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承包五十畝地、種小麥和玉米.用什麼設備打葯澆水.施肥.
|用
水泵版
|權
|
|
-===+=====_/(T)\_=====+===-
| |/.\| |
`-|\_/|-'
⑵ 東北地區常用的玉米施肥播種一體的播種機是如何工作的
很簡單的,農家用的播種耬你見過嗎?施肥和播種同時進行就是耬有兩個斗,一個內裝種子,一個裝肥料,兩容個斗下面都有一個撥動裝置,並且可以調節下的量,有的是兩個管子下到地,有的是中間又匯合到一個管子里了。
前邊有個輪子轉動可以通過鏈條帶動撥動軸。你如果是農村的,就看看農村用的播種耬車就行了。
⑶ 東北農村種植玉米採用滴灌技術,每畝需要多少個滴孔
東北農村種植玉米採用滴灌技術,,一般兩行玉米設一條毛管,滴頭距離60-80厘米,如果行距回80厘米,每畝答需要1041-
1388個滴孔。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術,主要採用大壟雙行、地膜覆蓋、滴灌灌溉技術。同時配合採用機械化作業、科學施肥、合理密植、生物防治、化學控制等先進技術。其特點是:「一節」、「二保」、「三減」、「四增」、「五提高」。即:一節:節水;二保:保墒、保溫;三減:減少肥料損失、減少除草劑的飄移和揮發、減少白色污染;四增:增加地溫、增加密度。增加產量、增加收入;五提高: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農機作業水平、提高玉米品質、提高豐產性能、提高科學種田水平。節水、增產、增收效果十分明顯。
⑷ 東北玉米怎麼澆水
玉米種植區域的形成和發展與當地自然資源的特點、社會經濟因素和生產技術的變遷有密切關系。我國玉米帶縱跨寒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生態區,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區等不同自然條件下。劃分玉米種植區主要考慮以下原則:
1.歷史的延續性;
2.根據不同地區光溫水和無霜期等自然資源特點,及玉米生長發育對資源條件的要求劃分種植區;
3.在分區命名時要體現種植制度的基本特徵;
4.考慮到玉米在各生態區內農業生產中所佔的地位和發展前景。
根據上述原則,將中國的主要玉米種植區劃分為五個明顯各具特色的生態區:
一、北方春播玉米區
1.分區范圍
該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和內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陝西和甘肅的一部分,是中國的玉米主產區之一。1995年玉米播種面積約893萬公頃,佔全國玉米面積的39.2%,總產量佔全國的43.8%
(吳景鋒)。
北方春播玉米區屬寒溫帶濕潤、半濕潤氣候帶,冬季低溫乾燥,無霜期130-170天。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東北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大部份地區溫度適宜,日照充足,適於種植玉米,是中國玉米的主產區和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玉米主要種植在旱地,有灌溉條件的玉米面積不足五分之一。該地區玉米產量很高,平均達到每公頃6噸左右。最高產量達到每公頃15噸。
2.種植制度北方春播玉米區基本上為一年一熟制。種植方式有三種類型:
(1)玉米清種。
約占玉米面積的50%以上,分布在東北三省平原和內蒙古、陝西、甘肅、山西、河北的北部高寒地區。由於無霜期短,氣溫較低,玉米為單季種植,但玉米在輪作中發揮重要作用,通常與春小麥、高梁、穀子、大豆等作物輪作。這種情況在1970年代以後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於玉米播種面積迅速增加,輪作倒茬已經很困難,因此發展成為玉米連作制。
(2)玉米大豆間作。
約占本區面積40%左右,是東北地區玉米種植的主要形式。玉米大豆間作,充分利用兩種作物形態及生理上的差異,合理搭配,提高了對光能、水份、土壤和空氣資源的利用率。玉米大豆間作一般可以增產糧豆20%左右。
(3)春小麥套種玉米。
70年代以後,在陝西北部、山西北部和遼寧、甘肅、內蒙古部分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區逐漸形成春小麥套種玉米的種植方式。主要採用寬畦播種小麥,畦埂套種或育苗移栽春玉米的方式,一般可增產20-30%。
3.種植的主要玉米品種
北方春播玉米區實際上包括東北和華北兩個地區。東北地區需要成熟期適中或較早熟、耐低溫且豐產性好的品種。東北地區基本上沒有病毒病和小斑病流行,但有大斑病和絲黑穗病,有時還發生玉米螟危害,因此要求抗這些病蟲害。根據1997年統計,東北地區種植的主要玉米雜交種有本玉9號、吉單159、四單19、中單2號、掖單19、丹玉13、掖單13和沈單7號等。
華北地區春播玉米遭受嚴重的病毒病(SCMV和MRDV)危害,此外還有莖腐病、大小斑病等,因此對品種要求更嚴格。栽培的品種主要有:掖單13、掖單12、掖單19、西玉3號、掖單2號、中單2號和煙單14等。
4.生產條件分析
北方春播區發展玉米生產的有利條件是: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光熱資源較豐富。該區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玉米增產潛力很大,具有商品生產的優勢。
本地區限制玉米增產的主要因素可概括為五條:一是產區集中,流通不暢,玉米收獲後儲、運、加工、銷售都非常困難;二是秋霜早,氣溫低,籽粒脫水緩慢,降低質量等級和增加能源消耗;三是乾旱少雨,灌溉設施和水資源不足;四是投入少,特別是肥料不足,氮磷鉀比例不合理;五是缺乏穩產高產的新品種。本地區進一步發展玉米生產應採取穩定面積,提高產量的策略。
5.進一步提高產量的措施
(1)更換新品種。迫切需要選育或引進早熟、高產、抗倒伏、適宜密植和機禱饕檔男略詠恢幀P枰蚜9嘟篤諭閹旌推分視帕跡顧亢謁氬。蟀卟⒒野卟『湍陀衩酌撓帕夾縷分幀?
