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的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內從事機械製造領域內的設計容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與製造的基礎理論,學習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機械產品設計、製造及設備控制、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⑵ 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目標是什麼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所屬院系: 智能工程學院
學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專業特色
機械自動化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生產、科技、生活的各個環節,比如大型機械的運載、航空及武器裝備的生產研製、智能機器人的自控操作等。我國機器人行業發展迅猛,機器人市場以每年20%-30%的速度遞增,機器替代人工成為大勢所趨,機器人產業成為機械類人才最具前景的發展方向。
培養目標
本專業遵循「商科教育、完滿教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四位一體+雙院制的培養模式,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學習能力、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和創新意識,具備機械工程基礎、計算機控制技術、機械設計、數控系統設計等方面的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相關專業領域和交叉領域從事機械產品的設計製造、技術開發、技術服務、工程應用、生產管理、運行管理、售後服務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獲取新知識、分析解決技術問題基本素質的、以「機械設計+管理能力」相結合為特色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學生在畢業5年左右預期能夠成為機械設計製造領域具備組織管理能力的骨幹人才。
核心課程
工程圖學、C語言程序設計、電工電子技術、機械工程材料、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理論力學、機械製造基礎、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液壓與氣壓傳動、工程測試技術、現代設計方法學、機械製造技術、數控技術與編程、機械CAD/CAM軟體應用、機電設備故障分析與維修、先進製造技術等。
就業前景
在機械設計研究院、汽車研究院、模具設計公司、船舶企業、鋼鐵企業、航空製造部門、工程機械公司等從事產品研發、圖紙設計、工藝製作、零件生產以及產品的裝配調試、技術支持、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從事與機械製造領域相關的各項技術工作,能夠成為具有扎實專業背景的企業管理者。
⑶ 精密機械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精密機械與儀器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事精密儀器與機械的設計製造,以及設備的測量控制和維護管理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⑷ 數控專業培養目標是什麼
本專業是為培養學生從事數控加工、機械產品設計與製造、生產技術管專理等方面的高等工屬程技術應用型人才,是具有實用技能特點的特色專業。要求學生能在生產現場從事產品製造、開發工作,或在技術部門從事工藝、管理工作。主要培養學生數控編程、加工及數控車床、數控銑床、數控加工中心及其它數控設備的操作維修、維護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培養掌握數控原理、數控編程和數控加工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從事數控程序編制、數控設備的操作、調試、維修和技術管理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⑸ 江南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是什麼
專業概況:
機械製造業是國家重要的支柱產業,其發展水平是國家工業化程度的主要標志之一。該產業涉及各種動力機械、起重運輸機械、農業機械、食品機械、化工機械、紡織機械、機床、儀器儀表及其他機械設備的生產,與生活息息相關。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促使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智能製造」成為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務院《中國製造2025》中五項重點工程之一。而機械工程專業主要為智能製造相關領域培養研究和應用型人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設置都緊密圍繞國家製造強國戰略需求而制定,並在多年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和研究方向,包括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微納製造工程、智能化製造系統、微器件增材製造等。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銳意改革,進取意識強,在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培養、科研與教學改革方面成績顯著。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6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0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45人,占教師總數的68.2%。形成了以中組部海外高層次人才,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及江蘇省「青藍工程」入選者等為骨乾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專業教師承擔和完成了多項國家高層次科研項目(含重大專項、86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等),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同時,機械工程專業學生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國內外各類學科競賽、綜合性科技競賽和創新創業競賽活動,取得了優異成績,彰顯了專業的辦學實力和人才培養成果。近三年來,本專業本科生共獲得國家級獎項15項,省部級獎項81項。通過組織各類創新創業活動,2008年江南大學成為首批江蘇省創業教育示範學校。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寬厚的機械工程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秉承重基礎、寬口徑、多方向、強應用原則,注重創新能力,堅持知識、能力、人文與科學素質、人格等的協調發展,富有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協作精神,具有開闊的視野,具備使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復雜機械產品開發能力和運用自動化技術運行生產系統能力,能夠在機械工程領域從事工程設計、機械製造、技術開發、科學研究、生產管理等方面工作,畢業5年左右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
