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知識 > 什麼是機械手術

什麼是機械手術

發布時間:2023-05-08 01:15:37

Ⅰ 我是重度肥胖者,現在直腸癌要做手術,醫生建議達芬奇機器人手術,靠譜嗎

靠譜的呀,直腸旁邊有非常多的重要器官,保護的是直腸旁的盆腔自主神經功能。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機械衡李穗臂除了能還原醫生的手部動作,更擾梁重要的是能自動過濾手部顫抖,所以操作更咐卜精準平穩,角度也靈活得多。

Ⅱ 外科手術的革命與未來:准備好讓機器手臂替你開刀了嗎

在美劇、日劇里常出現,結合 AI 和機械手臂協助醫師進行手術的「達文西手術系統」,不僅視野廣、術後傷口小,穩定性也極高,可避免醫師手抖的問題,減輕負擔,但這套系統真的萬無一失嗎?

達文西手術系統

像無人機這樣有類似導航功能的高科技設備,目前在醫院里也有,同時結合了聰明的 AI 和機械手臂,協助醫師進行手術,它就是鼎鼎大名的「達文西手術系統」。

這幾年來台灣各大醫學中心紛紛購置達文西機械手臂,密度應該是世界數一數二。主打的優點是術後傷口小、復原快,缺點是價格昂貴。

達文西手術的特點是用電腦系統導航,透過聰明的人工智慧電腦程式為執刀醫師建立更為清晰的 3D 地圖,並協助機械手臂定位,在狹窄的體腔內依然可以活動自如,完成復雜的外科手術,因此在婦產科、泌尿科的應用最廣,近年來在一般外科、耳鼻喉科也逐漸廣泛應用,特別是一些微創手術,例如攝護腺相關手術,攝護腺癌根除術等。

多年來微創手術已取代過去大部分的開腹手術,成為現今國內的主流手術方式。顧名思義,微創手術就是利用內視鏡器械取代醫師的手,在造成最小傷口的前提下,達到手術效果,不僅減輕術後疼痛、恢復時間短,甚至在外觀上,也可以縮小手術留下的疤痕。微創手術中最出名的便是達文西手術,以先進的腹腔鏡手術,並用電腦系統操控機械手臂及器械,取代一般的內視鏡手術器械。

達文西手術系統最特別的是主刀醫師在手術時,不須和手術團隊及患者一起待在手術房,而是坐在數公尺外的遠端控制艙,就像是操作無人機的「飛手」,操作電腦系統讓機械手臂進行手術。因為機械手臂的穩定性高,不僅可以避免操刀醫師手抖的問題,又可減輕手術醫師負擔,降低疲勞度,另外加上透過 AI 技術建立清晰數十倍的 3D 立體視野,層層的組織能被看得更清楚,增加手術精準度。

除此以外,電腦操控的手術器械宛如外科醫師手腕般靈巧,可在腹腔內隨心所欲的進行縫合,或精準地剝離組織及血管等,一般內視鏡器械在狹窄的體腔內會受到很多限制,然而靈巧的達文西手臂器械幾乎可以克服這些限制;例如摘除子宮肌瘤的手術,過去需要一至兩小時,若使用達文西手臂,熟悉操作的醫師號稱只需要十餘分鍾的時間,即可完成精密的手術。

手術機器人取代醫師?

說到這里,讀者難免會猜想達文西手術系統是否在未來將取代醫師替病患動手術?事實上,這套系統在醫療用途上的主要功能是一種輔助醫師動手術的工具,而非取代醫師。從上文的說明中,可以了解到具備機器手臂的 AI 系統,只是增強了外科醫師的能力,減少手術中一些人為因素造成的預後問題;就像現在一般飛機都具有自動駕駛的功能,但關鍵的降落、起飛,往往還是需要倚靠機師的專賣盯業與經驗才能確保真正的安全。

但機器人並非完美,手術機器人甚至有一些相當明顯的缺點,例如沒有觸覺,醫師無法感知到患者皮膚的觸感、脈動;另外由機器手臂替代醫師操刀,可能會增加躺在病床上患者的緊張程度;還有手術醫護人員團隊需要更多專業的培訓等。美國新聞媒體幾年前甚至專文報導達文西手術,用的聳動標題是 ─ 「你准備好讓那一隻毫不猶豫且不會顫抖的機器手臂替你開刀了嗎?」

沒有手術是零風險的。雖然美國 FDA 核准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已近二十年了,單在全美的醫院一年就進行將近六十萬次的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就有醫師承認其實是在經歷上百場手術後,才真正適應了機械手臂操作,這也暗示了沒有真正熟悉機器手臂禪配猛,但正在使用達文西手術系統進行手術的醫生並不在少賀橋數。外科手術中的各種術式本身就有學習曲線,外科醫師操作機械手臂的技術本身具有一定難度,理應存在更復雜的學習曲線。若是醫生未進行充足的培訓就操作機器手臂進行手術,可能會增加術後並發症的機率。

