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知識 > 當機械零件出現疲勞斷裂時應按什麼准則計算

當機械零件出現疲勞斷裂時應按什麼准則計算

發布時間:2021-02-15 10:33:15

⑴ 什麼是機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常用的計算準則有哪幾種

機械零件的工作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運動、載荷和環境情況下,在預定的使用期限內,不發生失效的安全工作限度。

零件的工作能力准則是指衡量零件工作能力的指標。

常用的計算準則有:強度准則、剛度准則、耐磨性准則、振動穩定性准則和耐熱性准則等。

機械零件是從機械構造學和力學分離出來的。隨著機械工業的發展,新的設計理論和方法、新材料、新工藝的出現,機械零件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有限元法、斷裂力學、彈性流體動壓潤滑、優化設計、可靠性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實體建模(Pro、Ug、Solidworks等)、系統分析和設計方法學等理論,已逐漸用於機械零件的研究和設計。

更好地實現多種學科的綜合,實現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探求新的原理和結構,更多地採用動態設計和精確設計,更有效地利用電子計算機,進一步發展設計理論和方法,是這一學科發展的重要趨向。

(1)當機械零件出現疲勞斷裂時應按什麼准則計算擴展閱讀

機床零件的品種繁多,按結構特點、功用和受載特點可分為:軸類零件、齒輪類零件、機床導軌等。

機床軸類零件的選材

機床主軸是機床中最主要的軸類零件。機床類型不同,主軸的工作條件也不一樣。根據主軸工作時所受載荷的大小和類型,大體上可以分為四類:

(1)輕載主軸。工作載荷小,沖擊載荷不大,軸頸部位磨損不嚴重,例如普通車床的主軸。這類軸一般用45鋼製造,經調質或正火處理,在要求耐磨的部位採用高頻表面淬火強化。

(2)中載主軸。中等載荷,磨損較嚴重,有一定的沖擊載荷,例如銑床主軸。一般用合金調質鋼製造,如40Cr鋼,經調質處理,要求耐磨部位進行表面淬火強化。

(3)重載主軸。工作載荷大,磨損及沖擊都較嚴重,例如工作載荷大的組合機床主軸。一般用20CrMnTi鋼製造,經滲碳、淬火處理。

(4)高精度主軸。 有些機床主軸工作載荷並不大,但精度要求非常高,熱處理後變形應極小。工作過程中磨損應極輕微,例如精密鏜床的主軸。

一般用38CrMoAlA專用氮化鋼製造,經調質處理後,進行氮化及尺寸穩定化處理。過去,主軸幾乎全部都是用鋼製造的,輕載和中載主軸已經可用球墨鑄鐵製造。

⑵ 一道機械設計題,剛度還是強度

剛度 強度

⑶ 什麼是機械零件的設計准則

1、強度准則

要求機械零件的工作應力σ不超過許用應力[σ]。其典型的計算公式是:

(3-16)

σlim——極限應力,對受靜應力的脆性材料取其強度極限,對受靜應力的塑性材料取其屈服極限,對受變應力的零取其疲勞極限。

S——安全系數。

2.剛度准則

機械零件在受載荷時要發生彈性變形,剛度是受外力作用的材料、機械零件或結構抵抗變形的能力。材料的剛度由使其產生單位變形所需的外力值來量度。機械零件的剛度取決於它的彈性模量E或切變模量G、幾何形狀和尺寸,以及外力的作用形式等。分析機械零件的剛度是機械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於一些需要嚴格限制變形的零件(如機翼、機床主軸等),須通過剛度分析來控制變形。我們還需要通過控制零件的剛度以防止發生振動或失穩。另外,如彈簧,須通過控制其剛度為某一合理值以確保其特定功能。剛度准則是要求零件受載荷後的彈性變形量不大於允許彈性變形量。剛度准則的表達式為

(3–17)

y是彈性變形量,如撓度、縱向伸長(縮短):[y]為相應的許用彈性變形量。零件的彈性變形量可由理論計算或經實驗得到,許用變形量則取決於零件的用途,根據理論分析或經驗確定。