機械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工程圖學、材料力學、理論力學、流體力學、熱工基礎、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電子學、工程材料及成型基礎、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機械製造裝備設計、機械工程式控制制基礎、微機原理、機電傳動控制、液壓與氣壓傳動、測試技術、數控技術、現代設計方法、企業管理、自動機械設計、塑料成型與模具設計、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技術等。
畢業去向:
本專業畢業生可以選擇就業、讀研、留學,近年來,多數畢業生選擇在航空航天、先進製造、信息、通訊、能源、交通等領域從事設計製造、機電控制、產品開發以及生產經營管理等工作。據統計,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生連續多年就業率在99%以上,其中約30%的學生在國內知名高校攻讀研究生或赴國外留學深造,約8%的畢業生就職於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
⑹ 江南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是什麼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由江南大學君遠學院負責教學組織和實施。在「唐翔千專項教育基金」和上海唐君遠教育基金會的支持下,君遠學院秉持「素質、知識、能力全面協調發展」的人才教育培養理念,面向新經濟時代對高素質、強能力機電融合創新人才的培養需求,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課程體系優化、實踐能力強化和書院制素質教育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學改革創新,「多元協同培養機電融合卓越創新人才」2017年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018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本專業以機器人技術為特色,君遠學院的Robocon機器人隊近年來多次代表江南大學參賽取得全國二等獎佳績。本專業長期開展美國、德國大學的聯合培養項目,以及美國、日本、香港大學的寒暑假短期訪學交流活動,設有「君遠卓越獎學金」、「海外交流獎學金」、「厚德助學金」等對優秀學生、海外交流和創新實踐活動給予獎勵和支持。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寬厚的機械電子工程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和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國際視野和良好溝通能力,身心健康,能在機電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產品設計、製造、技術開發、科學研究、生產組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創新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機電產品設計I,II,III,IV、製造技術基礎、工程力學、工程材料及成型基礎、控制工程基礎、感測與檢測技術、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機電傳動與PLC控制
畢業去向:畢業生主要從事機電控制檢測、機器人與智能製造領域的設計研發、應用實施、項目管理、培訓教育等工作,平均每年有超過40%的畢業生考取985和211院校,其中18%畢業生海外深造。畢業生平均就業率超過98%,其中35%供職於世界和中國500強企業。畢業生的培養質量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⑺ 機械工程的培養目標
機械工程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製造、機電工程及自動化基礎知識內與應用能力,能在科容研院所、企業、高新技術公司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及技術分析,從事各種機械、機電產品及系統、設備、裝置的研究、設計、製造、控制、編程,數控設備的開發、計算機輔助編程,工業機器人及精密機電裝置、智能機械、微機械、動力機械等高新技術產品與系統的設計、製造、開發、應用研究,以及從事技術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⑻ 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業介紹及培養目標是什麼
本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本專業培養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專科層次的機械製造業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等技術人才。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和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掌握職業崗位所需要的機械製造和設計理論,具有較高的機械設計和製造技能及實際工作能力;具有創業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質、健全的心理品質和健康的體魄。
畢業生可從事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車削加工、銑削加工等基礎機械加工工作,也可從事數控加工和機械加工工藝的擬定、加工質量的分析等工作。
——本專業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工作能力:
(1)具有計算機的基礎應用能力;
(2)具有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的能力;
(3)具有基礎機械加工的能力;
(4)具有數控加工的基本能力;
(5)具有對機床進行安裝、調試、使用、維護和管理的能力;
(6)具有對機械加工工藝進行分析、研究和局部設計的能力;
(7)具有機床電氣控制技術的應用、分析、改造能力。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製造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與製造的基礎理論,學習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機械產品設計、製造及設備控制、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