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高標准農田
高標准農田是指土地平整、且集中連片、生態環境良好、抗災能力強、土壤肥沃、設施完善、農電配套齊全、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的耕地。
「高標准農田」,這個詞在農村其實並不被人們所熟知,它直觀上給人以「高大上」的感覺,其實我國從2011年就開始創建高標准農田,截止到2018年底,全國已建設高標准農田6.4億畝。已經建成的高標准農田對應的其實是「高 科技 」在農業中的廣泛應用 ,是農業種植方式的變革,真正實現機械化和 科技 在農業種植中的完美結合,高效、高產、省時、省力。把農業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其中,是對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一次顛覆性的改變。
那麼,怎樣的才算是高標准農田呢?通俗地說,就是「田成塊、渠相連、路成網、樹成行、技術支撐強」,也就是土地要平整並且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而且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旱澇保收、高產穩產。
目前,高標准農田建設已成為國家糧食戰略的一部分,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高標准農田8億畝。國家一定要讓昔日的「望天田」「斗笠田」「冷漿田」,變成「萬畝田」「噸糧田」「高產田」,真正實現「中國飯碗」裝「中國糧食」。
在這秋高氣爽的天氣,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看法,在這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高標准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
在下面優質內容我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高標准農田建設應達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滲宏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 科技 先進適用、優質高產高效」的總體目標。通過建設,解除制約農業生產的關鍵障礙因素,抵禦自然災害能力顯著增強,農業特別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達到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目標。
農田基礎設施達到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因地制宜推行節水灌溉和其他節本增效技術,農田林網適宜,區域農業生態環境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農業 科技 貢獻率明顯提高,主要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
我在這里,發自內心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擁有身體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最後歡迎大家關於這個問題暢所欲言,有喜歡我的記得關注下哦,每天為大家分享與解答我的想法與見解哦。
高標准農田(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扮塵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
2018年12月2日報道,據統計,中國已建成高標准農田約5.6億畝,耕叢缺冊地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顯著增強,質量和產能明顯提升。[1]
中文名
高標准農田
外文名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類型
耕地
特點
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等
詞語定義
高標准糧田是指在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內,建成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高標准基本農田。[1]
屬於「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土壤肥、旱能灌、澇能排、無污染、產量高」的穩定保量的糧田。
國家政策
