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知識 > 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的農作物有哪些

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的農作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6-14 07:17:57

Ⅰ 水稻種植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的技術亮點是什麼

羅錫文團隊無人農場的三大技術亮點:

1、生物技術:生物技術就是將水稻生理基因,在其生長變化中的數據,實時的傳輸給無人農場終端的大數據中,對水稻每個時期生長的生產管理發出指令或信息。

2、智能農機技術:就是在每一種農機上,將它們各自作業功能的數據,輸入相對應農機的資料庫中來指揮農機的各種作業方式。

3、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就依託北斗精確的導航定位系統和5G通信系統,北斗向農機提供精確的定位、5G通信系統快速傳輸大量的數據來指揮每台農機的精準作業,相互配合。目前,無人農機的直線行駛精度在2.5厘米左右。

(1)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的農作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大規模的推廣無人農機使用還需要兩個條件的支持

1、農業的基礎配套設施要完善:農田的水利條件要優良。即:水網要完美、電網要健全、網路通信要暢通、道路交通更要發達。

2、農田要大塊集中:無人農機的普及使用,首要解決土地的零碎和地塊的大小和不規則的現象。因此,土地的規模化種植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也是使無人農業機械快速走進農村的可靠保障。

Ⅱ 農業機械化成本低產量高,土豆如何機械化種植

紅薯和土豆的全程機械化種植過程,基本相似。主要不同點在於紅薯是秧苗移栽,土豆是種薯播種。下面從耕、種、收三個步驟概述一下機械化種植的流程。先進的馬鈴薯種植機械:現在新疆基本實現馬鈴薯栽培作業實現機械化作業、目前新疆在農業機械化程度方面走在了國家各地區的前列、由新疆自行設計研發的馬鈴薯種植機械分兩種。

.多施肥,土豆生長期短產量潛力大,開溝後應在溝內使用大量農家化肥,一般每畝施三元復合肥50到100公斤,在加硫酸鉀30到50公斤做底肥,出苗後再追施尿素30到40公斤促苗。據種植戶反映,如果種前土壤處理的好,馬鈴薯在營養合理和疏鬆的環境中,生長快,能提前成熟,大小均勻,品相好,種植戶就能有好的收益,而要保證這種良好的土壤條件就需要使用深松機。

Ⅲ 如何看待水稻種植實現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這件事

隨著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農用機械化程度也迎來了巨大的進步。中國國內農民早就已經擺脫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勞作方式。在整個水稻種植過程當中,從插秧,撒肥到最後的收割以及加工成型整個流程都擁有了機械化作業的條件。不僅具有收稻子的收割機,現如今插秧機,無人機撒肥以及快速工廠成型技術都投入了大面積的使用。國內水稻種植已基本實現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在我看來,這是一件對於國內農業發展是一件影響十分積極的事情。

Ⅳ 水稻種植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需要的勞動力變少,水稻種植會進入大批量生產時代,效率會大大增加。

