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不同資產的折舊和攤銷時間怎樣確定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孫塵晌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則鋒,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兄大、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B. 固定資產最低折舊年限
固定資產折舊的最低年限第六十條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1.房屋、建築物,為20年;2.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3.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4.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1.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是用來生產產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價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計入到產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攤銷。這就是固定資產為什麼要計提折舊的原因。2.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轉移到商品或費用中去的那部分價值,也是清宴帆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於使用固定資產而在其使用年限內分攤的固定資產耗費。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范圍是計提折舊的前提。3.在所考察的時期中,資本所消耗掉的價值的貨幣估計值。在國民收入賬戶中也稱為資本消耗補償(capitalconsumptionallowance)。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4.使用壽命是指固定資產的預計壽命,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應計折舊額是指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後的金額。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還應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累計金額。會計計價:(1)原始價值。原始價值也稱歷史成本、原始成本,它是指企業為取得某項固定資產所支付的全部價款以及使固定資產達到預期工作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採用原始價值計價的主要優點在於原始價值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同時,原始價值可以如實反映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是企業計提折舊的依據。因此,原始價值是固定資產的基本計價標准,我國對固定資產的計價採用這種計價方法。這種計價方法的缺點在於,在經濟環境和社會物價水平發生變化時,由於貨幣時間價值的作用和物價水平變動的影響,使原始價值與現時價值之間會產生差異,原始價值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為了彌補這種計價方法的缺陷,企業可以在年度會計報表附註中公布固定資產的現時重置成本。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登記入賬後,除發生下列情況外,企業不得任意變動、調整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①根據國家規定對固定資祥散產價值重新估價,如產權變動、股份制改造時對固定資產價值進行重估。②增加補充設備或改良裝置。③將固定資產的一部分拆除。④根據實際價值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⑤發現原固定資產價值有誤。(2)重置完全價值。重置完全價值也稱現時重置成本,它是指在當前的生產技術條件下重新購建同樣的固定資產所需要的全部支出。按重置完全價值計價可以比較真實地反映固定資產的現時價值,因此,有人主張以重置完全價值代替原始價值作為固定資產的計價依據。但是這種方法缺乏可驗證性,具體操作也比較復雜,一般在無法取得固定資產原始價值或需要對報表進行補充說明時採用。如發現盤盈固定資產時,可以用重置完全價值入賬。但在這種情況下,重置完全價值一經入賬,即成為該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3)凈值。凈值也稱折余價值,是指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或重置完全價值減去已提折舊後的凈額。固定資產凈值可以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固定資產尚未磨損的現有價值和固定資產實際佔用的資金數額。將凈值與原始價值相比,可反映企業當前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在傳統的會計實務中,折舊是固定資產成本攤銷的基本形式。因此,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是取得日的初始成本扣減累計折舊後的剩餘價值,即尚未攤銷的固定資產的獲取成本。不同於存貨和短期投資等流動資產,固定資產賬面價值一般都不考慮市價變動的影響。人們根據持續經營的基本會計假設,認為固定資產是供生產與銷售過程中長期使用的,並不需要在短期內出售變現,所以過去總是堅持以歷史成本(原始獲取成本)為計價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六十條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答雹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C. 設備成本分攤幾年
如果是生產設備,一般都是10年的攤銷期。生產工具,則為5年,電子設備,例如電腦,則為3年。
D. 新會計法的固定資產攤銷年限是多少
《企業會計制度》第三十六條規定:碧蔽檔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悔亂、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企業確定的折舊年限等於或大於稅法規定年限的,折舊費用可以稅前扣除;企業確定的折舊年限少於稅法規定年限的,比按稅法計算多計並辯提的折舊應做納稅調整。
E. 設備折舊年限規定
法律分析:
廠房的折舊攤銷年限是20年。根據新企業所得稅法,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房屋、建築物,為20年,所以廠房的折舊年限是20年。
法律依據:
《友槐中華人民共碧哪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悔告碼六十條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F. 新會計准則和企業所得稅法中對各類辦公設備的折舊年限有新規定嗎
辦公設備項下:
汽車為運輸設備最低折舊年限4年,
電腦等電子設備最低折舊年限3年,
其他辦公傢俱等最低折舊年限5年。
折舊方法一般選取用直線法,殘值可根據清理時凈收入計提