2012年10月11日,國土資源部召開加快推進高標准基本農田示範縣建設工動員部署視頻會議,要求加快建設500個高標准基本農田示範縣,「十二五」期間,在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內,建成不少於2億畝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高標准基本農田,確保完成全國4億畝高標准基本農田建設任務。
各地情況
2018年10月底至11月初,江西省2018年度290萬畝高標准農田已陸續開工。
什麼是高標准田?
一是通路
作為高標准農田,首先是要有通路,因為在種植中必須是機械化,而道路不通,機械化農機怎麼開進農田呀?
二是水灌
作為高標准農田,必須要有足夠的水灌溉。要水有水,才能確保豐收。
三昰向陽
作為高標准農田,必須是向陽,能保證每天日照在八小時以上。要是四周都是高高的山,剛見日照兩個鍾頭又落山了,這樣的農田想豐收是不可能的。
四是地塊大
作為高標准農田地塊一定要大,千萬不能十幾塊才一畝田,田埂都佔去一半還什麼高標准?所以一塊田通常是幾畝十幾畝,甚至上百畝,才會實現機械化耕種,利於飛機噴灑農葯,那才是高標准田。
五是土質良好
因為種莊稼,土質不良好的話,是很難確保豐收的。如沙土質,灌很多水卻都滲透完,不平的水田稍高處就不見過水,灌溉不均衡就不能保證豐收。而如果土質不肥大淺,風吹過到處是莊稼倒伏,肯定形響收成,就不是高標准田了。
以上五點就是高標准田的標准了。
到陽江看看的高標農田啥樣子丨
在南方丘陵地區,應實現五條標准:
一是大丘相對連片,適應耕作機械化。
二是水利設施配套,實現旱澇保障化。
三是路溝坡比協調,綠色生態環保化。
四是水旱輪作計劃,確保土壤有機化。
五是堅持 科技 集約,實現經營規模化。
分享一下我家鄉,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這邊農村高標准農田建設標准。
我們縣今年任務指標是15.5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高標准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耕地。
建設要求: 要求土地統一填平整、土壤改良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農田輸配電工程,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
高標准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准農田建設規劃(2011-2020)》
第四章 建設標准
一、高標准農田建設標准
(一)綜合標准
高標准農田建設應達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 科技 先進適用、優質高產高效」的總體目標。通過建設,解除制約農業生產的關鍵障礙因素,抵禦自然災害能力顯著增強,農業特別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達到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目標;農田基礎設施達到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因地制宜推行節水灌溉和其他節本增效技術,農田林網適宜,區域農業生態環境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農業 科技 貢獻率明顯提高,主要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建設區達到優質高產高效的目標,取得較高的經濟、 社會 和生態效益。同時,堅持節約土地、合理使用的原則開展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後農田基礎設施佔地率符合有關規范標准。
(二)主要措施標准
——水利措施
1.灌溉工程
(1)灌溉系統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證,灌溉水質符合標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進。
(2)濕潤半濕潤地區灌溉保證率:旱作區不低於75%,水稻區不低於85%;乾旱半乾旱地區灌溉保證率:旱作區不低於50%,水稻區不低於75%;其他地區一般不低於70%。
(3)灌溉水利用系數:大型灌區不應低於0.50;中型灌區不應低於0.60;小型灌區不應低於0.70;井灌區不應低於0.80;噴灌區、微噴灌區不應低於0.85;滴灌區不應低於0.90。
(4)新建、除險加固和更新改造的小型水庫、塘壩及引水渠首等工程,符合國家和水利行業的技術規范規定的設計標准和技術要求;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資源合理利用、采補平衡;機井和泵站的水工建築物、機電設備、輸變電設施配套齊全,綜合裝置效率達到有關規范標准。
