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知識 > 美國農業發達具有機械化和什麼化特點

美國農業發達具有機械化和什麼化特點

發布時間:2023-05-21 03:42:02

❶ 地理:美國農業生產特點是機械化和專業化,而西歐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和自動化,有什麼區別嗎

(一)中國農業的生產主體在專業化和規模上與美國差距明顯美國的農業以家庭農場為主,約占各類農場總數的87%,合夥農場佔10%,公司農場佔3%(1987年)。由於許多合夥農場和公司農場也以家庭農場為依託,因此美國的農場幾乎都是家庭農場,可以說美國的農業是在農戶家庭經營基礎上進行的。與此同時,由於農產品市場開拓、科技進步和大范圍配置資源,促使農戶分工分業,使生產要素向優勢農戶集中。專業化、集約化生產,加速了農戶之間的兼並與重組。從農場數量和土地規模來看,1950年農場總數為565萬個,擁有土地48645.71萬公頃(包括耕地、牧場和飼草用地,下同),平均每個農場擁有土地86.20公頃。到1998年農場總數下降為219萬個,擁有土地38598.87萬公頃,平均每個農場擁有土地176.04公頃。農場數量下降了61%,平均規模擴大了一倍。但這一過程不是均衡的,農場數量減少的速度在逐步放慢,二十世紀50年代平均每年減少l6.85萬個,60年代平均每年減少l0.13萬個,70年代平均每年減少5.10萬個,80年代平均每年減少2.94萬個。進入90年代,農場總數己趨於穩定。農場總數的下降增強了農戶的產業競爭力。同時,使那些不適合現代農業經營的農戶重新定位,轉換職業,進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向城市的轉移。現在美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由1910年的32%降到l.8%。中國的農業生產主體自80年代初期的農村改革後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戶家庭逐漸成為中國農業生產活動的主體,與美國相似。但由於中國人多地少,人均農業資源佔有量低,農戶家庭的土地經營規模很小,戶均只有0.5公頃,而且農田結構零散。從農村就業結構來看,目前中國農村勞動力中從事第一產業(農業)的就業比重仍高達70%,農村非農業產業勞動力就業比重仍很低。大量的農村人口滯留於農業,制約了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二)與美國相比,中國農業生產經營的現代化水平還處於初級階段農業現代化即用先進農業機械和農業技術去改造傳統的落後農業,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過程。它大體包括三個內容:一是農業機械化,即用現代的耕作機械、水利灌溉設備等代替手工和耕畜動力、農具,盡量投入機器設備,節約勞動力:二是技術現代化,通過採用化學的、生物的技術,改善與增加農作物品種,提高單產水平:三是管理現代化,即把在工業部門中先發展而後成熟的管理法、經驗引入農業,形成生產、加工、銷售農業一體化,實現產業化經營。美國農業資源結構的特徵是人少地多,勞動力供給短缺。因此,在要素市場上,勞動力價格相對較高。這種市場價格信號,誘導農民偏向勞動替代型技術的選擇,所以美國農業的技術革命是從機械技術開始的。農業現代化經歷了農業機械革命、化學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並不排斥它們的相互交織)。美國的農業機械化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相繼為南北戰爭前後至1910年的農業半機械化時期,1910年至1940年的農業基本機械化時期,二十世紀40年代初至二戰結束農業基本實現機械化時期和二戰以後農業全面高度機械化時期。二十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土地價格的高漲,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成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突出矛盾。美國就把農業現代化的焦點集中到採用生物、化學技術,以提高土地產出率上。與此同時,農業機械自身的改革和運用仍舊伴隨著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不僅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同時也十分重視農業組織管理現代化,大力推行農業專業化、一體化、社會化,其專業化形式主要有三種:地區專業化、部門專業化、作業專業化。到1969年,美國以經營一種產品為主的專業化農場己達農場總數的90%以上。據美國專家計算,僅此一項,使美國農產品大約增產40%,而成本降低50%?80%。同時,美國加速進行農業管理革命,一方面把工業部門的管理技術運用於農場管理;另一方面,在建立高度發達的農業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把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組成為一個統一的農業綜合體,實現了產業化經營。美國業的發展以二戰為分界線,現代化的特徵逐漸表現出來,設施農業得到加強,支撐了它在世界農業中的強勢地位。