斷優化和組合的產物。
5.機械行業分類:機械行業博大精深,要細分的話,洋洋灑灑無窮無盡,按大類來說,也是見仁見智。我的分類是比較簡單的(僅個人意見,拋開比較冷僻的內容):加工,製造,設備,開發這四個大方向。
這幾年尋求幫助的朋友中,真正已經涉及開發的朋友非常少,這可能和資歷有些關系,這里不談;設備屬於維修和技術服務這一塊,其實是機械中很大的一個分類,但是由於從業人數少,而且相對冷門,所以也不多言了;而加工這一塊,是我收到求助最多的,也是目前國內從業人數最多的;製造一直是我推薦大家從事的主要行業。這四個分類的相互關系如何呢?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加工是最初級的應用,是一切機械技術的基礎,所以從業人數多,對機械行業基礎知識要求高,是非常鍛煉人的;製造是加工的後道程序,可以認為是加工的進階,其核心內容就是把加工完的零件變為成品的一個過程,對機械組裝和功能體現有相當高的要求,但是已經在某些程度上降低了對加工技術的要求;設備維修,技術服務是更進一步的層次,必須對機械基礎,機電知識和製造技術都有很高的認識,才能從事這個行業;而開發則是一個集大成者,需統領以上所有基礎行業。所以這四個分類就是按這樣的順序排列的,而且也可以說,實際工作的收入大體上也是這樣由低到高分布的。這也就是很多還在從事加工行業的朋友,我建議他們從加工跳往製造,然後再跳往技術,最後是開發這樣一個順序的原因。
6.機械行業的各個分支中,加工行業,雖然重要,畢竟從事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是不如其他幾個行業的。而且由於周圍從業人員的水平和自身素質的問題,導致即使你很主動和好學,依然很難擺脫環境的影響,甚至你周圍的朋友都會成為你發展的阻礙。而如果現在就要求你往機械設計方向發展,我覺得也實在一下子跳的太高。因為我其他很多帖子都提到,機械設計是集大成者,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都非常多。
機械製造,包括所有的機械加工的後道程序,主要有產品組裝,調試,質量控制(和質量部的品控有區別,這里指生產部門的質量控制),產品生產技術,甚至包含一些工裝夾具類的工程維護和生產工具等等。我們國內目前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不少,但是總體水平非常低,而且從業人員不穩定。事實上我們與世界的差距很多就是差在這里。
由於大多數公司都會招聘大學生來從事製造工程師的工作,但是事實上,他們毫無經驗,也沒有足夠的機械基礎,所以雖然人數多,但是水平總體差,但是他們的收入和發展卻都是不錯的。而且對於一些正規公司的生產製造部門,都有完整的流程和技術規范,可以大大擴展你的視野和提升你的技術能力。而大學生也並非一無是處,你會發現他們在理解和學習能力上確實是超過其他人的。
二、 學歷與學習內容類
1. 機械行業對學歷方面的要求相對稍微低一些,因為我們更看重其實際能力。如果你發現某些公司一定要求某某學歷,那麼幾乎100%肯定是HR和大老闆這些門外漢定出來的要求。這里存在兩個問題:
a.盡管我們招人不看學歷,但是如何繞過HR這些門外漢,取得面試機會,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的,並不是說學歷不好,就總是抱怨沒機會,這完全是個人能力問題。如果學歷不和要求,怎麼繞過HR的硬性指標也是一個人溝通能力的體現。
b.繞過或者說是讓HR或者大老闆讓步,放棄學歷這個指標的方法見仁見智,但是絕對不可以用欺騙的手段。
2. 目前的單片機已經發展到了相當高的高度了,在真正開發單片機的過程中已經很少有人再去從底層編寫程序,而各大供應商,像歐姆龍,三菱,西門子等等,已經把單片機的諸多功能集成化,模塊化,在工程中直接應用即可。而你企圖從底層開始學習再進入單片機高級應用,那麼並非不可行,只是這道路過於漫長了。而且單片機目前不屬於傳統機械的分類,而是屬於工業自動化的分類中,這要求對自動化,和機電一體化的基礎知識要求很高,我建議不要在這方面花太多的精力了。匯編同理,一切與計算機有關的東西同理;好多朋友都問我從事機械行業,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是否重要,包括cad,匯編等等,我的回答都是不重要,不要太花時間。
3. 至於軟體問題,我重復過無數遍了,這是我們最不看重的東西。機械設計師和繪圖員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會畫圖卻不知道所以然,是沒有用的。要真正去理解其中的原理和含義,你說圖紙基本能看懂,我卻說遠遠還不夠,通常情況下,是不會有什麼人能真正看懂所有的圖紙的,我今天也不敢說這句話。一張小小的圖紙上可以包含機械行業幾乎所有的知識,足夠我們學習一輩子了。只會畫圖,除了CAD操作,別的一無所知。這不叫從事機械行業,我倒覺得那是美術專業的。去找個工業設計畢業的,畫出來的圖絕對漂亮。我不記得我是否舉個這個例子:當年我的UG老師,作為職業培訓師,他精通十多種繪圖軟體,操作簡直爐火純青,但是一個月也就3000塊,因為他除了會畫圖,機械基礎一竅不通。他只知道怎麼把東西畫出來,卻完全不知道怎麼去設計,怎麼去完成一張標準的圖紙,更不明白圖紙上那千變萬化的注釋都是什麼意思。你們難道都想當繪圖員嗎??