您好,會計學堂田老師為您解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歡迎點我的昵稱-向會計學堂全體老師提問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精神,現就有關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通知如下:
一、對生物葯品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6個行業的企業2014年1月1日後新購進的固定資產,可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對上述6個行業的小型微利企業2014年1月1日後新購進的研發和生產經營共用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不超過1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單位價值超過100萬元的,可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二、對所有行業企業2014年1月1日後新購進的專門用於研發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不超過1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單位價值超過100萬元的,可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三、對所有行業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四、企業按本通知第一條、第二條規定縮短折舊年限的,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於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折舊年限的60%;採取加速折舊方法的,可採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本通知第一至三條規定之外的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所得稅處理問題,繼續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現行稅收政策規定執行。
五、本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執行。
看看是否屬於以上的類型。如果不是電子設備是折舊三年
1、電腦屬於電子產品;
2、企業所得稅法規定,電子產品類固定資產最低折舊年限為3年;
3、企業所得稅法對固定資產殘值未確定具體比例,由企絕拿業根據情況自行決定,只要合理就行,但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根據上述規定,電腦折舊年限可在不低於3年的范圍內確定,可以3年,也可以4年、5年及以上;殘值由企業自行確定,若廢舊電腦估計能賣100元,留100元也可以。
新會計准則與稅法差異處理原則與方法
(一)處理原則對會計與稅法差異的處理應堅持統一性伏宏薯與獨立性兩項原則。
一是統一性原則。會計與稅法的差異是無法避免的,但如果制定稅法時完全不考慮會計處理方法,將會無端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差異。這些差異是沒有必要的。例如,《企業所得稅缺者稅前扣除辦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為購置、建造和生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而發生的借款,在有關資產購建期間發生的借款費用,應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有關資產的成本;有關資產交付使用後發生的借款費用,可在發生當期扣除。」稅法對借款費用停止資本化的時間確定在「有關資產交付使用時」,而《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准則確定停止資本化的時間在「有關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時」。如果「預定可使用狀態」與「交付使用」還有一個時間段,那麼會計資本化金額與稅法資本化金額是不同的,由此造成固定資產的會計成本與計稅成本的差異將直接影響到會計折舊與稅法折舊的差異。本人認為這類操作口徑上的差異應當協調一致,制定稅法時應當盡量參照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畢竟計算稅款的基礎數據是以會計為基礎的。
二是獨立性原則。只有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保持各自的獨立性,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應納稅額的准確性。《稅收征管法》第二十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稅收的規定抵觸的,依照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稅收的規定計算應納稅款、代扣代繳和代收代繳稅款。」《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計算納稅。」因此,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所有企業都必須嚴格執行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准則等)的相關要求,進行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在完成納稅義務時,必須按照稅法的規定計算稅額,及時申報繳納。
(二)處理方法。
一是納稅調整。流轉稅:流轉稅需要納稅調整的項目,例如銷售貨物、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提供應稅勞務時向客戶收取的違約金、延期付款利息、集資款、手續費、代收款項、代墊款項等。又如房地產企業取得的預收賬款需並入當期營業額計征營業稅。流轉稅按月計征,月末按照稅法規定計算出應納稅額提取並申報繳納。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指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實行按月或按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多退少補的徵收方式。企業在報送年度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需要針對會計與稅法的差異項目進行納稅調整,調整過程通過申報表的明細項目反映。
二是所得稅會計。由於會計制度與稅法在資產、負債、收益、費用或損失的確認和計量原則不同,從而導致按照會計制度計算的稅前利潤與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之間差異,即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差異。永久性差異在本期發生,不會在以後各期轉回,永久性差異與會計利潤之和乘以適用稅率計算的應交所得稅作為當期所得稅費用。暫時性差異是指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會計成本)與其計稅基礎(計稅成本)之間的差額;未作為資產和負債確認的項目,按照稅法規定可以確定其計稅基礎的,該計稅基礎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也屬於暫時性差異。暫時性差異分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規定,對暫時性差異統一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會計核算,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分別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以後年度申報所得稅時可直接依據賬面應轉回的金額填制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運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明細核算每一項暫時性差異,可以徹底取代納稅調整台賬(或備查簿),會計與所得稅法的差異問題將迎刃而解。