其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從二戰以後到60年代中後期,是各種農業機械迅速增加的時期,1945-1965年拖拉機增長103%,穀物聯合收割機增長179%,其它種類的機械數量也有大幅度增加,此後,機械數量增長緩慢,漸趨穩定,有些機械數量還有所下降。但是機械質量和性能大大提高,1965年平均每台拖拉機功率為36.8馬力,1986年增加到66.6馬力。在一些高難度作業領域,如馬鈴薯、甜菜、西紅柿及葡萄等的採收都實現了機械化。畜禽飼養實現了自動化和工廠化,目前,農業機械與計算機、衛星遙感等技術結合,正在向高度自動化和精確化方向發展。二是實現了以化肥和農葯的廣泛應用為特徵的農業化學化。二戰以後,50年代至80年代美國化肥消耗量直線上升,80年代以後,由於在較高的化肥投入水平上單位投入報酬遞減和生產化肥品種的有效成份不斷提高,化肥使用量呈減少趨勢。三是經營集約化和產業化,生產專業化,服務社會化。二十世紀70年代之前,南部的一些煙草和棉花農場還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現在大都成為大規模的機械化農場。目前,美國農場的平均規模已經達到176公頃,其中大農場已經達到1200-l600公頃。機械化技術、資金密集型經營己經成為主要的經營方式。而且,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行業分工越來越細,產業化程度越來越高,而且農場規模的擴大也促進了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小型農場(年產值在l0萬美元以下)佔83.6%,農業產值只佔34.2%:中型農場(年產值10-50萬美元)佔l4.2%,農業產值佔38%:大型農場(年產值在50萬美元以上)雖然僅佔2.2%,但其農業產值卻佔27.8%(l993年)。農場的專業化比例己經很高,棉花農場專業化比例為79.6%,蔬菜農場87.3%,大田作物農場8l.1%,園藝作物農場98.5%,果樹農場96.3%,肉牛農場87.9%,奶牛農場84.2%,家禽農場為96.3%。隨著農業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各種為農戶服務的組織和合作社大量發展,產前、產中、產後的社會化服務十分周到。目前主要的服務組織類型有:各類大型生產資料公司;為農民提供信貸的銀行、信用社:農民自己組織的各類合作社;農民自己組織的各類協會、農貿市場等。進入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傳統農業在依靠制度創新、價格機制、非傳統要素投入以及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開始向現代化農業目標邁進。但與美國的現代農業比較,中國的農業發展有不同的特點:1、農業資源相對貧乏。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客觀要求必須珍惜農業資源,走提高農業資源產出水平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2、非農經濟己有一定發展,為現代農業發展創造了較為有利的條件。在農業產出不斷增長的條件下,非農產業的快速發展,農業增加值比例的快速下降,中國參與國際經濟能力的增強,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低價格要素等有利條件,但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能力仍然比較脆弱。3、長期以來中國農產品供給短缺的狀況己開始得到緩解,為農業結構的調整創造了良好條件。中國經過改革開放以來20多年的發展,糧、棉、油等基本農產品實現了「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餘」,可以通過區域化、專業化和優質化實現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4、農耕水平已經較高,需要推進農業全面發展和升級。在1996-1998年期間,中國每公頃穀物產量為4821公斤,同期美國為5380公斤,世界平均水平為2022公斤。中國穀物單位產量已經達到世界較高水平,但需要在結構調整、質量改善等方面努力。5、城鄉經濟的二元結構特徵仍十分明顯。中國農村人口龐大,與城市人口相比的城市化指標明顯低於許多國家。這表明中國城市化水平雖有所發展,但人口的城鄉分布仍極不合理,全國從業人員中,從事農業種植養殖業約佔50%。大量勞動力分布在農村,許多農業剩餘勞動力需要快速轉移,否則,農業勞動力資源佔有水平難於提高,進而影響現代農業和農村發展。可以看出,與美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相比,中國存在著很大差距,農業發展水平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為實現農業現代化,中國尚需揚長避短,在提高土地生產率的基礎上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❷ 美國農業生產特點,附分布特點

5、水果和灌溉農業帶:水果和灌溉農業帶主要分布在美國太平洋沿岸的南部地區。

6、畜牧和灌溉農業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帶主要分布在西部落基山以及高原盆地地區。