4. 關於CAD和各類證書的問題,我在無數回復中都提到過,CAD證書無用!教會你用一個軟體只是幾天的功夫,但是繪圖員和設計師的區別我強調了無數次了,光會畫是沒有用的,事實上沒有強大的機械基礎,畫都不見的畫得好。一張圖紙的標注時間往往比畫這些線條要長的多,那麼多的注釋,每一條每一句都是有深刻的含義的,這不是一個繪圖員能理解的。而且對於正常人來說,畫圖技巧是沒有任何難度的,這點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不要花錢去讀什麼證書,自學即可。至於如何去熟練,我很多回復都說了,拿你身邊的東西來練手,手機,鬧鍾,電話,電視,電腦……都是可以用來練習的。建三維模型,出二維圖紙,完全可以用的很好,網上好的論壇也不少。對於實際工作,CAD要求使用要得技巧非常少,要是上面我說的東西你都能自己完成,那麼你的CAD技巧足夠了。
5. 機械行業讀研是浪費生命,但是為什麼我們還是在招研究生,那就是因為本科生幾乎沒有一個能用的,研究生也不見得專業能力上有多強,只是研究生至少能比較好的掌握公司內的工作方式,至於專業技能,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樣,同樣需要下基層去。而且現在本科已經泛濫,阿貓阿狗都是本科,研究生還是稍微能體現點總和實力。所以現在研究生的收入也不見得比本科生高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只是把研究生當本科生在用而已,或者說現在本科生幾乎沒有合格的。我們每年也要找大量的實習生,一旦發現優秀的本科生就會立刻留下來。你也可以通過這樣的途徑,幾乎在上海的世界500強每年都有這樣的動作。
三、對機械設計和研發的理解類
1.設計技能絕對不是只在設計部門的,或者說基本上就不是在設計部門的。
機械設計是一個集大成者,其所有需要的技能其實都是在設計之外,而設計部門的人只是匯聚了這些技能,然後把他們統一在一起而已。要我來定義設計技能= 機械常識+ 加工技能 + 工藝知識 + 生產製造 + 質量控制 + 財務核算 + 繪圖技能 +....
那麼你還能說設計部門自己有什麼技術嗎?設計部門只有經驗,只要需要大量積累的經驗,還有如何有效的把這些技能結合在一起。
2.產品設計
標准產品設計一般分為5個階段(有的公司簡化成4個階段)。
a.0階段:新產品需求產生,由市場部門或者高層發掘新的用戶和需求,並進行可行性分析和預估,決定是否要草擬立項
b.1階段:對於已經立項的產品,設計部門提供概念設計,並預估成本和投資額度。各部門完成財務預期報告,然後決定是否正式立項
c.2階段:當財務報告通過之後,客戶首肯之後,設計部門提供初步設計方案(high level design),並反復和客戶確認,修改,直到最後成型
d.3階段:重新評估項目風險和財務報告,一切可行的前提下,決議執行。設計部門提供詳細設計圖紙(low level design),並建立相應的系統,准備遞交生產部門。生產部門准備相應的工程系統和產品系統。試樣並最終完成所有測試報告。
e.4階段:生產部門接到設計部門的詳細圖紙,並量產。設計部門在全程參與改進設計和工藝完善相應的設計變更。直至產品生命周期結束
(f.5階段:有些公司有這個流程,一般用於項目收尾,作用為項目小結和經驗總結)
關於設計流程的問題,寫幾本書都不過分,這里就不展開了,仔細消化一下上面的內容,你會知道一個設計師有多麼艱辛,要懂多少東西了,畫圖真的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內容了。
3.機械研發
我推薦研發是出於三個原因:
a.收入:
在機械行業內部來說,目前最寬泛的工種,且平均收入最高的工種就是研發。只有個別小方向上的工種收入能超過研發,但是要進入那些領域是需要極深厚的實力和機遇的。我們活著都要吃飯,所以研發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b.成就感:
一個工程人員很多時候不僅僅需要物質鼓勵,還需要精神上的。而對於研發來說,挑戰是巨大的,相對的,成功後的成就感和喜悅感也是最高的,很多同行不在乎收入的一些小差別,而很在意自己的設計是否被認可。
c.自豪感
研發是集幾乎所以機械行業知識為一身的職業,很少有其他工種可以與之抗衡,所以研發人員自身的實力也是相當高的,這無疑可以使自己在其他很多領域中也同樣出類拔萃。
英語中研發是R&D,也就是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和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Research做的就是理論和可行性方向的工作,這是很枯燥的,也確實需要很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際動手能力才能做,其中模擬運算,模擬分析,基本模型等等都是最最常見的;