(2)增加投入。該地區1996年平均每畝施用化肥僅14公斤,而黑龍江省為8.4公斤,比西藏還少,居全國倒數第三位,內蒙古自治區施肥量最少,每畝只有7公斤。該地區化肥投入量距畝產千斤玉米對氮磷鉀的需求相差懸殊,如不增加肥料投入,長期連作玉米將會嚴重破壞地力,使農業系統喪失可持續性。如能做到因地平衡施肥,產量會有較大幅度提高。
(3)擴大地膜覆蓋面積。黑龍江省玉米地膜覆蓋面積已經達到300萬畝,目前正在試驗工廠化育苗,機械化移栽新技術,這是大幅度提高產量的有力措施之一。山西、內蒙和遼寧、吉林部分地區也適宜發展玉米地膜覆蓋技術。
(4)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擴大流通渠道,同時還要增加烘乾機械和倉儲加工設施。在品種含水量高的情況下,要裝備烘乾機械,加快玉米收獲後籽粒脫水速度,妥善解決糧食安全儲藏、運輸和流通問題,提高質量等級,擴大出口能力。還要重視產後加工業的發展,多條途徑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穩定生產。
二.黃淮海夏播玉米區
位於北方春玉米區以南,淮河、秦嶺以北。包括山東。河南全部,河北的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陝西中部,江蘇和安徽北部,是全國玉米最大的集中產區,播種面積733.33萬公頃(約合11000萬畝),佔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30%以上,總產量佔全國的
50%左右。該區屬溫帶半濕潤氣候,無霜期170?/FONT>220天,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多數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自然條件對玉米生長發育極為有利。但由於氣溫高,蒸發量大,降雨較集中,故經常發生春旱夏澇,而且有風雹、鹽鹼、低溫等自然災害。栽培制度基本上是一年兩熟,種植方式多樣,間套復種並存,復種指數高,地力不足成為限制玉米產量的主要因素。在玉米栽培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推廣早熟、高產、抗逆性強的緊湊型玉米雜交種。
(2)增加肥料投入,發揮肥料的增產潛力。本區玉米施肥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磷肥不足,鉀肥更少,應把肥料施用量提高到施純氮12千克以上和適量的磷鉀肥。
(3)華北地區的套種玉米和麥茬夏播玉米,播時正值一年中最乾熱的季節,耕作層十分乾旱,結合上茬作物後期澆水,在播種前備足底墒,適當深播(6?/FONT>7厘米),蓋嚴和鎮壓,是爭取一次全苗的重要措施。對於套種玉米,為了減輕共生期間小麥的遮陰,麥收前後還必須再澆一水防旱保苗和促進壯苗早發。
(4)華北地區的雨季一般從6月下旬開始,麥茬夏玉米容易發生芽澇。因此,搶早播種或採用套種方法,促使幼苗在大雨到來之前拔節,可避開和減輕澇害。如8月下旬以後降水量逐漸減少,有秋旱發生時,應澆水促進籽粒灌漿,增加粒重。
三.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區
包括四川、貴州、廣西和雲南全省,湖北和湖南西部。陝西南部以及甘肅的一小部分。玉米播種面積400萬公頃(合6000萬畝)左右,佔全國玉米面積的四分之一。屬溫帶和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雨量豐沛,水熱條件較好,光照條件較差,有
90%以上的土地為丘陵山地和高原,無霜期200?/FONT>260天,年平均溫度14?/FONT>16℃,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多集中在4月至10月份,有利於多季玉米栽培。在山區草地主要實行玉米和小麥、甘薯或豆類作物間套作,高寒山區只能種一季春玉米。在玉米栽培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擴大雜交玉米種植面積,充分挖掘地方種質資源(具有優良遺傳特性的純種稱為種質,用它來培育雜交品種),根據生態區劃選用單交、雙交、三交和群改種,使雜交優良品種面積擴大到
80%以上。
(2)在高寒丘陵地區推廣玉米覆膜,爭農時、奪積溫,單產可增加30%一50%。
(3)擴大間套復種面積,提高復種指數,推廣玉米規格種植。
