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手錶怎麼製作
手錶怎麼做的這個問題有一點大。
我稍微簡單的解釋一下。一般而言,手錶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表帶、表殼、還有機芯。
表帶的話就要看你是皮表、橡膠表帶還是金屬表帶了。皮表得從皮質的篩選開始,後續包括上色處理、裁剪、車縫、開眼…….等等眾多的步驟,簡單的可以這樣理解,但每個環節還有很多細節。橡膠表帶比較偏向一般橡膠工藝,不牽涉到剪裁的流程。如果是金屬表帶就更為復雜,一節一節的零件鑄造開始,要塑性、打磨、鏈接、測試等更為繁瑣的步驟
表殼一般為金屬、塑料或者陶瓷。組成的方式大部分由表鏡、表殼、表背這幾個部分組成。如果是塑料的表殼可以主要靠注模塑形生產,但是如果是金屬的表殼就比較麻煩,成型之後還需要很多像是打磨等步驟。如果是陶瓷的話可能就更復雜一點,所需要的生產溫度和技術更高,但後續不需要打磨的步驟。
機芯的話要看是機械機芯還是石英機芯或者電子表了。我對於機械機芯比較熟悉一些,其他兩者比較不熟。機械機芯與其他機芯最大的差別是機械機芯基本上一定會用到手工的組裝。機械機芯同樣是個非常負責的過程,機械及新一般都有上百個零件,每個零件都是從黃銅等最基礎的金屬材料開始剪切、精緻、塑形、打磨等,生產一個零件需要非常包括機械、人工在內非常多的工序,很多機械也都是非常精密的高科技自動化系統。零部件生產完還要經過非常多的工序交由機器輔助或者人工組裝,還有打磨的過程。
機械表即便組裝完成了,還不算做好,還要經過許多像是防水、准確度的測試等等。
我只是稍微說一個大概,這個題目太大了。總而言之,製作手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要經過非常非常多的手續。
Ⅱ 如何自製機械鍾表機芯
你好,有一個名表通論壇,你可以到那裡看看。有自製鍾表零件的。普通的鍾表修理店,專現在很少修理屬普通的機械鍾表。一些老師傅還會補齒和盤游絲,栽尖(栽擺輪的軸尖)都不會了,更別說製作了。所以你還是去名表通論壇看看,那裡高手雲集。
Ⅲ 手工鍾表的製作方法有哪些
製作方法:
1.准備材料:剪刀、12個礦泉水瓶蓋、兩個塑料勺、膠水、一塊六角形的紙板和一塊長方形紙板,紅色卡紙。
2.把瓶蓋放在紙板上,畫出12個圓圈,然後剪下來。再把圓圈貼到六角紙板上,如下圖。
3.在紅色的卡紙上,寫出1到12的數字,剪下來,依次粘貼到瓶蓋上。
【拓展資料】
一、鍾表是一種計時的裝置,也是計量和指示時間的精密儀器。 鍾表通常是以內機的大小來區別的。按國際慣例,機芯直徑超過80毫米、厚度超過30毫米的為鍾;直徑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稱為懷表;直徑37毫米以下為手錶;直徑不大於20毫米或機心面積不大於314平方毫米的,稱為女表。手錶是人類所發明的最小、最堅固、最精密的機械之一。
二、機械鍾表是一種用重錘或彈簧的釋放能量為動力,推動一系列齒輪運轉,借擒縱調速器調節輪系轉速,以指針指示時刻和計量時間的計時器。
三、鍾表一直以來都是國人鍾愛的商品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發展鍾表工業,使這一產業得以快速發展,此後,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經濟全球化發展給中國鍾表業帶來了繁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鍾表業經歷了進料組裝-外觀件製造-產品開發-創立品牌的發展過程,目前已形成配套齊全的鍾表製造工業,除高端機芯外的所有零配件均可加工生產。