3.耐熱性准則

由於摩擦等原因,機械在運轉時,機械零件和潤滑劑的溫度一般會升高。過高的工作溫度將導致潤滑效果下降,同時,還會引起零件的熱變形、硬度和強度下降,甚至損壞。如在高溫時,金屬機械零件可能發生膠合、卡死;塑料等非金屬機械零件可能發生軟化,甚至熔化等,在某些場合還會引起熱應力。耐熱性准則一般是控制機械零件的工作溫度不要超過許用值,以保證零部件正常工作,其表達式是

(3–18)

為了改善散熱性能、控制溫升,必要時可以採用水冷或氣冷等措施。

4.振動穩定性准則

當激勵的頻率等於物體固有頻率時,物體振幅最大,激勵的頻率與固有頻率相差越大,物體的振幅越小。激勵的頻率接近物體的固有頻率時,受迫振動的振幅會很大,這種現象叫做共振。振動穩定性指機械零件在機器運轉時避免發生共振的品質。

為了延長機器的壽命,為了避免軸和機器的損壞,應驗算軸的振動穩定性,特別是高速機器的軸。振動穩定性准則要求機械零件的固有頻率應與激勵的頻率錯開,保證不發生共振。

設機器中受激勵作用的零部件的固有頻率為f,激勵力的頻率為fp,一般要求

fp<0.85f或fp>1.15f(3–19)

改變機械零件的剛度和質量可以改變其固有頻率。增大機械零件的剛度和減小其質量,提高其固有頻率;減小機械零件的剛度和增大其質量則降低機械零件的固有頻率。有時,機器運轉時為了防止共振要調節轉速。

軸產生共振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材料內部質量不均勻,加之製造和安裝的誤差,使其質心和它的旋轉中心產生偏差,軸旋轉時產生慣性力,這個慣性力使轉子作強迫振動。軸在引起共振時的速度稱為臨界速度。在臨界速度下,這個慣性力的頻率等於或幾倍於轉子的固有頻率,因此發生共振。

5.壽命准則

為了保證機器在一定壽命期限內正常工作,在設計機械零件時必然要對機械零件的壽命提出要求。需要說明,在機器壽命期限內,零件是可以更換的,也就是說某些機械零件的壽命可以比機器的壽命短。機械零件的壽命主要受材料的疲勞、磨損和腐蝕影響。

為了避免發生零件疲勞引起的失效,如疲勞斷裂,應根據機械零件壽命對應的疲勞極限計算疲勞強度。即根據壽命要求,結合零件轉速等具體情況,根據式(3-6),計算出應力循環次數為N時的疲勞極限,再代入強度條件式,計算疲勞強度。當滿足疲勞強度時,可以保證機械零件在破壞前的應力循環次數達到壽命要求。

磨損一般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條件下,腐蝕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橋梁結構件、地埋鋼質管道的腐蝕等。在設計時,主要是保證機械零件在壽命內,不要發生過度的磨損和腐蝕。磨損發生的機理尚為完全被人們掌握,影響磨損的因素也比較多,一般根據摩擦學設計原理來改善摩擦副的耐磨性。主要措施有:合理選擇摩擦副材料;合理選擇潤滑劑和添加劑;控制摩擦副的工作條件,如壓強、滑動速度和溫升。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實用、有效的腐蝕壽命計算方法,通常從材料選擇及防腐處理方面採取措施。如選用耐腐蝕的材料,採用表面鍍層、噴塗、磷化等處理。

6.可靠性准則

可靠性是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產品的質量一般應包含性能指標和可靠性指標。機械產品的性能指標是指產品具有的技術指標,如機械的功率、轉矩、工作力、工作速度等。如果只有性能指標,沒有可靠性指標,產品的性能指標也得不到保證。例如,一台技術先進的飛機,如果可靠性不高,勢必經常發生故障,影響正常飛行和增加維修費用,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事故。產品的可靠性用可靠度R(t)來衡量。可靠度的定義是: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概率。可靠度是時間的函數。有一批數量為n的相同產品,在t=0開始工作,隨著時間的延續,失效的件數no(t)在加大,正常工作的件數ni(t)在減少,在任意時刻t產品可靠度為