(4)在雲、桂南部地區擴大一部分冬種玉米。
(5)本區多數山區丘陵土壤瘠薄,陰雨天氣多,應注意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四.南方丘陵玉米區
包括廣東、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灣等省全部,江蘇、安徽的南部,廣西湖南湖北的東部。玉米面積較小,佔全國面積的5%左右。
五.西北灌溉玉米區
包括新疆的全部和甘肅的河西走廊以及寧夏河套灌溉區。佔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2%-3%。
六.青藏高原玉米區
包括青海和西藏,是我國重要的牧區和林區,玉米是本區新興的農作物之一,栽培歷史很短,種植面積不大。
⑸ 東北玉米用什麼肥最好
小麥施肥
每生產一百公抄斤小麥籽粒約需要純氮四公斤左右,磷1.5公斤左右,鉀3.5公斤左右。
小麥施肥要根據地力,養分吸收規律來進行。
小麥害怕胎里廋,施足底肥很關鍵,所以在耕地時需要增施有機肥,土雜肥的同時需要撒施三個十五的復合肥或者小麥專用肥五十公斤。
返青期根據小麥長勢進行一次返青肥的追施,一般可追施尿素8-10公斤,苗旺不缺肥地塊可不追施。
拔節期和孕穗期每畝追施尿素十五到二十公斤。
後期葉面噴肥,在小麥後期可噴施0.5-2%磷酸二氫鉀,氨基酸類,腐殖酸類,海藻酸類葉面肥,可有效提高植株抗逆性而達到增產的目的。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用
⑹ 在東北,種玉米,從包地到收玉米,全機械化,要用多少錢一畝 能收獲多少錢
呵呵,你要的真不少。1、土地承包費平均價格每公頃3000元;2、種子每公頃今年需要800左右回,這個視品種答而定;3、化肥每公頃1500左右,視地力而定;4、收割費用每公頃1000左右,地區有差別;5、機耕費、人工費、農葯等每公頃1000左右。
⑺ 東北種植玉米的壟是用什麼機器做的
用犁翻的唄,以前都是牛馬拉的單人手扶犁,累人不說,效率也不高,當然現在都是機械化了,前面大型拖拉機,後面一排機械,先滅茬,再施肥,打壟,有的還能直接播種呢,省工省力。
⑻ 東北玉米種植技術(詳細)
建議你到當地的農科院所或種子公司去詢問,因為種子和當地農業環境結合的好才能高產。俗話說得好:「玉米產量高 追肥很重要」。夏玉米多採用免耕法,一般不施基肥。因此,夏玉米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養分主要靠追肥來補足。一般夏玉米生長期追兩次肥效果較好:一次是苗肥,一次是穗肥。
一、苗肥。一般掌握在植株6至8片可見葉時追施。玉米3葉展開後,種子胚乳中的營養物質已經耗盡,根系開始從土壤中吸收養分。此時追肥,則可滿足玉米苗期生長發育的需要,形成壯苗,為增產打下良好的基礎。苗肥施用量可占總追肥量的60%左右。
二、穗肥。穗肥是指玉米在雄穗推出以前10至15天,可見葉14至16片時所用的追肥。這時正值玉米雌穗小花分化盛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莖葉和雌穗吸收養分的絕對量和累計速度達到高峰;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大量養分,各器官的營養物質迅速輸向雌穗,是需要養分較多、決定雌穗粒數多少的關鍵時期,追肥量應占總施肥量的10%左右。有條件的地方,在玉米花絲授粉後變紅時,每畝追施碳銨15公斤左右,可增加粒重。
目前,追肥均以氮肥為主,如果有「氮磷鉀混合肥料」,則應使用該混合肥,以滿足玉米各階段生長發育對各種元素的需要。東北地區已由我國的「北大荒」逐步轉變為了「北大倉」,玉米種植的技術日益提高,技術掌握好了,玉米增產也就不成問題了。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滿意!
⑼ 玉米全程機械化種植需要什麼設備
聯合整地機,精量播種機,農葯、除草劑噴施車輛,聯合收割機就差不多了。
以中型為例,每次作業3壟,全部購買有補貼的話也得15--20萬左右。僅供參舉例說;一畝地是667平方米,壟距按0.5米計算,乘以3壟,那麼作業3壟的話,行進444米就是一畝地了。明白了嗎
⑽ 東北春玉米種植哪種機械用的比較普遍
東北種植春玉米的時候
」旋耕+施肥+播種+噴施除草劑「一次完成。
現在用的較多的是單粒播種機,可以省去間苗的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