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知識 > 機械化戰爭形成於什麼時候

機械化戰爭形成於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1-02-13 04:57:31

機械化戰爭到信息化戰爭的轉折點在於什麼

1991年海灣戰爭


信息化戰爭萌發於1980~1983年美國提出的以微電子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內。直到1991年的海灣戰容爭,信息化武器裝備,比如衛星、GPS等,開始在戰爭中發揮重大作用,信息化戰爭初露端倪。這場戰爭可以被看作是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過渡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② 機械化戰爭論是誰創立的

機械化戰爭論是主張陸軍實行機械化和依靠機械化軍隊取勝的軍事理論,又稱「坦專克制勝屬論」。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坦克軍參謀長J·F·C·富勒創立了這一理論。他認為坦克出現後,陸軍機械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戰爭將是一種純粹的機械化活動,戰爭勝負「百分之九十九在於武器」,戰場上坦克數量最多的一方,勝利的機會亦多。

他認為,騎兵將退出戰場,步兵降為輔助兵種,炮兵則需要提高機動能力;主張作戰時,首先以坦克出敵不意地突向敵人縱深,摧毀其首腦機關,同時以飛機轟炸其交通樞紐和補給系統,接著使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擴大戰果,一次會戰即可奪取戰爭的勝利。這種理論,雖然指出了軍隊建設和作戰方法發展的某些趨向,但過分誇大了坦克的作用。

③ 人類戰爭形態演變分幾個階段及大概時間段為

戰爭形態,是由主戰武器、軍隊編制、作戰思想和作戰方式等戰爭要素構成的戰爭整體形式和狀態。戰鬥力生成模式是指戰鬥力的構成要素在特定組織結構下形成作戰能力的作用機理,其外在表現一般是軍隊戰鬥力基本要素獲取和發展戰鬥力的形態樣式。

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就是將人、武器裝備、軍隊編制等要素以一種新的形態樣式組合,以推動戰鬥力升級,是戰爭形態演變發展的內在本質,是決定戰爭形態的關鍵特徵要素。

戰爭形態的演化歷史證明,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軍事上的運用越來越快,武器裝備變革的速度也不斷加快、發展過程不斷縮短,戰爭形態的嬗變將呈現出加速發展、過程縮短之勢。

④ 機械化戰爭的鼎盛時期

1)初創時期(抄20世紀初至襲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2)高速發展和普遍運用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及戰爭期間);
3)高度成熟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
4)受到沖擊和挑戰時期(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

⑤ 什麼是機械化戰爭論

機械化戰爭論是主張陸軍實行機械化和依靠機械化軍隊取勝的軍事理論。版又稱「坦克制勝論」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坦克軍參謀長J?P?C?富勒(1878~1966年)創立了這一理論。他認為坦克出現後,陸軍機械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戰爭將是一種純粹的機械化活動,戰爭勝負「百分之九十九在於武器」,戰場上坦克數量最多的一方,勝利的機會亦多。他認為,騎兵將退出戰場,步兵降為輔助兵種,炮兵則需要提高機動能力;主張作戰時,首先以坦克出敵不意地突向敵人縱深,摧毀其首腦機關,同時以飛機轟炸其交通樞紐和補給系統,接著使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擴大戰果,一次會戰即可奪取戰爭的勝利。這種理論,雖然指出了軍隊建設和作戰方法發展的某些趨向,但過分誇大了坦克的作用。

⑥ 什麼叫機械化戰爭

主要使用坦克、飛機等機械化武器裝備進行的戰爭。工業時代戰爭的基本形態。

機械化戰爭是在內燃機出現以後,在科學技術和經濟迅速發展的基礎上,機械化戰爭逐漸興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打破長期以來對立雙方在陣地戰中的僵局,自1916年以來,英軍先後在索姆河戰役和坎布雷戰役中使用具有攻擊能力的坦克,並取得了初步成果。

1918年,英國出現了裝甲車,並組建了機械化部隊。隨後,歐洲其他國家的軍隊也相繼建立了機械化步兵團、師、軍。

機械化武器裝備的大量使用,對軍事行動和軍事院校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1918年5月,英國的J.F.C.富勒提出了陸軍以坦克為主體並輔之以飛機即可奪取戰爭勝利的思想。