(3–20)

若某產品工作至3000小時的可靠度R(t)=0.96,則表示有96%的產品可以正常工作到3000小時以上,對具體一件產品來講,其工作到3000小時的概率為96%。

失效率指產品工作到t時刻,在下階段的單位時間內發生失效的概率,可以證明,其數學表達式為

(3–21)

分離變數,兩邊積分,得

(3–22)

零部件的失效率和時間的關系一般如圖3-13所示。可以用試驗的方法求得失效率曲線。失效率曲線反映產品總體壽命期失效率的情況。從失效曲線可以看出,失效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圖3-15

第Ⅰ階段為早期失效階段,曲線為遞減型。產品投入使用的早期,失效率較高而下降很快。其原因主要是設計、製造、貯存、運輸等形成的缺陷,以及調試、跑合、起動不當等人為因素所造成的。當這些由於先天不良引起的失效發生後,設備運轉逐漸正常,則失效率就趨於穩定。應該盡量設法避免零件的早期失效,降低失效率和早期失效階段的時間t0。

第Ⅱ階段為偶然失效階段,其失效率緩慢增長。失效主要由非預期的過載、誤操作、意外的天災等偶然因素所造成。由於失效原因多屬偶然,故稱為偶然失效階段。降低偶然失效期的失效率則能提高有效壽命,所以應注意提高產品的質量,精心使用維護。

第Ⅲ階段為損壞失效階段,其失效率是遞增型。在t1以後失效率明顯上升。這是由於產品已經老化,疲勞、磨損、蠕變、腐蝕等所謂有耗損的原因所引起的,故稱為耗損失效期。針對這一階段失效的原因,應該注意檢查、監控等,提前維修,使失效率仍不上升。

7.精度准則

對於高精度的機械零件、機構或設備,要求其運動誤差小於許用值。例如在精密機械中,導軌的直線性誤差、主軸的徑向跳動誤差、齒輪傳動的轉角誤差等,必須要有一定的精度要求。可以根據機器和零件的功能要求,選用合適的公差與配合,即進行精度設計,並能正確地標注到圖樣上。還可以按照零件圖給定的公差值,求出機構的誤差,與要求的機構精度比較。

這里還有一篇更全的文章,就是太多了給你個網址

http://wenku..com/view/e22319649b6648d7c1c746f6.html

⑷ 機械零件主要有哪些失效形式常用的計算準則主要有哪些

失效:1.整體斷裂
2.過大的殘余變形
3.零件的表面破壞
4.破壞正常工作條件引起版的失效
准則只有設計准則,計算權准則沒看見。設計准則:1.強度准則
2.剛度准則
3.壽命准則
4.振動穩定性准則
5.可靠性准則(全都是我書本上的原話)

⑸ 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的計算方法有哪兩種,其計算準則各是什麼

重要的承載零部件,需要強度計算。
受循環載荷的重要零部件,需要疲勞壽命計算;有些雖然受到「靜載荷」,但因存在振動工作環境的重要承載零部件,也需要疲勞壽命計算。
參閱《中國機械設計大典》
供參考。