(5)輸水、配水渠系(管道),橋、涵、閘等建築物和田間灌溉設施配套齊全,性能與技術指標達到規范標准。
(6)推廣各種適用節水和旱作農業技術。有條件地區,應積極採取膜下滴灌、噴灌等先進高效節水技術;灌溉條件較差的旱作農業區,應採取農藝、工程等旱作農業節水措施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2.排水工程
(1)防洪設計標准應符合有關規定。
(2)排澇設計標准應符合有關規定,設計暴雨重現期不少於10年。設計暴雨歷時和排出時間應達到:旱作區1 3天暴雨1 3天排除;稻作區1 3天暴雨3 5天排至耐淹水深。
(3)排水系統健全,排水出路通暢,排水渠系斷面及坡度設計合理,橋、涵、閘等建築物配套,性能與技術指標達到有關規范要求,末級固定排水溝的深度和間距,符合當地機耕作業、農作物對地下水位的要求。
(4)有漬害的旱作區,在設計暴雨形成的地面明水排除後,應在農作物耐漬時間內將地下水位降到耐漬深度;水稻區在曬田期3天內將地下水位降到耐漬深度。
(5)改造鹽鹼地要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在返鹽(鹼)季節前將地下水位降到農作物生長的臨界深度以下。
3.工程折舊和完好率
灌、排等工程設施使用年限不低於15年。田間灌、排工程及附屬建築物配套完好率大於95%。
——農業措施
1.農田工程
平原地區以有林道路或較大溝渠為基準形成格田,土地平整,集中連片,以適應農業機械化和田間管理要求。丘陵、山區15度以下坡耕地,按照有利於水土保持要求,建成等高水平梯田(地),地面平整,並構成反坡;土壤活土層厚度一般不小於25-30cm,田面寬度一般要達到3m以上,田(地)埂穩定牢固(南方地區的田埂要採用石塊襯砌或建設生物梯坎),修建好排水溝、泄洪溝,達到防洪標准,防止水土流失。
2.土壤改良
土壤耕作層達到20cm以上,土壤耕作層有機質含量提高0.1個百分點以上。
3.良種繁育與推廣
具有較好的良種繁育能力,具備優良品種的覆蓋率達到100%水平的基礎性條件。
4.農業機械化
平原地區主要作業環節具備基本實現機械化、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礎上有較大提高的基礎性條件。
——田間道路建設
田間道路建設分幹道、支路兩級,布局合理,順直通暢。幹道要與鄉、村公路連接,必要時進行簡易硬化,保證晴雨天暢通,東北地區的幹道能滿足大型農業機械的通行,其他地區能滿足中型農業機械的通行;支路應配套橋、涵和農機下田(地)設施,便於農機進出田間作業和農產品運輸。田間道路建設突出節約土地的原則,建設標准合理實用。田間道路設施使用年限不少於15年,完好率大於95%。
——林業措施
因地制宜地加強農田防護林網建設,達到當地林業部門規定的標准。主要道路、溝渠、河流兩側,要適時、適地、適樹進行植樹造林,長度達到適宜植樹造林長度的90%以上。造林時應預留出農機進出田間的作業通道。造林當年成活率達到95%以上,三年後保存率要達到90%以上。平原地區防護林網格面積與格田面積一致,防護林網控制面積占宜建林網農田面積的比例,北方地區達到85%以上,南方地區原則上達到75%以上。
—— 科技 措施
在項目建設期間,推廣2項以上先進適用技術,重點是良種、良法等先進適用生產技術;加強對項目區受益農戶進行先進適用技術培訓2次以上;適當扶持縣鄉農技服務體系,重點支持具有技術推廣服務功能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二、重點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標准
(一)綜合標准
通過對重點中型灌區灌排骨幹工程設施進行節水改造和續建配套,為高標准農田建設提供灌排骨幹工程條件。灌區范圍明確, 設計灌溉面積一般不低於5萬畝,不超過30萬畝;灌區規劃設計合理,符合區域水資源利用總體規劃和節水灌溉發展規劃;灌溉設計保證率符合高標准農田建設的需要;灌區工程設施質量達標,運行管護規范;灌區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完善,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二)主要工程標准
1.水源及渠首工程
(1)灌溉水源有保障。灌溉水源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准。水源及渠首工程(含泵站)總體完好,運行安全可靠。
(2)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資源合理利用、采補平衡。
2.灌排渠系
(1)干支渠(溝)道能保證設計輸水能力,邊坡穩定,水流暢通。
(2)干支渠道襯砌防滲技術指標達到規范要求,堅固耐用,寒冷地區抗凍性能好。輸水管道、暗渠等設計合理,技術指標達到規范要求。渠系水利用系數絕對值提高0.1以上。項目區單位面積用水量節約15%以上。
(3)排水系統健全,排水出路通暢,排澇設計標准不低於3-5年一遇,主要建築物防洪設計標准不低於10-20年一遇。
3.渠(溝)系建築物
(1)農橋、涵洞、水閘、渡槽、倒虹吸、隧洞等渠系建築物分布合理,能滿足灌排系統水位、流量、泥沙處理、運行要求,適應群眾生產生活需要。