(6)機械化戰爭形成於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機械化戰爭的特點:

1、具有高速機動能力的飛機、坦克、軍艦成為作戰的主要裝備。

2、戰爭中軍隊的進攻能力大大增強,打破了防禦的優勢。由於坦克等裝備的使用,使得依靠戰壕進行堅守防禦的優勢不復存在,極大地改變了軍隊的作戰方式。

3、戰場范圍擴大,情況變化急劇。機械化裝備的大量運用,軍隊的火力、突擊力、機動力和整體作戰能力空前增強,導致作戰行動由陸地、海洋向空中擴展,前方與後方的界限模糊,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力量對比轉化迅速,攻防轉換頻繁。

4、立體作戰、縱深作戰成為重要作戰方式。作戰行動在多層次、全方位展開。陸空聯合對戰役布勢全縱深的火力突擊、大縱深迂迴穿插和奔襲作戰增多。

⑦ 信息化戰爭初步形成的時期

信息化戰爭是一種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並依賴於信息的戰爭形態,是指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以及信息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依託網路化信息系統,大量地運用具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的,目的手段規模均較有限的戰爭。

進入21世紀,高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推動了武器裝備的發展和作戰方式的演變,促進了軍事理論的創新和編制體制的變革,由此引發新的軍事革命。信息化戰爭最終將取代機械化戰爭,成為未來戰爭的基本形態。信息化戰爭是指發生在信息時代、以信息為基礎、以信息化武器裝備為戰爭工具的戰爭。信息化戰爭不會改變戰爭的本質,但戰爭指導者必須考慮到戰爭的結局和後果,在戰略指導上首先追求如何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略,那種以大規模物理性破壞為代價的傳統戰爭必將受到極大的約束和限制。
信息化戰爭中的信息是指一切與敵我雙方軍隊、武器和作戰有關的事實、過程、狀態和方式直接或間接地被特定系統所接收和理解的內容。就對信息(數量和質量)的依賴程度而言,過去的任何戰爭都不及信息化戰爭。在傳統戰爭中,雙方更注重在物質力量基礎上的綜合較量。如機械化戰爭,主要表現為鋼鐵的較量,是整個國家機器大工業生產能力的全面競賽。信息化戰爭並不排斥物質力量的較量,但更主要的是知識的較量,是創新能力和創新速度的競賽。知識將成為戰爭毀滅力的主要來源,「計算機中一盎司硅產生的效應也許比一噸鈾還大」。
火力、機動、信息,是構成現代軍隊作戰能力的重要內容,而信息能力已成為衡量作戰能力高低的首要標志。信息能力,表現在信息獲取、處理、傳輸、利用和對抗等方面,通過信息優勢的爭奪和控制加以體現。信息優勢,實質就是在了解敵方的同時阻止敵方了解己方情況,是一種動態對抗過程。它已成為爭奪制空權、制海權、陸地控制權的前提,直接影響著整個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當然,人永遠是信息化戰爭的主宰者。戰爭的籌劃和組織指揮已從完全以人為主發展到日益依賴技術手段的人機結合,對軍人素質的要求也更高。從信息優勢的爭奪到最終轉化為決策優勢,更多的是知識和智慧的競爭。