⑹ 疲勞斷裂的基本原理

疲勞又稱疲乏是主觀上一種疲乏無力的不適感覺疲勞不是特異症狀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勞很少有患病後更覺渾身是勁的情況不同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勞有些疾病表現更明顯有時可作為就診的首發症狀。
疲勞預防: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保持良好的心態穩定的情緒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平時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
疲勞(2)
fatigue
材料、零件和構件在循環載入下,在某點或某些點產生局部的永久性損傷,並在一定循環次數後形成裂紋、或使裂紋進一步擴展直到完全斷裂的現象。
研究簡史 有記載的最早進行疲勞試驗是德國的W.A.艾伯特 。法國的J.-V.彭賽列首先論述了疲勞問題並提出「疲勞」這一術語。但疲勞研究的奠基人則是德國的A.沃勒,他在19世紀50~60 年代最早得到表徵疲勞性能的S-N曲線並提出疲勞極限的概念 。20世紀50年代 P.J.E.福賽思首先觀察到疲勞過程中在滑移帶內有金屬薄片擠出的現象。隨後N.湯普孫等人發現這種滑移帶不易用電解拋光去掉,稱為「駐留滑移帶」。後來證明,駐留滑移帶常常成為裂紋源。1924年德國的J.V.帕姆格倫在估算滾動軸承壽命時,假設軸承的累積損傷與其轉動次數成線性關系。1945年美國M.A.邁因納明確 提出了 疲 勞 破 壞的線性損傷累積理 論 ,也稱為帕 姆 格倫- 邁因納定律,簡稱邁因納定律。此後,斷裂力學的進展豐富了傳統疲勞理論的內容,促進了疲勞理論的發展。用概率統計方法處理疲勞試驗數據,是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60年代後期 ,概率疲勞分析和設計從電子產品發展到機械產品,於是在航空、航天工業的先導下 ,開始了概率統計理論在疲勞設計中的應用。
循環應力 在工程上引起的疲勞破壞的應力或應變有時呈周期性變化,有時是隨機的。在疲勞試驗中人們常常把它們簡化成等幅應力循環的波形 ,並用一些參數來描述 。圖1中 σmax 和 σmin 是循 環應力的最 大和最小 代 數 值 ;γ =σmin/σmax是應力比;σm=(σmax+σmin)/2是平均應力;σa=(σmax-σmin) 是應力幅 。當 σm=0時 ,σmax與σmin的絕對值相等而符號相反,γ=-11,稱為對稱循環應力;當σmin=0時,γ=0稱為脈動循環應力。
曲線 S-N曲線中的S為應力(或應變)水平,N為疲勞壽命。S-N曲線是由試驗測定的 ,試樣採用標准試樣或實際零件、構件,在給定應力比γ的前提下進行,根據不同應力水平的試驗結果 ,以最大應力σmax或應力幅σa為縱坐標,疲勞壽命N為橫坐標繪制S-N曲線(圖2) 。當循環應力中的σmax小於某一極限值時,試樣可經受無限次應力循環而不產生疲勞破壞,該極限應力值就稱為疲勞極限,圖2中S-N曲線水平線段對應的縱坐標就是疲勞極限。而左邊斜線段上每一點的縱坐標為某一壽命下對應的應力極限值,稱為條件疲勞極限。
疲勞特徵 零件 、構件的疲勞破壞可分為3個階段 :①微觀裂紋階段。在循環載入下,由於物體的最高應力通常產生於表面或近表面區,該區存在的駐留滑移帶、晶界和夾雜,發展成為嚴重的應力集中點並首先形成微觀裂紋。此後,裂紋沿著與主應力約成45°角的最大剪應力方向擴展,裂紋長度大致在0.05毫米以內,發展成為宏觀裂紋。②宏觀裂紋擴展階段。裂紋基本上沿著與主應力垂直的方向擴展。③瞬時斷裂階段。當裂紋擴大到使物體殘存截面不足以抵抗外載荷時,物體就會在某一次載入下突然斷裂。對應於疲勞破壞的3個階段 ,在疲勞宏觀斷口上出現有疲勞源 、疲勞裂紋擴展和瞬時斷裂3個區(圖3)。疲勞源區通常面積很小,色澤光亮,是兩個斷裂面對磨造成的;疲勞裂紋擴展區通常比較平整,具有表徵間隙載入、應力較大改變或裂紋擴展受阻等使裂紋擴展前沿相繼位置的休止線或海灘花樣;瞬斷區則具有靜載斷口的形貌,表面呈現較粗糙的顆粒狀。掃描和透射電子顯微術揭示了疲勞斷口的微觀特徵,可觀察到擴展區中每一應力循環所遺留的疲勞輝紋。
