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機刷核桃能玩嗎 機刷核桃和手工核桃的盤玩
1、核桃這東西就是拿在手裡轉著玩的,自己轉著舒服看著漂亮自己喜歡,這就夠了。
2、機刷核桃的不足之處。機刷核桃是經過石子和油或者化學葯品長時間摩擦拋光而使核桃上色包漿,這樣的核桃是機器盤刷的產品。
3、由於在機刷過程中,必須要放入水和油,在機器中至少還要機刷3到4天或更長時間。大量水份浸入到核桃中,如果不好好陰干,稍不注意就會開裂。
4、在機刷時能用油(食用油)的人還算可以的,最重要的是某些人會用各種酸來給核桃增色,硬生生的燒出包漿來。這樣的核桃非常漂亮,特別喜人!但我們應該注意要好好甄別一下,有刺鼻葯味的核桃,還是最好避開買的好。
5、機刷核桃不具備人工盤玩出來的自然效果,不太有精、氣、神。
Ⅱ 文玩核桃滿天星,如何快速包漿發亮
文玩核桃滿天星,用以下方法可以達到快速包漿發亮:

Ⅲ 機器包漿核桃的原理
包漿,顧名思義:包裹著一層漿體。這個詞的定義是很准確的,文玩核桃的包漿,確實是從表面這層漿體逐漸演變而來的。那麼這層「漿」的來源是什麼呢?這就要從了解人手掌分泌物的成份開始了。
1.手掌分泌物的成份 人手上的皮膚會分泌兩種物質:汗液和皮脂。汗液是由小汗腺分泌的,對於文玩核桃的上色來說,汗液起主導作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文玩核桃上色淺析》一文。)皮脂是由皮脂腺分泌的,它是一種混合物。其中包含多種脂類物質,主要有飽和的及不飽和的游離脂肪酸,甘油三脂、蠟類、固醇類、角鯊烯及液體石蠟等。皮脂排泄到皮膚表面,一部分附著在毛發上,起潤澤毛發的作用;另外大部分皮脂和汗液混合後在手掌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乳狀的皮脂膜,這種物質就是包「漿」的前身。
2.包漿與木質融合演變過程 乳狀皮脂膜因為含有脂類和蠟類物質,其本身兼具「油」和「蠟」的屬性,在接觸白茬核桃的木質時,會迅速滲透進木質纖維中,這個過程大概會持續一個月以上。這段時間會感覺核桃變色快、吸收感強。總是手感澀澀的,行話叫「咬手」。過了這個階段,乳狀皮脂膜與木質纖維受到填充物影響會進一步收縮,這是繼新核桃下樹陰干過程之後的進一步縮尺。一般根據核桃個頭不同收縮比例也不一樣。例如皮質不錯的邊40白獅子,下樹陰干一個月會縮至邊39左右,上色半年後又會縮尺0.3~0.5mm。以此類推,越大縮尺越厲害,皮質越差縮的越嚴重。隨著混合物的水分逐漸蒸發,乳狀皮脂膜還原為皮質混合物,其中多種脂類物質進入木質深層,進一步與木纖維融合,而另外一部分蠟類混合物析出到核桃表層堆積下來,凝固為類似結晶體的透明漿層,這就是俗稱的「包漿」了。 從核桃入手盤玩幾個月開始至幾年之間,核桃的包漿會越來越深厚,面積也會隨著核桃表面磨損而加大。深入木質深層的成份因為多為脂類,所以表現出「油」的特性,會伴隨著「呼吸作用」深入核桃內部,最後進入核桃內腔,與核桃仁相遇。如果這時候核桃仁恰好處於內部水分完全散發干凈的狀態,遭遇脂類物質時會迅速與之交融,仁中油脂不斷滲出,隨著盤揉轉動過程遍及內腔表面,同時也會受到「呼吸作用」的影響反向向外滲透,進一步完整、完善脂類物質與木質的融合,悄悄改變木質的構成。
3.詳解文玩核桃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並非是核桃真的在呼吸,這個名詞是溫柔提出來的一種說法,意在使核友們通過這種形象的比喻方法更好、更快的了解其中的原理,但願大家都能理解溫柔的一份苦心,呵呵~!^_^ 當核桃的表層被包漿逐漸包裹之後,木質纖維的孔洞被皮脂混合物填滿,形成了一層隔斷。在盤玩過程中,人手的熱量傳導給核桃,使核桃從外向內溫度逐漸升高。根據熱脹冷縮原理,核桃內腔溫度低於外壁時,皮殼對內腔產生一個「負壓」,這是一個「吸」的作用,可以幫助腔體內部的物質(包括核桃仁的油脂、其他混合物)更好的反滲出來。當核桃被連續盤玩若干小時以後,放置於一旁時,隨著木質的逐漸冷卻,內腔溫度高於皮殼木質層,這時就產生「正壓」,進入「呼」的作用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會隨著內腔溫度的降低有一個向內拉扯力,幫助皮殼木纖維中的脂類混合物向內滲透。
所以,溫柔在盤玩核桃的時候,喜歡每次將核桃拿在手中持續的盤玩2~4小時,在這期間堅持核桃不離手。待保證將核桃完全盤熱了之後再將核桃放置在抽屜中或者陰涼乾燥處,擱置10小時以上。讓核桃完整的走完每一個「呼吸」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