⑧ 機械化戰爭的形式及其特徵有哪些

機械化戰爭是主張陸軍實行機械化和依靠機械化軍隊取勝的軍事理論。亦稱坦克制勝論。
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以後,顯示出很強的突擊力。英國坦克軍參謀長J.F.C.富勒首先總結了在這次戰爭中使用坦克的經驗。他在1918年5月擬制的《1919年計劃》中,提出了建立和使用機械化軍隊的新觀點;之後,又在《世界大戰中的坦克》(1920)、《論未來戰爭》(1928,中譯本名為《機械化戰爭論》)等著作中進一步作了闡述,創立了機械化戰爭理論。
富勒認為,坦克出現以後,陸軍機械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戰爭將是一種純粹的機械化活動,戰爭勝負「百分之九十九在於武器」,戰場上坦克數量多的一方勝利的機會亦多。他認為,騎兵將退出戰場,步兵降為輔助兵種,炮兵則需提高機動能力。還主張,作戰時,首先以坦克出敵不意地突向敵人的縱深,摧毀其首腦機關,同時以飛機轟炸其交通樞紐和補給系統,接著使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擴大戰果,追殲逃敵,一次會戰即奪取戰爭的勝利。富勒的理論,雖然指出了軍隊建設和作戰方法發展的某些趨向,但過分誇大了坦克的作用,貶低了人和其他兵種在戰爭中的作用。
繼富勒之後,德國的H.W.古德里安、法國的C.戴高樂、奧地利的L.von艾曼斯貝格爾等人,也從不同角度提倡機械化戰爭論。這種理論還為德國法西斯頭子A.希特勒及其統帥部所接受,並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閃擊波蘭、法國和進攻蘇聯的作戰行動中。

⑨ 機械化戰爭論是誰提出的

機械化戰爭論是英國坦克軍參謀長J.F.C.富勒提出的。
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以後,顯示出很強的突擊力。英國坦克軍參謀長J.F.C.富勒首先總結了在這次戰爭中使用坦克的經驗。他在1918年5月擬制的<1919年計劃>中,提出了建立和使用機械化軍隊的新觀點;之後,又在<世界大戰中的坦克>(1920)、<論未來戰爭>(1928,中譯本名為<機械化戰爭論>)等著作中進一步作了闡述,創立了機械化戰爭理論。
富勒認為,坦克出現以後,陸軍機械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戰爭將是一種純粹的機械化活動,戰爭勝負「百分之九十九在於武器」,戰場上坦克數量多的一方勝利的機會亦多。他認為,騎兵將退出戰場,步兵降為輔助兵種,炮兵則需提高機動能力。還主張,作戰時,首先以坦克出敵不意地突向敵人的縱深,摧毀其首腦機關,同時以飛機轟炸其交通樞紐和補給系統,接著使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擴大戰果,追殲逃敵,一次會戰即奪取戰爭的勝利。富勒的理論,雖然指出了軍隊建設和作戰方法發展的某些趨向,但過分誇大了坦克的作用,貶低了人和其他兵種在戰爭中的作用。

繼富勒之後,德國的H.W.古德里安、法國的C.戴高樂、奧地利的L.von艾曼斯貝格爾等人,也從不同角度提倡機械化戰爭論。這種理論還為德國法西斯頭子A.希特勒及其統帥部所接受,並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閃擊波蘭、法國和進攻蘇聯的作戰行動中。

⑩ 多少世紀是機械化戰爭誕生和走向輝煌的世紀

二十世紀30-40年代,機械化部隊誕生,走向輝煌是二十世紀60-70年代。
二十世紀90年代信息化戰爭開始取代機械化。

閱讀全文

與機械化戰爭形成於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氨氣實驗室製法尾氣處理裝置 瀏覽:266
天然氣管道球閥閥門打不開 瀏覽:466
機床的類代號用大寫的什麼表示 瀏覽:616
機械鍵盤以前是什麼鍵盤 瀏覽:322
啟動機控制裝置作用 瀏覽:655
燃氣管道閥門開啟狀態 瀏覽:882
紅墨水裝置探究呼吸作用 瀏覽:793
有毒氣體探測儀器怎麼安裝 瀏覽:493
電磁波驗證實驗原型裝置 瀏覽:131
電氣設備調試記錄屬於什麼意思 瀏覽:56
一台台式計算機應該具有哪些設備為什麼 瀏覽:120
軸承表面刮花了怎麼辦 瀏覽:694
支付寶支付刷臉設備怎麼申請 瀏覽:33
化工裝置長短循環的作用 瀏覽:453
低溫泵為什麼要設置軸承加溫器 瀏覽:411
線杯軸承如何拆卸 瀏覽:81
自動分揀快遞裝置 瀏覽:961
後輪芯軸承壞了怎麼判斷 瀏覽:237
大眾polo儀表時間怎麼設置 瀏覽:262
固態和機械硬碟分別放什麼 瀏覽: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