疲勞壽命 在循環載入下 ,產生疲勞破壞所需應力或應變的循環次數。對零件、構件出現工程裂紋以前的疲勞壽命稱為裂紋形成壽命。工程裂紋指宏觀可見的或可檢的裂紋 ,其長度無統一規定 ,一般在0.2~1.0毫米范圍內 。自工程裂紋擴展至完全斷裂的疲勞壽命稱為裂紋擴展壽命。總壽命為兩者之和。因工程裂紋長度遠大於金屬晶粒尺寸,故可將裂紋作為物體邊界,並將其周圍材料視作均勻連續介質,應用斷裂力學方法研究裂紋擴展規律 。由於S-N曲線是根據疲勞試驗直到試樣斷裂得出的 ,所以對應於S-N曲線上某一應力水平的疲勞壽命N是總壽命 。在疲勞的整個過程中 ,塑性應變與彈性應變同時存在 。當循環載入的應力水平較低時 ,彈性應變起主導作用;當應力水平逐漸提高,塑性應變達到一定數值時,塑性應變成為疲勞破壞的主導因素。為便於分析研究,常按破壞循環次數的高低將疲勞分為兩類:①高循環疲勞(高周疲勞)。作用於零件、構件的應力水平較低 ,破壞循環次數一般高於104~105的疲勞 ,彈簧、傳動軸等的疲勞屬此類。②低循環疲勞(低周疲勞)。作用於零件、構件的應力水平較高 ,破壞循環次數一般低於104~105的疲勞,如壓力容器、燃氣輪機零件等的疲勞。實踐表明,疲勞壽命分散性較大,因此必須進行統計分析,考慮存活率(即可靠度)的問題 。具有存活率p(如95%、99%、99.9%)的疲勞壽命Np的含義是 :母體(總體)中有p的個體的疲勞壽命大於Np。而破壞概率等於( 1- p ) 。常規疲勞試驗得到的S-N曲線是p=50%的曲線 。對應於各存活率的p的S-N曲線稱為p-S-N曲線。
環境影響 某些零件 、構件是在高於或低於室溫下工作,或在腐蝕介質中工作,或受載方式不是拉壓和彎曲而是接觸滾動等,這些不同的環境因素可使零件、構件產生不同的疲勞破壞。最常見的有接觸疲勞、高溫疲勞、熱疲勞和腐蝕疲勞。此外,還有微動磨損疲勞和聲疲勞等。①接觸疲勞。零件在高接觸壓應力反復作用下產生的疲勞。經多次應力循環後,零件的工作表面局部區域產生小片或小塊金屬剝落,形成麻點或凹坑。接觸疲勞使零件工作時雜訊增加、振幅增大、溫度升高、磨損加劇,最後導致零件不能正常工作而失效 。在滾動軸承、齒輪等零件中常發生這種現象。②高溫疲勞 。在高溫環境下承受循環應力時所產生的疲勞。高溫是指大於熔點1/2以上的溫度,此時晶界弱化,有時晶界上產生蠕變空位,因此在考慮疲勞的同時必須考慮高溫蠕變的影響。高溫下金屬的S-N曲線沒有水平部分 ,一般用 107~108次循環下不出現斷裂的最大應力作為高溫疲勞極限;載荷頻率對高溫疲勞極限有明顯影響,當頻率降低時,高溫疲勞極限明顯下降。③熱疲勞。由溫度變化引起的熱應力循環作用而產生的疲勞。如渦輪機轉子、熱軋軋輥和熱鍛模等,常由於熱應力的循環變化而產生熱疲勞。④腐蝕疲勞。在腐蝕介質中承受循環應力時所產生的疲勞。如船用螺旋槳、渦輪機葉片 、水輪機轉輪等,常產生腐蝕疲勞。腐蝕介質在疲勞過程中能促進裂紋的形成和加快裂紋的擴展。其特點有 :S-N曲線無水平段;載入頻率對腐蝕疲勞的影響很大;金屬的腐蝕疲勞強度主要是由腐蝕環境的特性而定;斷口表面變色等。
發展趨勢 飛機、船舶、汽車、動力機械、工程機械 、冶金、石油等機械以及鐵路橋梁等的主要零件和構件,大多在循環變化的載荷下工作,疲勞是其主要的失效形式。因此,疲勞理論和疲勞試驗對於設計各類承受循環載荷的機械和結構,成為重要的研究內容。疲勞有限壽命設計中進行壽命估算,必須了解材料的疲勞性能,以此作為理論計算的依據 。由於疲勞壽命的長短取決於所承受的循環載荷大小,為此還必須編制出供理論分析和全尺寸疲勞試驗用的載荷譜,再根據與各種疲勞相適應的損傷模型估算出疲勞壽命。疲勞理論的工程應用,經歷了從無限壽命設計到有限壽命設計,有限壽命設計尚處於完善階段。發展趨勢是:①宏觀與微觀結合,探討從位錯、滑移、微裂紋、短裂紋、長裂紋到斷裂的疲勞全過程 ,尋求壽命估算各階段統一的物理-力學模型 。②研究不同環境下的疲勞及其壽命估算方法。③概率統計方法在疲勞中的應用,如隨機載荷下的可靠性分析方法,以及耐久性設計等。
http://ke..com/view/492409.htm

