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行業是一個相對危險的行業,所以很多施工企業的領導非常重視施工現場設備的管理制度。建立好機械設備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施工的安全管理,下面是TPM咨詢網小編整理的施工現場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希望對施工行業有所幫助。
施工現場機械設備管理制度
1、建立規范的設備管理制度
(1)實行定機、定人、定崗位責任的三定製度。它是人機固定的崗位責任制度。
(2)操作證制度。凡上崗操作機械設備人員,必須經過技術培訓,經考試合格發給操作證後,才能上機操作。
(3)交接班制度。上班作業人員應向接班人員交待設備的運轉情況,故障的處理記錄等。接班人員應全面檢查設備的狀況,發現疑問要及明提出,以分清責任,保證設備正常運轉。
(4)獎罰制度。定期對機械設備的使用狀況進行檢查、評比,根據評比結果實施獎罰,以鼓勵先進,鞭策後進。
2、嚴格執行機械設備使用中的技術規定
(1)機械設備的技術試驗規定。凡是新購進、新製造和重新安裝的機械,都必須經過檢查、保養、試運轉、鑒定(統稱為技術試驗),合格後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2)機械設備走合期的規定。其目的就是使機械零件磨合良好,增強零件的耐用性,提高機械運行的可靠性和經濟性,延長大修間隔期和使用壽命。
(3)季節性使用機械設備的規定。建築機械多數是在露天作業,受氣候影響大,特別是冬季應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如預熱保溫、換用冬季潤滑油等。
3、建立機械設備技術檔案
(1)機械設備的原始技術文件。
(2)機械技術試驗和驗收記錄,交接清單。
(3)機械設備的運轉記錄、消耗記錄。
(4)機械設備的歷次主要修理和改裝記錄及有關資料。
(5)機械設備的事故分析記錄及有關資料。
② 機械行業生產管理的主要制度有哪些
主要包括:
設備缺陷管理制度、設備運行管理制度、運行分析、設備維護制度、事故搶修制度、低壓線路和電氣設備巡視與維護制度、漏電保護器管理制度、配電線路運行巡視管理制度、違章獎懲規定、業擴報裝管理辦法、安全用電管理制度、設備評級管理辦法、以及各個崗位的生產責任制,各種記錄及填寫說明
③ 機械配合時,基孔制和基軸制配合怎麼選擇
般以不易加工的部件作為選擇的原則,也就是說當孔與軸配合時,如果軸比較好加工,則選用基孔制(一般情況下選用基孔制)。
基孔制 基本偏差為一定的孔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軸的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的一種制度。
基孔制的孔為基準孔,其下偏差為零,基本偏差代號為H.
基軸制 基本偏差為一定的軸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的一種制度。
基軸制的軸為基準軸,其上偏差為零,基本偏差代號為h。
④ 單位制定的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內容是什麼
機械設備管理制度
一、加強對機械設備管理,提高完好率、利用率,充分發揮機械設備效能,保證安全經濟運行。
二、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健全機械設備安全生產制度。經常進行安全生產教育、檢查,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安全生產。
三、對機械設備進行定期保養,做到不拖保、不失保,不帶病運行,保持機械設備技術狀況良好。
四、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機械設備的構造原理和性能,做到用好、管好、保養好,會使用、會檢查、會保養、會維修。
五、機械設備停駛、使用時,要做好清潔、潤滑、密封和放水工作,防止銹蝕、丟失而造成損失。
六、建立健全各種機械設備的台帳和技術檔案。
七、正確及時地填寫各種機械設備的管理報表。
⑤ 機械設備管理制度怎麼寫
機械設備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機械設備管理,杜絕機械事故的發生,充分發揮現有設備的優勢,確保設備正常運行和有效的使用。現對項目部機械設備特製定如下制度
一:機械設備的使用管理
1.機械設備操作按規定配備足夠的工作人員,貫徹「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持證上崗,自覺遵守定人定機制度。
2.機械設備使用的工作人員,能夠勝任所擔任的工作,熟悉所使用的設備的性能特點和維護保養要求。
3.所有機械設備的使用,應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規定要求進行,,嚴禁超負荷運載.
4.所有機械設備在使用期間要按《設備保養規程》的規定做好日常保養.小修,中修等維護保養工作,嚴禁帶病運轉.
5.當班人員每天必須認真做好《設備運轉記錄》及《設備維修保養記錄》.
二: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管理規定
1.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考試合格,取得相應的操作證或駕駛證,並定期參加復審。嚴禁無證駕駛。
2.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在每次操作前,要對機械設備進行安全檢查,確認正常後,方可投入運行。
3.操作人員需責任心強,技術過硬,思想素質高。
4.實行定人定機制。不經領導同意,任何人不得代替操作其他機械車輛。
5.遵守工作紀律,嚴禁酒後工作.
6.自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機械設備管理的相關規定.