7、亞熱帶作物帶:亞熱帶作物帶主要分布在美國南部密西西比河沿岸地區以及墨西哥灣沿岸的平原地區。

❸ 美國農業實現了什麼化和什麼化,美國農業發展的特點

美國農業實現了專業化、機械化,主要農業帶有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棉花帶、亞熱帶作物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帶、水果和灌溉農業帶。1、玉扮族米帶:分布橡悉在乳畜帶南部、小麥帶之間。2、小麥帶:分布在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和北部地區。3、乳畜帶:分布在東北部以及五大湖沿岸地區。4、棉花帶:分布在北緯35°以南的地區。5、亞熱帶作物帶: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沿岸地區。6、畜牧和灌溉農業帶:分布在西部落基山脈和高原盆地。

一、美國農業實現了什麼化和什麼化

美國農業實現了專業化、機械化,主要農業帶有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除此之外還有棉花帶、亞熱帶作物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帶、水果和灌溉農業帶。

1、玉米帶

主要分布在乳畜帶南部、小麥帶之間。

2、小麥帶

主要分布在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和北部地區,中部地區種植冬小麥,北部地區種植春小麥。

3、乳畜帶

主要分布在東北部以及五大湖沿岸地區。

4、棉花帶

主要分布在北緯35°以南的東部地區。

5、亞熱帶作物帶

主要分布在密西西比河(南部)沿岸地區,以及墨西哥灣沿岸平原地區。

6、畜牧和灌溉農業帶

主要分布在西部落基山脈、高原盆地。

7、水果和灌溉農業帶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南部地區。

二、美國農業發展的特點

1、重視農業教育

(1)在農業教育、科研、推廣及提高農民素質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經費,確保科研成果源源不斷,並及時進行推廣運用。

(2)為農業教育、科研、推廣部門添置現代化設備與設施,堅持把大學帶給人民、教育為人民的方針,為現代農業培養優秀人才。

2、推廣農業機械

(1)美國在20年代便已經開始使用機械來運輸農產品,40年代開始使用大型的農業機械,50-60年代就已達到較高的機械化水平。

(2)目前美國的各種大田作物從中耕、整地、施肥、施葯、收獲、運輸以及加工已經全部實現機械化。

(3)畜牧業的飼料加工、投料、擠奶、糞便清洗、屠宰、加工、包裝等也實現了機械化。70年代實現了棉花和煙草的收獲機械化。

3、經營集約化

(1)美國農場的平均規模已達到475英畝,較大的農場達到3000-4000英畝,且主要經營方式為集約經營。

(2)美國還有64%的農場屬於小而全的兼業農場,但其產值僅佔美國農業總產值的6.4%,中型農場佔12.6%,產值佔38%,大型農場僅佔1%,但產值佔到了27.8%。

(3)規模擴大後使得農場逐步實行專業化生產,目前美國農場的專業化比例比較高,大多都超過80%,部分農場甚至超過了95%。

4、市場機制與政府扶持相結合

美國農業從40年代之後逐漸趨向國際化,超過一半的農產品要銷往國際市場。為了保持農產品的競爭力,美國政府對於農業的扶持一直比較重視。

5、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1)美國的交通非常便利,通往農田的道路大多為柏油馬路,可讓農用機械進入田間進行作業。電力公司將電纜直接拉到農民的庭院和工棚,鼓勵農民用電。

(2)主要農業區修建了大量的排灌設施,灌溉農田的佔比大約達到60%,噴灌、滴灌的使用技術也比較普遍。

(3)20世紀20年代後,美國各地相繼建立了較多的農貿市場,目前銷售農產品的梁缺乎市場網路已經遍布全國。

❹ 美國農業特點三大化

美國農業的特點
2020-09-01 14:55:08
文/葉丹
農業地區專門化和農業生產專門化。美國農業屬現代農業,生產過程具有高度的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和良種化。這種農業的優點是生產效率高,產量大;缺點是有時生產過剩。

1農業地區生產的專門

(1)能充分利用自然條件,發揮地區優勢;

(2)大規模使用農業機械,提高農業生產技術;

(3)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管理。

2美國農業特點

第一,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

第二,各具特色的優勢布局。

第三,高度發達的機械化作業。

第四,科學合理的資源利用。

第五,政場結合的節水舉措。

第六,緊密連接的產業鏈條。

第七,效率頗高的現代產業。

3美國農業生產特點

優勢特點:

一:世界領先的水平的農業現代化和生產率

二:以高度商業化的家庭農業為基礎(商品率高)

三:農業生產高度區域化和一體化

四:資金多樣化(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完善)

五:自然優勢,亞熱帶濕潤氣候(從高中地理就可以找到)

弱勢特點:

一:大量消耗能源,能源利用率低

二: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性大

三:大量農作物用於製作乙醇,農產品的供求平衡不穩定

四:農業生產在品種多樣性方面缺乏,加大了生物病害的風險

五:農業用地、耕地和農民不斷減少,農民老齡化趨勢嚴峻

❺ 美國農業的特點三大化,附有利自然條件

美國農業特點主要體現為農業機械化、專門化(農業地區專門化和農業生產專門化)、區域化。農業生產有利自然條件:1、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光熱資源豐富。2、地形以平原為主,同時耕地面積廣闊,土地利用率較高。3、東部和南部陸敏畝沿海地區降水較多,並且擁有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為農業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一、美國農業的特點三大化

美國農業特點主要體現為農業機械化、專門化(農業地區專門化和農業生產專門化)、區域化。

1、美國農業生產優勢特點

(1)農業現代化以及生產率在世界范圍內都處於領先水平。

(2)商品率較高,以高度商業化的家庭農業為基礎。

(3)農業生產高度區域化和一體化。

(4)擁有完善的農業支拿瞎持保護體系,資金問題較小。

(5)亞熱帶濕潤氣候,有利於農業生產。

2、美國農業生產弱勢特點

(1)對於能源的消耗量較大,並且能源的利用率較低。

(2)農產品過多,對於國際市場的依賴性較大。

(3)缺乏品種多樣性,容易加劇生物病害的危害。

(4)耕地以及農民早森的數量減少,農名老齡化嚴重。

(5)農產品的供求平衡不穩定(大部分農作物用於生產乙醇)。

二、美國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

1、美國大部分地區主要位於北緯30-50°之間,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光熱資源豐富。

2、美國地形以平原為主,占據全國面積的50%以上,同時耕地面積廣闊(大約占據世界耕地面積的10%左右),土地利用率較高。

3、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往中部和西部地區逐漸減少,並且擁有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縱貫於南北),為農業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4、美國的密西西比平原是世界上三大塊黑土地之一,土壤比較肥沃,有利於農業生產。

❻ 美國農業的主要特點及好處

特點: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了,表現在農產品櫻野種類多,產量大,為世界上輸出農產品最多的國家,農業發達。美國農業屬現代農業,生產過程具有高度的機械化,電氣毀差化,化學化和纖頌皮良種化。

好處:生產效率高,產量大。能充分利用自然條件,發揮地區優勢。大規模使用農業機械,提高了農業生產技術。也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管理。美國農業是一個買方市場,其結構調整是有規律的、有限的調整,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的調整,是穩中有調。由於其生產的專業化、規模化程度高,價格變化傳遞市場信息的有效性,使結構調整有的放矢。

❼ 美國是世界農業大國其農業生產在地區分布上具有()特點

美國是世界農業大國,其農業地區分布具有專門專門化和機械化的特點。
美國地處北美大陸南部,北鄰加拿大,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吵肢和墨西哥灣;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是世界上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御早,並且實現了農業生產專門化,機械化水平高,升拆世效率高,產量大

❽ 美國農業特點

美國農業特點是農業地區專門化和農業生產專門化。

美國農業是美國的主要產業之一,同時美國也是一個糧食凈出口國和全球最大糧食出口國。根據2017年農業普查,美國橘槐有204萬個農場,佔地面積364萬平方公里(9億0022萬英畝),平均每個農場佔地169公頃(441英畝),農民與其他農業從業人口約340萬。

美國農業的介紹

美國在農作物種子的改良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例如農作物雜交。還有George Washington Carver的農作物擴大種植到生物塑料和生物燃料的發展。

農業機械化和集約化農場已經是美國農業的主要形式,其中有John Deer的鋼犁,塞盧斯·麥考密克的機械收割,Eli Whitney的軋棉機。美國現代農業規模各異,小型的有農業愛好者農場,小型農場,大型的有覆蓋數千英畝農田或草場的大型商業農場。