(2)渠(溝)系建築物的設計、施工等符合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4.量水設施設備
灌溉渠道的進水口、分水口等處配備有必要的量水設施設備系統,可滿足灌溉水量調度和計量供水需要。
5.工程管護設施
工程管護設施布設合理,可滿足工程管護需要。
回答:
1、地塊方整,長寬比例適宜,面積200畝左右。
2、高低角度小於等於 15 ,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強。
3、三相電配套,機井房四個, 凍層以下暗埋管道, 主支有序分布,實行噴灌或滴灌。
4、田間道路平坦、寬度適宜,便於生產運輸、田間管理。
只有這樣的地塊,採用現代化的機械,應用科學管理技術,才能連年豐產。
㈡ 田塊太小農機不容易耕種,請問一般多大面積的水稻田農機容易耕種
最好10畝以上水稻機容易耕種。
㈢ 水稻種植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大范圍推廣需要什麼條件
水稻種植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大范圍推廣需要具體備的條件一是基礎設施要好,農田的水網、路網、電網、通訊信號等都要滿足帶沒陸一定的條件;二是地塊要大,要把面積小、零散分布的土地有效整合。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增城教研科學基地,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廣東農村科技特派員羅錫文團隊的水稻無人農場喜獲豐收。「我們的水稻無人農場已經實現耕、種、管、收的全程全面機械化,未來該項技術有望推廣至全國各地。」羅錫文說。
目前,羅錫文團隊已與上海、山東等地確定了初步合作意向,計劃蠢頃試驗種植面積逾萬畝。「9月份,我們將在佛山市進行花生無人農場試驗。」他透露,完成水稻無人農場的首輪試驗後,11月將在該地塊上進行油菜無人農場的試驗。

(3)耕種多少畝水田適合大型機械化擴展閱讀
水稻種植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的意義:
業內專家認為,羅錫文團隊研發的基於北斗導航的農業機械自動導航作業成果,總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其中水田自動導航作業和主從導航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滿足旱地和水田的耕整、種植、植察唯保和收獲等環節精準作業需要,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我國現代農業智慧生產提供了重要支撐。
㈣ 你同意農村土地走大規模機械化耕種方式嗎原因是什麼呢
我同意農村土地走大規模機械化耕種方式。不過,這個辦法可行性並不高。如果沒有我國大量的補貼,最終的畝收益還不如分田到戶的收益。

所以無論土地是個人承包還是集體承包都得需要大量的人工,而區別是承包使用的人工是要開支人工費的,總體算下來每畝地的收入還不及農戶自己種植的,也就是說沒有我國的補貼,無論集體承包還是個人承包土地可行性都不高,個人看法。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㈤ 廣東省水稻種植業的機械化程度如何的詳細資料越詳盡越好請各位白度會員的哥哥,姐姐們幫幫忙。謝謝 。
一、基本情況
廣東省在水稻生產機械化方面邁開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體現在:
1、裝備水平不斷提高。到2000年底,全省農用拖拉機擁有量達35.5萬台,大中型拖拉機與農機具配套比1:0.67,小型拖拉機與農機具配套比1:1.01,近幾年大力推廣埋草旋耕機和驅動耙效果較好;1998年省委八屆二次會議以後,省政府每年在財政預算中專門安排2000萬元,用於補貼農民購買水稻聯合收割機,使水稻聯合收割機成為近幾年發展最快的水稻機械,由1997年的500多台發展到3200台,增長了450%,機動脫粒機達35萬台;目前全省已擁有穀物烘乾機76台(套);根據廣東省水稻拋秧面積較大的特點,積極推進育秧機械的發展,水稻工廠育秧設備達27座。
2、裝備結構逐步優化。日本久保田水稻聯合收割機、三久、金子穀物烘乾機、中型拖拉機、埋草旋耕機等一大批國內外先進適用的機具得到較好的推廣應用, 加快了廣東省珠江一1.5系列水稻聯合收割機技術改造和完善,成為水稻收獲機械的主導機型,大大提升了廣東省水稻收獲機械的整體技術水平。
3、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由於裝備水平和結構的變化,使全省的農機綜合機械化水平有明顯的提賣滾高,一些主要環節的機械化水平實現重大突破。到2000年底,全省機耕水平達到52%,其中珠江三角洲已達74%;機收水平達4.68%,年均增長51.6%,珠江三角洲的機收水平已達10%以上,顯示出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