Ⅳ 簡述我國農業機械化現狀

中國農業機械化現狀
1、主要特點
(1)綜合農業機械化水平穩步發展,農田作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1949年,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只有9.01萬kW,農用拖拉機只有117台,一些大型農業機械,如聯合收割機、農用載重汽車基本上是空白,綜合農業機械化水平不到1%。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農業機械擁有量增長了上千倍,有的品種甚至數萬倍。截至2003年底,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604MkW,平均每100hm2耕地擁有農機動力465kW。農業機械原值達3362億元,農用拖拉機保有量達1494萬台,拖拉機配套農機具2292萬台。其中大型拖拉機97.26萬台,聯合收割機36.22萬台。平均每100hm2耕地擁有拖拉機11.5台,配套農機肯16.7台;每100戶農戶擁有拖拉機6.1台。2003年完成機耕面積6094.3萬hm2。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水平達到33%,耕地、播種、收獲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46.8%、26.7%和19%。有12個省(市、區)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40%,其中8個超過50%。農業機械化作業領域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由大田農業向設施農業,由種植業向養植業、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由產中向產前、產後延伸,發展空間不斷擴大。在小麥、水稻、玉米和大豆4大糧食作物中,小麥生產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播種、收獲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74%和72.8%)。水稻、玉米和大豆機械化水平較低,水稻栽植、收獲機械化水平分別為6%和23%;玉米播種、收獲機械化水平分別為47%和1.9%,大豆播種、收獲機械化水平分別為47%和23.2%。但棉花、甘蔗、油菜等主要經濟作物及牧草生產機械化等仍是薄弱環節。
(2)農機產品正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向多樣化發展。隨著我國農業結構的調整,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等環保措施的實施,傳統作物的種植面積逐步減少,經濟作物和果蔬種植面積增加。這使得傳統的農業機械產品需求量明顯減少,而經濟作物機械、牧草機械和林業機械需求量增加。隨著農業部優勢產品布局的確定和公布,各種農產品加工機械,特別是優勢農產品加工機械需求量急劇增長。隨著農村經濟條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設規模的擴大,挖掘機、裝載機和吊裝設備等農村工程機械需求量成倍增長。保護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護性耕作機具得到快速發展,設施農業裝備和節水設備在各地示範項目的帶動下需求不斷增長。農機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也在逐步提高。
(3)農機作業向市場化、社會服務發展。中國農戶種植業的規模小,家家戶戶購買農業機械不經濟,也沒有必要,因此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非常重要。以1996年開始的全國性跨區機收小麥為標志,中國的農機作業向市場化、社會化服務發展。跨區機收的開展,使聯合收割機使用時間從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1個多月,大大提高了聯合收割機的利用率,既滿足了農民對機械收割的要求,也提高了收割機的經營效益,促進了小麥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聯合收割機保有量的增加。1994年,全國聯合收割機僅有6萬多台,而2003年達到了36萬台。小麥機收率由1995年的47%提高到2004年的77%。小麥跨區機收帶動了小麥播種及其他作物機械化生產向市場化、社會化發展。各地農機作業協會、合作社以及作業公司正在不斷涌現。
(4)國際間的農機技術交流與合作得到加強。近年來,國際上不少大型農機企業看準中國巨大的農機市場,與中國有關部門和企業合作,在中國開拓事業。國內一些大型企業,不斷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力度,推進了國產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的提高。為鼓勵大型農業機械的進口,國家還制定了優惠進口稅收政策。在中國舉辦展覽會,也是農機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形式。
2、農機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機擁有狀況和農業對農機作業的需求不相適應。現有動力機械的配套比低,使用效率低,浪費大。2003年底,全國農機總動力為60386.5萬kW,而平均動力負擔耕地僅達到0.213hm2/kW,1 hm2耕地才消耗功率0.47kW,即便加上農村運輸、農產品加工等動力機械,其年使用時間也是有限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業機械的閑置和農業機械投資的浪費,使本來較為緊張的農機投資卻沒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說增加了農民的負擔。新型配套機具的研究、開發、生產、推廣與需要脫節,跟不上生產發展的實際需求。現有動力機械配套比低,配套農具單一,多數仍是性能較為落後的產品,產品能耗高,機動性、通用性低,經濟效益差。另一方面,已研究開發出的較為先進型的推廣應用卻又跟不上。開發、生產、推廣部門條塊分割,相互脫節,形成了科研成果轉化周期長,研究項目和生產急需不相吻合。還有種子的生產與加工機械、工廠化生產、塑料大棚溫室機械等也都較為薄弱。
(2)對農業機械化的認識片面。隨著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條件的改善,農業生產的概念已不局限於農作物生產,因而農業機械化的范疇也要相應擴展,但目前在實際工作中,往往一提農業機械化就是耕、耙、播、收機械化,很少顧及其他農業生產領域,更談不上規劃、發展和管理。對農業機械在農村經濟中所發揮的作用沒有充分的、全面的認識。雖然近幾年來注意拓寬農機服務領域,但就多數人的認識和實際工作中的表現說明還沒有脫離陝隘的觀念,必將影響今後農機化的發展。
中國農業機械化未來的發展
目前中國農機化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相當差距,僅相當於法國20世紀50年代、韓國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從發展階段看,我國農機化已進入了初級階段後期,准備邁向中級階段的關鍵時期。人們欣然看到,隨著國民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傳統農業將逐步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將進一步加大,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步伐將進一步加快,農民擺脫繁重體力勞動的願望將進一步增強,勢必會進一步擴大對農機化的需求,因此中國的農業機械化定會得到快速發展。
(1)農機化發展環境進一步好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於2004年6月25日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並於2004年11月1日起實施。該法進一步明確了各級政府對農業機械化的促進職責,明確了對農機科研開發和生產,農民購置農業機械,農機作業服務和保障產品質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該法的頒布實施,進一步改善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環境,將極大地調動農民、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和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促進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普及應用,對農機化的發展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2)關鍵環節機械化需求進一步擴大。在小麥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的基礎上,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需求將主要表現在水稻生產工廠化育秧、高速插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割,適應多個地區、不同行距的玉米聯合收割等機械化。經濟作物機械化需求主要集中在種植、管理和收獲等關鍵環節,如棉花機械化播種或移栽、採摘,薯類、鱗莖類作物的種植和收獲機械化,油料作物和糖類作物播種、收獲機械化。
(3)畜牧業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將有較快發展。圍繞提高草原改良、人工草場建設和農區秸稈利用機械化,提高奶品採集、提高奶業生產衛生安全控制能力的機械化,加快畜禽養殖環境控制創造安全生產條件的機械化等。
(4)設施農業生產機械化將會得到較快發展。為鞏固和提高果蔬生產的競爭力,促進果蔬產業的規范化和生產的標准化,節能型設施農業裝備、移栽機具、監測與調控設備、土壤消毒滅菌設備以及無土栽培設備等將會得到較快發展。
(5)農業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的農業機械化需求將進一步擴大。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著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雙重壓力,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與保護環境的需求將加大。主要包括保護性耕作、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以及節水灌溉、化肥深施、精量半精量播種、高效安全施葯、農產品安全生產與加工裝備等。
(6)農機的升級換代需求強勁。中國農機的技術水平和總體質量不高,中小型機械多,而且技術含量低,科技含量高、可靠性強、操作方便的大型機械缺乏。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業規模的擴大、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農機服務組織的發展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強,對先進適用、高科技含量和大型農業機械的需求將不斷增加。這類機械的開發、引進和生產將是農機技術升級換代的重要內容。