⑺ 誰知道機械零件的設計准則是什麼,還有設計方法。

1、強度准則
要求機械零件的工作應力σ不超過許用應力[σ]。其典型的計算公式是:
(-16)
σlim——極限應力,對受靜應力的脆性材料取其強度極限,對受靜應力的塑性材料取其屈服極限,對受變應力的零取其疲勞極限。
S——安全系數。
2.剛度准則
機械零件在受載荷時要發生彈性變形,剛度是受外力作用的材料、機械零件或結構抵抗變形的能力。材料的剛度由使其產生單位變形所需的外力值來量度。機械零件的剛度取決於它的彈性模量E或切變模量G、幾何形狀和尺寸,以及外力的作用形式等。分析機械零件的剛度是機械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於一些需要嚴格限制變形的零件(如機翼、機床主軸等),須通過剛度分析來控制變形。我們還需要通過控制零件的剛度以防止發生振動或失穩。另外,如彈簧,須通過控制其剛度為某一合理值以確保其特定功能。剛度准則是要求零件受載荷後的彈性變形量不大於允許彈性變形量。剛度准則的表達式為
(3–17)
y是彈性變形量,如撓度、縱向伸長(縮短):[y]為相應的許用彈性變形量。零件的彈性變形量可由理論計算或經實驗得到,許用變形量則取決於零件的用途,根據理論分析或經驗確定。
3.耐熱性准則
由於摩擦等原因,機械在運轉時,機械零件和潤滑劑的溫度一般會升高。過高的工作溫度將導致潤滑效果下降,同時,還會引起零件的熱變形、硬度和強度下降,甚至損壞。如在高溫時,金屬機械零件可能發生膠合、卡死;塑料等非金屬機械零件可能發生軟化,甚至熔化等,在某些場合還會引起熱應力。耐熱性准則一般是控制機械零件的工作溫度不要超過許用值,以保證零部件正常工作,其表達式是
(3–18)
為了改善散熱性能、控制溫升,必要時可以採用水冷或氣冷等措施。
4. 振動穩定性准則
當激勵的頻率等於物體固有頻率時,物體振幅最大,激勵的頻率與固有頻率相差越大,物體的振幅越小。激勵的頻率接近物體的固有頻率時,受迫振動的振幅會很大,這種現象叫做共振。振動穩定性指機械零件在機器運轉時避免發生共振的品質。
為了延長機器的壽命,為了避免軸和機器的損壞,應驗算軸的振動穩定性,特別是高速機器的軸。振動穩定性准則要求機械零件的固有頻率應與激勵的頻率錯開,保證不發生共振。
設機器中受激勵作用的零部件的固有頻率為f,激勵力的頻率為fp,一般要求
fp < 0.85 f 或 fp >1.15 f (3–19)
改變機械零件的剛度和質量可以改變其固有頻率。增大機械零件的剛度和減小其質量,提高其固有頻率;減小機械零件的剛度和增大其質量則降低機械零件的固有頻率。有時,機器運轉時為了防止共振要調節轉速。
軸產生共振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材料內部質量不均勻,加之製造和安裝的誤差,使其質心和它的旋轉中心產生偏差,軸旋轉時產生慣性力,這個慣性力使轉子作強迫振動。軸在引起共振時的速度稱為臨界速度。在臨界速度下,這個慣性力的頻率等於或幾倍於轉子的固有頻率,因此發生共振。
5.壽命准則
為了保證機器在一定壽命期限內正常工作,在設計機械零件時必然要對機械零件的壽命提出要求。需要說明,在機器壽命期限內,零件是可以更換的,也就是說某些機械零件的壽命可以比機器的壽命短。機械零件的壽命主要受材料的疲勞、磨損和腐蝕影響。
為了避免發生零件疲勞引起的失效,如疲勞斷裂,應根據機械零件壽命對應的疲勞極限計算疲勞強度。即根據壽命要求,結合零件轉速等具體情況,根據式(3-6),計算出應力循環次數為N時的疲勞極限,再代入強度條件式,計算疲勞強度。當滿足疲勞強度時,可以保證機械零件在破壞前的應力循環次數達到壽命要求。
磨損一般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條件下,腐蝕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橋梁結構件、地埋鋼質管道的腐蝕等。在設計時,主要是保證機械零件在壽命內,不要發生過度的磨損和腐蝕。磨損發生的機理尚為完全被人們掌握,影響磨損的因素也比較多,一般根據摩擦學設計原理來改善摩擦副的耐磨性。主要措施有:合理選擇摩擦副材料;合理選擇潤滑劑和添加劑;控制摩擦副的工作條件,如壓強、滑動速度和溫升。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實用、有效的腐蝕壽命計算方法,通常從材料選擇及防腐處理方面採取措施。如選用耐腐蝕的材料,採用表面鍍層、噴塗、磷化等處理。
6. 可靠性准則
可靠性是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產品的質量一般應包含性能指標和可靠性指標。機械產品的性能指標是指產品具有的技術指標,如機械的功率、轉矩、工作力、工作速度等。如果只有性能指標,沒有可靠性指標,產品的性能指標也得不到保證。例如,一台技術先進的飛機,如果可靠性不高,勢必經常發生故障,影響正常飛行和增加維修費用,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事故。產品的可靠性用可靠度R(t)來衡量。