美國 FDA 在 2015 年公布的數據顯示,自 2000 年至 2013 年間,使用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意外失敗而死亡的患者已超過百人。此外,根據美國、英國等幾個大型研究發表在 JAMA(美國醫學會雜志)的報告也顯示,雖有一些小型研究認為微創手術優於開腹手術,但機器人微創手術對於治療大腸癌的五年存活率,與傳統開腹手術並無明顯差異,聽起來是有一些諷刺。

機械手臂在亞洲醫療市場的發展

至於在亞洲的醫療市場,機械手臂手術在醫療上則有不同的風貌, 如日本、中國、南韓、新加坡以及泰國等以機械手臂發展為主的國家,在 *** 的支持下,不僅不斷大量自國外購買機械手臂導入醫院及研究中心,同時也結合自有技術,發展更廣之應用。根據 IDC Health Insights 的報導, 2019 年在亞太地區,不含日本在內,醫療機構在機械手臂手術上的花費大約是 37 億美元,但是預測在 2022 年前將會增加一倍;該報導也對研發達文西機械手臂的位於加州 Intuitive Surgical 公司做過財務分析,預測該公司在 2025 年的市值約在 150 億美元。

這些亞洲國家在發展 AI 系統搭載機械手臂的醫療手術上,採取的策略不盡相同,以中國為例,迄今進行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約在六萬次左右,但是在過去兩年已經有三十家各式醫療上、中、下游的本土廠商正在進行並購及整合,預測應會有至少兩家勝出,並以自有品牌進入大陸之國內市場;至於在病患實測上,目前僅在少量的數十家地區軍醫院中進行測試。日本 *** 則是支持並結合五家大學之醫學中心,發展下一代的手術用精密控制機械手臂。至於新加坡與南韓,則大部分以 AI 電 腦系統結合機械手臂相關產業之新創公司為主,包括韓國汽車大廠現代重工也有大量投資,其中以機械手臂及高階影像設備製造為主。從這些市場的趨勢可以看出,亞太地區國家在醫療市場上推動 AI 機械手臂手術設備有其目標,基本上是以搶進市場里小型且低價位醫療手術設備製造之缺口,伺機與美國大廠合作或是被並購。

※ 內容授權自《從AI到智慧醫療》,作者為蔣榮先,商周出版。

Ⅲ 機器人醫生做手術是怎麼回事順利切除肺部腫瘤

在醫療手術中,外科醫生主刀是常見的場景,但在廈門一家醫院開展的手術中,執行手術的卻是機器人。6月12日,閩西南首例機器人手術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完成,外科醫生在操作台上觀察畫面進行操控,機器人來執行手術,順利切除了患者的肺癌腫塊,患者出血量不到5毫升。據介紹,除了眼部、顱腦和體表手術以外,機器人可廣泛應用於胸外科、心外科、泌尿外科、胃腸外科、婦產科、肝膽胰血管外科等科室。

機器人執行完成肺癌切除手術

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了解到,12日,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姜傑教授、胸外科於修義主任用達芬奇機器人給一位患者做了肺癌切除手術。

在手術中,醫生先在患者的唯孫沒胸部開了3個不到1厘米寬的操作孔、1個約3厘米的輔助操作口,再將機器人的指納機械臂放置在胸腔內,人體胸腔通過攝像頭形成的三維影像可以被放大10-15倍。

姜傑教授坐在操縱台上,通過控制桿來操作,應用比手腕還靈活的機器人操作器械,切除了患者肺部的腫瘤。整個手術創口微小,出血量不超過5毫升,患者疼痛感也小。於修義主任對北青報記者介紹,醫生也跟患者和家屬詳細解釋了機器人的手術過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目前患者恢復狀況也很好。

術後,姜傑教授稱,「手術機器人機械臂自由的活動度超過傳統腹腔鏡手術器械,鏡頭臂放大10-15倍的三維成像系統也讓醫生在操作過程中視野更清晰,使微創手術更安全、更徹底、更精準。」

在狹窄解剖區機器手更顯優勢

據介紹,機器人手術系統集多項高科技手段於一體。手術時,外科醫生不再親自操作手術器械,而是在遠離手術台的操作台上觀察立體腔鏡的手術畫面進行操控。「簡單來說,就是外科醫生的手術思維和具體操作由機器人來執行。」姜傑教授介紹。機器人擁有四個機械臂,機器手可以在540度的空間下靈活運行,是人手活動范圍的3倍,尤其是在狹窄解剖區域中更顯出它的優勢,且手術機器人系統具有穩定器,能自動濾除人手抖動功能,防止手抖,避免了手術中因手抖動劃傷神經和血管的意外,使手術更安全、更徹底,突破了人手的局限。

機器人的鏡頭臂內置了3D攝像頭,可以進入人體內部,顯示身體內部真實三維立體結構,還使手術視野放大10-15倍,突破了人眼的局限。相比於傳統手術,機器人操作的手術可以實現精準微創,創傷小,開口僅在1厘米左右,凱枯術中出血更少,術後感染和並發症可以顯著降低。