四、從區域格局來看,全國已形成以廣州、深圳為龍頭的珠三角地區、福建、浙江、江蘇、山東、天津等6大鍾表主產區;從產量來看,我國已成為世界鍾表生產大國,鍾表產量穩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國鍾和表的產量分別達到1.59億只和1.3億只。
五、我國鍾錶行業發展雖然取得長足的進步,但國內鍾表企業及其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信譽度和影響力還微不足道,產量佔比雖然已經達到80%以上,但是產值佔比不到30%,依然沒有話語權和定價權。
六、鍾表校表儀,校表儀是維修機械手錶必不可少的一種檢測儀器。它主要用來測定鍾表的走時快慢。紙帶記錄式校表儀還可以根據記錄線條的形狀檢查出手錶工作中的缺陷,以此判定故障的原因。校表儀的種類很多,有數字顯示式的,也有紙帶記錄式的。
七、鍾表振幅儀機械,鍾表的振幅一般在振幅儀上測定。振幅儀分為指針式、光點式和數字式三種。主要有瑞士格林那廠生產的指針式振幅儀AMPLIMETER。由於振幅儀的設計原理與表機的擺輪全升角有關,而擺輪全升角是在設計機心時確定下來的參數,不同型號的機心,其擺輪全升角的數值是不同的。
Ⅳ 製作鍾表的手工步驟
一塊硬紙板或者廢紙箱,用圓規,吃飯用的盤子,光碟等卡在紙板上畫一個圓,剪下。用錐子在圓盤的正中央加一個小孔,拿刻度尺平均分配好12個點,對照家裡的鍾表描畫好,表盤製作完成。把三根針的針頭都扎個洞,使其能穿過螺絲釘。把三根針都穿到螺絲釘上,再穿過表盤在表盤的背後擰上螺絲帽,完成手工製作的鍾表.。
【拓展資料】
一、鍾表(鍾和表)是一種是計量和指示時間的精密儀器。鍾表通常是以內機的大小來區別的,按國際慣例,機心直徑超過80毫米、厚度超過30毫米的為鍾,直徑37毫米以下為手錶。原始人憑天空顏色的變化、太陽的光度來判斷時間。古埃及發現影子長度會隨時間改變,古巴比倫人6000年前發明日晷在早上計時,他們亦發現水的流動需要的時間是固定的,因此發明了水鍾。古代中國人亦有以水來計時的工具——銅壺滴漏,他們亦會用燒香計時。將香橫放,上面放上連有鋼珠的繩子。
公元前140年到100年,古希臘人製造了用30至70個齒輪系統組成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計時器。這台儀器被稱為「安提凱希拉儀」,由29個彼此咬合的銅質齒輪和多個刻度盤構成,大小與一個午餐盒相當。它於1901年在希臘安提凱希拉島附近一艘古代沉船上被發現,因此得名,現保存在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
二、17世紀,逐漸出現了鍾擺和法條。它運轉的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喬萬尼·德·丹第被譽為歐洲的鍾表之父。他用了16年的時間製造出一台功能齊全的鍾,被稱為宇宙渾天儀,它能夠表示出天空中一些行星的運行軌跡,還可以對宗教節日和每天的時間有所反映,它於1364年開始被使用。丹第製造的鍾並不是歐洲的第一台鍾。據說,歐洲第一台能報時的鍾是1335年於米蘭製成的。
三、鍾表校表儀,校表儀是維修機械手錶必不可少的一種檢測儀器。它主要用來測定鍾表的走時快慢。紙帶記錄式校表儀還可以根據記錄線條的形狀檢查出手錶工作中的缺陷,以此判定故障的原因。校表儀的種類很多,有數字顯示式的,也有紙帶記錄式的。紙帶記錄式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記錄圖形(即線條),另一種是記錄數字。維修時以採用記錄圖形式為宜。校表時將被測手錶放在微音器8上,柄頭應置於固定夾里,再用活動叉夾緊手錶。轉動微音器盒,可以測出手錶六個不同位置的瞬時日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