三 機械設備檢修和保養制度
1.設備維護工作應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把隱患消滅在萌芽中。
2.設備操作人員要嚴格執行日常保養﹙維護﹚和定期保養﹙維修﹚制度。
日常保養:操作者每班照例進行保養。包括班前的檢查,班中注意檢查設備運轉是否正常,班後清掃,維護,發現隱患及時排除。並做好交接班記錄。
正確按潤滑表規定,定期添加潤滑油或潤滑脂,定期換油,保持油路暢通。
3. 工程機械按一.二.三級維修保養制度
一級保養:以操作人員為主,維修工人配合。工程機械每月做一次一級保養,運輸車輛則每行走2000公里進行一次一級保養。每次保養必須按保養得要求進行。
二級保養:以維修工人為主。工程機械每季做一次二級保養,運輸車輛則每行走7000公里,進行二級保養。每次保養必須按保養得要求進行.
三級保養:工程機械每年進行三級保養,運輸車輛每行走45000-50000公里,進行三級保養。
以上制度的實施,是為了更好地保證工程的有效進行,加快施工進度,提高生產效益,為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創造條件。
望施工單位和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嚴格執行。.
『
⑥ 機械制圖中配合關系有哪三種
機械制圖中的三種配合是:間隙配合、過盈配合和過渡配合。
(1)間隙內配合孔的公容差帶在軸的公關帶之上,任取其中一對孔和軸相配都成為具有間隙(包括最小間隙為零)的配合;
(2)過盈配合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下,任取其中一對孔和軸相配都為為具有過盈(包括最小間隙為零)的配合;
(3)過度配合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相互交疊,任取其中一對孔和軸相配,可能是具有間隙,也可能具有過盈的配合。

拓展資料:
1、配合的定義:配合是孔和軸公差帶之間的關系,是設計時對一批孔、軸提出的要求,不是指某一對孔和軸結合的松緊。
2、配合公差:配合公差是組成配合的孔、軸公差之和。Tf=TD+Td 。它反映裝配要求,孔軸公差反映製造要求。
⑦ 機械公差配合標准有哪些
這個問題是公差與配合的最基本問題,按倒著的順序來講.
1.尺寸公差,一個零件的其中一個尺寸,一般我們都標出一個數值,稱為基本尺寸.但是實際加工過程中,最後的結果不可能是那麼准確的達到這一數值.而且,量具本身也是有個精度等級的.到底結果與這個值偏離多少,或者說這個尺寸的最終結果是多少才算是合格的,那麼就得規定(或者約定)一個允許的數值范圍,即,結果比這個數值多出多少或者少於多少都認為是合格的.那麼,所允許的多出與少於的這個兩個數值即為這個尺寸的上偏差和下偏差.用上偏差減去下偏差得到一個數值范圍,就是公差帶.
2.配合公差,這是指兩個零件之間有相互關系的情形,譬如軸與軸套.我們所希望的軸與軸套配對(亦即配合)形式不外乎有三種結果,a.軸的最終尺寸總是能與套內孔之間有間隙,即軸的上偏差永遠小於套孔的下偏差,稱為間隙配合;b.軸與套孔有可能有間隙,也可能沒有間隙,即軸的上偏差介於套孔的上下偏差之間,而套孔的下偏差介於軸的上下偏差之間,稱為過渡配合;c.軸的下偏差永遠大於套孔的上偏差,裝配時一定需要施加一定的力才能裝入,稱為過盈配合.
為了得到所需的配合形式,我們需要對軸與軸套的內孔綜合考慮並分別對各自的直徑尺寸規定上下偏差值,形成各自的尺寸公差帶.這樣,對於兩個配合零件來講,產生出軸外徑與套孔內徑的兩個公差帶,分別是各自的尺寸公差帶;為了說明配合的松緊程度,我們用軸的下偏差減去孔的上偏差,若為正值(過渡或過盈配合時)稱作最小過盈量;而用孔的下偏差減去軸的上偏差,若為正值(間隙配合或過渡配合時)稱為最小間隙;同樣可以得到最大間隙和最大過盈量.後面的四個參數可以理解為配合的「公差帶」,但其實是由軸與孔的尺寸公差所決定的.
3.標准公差,隨著世界工業化的發展,以及標准化、系列化的需要,各國和國際標准化組織都制定了關於公差與配合的標准,我國的代號為GB1800~1804.標准規定了軸與孔配合的代號,公差等級的數值,如果有了基本尺寸,並根據選定的配合性質進而找到配合代號,就能查出軸或者孔的上、下偏差數值,也即標准公差.同時,標准還包含有未注公差的極限偏差,並分有不同的等級和偏差數值.
這里要說明的是,軸與孔並不是僅指圓形的.可以這樣通俗的來理解,凡是由游標卡尺內爪測量的尺寸均為「軸」,外爪測量的均為「孔」.
公差與配合涉及到很多名詞術語,定義也很嚴密,以上只是為了幫助理解而進行的闡述.若准確的理解還是要參考標准或機械手冊.
⑧ 機械廠的規章制度是什麼
為了維護企業正常工作生產秩序,使機械廠在企業管理方面,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⑨ 機械制圖配合有哪些分為哪兩種配合制
國家標准對配合規定了基孔制和基軸制兩種配合制:
基孔制的孔為基準孔,其下偏差為0,代號H
基軸制的軸為基準軸,其上偏差為0,代號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