早於美洲大陸被發現後,歐洲移民已經於美國境內從事耕種。當時甚至行團引進了非洲奴隸從事耕種工作。除引進牛隻放牧,和栽種小麥,亦有大規模種植美洲本土作物,諸如玉米、土豆、番茄等等圓帶友。至工業革命後,大量機器被引用於農田,包括收割機、拖拉機等等。

❾ 美國現代農業生產顯著特點是

美國農業的特點
1,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表現:農產品種類多,產鋒沖碼量大,為世界上輸出農產品最多的國家,農業發達.
2,農業生產特點(農業發達的原因):首先美國農業屬現代農業,生產過程具有高度的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和良種化.這種農業的優點為:生產效率高,產量大;缺點為有時生產過剩.其次農業地區生產的專門化為美國農業的另一大特點,其優越性表現:
(1)能充分利用自然條件,發揮地區優勢;
(2)大規模使用農業機械,提高農業生產技術判穗;
(3)實銀哪現農業的現代化管理

❿ 美國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及優勢區位條件,美國農業人口比重

回答
美國農業的特點:具有農業生產專業化程度高、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農業產銷一體化、科技在農業生產應用廣泛等特點。優勢區位條件:美國中部地勢平坦開闊,在中央平原肥沃的黑土分布廣泛,而在北部有五大湖,水源充足,農業整體機械化水平高,市場廣闊且勞動力豐富。
一、美國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及優勢區位條件
1、特點
(1)美國並舉農業生產主要以小型家庭農場為基礎,具有農業生產專業化程度高漏態、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農業產銷一體化、科技在農業生產應用廣泛等特點。
(2)在美國有完善的農業法規與配套體系,其農業政策體系包括了保護資源、農業科技發展、農業價格和收入支持、農業信貸、農業稅收、農產品對外貿易等方面,而農業補貼是農業政策核心,能促進美國農業發展,提高美國農業競爭力。
(3)為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保持農業在國際上的可持續競爭力,美國高度重視農業保護性耕作技術與機械的推廣和使用。
2、區位條件
(1)自然條件:美國中部地勢平坦開闊,北部為溫帶大陸氣候,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在中央平原黑土分布廣泛,土壤肥沃,而且北部有五大湖,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條件:交通便返蔽源利、機械化水平高、市場廣闊以及勞動力豐富。
二、美國農業人口比重
1、根據2011年資料顯示,美國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比例不到2%,但卻是全球穀物出口的大國,這因為美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有寬闊且平坦的土地,平原面積佔比大,農民可以耕種的面積十分廣闊,約有28億畝且地廣人稀,所以農民人均擁有耕地面積超過1000畝。該優勢適合美國採用大規模機械的大農場生產模式,提高耕作效率,產量高,收益可觀。
2、美國的大型農村均用科技來支撐,比如有大型收割機、同時配有沼氣和堆肥體系以及牛棚管理體系等,在保證效率的同時又能提高質量以及產量。
3、美國農民職業化程度很高,約有20%是大學學歷,對於智能化、數字化的農業機械設備有一定的認知,能夠熟練操作這些機械,提高經濟效益,這也是美國農業發達的原因之一。
閱讀全文

與美國農業發達具有機械化和什麼化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steam令牌換設備了怎麼辦 瀏覽:246
新生測聽力儀器怎麼看結果 瀏覽:224
化學試驗排水集氣法的實驗裝置 瀏覽:156
家用水泵軸承位置漏水怎麼回事 瀏覽:131
羊水鏡設備多少錢一台 瀏覽:125
機械制圖里型鋼如何表示 瀏覽:19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瀏覽:718
超聲波換能器等級怎麼分 瀏覽:800
3萬軸承是什麼意思 瀏覽:110
鑫旺五金製品廠 瀏覽:861
蘇州四通閥製冷配件一般加多少 瀏覽:153
江北全套健身器材哪裡有 瀏覽:106
水表閥門不開怎麼辦 瀏覽:109
花冠儀表盤怎麼顯示時速 瀏覽:106
洗砂機多少錢一台18沃力機械 瀏覽:489
超聲波碎石用什麼材料 瀏覽:607
組裝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簡易裝置的方法 瀏覽:165
怎麼知道天然氣充不了閥門關閉 瀏覽:902
公司賣舊設備掛什麼科目 瀏覽:544
尚葉五金機電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