⑻ 機械設計的填空題:零件可能出現疲勞斷裂是,應按( )准則計算 可能出現塑形變形時,應按( )准則計算

零件可能出現疲勞斷裂是,應按(強度 )准則計算? 可能出現塑形變形時,應按(強度 )准則計算

閱讀全文

與當機械零件出現疲勞斷裂時應按什麼准則計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梯層門自動關閉裝置主要是 瀏覽:775
固態再加一個機械硬碟怎麼裝 瀏覽:699
工業發電機軸承壞了怎麼辦 瀏覽:789
常州市蘭陵閥門廠 瀏覽:467
人保軸承怎麼樣 瀏覽:335
pla生產設備需要的溫控是多少度 瀏覽:74
機械加工加工費怎麼核算 瀏覽:874
鑄造件屬於什麼鐵 瀏覽:678
直播都需要准備什麼器材 瀏覽:787
電源自動切換裝置設置 瀏覽:800
散裝貨物自動卸車裝置 瀏覽:559
五金件掉粉 瀏覽:220
游樂設備市場調查話術怎麼講 瀏覽:976
車間型砂輸送機的傳動裝置 瀏覽:136
某礦山配電裝置設計 瀏覽:622
施工測量儀器用於哪些地方 瀏覽:389
水暖管道井閥門計量表安裝 瀏覽:463
機械手接料裝置 瀏覽:108
蒸汽閥門油漆什麼顏色 瀏覽:582
鑄造替代保溫粉末都有什麼元素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