Development做的就是實際開發設計的工作,把理論上的應用,直接聯繫到實際的產品中。目前我們國家98%的研發,其實只是做了development也就是設計方面的工作,而research研究方面幾乎做的人很少,這恰恰正是我們和老外的差距。一個成熟的大型公司,研發部往往有數百人甚至更多,其中研究是佔多數的,但是國內我們相反,幾乎沒有研究,全部都是設計師,這樣的研發部往往幾十人就足夠了。一畢業就從事研發,並沒有什麼不好,在一個高手如林的環境里,也可以迅速成長起來,你也會立刻看見自己和別人的差距,缺什麼補什麼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至於製造方面的知識,是每個機械從業人員都必須掌握的,做研發更應該了如指掌,這只要靠你自己兩只手去做出來了。
四、職業規劃類
1.機械行業是獨木橋,你要走,就必須從頭走到底,你可以半路離開,但是別指望再回來。所以還是要看你自己的理想來決定以後的道路。如果你堅定的走機械行業,那麼前兩三年,吃蘿卜干飯,然後從事真正的研發,製造,測試,品控等相關職業,然後在8-10年的時候迎來第二次選擇,你可以選擇繼續純技術路線或者選擇技術管理工作。如果你半路放棄了,那別的只能看你自己的發展了。
2. 機械行業是個無底洞,沒有任何人能說自己天下無敵,沒有任何人能說自己完全領悟,即時花上一輩子,我們只能說自己在這漫漫長路上走得有近有遠而已,所以戒驕戒躁,我們不可能成為機械行業的全才,抓緊某一個方面,走到最遠,兼顧相鄰的行業,才是上上選。
3. 方向不是別人給你定的,我的話不是標准,更不是聖旨,是非曲直,大家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判斷。目標都是自己定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我只是給大家一個參考,希望大家少走點彎路,我也摔過,很疼得,沒必要每個人都去摔一次才知道該怎麼走。
4. 現在沒有方向,沒有關系。給我留言的朋友,有一些心態不是很好,我看得出來,很急躁。我知道他的現狀讓他難受,但是心不靜下來,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無論我說什麼都是沒有用的,所以個別朋友的留言我沒有回復。只是希望你們能夠平心靜氣下來,再來看我的文字。
5. 這不是高收入行業,功利者請繞路。也許我和大家所說的高收入是有差別的,但是我必須提醒大家如果只是沖著高收入來從事這個行業的話,那趁早離開。機械行業是寂寞的,也是需要有一定熱情才能堅持下去的。很多朋友發消息時都提到了想自己做幾年,就出來單干。我是很遺憾的,話只能說到這里了,大家應該明白我的意思。
⑷ 如何發展我國的機械製造自動化技術
1探討機械製造技術的特點
1.1先進的製造技術
包括了電腦技術、現代信息技術、感測技術、製造自動化技術、新材料技術和現代系統管理技術在產品設計、製造和生產組織管理、銷售及售後服務等方面的應用等等。它在實踐中不斷吸收各種高新技術成果,與傳統製造技術相結合,使製造技術成為能駕馭生產過程的能量流、物質流、信息流三個方面的系統工程。
1.2自動化的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社會生產力的增長
因此,它並不限於製造過程本身,它涉及產品從市場調研、產品開發及工藝設計、生產准備、加工製造、售後服務等產品壽命周期的所有內容,並將它們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便提高製造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3機械製造技術是市場競爭要素的統一體
隨著市場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20 世紀 80 年代以後,製造業要贏得市場競爭的主要矛盾已經從提高勞動生產率轉變為以時間為核心的時間、成本和質量三要素的矛盾。先進製造技術把這三個矛盾有機結合起來,並使之達到完美統一。
2我國機械製造技術的自動化發展
超精密加工技術的加工精度在二十世紀末已達到納米級,在 21 世紀初開發的分子束生長技術、離子注入技術和材料合成、掃描隧道技術工程(STE)可使加工精度更高,現在精密工程正向其終極目標:原子級精度的加工逼近,也就是說,先進技術可以做到最高級的原子級別加工。
2.1超快速成形精密技術
快速原型零件製造技術,其設計突破了傳統加工技術所採用的材料去除的原則,而採用添加、累積的原理。
2.2無切削液加工技術
無切削液加工的主要應用領域是機械加工製造行業,這種加工簡化了工藝,減少了成本,消除了冷卻液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廢物廢液排放和回收等等。
2.3精密成形技術