二、存在的問題
廣東省在推進水稻生產機械化的過程中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由於原來的基礎薄弱,受一些深層次的因素影響較大,導致水稻生產主要環節的機械化水平仍然較低,栽植、烘乾機械很難推廣,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處於中下游位置,與先進的省份相比差距較大。主要原因是:
1、人均耕地面積少。全省人均耕地面積0.45畝,人均水田0.3畝,田塊劃分過小,特別是第二輪承包後,這種狀況不但沒有褲配掘得到改善,反而加劇了田塊的進一步細分,與機械化的高效率矛盾突出。
2、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近幾年國有企業改革,下崗工人增多,農民工進城找工作難,鄉鎮企業不景氣,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減弱,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迴流農村參與農業生產,加上農產品價格尤其是糧食價格長期偏低,農民的收入受到較大影響,對農業機械的作業需求降低,制約了水稻機械化的發展。
3、國家宏觀政策影響。廣東省正在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調減糧食種植面積,發展農業經濟作物和水產業,一些鄉鎮政府和不少農民對宏觀政策片面理解,對發展水稻生產機械化持觀望態度。
4、缺乏先進適用機具。廣東省為典型的雙季稻地區,許多地方晚稻都有存留稻稈的要求,廣東省開發生產的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不適應這些要求,而半喂入機價格又相當昂貴,農民買不起;栽植機械方面,目前國產機仍然沒有比較成熟的機型可以推廣應用,進口機技術、性能先進、可靠,但經濟性較差,尤其是育秧成本較高,無法推廣;胡核烘乾機械方面,目前推廣的金子、三久等穀物烘乾機,效率太低、成本太高,也不適應南方多雨、稻穀易發芽、霉爛而需要快速烘乾的要求。(廣東農業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辦公室提供)
㈥ 機械化種地一般多少畝劃算
這要看你有多少台機械,而且還要看是大型機械還是小型機械。如果是一台大型機械,可做千餘畝!中小型500畝以下較合適。
㈦ 在現今大機械化生產的趨勢下,一個勞動力可以耕作多少面積的土地
全部靠一個人的話,全部大機械的話,一個勞動力可以耕作大概500畝左右的水稻田。
大型旋耕機,一天可以作業30畝左右,播種的話,直播水稻,由於沒有固定翼飛機播種,只能拖拉機播種,按照平均3畝每小時,一天作業10小時,也是30畝。施肥的話,除了底肥能大機械外,其他不行,因為水稻長出來了拖拉機不能下田,人工施肥機那一天作業估計只能十來畝。
打葯可以用無人機,無人機的話作業速度很快。這個限制較少,主要是天氣和環境。
500畝,整地作業時間16天左右,播種作業時間16天左右,加上中間的浸種時間一兩天,施肥的話前期底肥是拖拉機需要3天左右,共計37天左右,清明後開始整地,到播種完大概正好是五月中旬。時間上剛好。
播種間隔16天,意味著後期管理的間隔期都是16天,打葯,施肥,收割等等,間隔期都是16天。水稻上,大農場管理間隔期在30天以內是比較合理的,再長後期水稻收割容易遇雨倒伏影響產量。

總結如下:
你投資1000萬還是一個億在農田基礎設施上都不為過,更不需要說進口農業機械大幾百萬一台了。如果有錢,有地,還是建議去非洲,或者俄羅斯這種地方,大型機械可以操作過來的。
㈧ 家裡有500畝水稻田,應該買什麼農用機械提高生產力
種500畝水稻需要配備什麼樣的農機,看到很多的朋友都在說,要有收割機、旋耕機、水泵、插秧機、無人機等等很多農具。大家算過沒,要是把這些農具全部配備齊全,需要多少錢?老趙是個常德農村人,也包過水田,現在我的幾個朋友都還在承包水田,也是好幾百畝,就和大家說一說,他們都是怎麼運作的。

農村裡種田,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撒下肥料、種子,到時候就有稻穀收割。60%看老天,30%看技術、10%看安排,農機真的不在於多,田地是租種的,誰也不敢保證將田永遠租給你。農機買了就是自己的,用它的時候就是工具,不用的時候就是廢鐵,只會越用越壞。
㈨ 1000畝水稻田全部機械化化需要多少台機械
2-3台。收割機每滲脊天可以收40到100畝,取中間值70畝,收獲10天,需要2台;耕田機,每天耕40畝,耕10天算,需要3台。農業機械包括:農業叢漏滲搜御動力機械、農田建設機械、土壤耕整機械、種植施肥機械、植保機械、農田排灌機械、農作物收獲機械、農產品加工機械、畜牧機械和農用運輸機械。
㈩ 大型機械化耕作需要條件有我國哪個省份最適合
大型機械化耕作需要條件有:地形平坦,水網密度小,田塊大、集中連片。
我國的黑龍江、新疆、內蒙古、吉林等地的大型農場比較適宜機械化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