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阻力的大小怎麼計算
空氣阻力的公式:F=1/2CPSV²
式中:C為空氣阻力系數,該值通常是實驗值,和物體的特徵版面積(迎風面積),物體光滑權程度和整體形狀有關;ρ為空氣密度,正常的乾燥空氣可取1.293g/l,特殊條件下可以實地監測;S為物體迎風面積;V為物體與空氣的相對運動速度。由上式可知,正常情況下空氣阻力的大小與空氣阻力系數及迎風面積成正比,與速度平方成正比。在空氣中如果速度達到2.5M(馬赫) 附近, 由於空氣的摩擦, 開始出現氣動加熱現象。
假設空氣不動,上式中V=物體速度v。
由於空氣阻力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因此以物體運動速度為正值時,空氣阻力方向則為負值。

由於空氣的粘性作用,物體表面會產生與物面相切的摩擦力,全部摩擦力的合力稱為摩擦阻力。與物面相垂直的氣流壓力合成的阻力稱壓差阻力。
在不考慮粘性和沒有尾渦(見舉力線理論)的條件下,亞聲速流動中物體的壓差阻力為零(見達朗伯佯謬)。在實際流體中,粘性作用下不僅會產生摩擦阻力,而且會使物面壓強分布與理想流體中的分布有別,並產生壓差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