精密成形製造技術包括鑄造、焊接、可塑性加工等。精密成形技術包括:精密鑄造,具體內涵有濕膜精密成形鑄造、高精度造芯;精密鍛壓,具體內涵有冷濕精密成形、精密沖裁;此外還有精密熱塑性成形、精密焊接與切割等等。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產品的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產品要求多樣化、更新要求快捷化、質量要求高檔化、使用要求方便化、價格要求低廉化、外形要求美觀化、自動化程度要高一點、售後服務要求更好、要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要求,就必須採用先進的機械製造技術。因此,我們應抓住機遇,了解我國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現狀,把握現代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力爭使我國現代製造業與世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甚至於超過他們。
2.4 CIMS 技術
20 世紀 90 年代初,隨著CIMS 技術的大力推廣應用,包括有 CIMS 實驗工程中心和 7 個開放實驗室的研究環境已建成。在全國范圍內,部署了 CIMS的若干研究項目,諸如 CIMS 軟體工程與標准化、開放式系統結構與發展戰略,CIMS總體與集成技術、產品設計自動化、工藝設計自動化、柔性製造技術、管理與決策信息系統、質量保證技術、網路與資料庫技術以及系統理論和方法等均取得了豐碩成果,獲得不同程度的進展。但因大部分大型機械製造企業和絕大部分中小型機械製造企業主要限於 CAD 和管理信息系統,底層基礎自動化還十分薄弱,數控機床由於編程復雜,還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因此,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製造業仍然存在一個階段性的整體上的差距。
3節約資源型機械製造工藝的應用
3.1乾式加工技術的應用
乾式加工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干切削和干磨削這方面,這種技術較為廣泛的應用於現在的車削、、銑削、磨削等生產環節當中。傳統的機械製造技術當中,需要在這些環節添加切削液,主要起到一種冷卻、潤滑、排屑和清晰的作用,但是切削液的使用不僅會提高各種機械產品的製造成本,還導致切削液隨著排水系統污染生態環境,另外對於工人來說也會產生一定的危害。而乾式加工技術,就是在這些環節當中不再使用切削液的一種製造工藝技術,能夠有效的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並能起到良好的環境保護作用。第一,干切削,干切削的工藝技術方法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干車削、干銑削、干鑽削、乾式螺紋加工等等,而在企業當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就是干車削,比如說在加工絲杠的過程中,一般現在軟的工件上加工出螺紋,通過碎硬以後對工件進行精磨。而一些施工旋風旋風銑削生產技術的,通過上述工藝可以提高金屬的切除率,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第二,乾式模削,在傳統的磨削工藝當中,會產生一些油氣和煙霧,污染了車間的生產環境,同時也增加了生產成本。而現在一些企業開始使用乾式磨削技術,也就是利用熱交換器的作用,把壓縮空氣冷到-110℃,然後直接噴灑在磨削部位,這樣就減輕了磨削過程中油氣和煙霧的產生,又能有效預防工件加工過程中出現變形。
3.2准乾式加工技術
乾式加工技術對材料、機床的構造有著很高的要求,現在很多企業還無法達到乾式加工的生產條件,因此在技術上退而求其次,更多的應用准乾式加工技術,這種技術是將干、濕加工的優點結合起來,技術上要求相對較低,同時又能滿足加工的基本要求。在使用過程中,切削液的使用量也會大大減少,一般可以降低到 50ml/h 以下,在降低生產升本方面效果明顯,可以降低成本 50-75%左右。准乾式加工技術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汽束」噴霧冷卻切削,這種技術是先將空氣壓縮,然後加入少量的切削液,將混合以後的空氣和切削液直接噴灑到的切削部位,達到降低切削溫度,減少工件變形率的目的,這種技術應用最為廣泛。第二種是風冷卻切削技術,這種技術先將空氣中的水分去除掉,然後將空氣冷卻,在切削的時候世界噴到切削部位,並用植物油代替切削液的一種技術方法,但是這種技術目前來說還存在不少的缺陷,應用的范圍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