新所得稅對於電子設備折舊的年限是3年,對開辦費沒有具體的規定,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自支出發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年限不得低於3年,開辦費應屬於長期待攤性質。
Enterprise Ine Tax Law of the new aounting standards and norms in the relationship beeen research
In February 2006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A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No. 18 - ine tax," the original criteria for ine tax pared to the aounting treatment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The new guidelines give up the old norms of ine tax aounting to deal with the tax law and aounting impact of the tax law, provid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alance sheet debt of the ine tax law for aounting, leading to the new guidelines and norms in the difference beeen the old definition of ine to determine ine tax expenses, and so on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ce. The new guidelines basically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ounting standards convergence. March 2007 China publishe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nterprise Ine Tax Law," in the new taxpayers, tax rates, tax incentives in areas such as the current tax law and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it realized, the unification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ne tax law,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Ways to implement some changes.
China's new aounting standards of international aounting convergence
按照不低於5年來折舊,但一般企業按照5年,是因為企業想最大程度地來抵消利潤,從而少交稅款。
企業所得稅法對折舊年限沒有變動。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現在稅務出版社專門出了一本關於企業稅收法規和新會計准則比對的書!
你可以查一下,內容比較多!
G. 機械攤銷率多少
儀器設備歸為電亂猛攔子類,攤銷為三年,殘值為5%就可以了。機器設備屬嘩胡於固定資產,要計提折舊,按照企業所得稅法以及財務准知悉則規定,機器、機械折舊年限是10年。
H. 機器設備折舊年限及殘值率
機械設備折舊年限是1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相關條例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1、房屋、建築物,為20年;
2、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3、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4、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5、電子設備,為3年。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指將應提折舊總額在固定資產各使用期間進行分配時所採用的具體計算方法。具體如下:
1、年限平均法,特點是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的折舊額是相等的;
2、工作量法,即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3、雙倍余額遞減法,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值平均攤銷;
4、年數總和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六十條 除國務山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唯唯森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第五十九條 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指畝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I. 機器設備折舊年限規定
1、機械設備10到14年。
2、動力設備11到18年。
3、傳導設備15到28年。
4、動輸設備8到14年。
5、自動化控制及儀器儀表,自動化、半自動化控制設備8到12年;電子計算機4到10年通用測試儀器設備7到12年。
6、工業窯爐7到13年。
7、工具及其他生產用具9到14年。
8、非生產用設備及器具,設備工具18到22年;電視機、復印機、文字處理器 5到8年。
9、冶金工業專用設備9到15年。
10、電力工業專用設備,發電及供熱設備12到20年;輸電線路30到35年;配電線路14到16年;變電配電設備18到22年;核能發電設備20到25年。
11、機械工業專用設備8到12年。
12、石油工業專用設備8到14年。
13、化工、醫葯工業專用設備7到14年。
14、電子儀表電訊工業專用設備5到10年。
15、建材工業專用設備6到12年。
16、紡織、輕工專用設備8到14年。
17、礦山、煤炭及森工專用設備7到15年。
折舊考慮因素
1、預計生產能力和實物的產量。
2、有形損耗、比如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磨損和房屋受到自然的侵蝕等。
3、因為新技術的出現使得現有技術相對陳舊,不符合市場需求。
J. 機器設備折舊年限規定
機器設備折舊年限具體規定如下:
1、供電系統設備15到20年,供熱系統設備11到18年;
2、中央空調設備10到20年,通訊設備8到10年;
4、洗滌設備5到10年,維修設備10年;
6、廚房用具設備5到10年;
7、電子計算機系統設備6到10年,電梯10年;
8、相片沖印設備8到10年,復印、打字設備3到8年;
9、其他機器設備1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六十條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