Ⅵ 水稻種植是如何實現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的

水稻種植實現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的過程是:首先採用無人駕駛旋耕機完成土地耕整;然後採用無人駕駛水稻旱直播機進行水稻播種;再採用無人駕駛高地隙噴霧機和無人直升機完成了施肥和施葯等作業;最後由無人駕駛收獲機和運糧車協同完成收獲作業。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增城教研科學基地,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廣東農村科技特派員羅錫文團隊的水稻無人農場喜獲豐收。「我們的水稻無人農場已經實現耕、種、管、收的全程全面機械化,未來該項技術有望推廣至全國各地。」羅錫文說。

華南農業大學水稻無人農場已經出產了首批大米,這批大米的耕、種、管、收均由無人駕駛的農機完成,在國內尚屬首次。

(6)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的農作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無人農場

「無人農場能把作業人員從繁重的駕駛操作中解放出來,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羅錫文介紹說,無人農場是實現智慧農業的一種途徑,包括耕種管收生產環節全覆蓋,機庫田間轉移作業全自動,自動避障異況停車保安全,作物生產過程實時全監控,智能決策精準作業全無人等五大特點。

在無人農場,旋耕機、拖拉機等機械,按照設計好的程序,自己從機庫開到田間作業再回到機庫,輕松將農活完成,全程實現無人化。

自2004年,羅錫文團隊就開始研究農業機械導航及自動作業,突破了十大關鍵技術,先後研製出無人駕駛旋耕機、播種機、插秧機、高地隙寬幅噴霧機和收獲機,實現了耕整、種植、田間管理和收獲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

閱讀全文

與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的農作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steam令牌換設備了怎麼辦 瀏覽:246
新生測聽力儀器怎麼看結果 瀏覽:224
化學試驗排水集氣法的實驗裝置 瀏覽:156
家用水泵軸承位置漏水怎麼回事 瀏覽:131
羊水鏡設備多少錢一台 瀏覽:125
機械制圖里型鋼如何表示 瀏覽:19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瀏覽:718
超聲波換能器等級怎麼分 瀏覽:800
3萬軸承是什麼意思 瀏覽:110
鑫旺五金製品廠 瀏覽:861
蘇州四通閥製冷配件一般加多少 瀏覽:153
江北全套健身器材哪裡有 瀏覽:106
水表閥門不開怎麼辦 瀏覽:109
花冠儀表盤怎麼顯示時速 瀏覽:106
洗砂機多少錢一台18沃力機械 瀏覽:489
超聲波碎石用什麼材料 瀏覽:607
組裝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簡易裝置的方法 瀏覽:165
怎麼知道天然氣充不了閥門關閉 瀏覽:902
公司賣舊設備掛什麼科目 瀏覽:544
尚葉五金機電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