眼部顱腦等手術不太適合

據介紹,機器人可廣泛應用於胸外科、心外科、泌尿外科、胃腸外科、婦產科、肝膽胰血管外科等科室,可開展肺葉切除術、食管癌根治術、前列腺癌根治術等。

不過,機器人手術並非萬能,機械臂操作需要比較大的腔隙,平時胸腹腔鏡能做的手術,機器人都有望涉足,但像眼部、顱腦、體表手術等並不適合。

機器人手術在全球發展迅速,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引進的為閩西南首台手術機器人。據介紹,要操作機器人還需要專門到培訓基地,苦練機器人操作基本功,拿到「資格證」,才能操作機器人完成手術。

Ⅳ 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是機器人做的還是醫生做的,機器人在手術中會不會出故障啊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雖然叫機器人,但是是由醫生完全控制的!機器人只是一個手術輔助系統。有些人會擔心機器人在身體內不受控制,其實多慮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不可能在沒有醫生參與下進行任何活動;更不能自己編程,自己運行,畢竟它是一種工具,不是人。使用過程中,主刀醫生坐在通過控制台前,通過手柄和腳踏板操作操縱機械臂。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體現患者安全至上的設計:這個控制台上,在目 鏡兩側有一個感測器,可以監控到主刀醫生是否在注 視 手術視野,一旦主刀醫生離開控制台,機械臂也會立即鎖定,防止誤操作的可能性。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Ⅳ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手術與傳統腹腔鏡手術比優勢在哪裡

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比雹則晌傳統腹腔鏡手術更加精準。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源鋒包含三大部件:醫生控制台,患者手術平台,影像處理平台。影像處理平台提供高清的3D影像至醫生控制台,醫生坐在操控台前進行操作,並將醫生的動作實時地傳遞到患者手術平台執行各種盯斗動作,患者手術平台擁有4個機械臂,裝載的鏡頭和器械伸入人體中,由醫生通過控制台,執行各種外科操作。

Ⅵ 家母病重,醫生建議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做腹腔鏡手術,這個會不會比傳統腔鏡手術風險更高啊

沒有很多的危險。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是一種高級機器人平台,其設計的理念是通過使用微創的方法,實施復雜的外科手術。達芬奇機器人由三部分組成:外科醫生控制台、床旁機械臂系統、成像系統。
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以麻省理工學院(原名斯坦福研究學院拿老)研發的機器人外科手術技術為基礎。Intuitive Surgical隨後與IBM、麻省理工學院和Heartport公司聯手對該系統進行了進一步開發。FDA已經批准將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用於成人和兒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頭頸外科以及心臟手術。達芬奇外科手術姿雹系統是一種高級機跡敏帆器人平台,其設計的理念是通過使用微創的方法,實施復雜的外科手術。
簡單地說,達芬奇機器人就是高級的腹腔鏡系統。大家可能對現在流行的微創治療手段如:胸腔鏡、腹腔鏡、婦科腔鏡等有所了解,達芬奇機器人進行手術操作的時候也需要機械臂穿過胸部、腹壁。

Ⅶ 機器人手術的優缺點

通常,實施開放式外科手術需要輸血,會帶來傳染疾病等危險,而機器人做手術則出血很少。普通開放式外科手術,患者則需卜盯2天至3天才可出院,6周後才恢復正常活動,而用機器人做手術後,患者1天即可出院,1周後即可正常活動。
此外,以前列腺切除術為例,如果手術失誤,切斷了前列腺周圍的神經,可導致陽痿,因此精確切口非常重要,普通前列腺切除術有25%%到60%%的患者患陽痿。但是,利用機器人做手術,術後患者患陽痿的比率很乎弊純低。
心臟外科的醫生利用機器人歲咐做手術,如修理二尖瓣和實施動脈手術,可不用打開肋骨,患者的切口只有3.7至5厘米,而不是傳統手術的20至25厘米切口,如此既減少了患者的疼痛,又減少了流血及外傷。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機械手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steam令牌換設備了怎麼辦 瀏覽:246
新生測聽力儀器怎麼看結果 瀏覽:224
化學試驗排水集氣法的實驗裝置 瀏覽:156
家用水泵軸承位置漏水怎麼回事 瀏覽:131
羊水鏡設備多少錢一台 瀏覽:125
機械制圖里型鋼如何表示 瀏覽:19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瀏覽:718
超聲波換能器等級怎麼分 瀏覽:800
3萬軸承是什麼意思 瀏覽:110
鑫旺五金製品廠 瀏覽:861
蘇州四通閥製冷配件一般加多少 瀏覽:153
江北全套健身器材哪裡有 瀏覽:106
水表閥門不開怎麼辦 瀏覽:109
花冠儀表盤怎麼顯示時速 瀏覽:106
洗砂機多少錢一台18沃力機械 瀏覽:489
超聲波碎石用什麼材料 瀏覽:607
組裝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簡易裝置的方法 瀏覽:165
怎麼知道天然氣充不了閥門關閉 瀏覽:902
公司賣舊設備掛什麼科目 瀏覽:544
尚葉五金機電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