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弟有一物理問題:機械運動與相對運動不是矛盾嗎本人愚鈍,請高手們詳細解析
位移的概念和參考系的概念你都要清楚
參考系是在描述一個物體對的運動內時,選來作為標準的另外容的物體,也就是,參考系可以是任何物體,地面、樹木、太陽、宇宙,我們通常都拿地面作為參考系,然而物體是否運動都是相對的,你坐在一輛自西向東以60公里每小時勻速行駛的汽車上,如果選擇旁邊一輛同樣自西向東以60公里每小時勻速行駛的汽車為參考系你就是靜止的,如果選地面作為參考系你就是運動的。機械運動通常都是拿地面作為參考系,而相對運動更重視參考系的選定,你坐在地上不動,選地面作參考系你就是靜止的,選月球為參考系你就是運動的
❷ 急!矛盾運動三大規律是什麼
唯物辯證法三大規律
一、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是把握唯物辯證法的一把鑰匙,回答的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的問題。
對立統一規律就是矛盾規律。矛盾對立面雙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爭性。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對立面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轉化。斗爭性是指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分離。
同一性與斗爭性互相聯結不可分割,誰也離不開誰。
2 、內外因辨證關系原理
矛盾是一切運動的根源,變化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在於自身內部的矛盾,在於矛盾雙方同一性和斗爭性共同作用的結果,事物的發展是「自己運動」,自身內部的矛盾,即內因。外部矛盾即外因。
內外因辨證關系原理,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我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的政策,是內外因辨證關系原理的具體體現。
3 、矛盾的共性和個性辯證關系原理
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矛盾無處不在,事事有矛盾;矛盾無時不有,時時有矛盾。
矛盾的個性是指矛盾的特殊性,指具體矛盾及其方面各有特點。
矛盾的共性和個性就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二者相互聯結,不可分割。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誇大了白馬的個性,忽略了白馬的共性,走向詭辯論。
二、質量互變規律
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發展過程和狀態。
1 、質量度
質,世界上各種事物所以是這物而非他物,是因為每一事物都有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質;量,是指事物規模的大小、運動速度的快慢、顏色深淺數目多少等等。一定范圍內量的增減不會影響事物的存在,使事物保持一定質的數量界限就是度。
2 、量變質變及其辯證關系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准備,一切事物變化都從量變開始;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必然發生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的發展就是沿著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這樣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在量變與質變的相互交替中實現。
三、否定之否定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
1 、辯證的否定觀
哲學上有兩種對立的否定觀:形而上學的否定觀認為,否定是外力強加給事物主觀任意的否定,是全盤拋棄一筆勾銷;辯證的否定觀認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它通過事物的內在矛盾運動,而進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的統一,是揚棄,揚棄是辯證否定的實質。
2 、否定之否定
事物在發展過程中,總要經歷三個階段、兩次否定,完成一個周期,既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事物完成一個發展周期不是簡單的循環或重復,而是從低級到高級的前進的上升的發展。
3 、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實質內容
事物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從內容上看,是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從表現形態發展趨勢上看,是一個螺旋式或波浪式及曲折前進的過程;從發展方向上看,總是前進的或上升的;從發展道路上看,事物發展總是曲折的或者有回復的。
總之,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承認事物的普遍聯系和運動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觀點或基本原則。
❸ 誰能說一下機械運動跟物體內部矛盾有什麼關系
在物理學里,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或者一個物體的某些部回分相對於其他部分的位置,隨著答時間而變化的過程叫做機械運動。我們都知道物質運動變化的原因在於事物的內部矛盾,但同時要知道即使是機械運動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因通過內因發生作用。那麼機械運動的內部矛盾是什麼? 一方面指物體具有保持原來機械運動狀態並力圖使其相對穩定的性質,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慣性;另一方面指物體具有的改變原來機械運動狀態向新的機械運動狀態轉化的性質,這種特性被牛頓叫做能動性。所以說機械運動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不過其根本原因在於其內部矛盾。
❹ 什麼叫矛盾 為什麼它是運動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矛盾是指事物內部兩方面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也就是事物內部兩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聯系的關系。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正確理解矛盾的含義,就必須把辯證矛盾與邏輯矛盾嚴格區別開來。邏輯矛盾是指思維中前後不一致,自相沖突。它是主觀的,是人的思維違反邏輯規則造成的,是應當從思維中加以排除的。而辯證矛盾是對立統一關系,它是客觀的、普遍的,是不能否認和排除的。辯證矛盾與邏輯矛盾是不同的,如果把二者混淆起來,就會導致否認辯證矛盾。作為矛盾必須以對立面的存在作為前提條件,而且這些矛盾的對立雙方及其性質一定是相反的,矛盾就是對立面的同一。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揭示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內在原因的一條基本命題。在人類認識史上,許多思想家都不同程度地認識到了事物內部的矛盾是事物運動和變化的原因。《易經》把陰陽二氣的「交感」視為萬物滋生、發展的根源。赫拉克利特指出,一切都是通過斗爭和必然性而產生的。黑格爾在唯心主義基礎上全面發展了矛盾學說,明確提出矛盾是一切運動和生命的根源。唯物辯證法在吸收人類認識成果的基礎上,科學揭示了事物自己運動的根本原因。它認為,從宇宙天體到微觀粒子,從整個社會到社會的各種組織,都是其內部對立著的各個要素按一定的秩序、結構組成的矛盾集合體,矛盾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事物內部諸要素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是矛盾的同一性,它促使事物自身保持穩定性。而事物內部諸要素的互相排斥,即矛盾的斗爭性,它破壞事物內部的秩序和結構,促使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化,它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事物各個要素這種互相聯結和互相排斥相結合,推動著事物的運動和發展,表現為過程。自然
界的變化,主要是由於自然界自身固有的矛盾運動所引起,社會的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同樣也是社會內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運動;對立統一規律的作用和意義,就在於它揭示了事物「自己運動」的根本原因、動力和實在內容。形而上學否認事物的內部矛盾,看不到事物自身具有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從而也就否認了事物的「自己運動」和自我發展,它最終必然把整個物質世界的運動歸結為某種神秘力量;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有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之分,內部矛盾是事物「自己運動」的源泉和動力,外部矛盾在事物發展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加速或延緩事物發展的進程,局部地改變事物發展的面貌,甚至可以對事物的發展能否實現起決定性的作用,但外部矛盾只有通過內部矛盾才能對事物的發展發揮作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的思想,批判了形而上學的外因論,同唯心主義徹底劃清了界限,為人們能動地改造自然和社會,提供了正確的方向和道路。
❺ 什麼叫機械運動
機械運動是自然界中最簡單、最基本的運動形態。在物理學里,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或者一個物體的某些部分相對於其他部分的位置,隨著時間而變化的過程叫做機械運動(mechanical motion)。
初中版
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各部分之間相對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它是物質的各種運動形態中最簡單,最普遍的一種。例如,地球的轉動、彈簧的伸長和壓縮等都是機械運動。而其他較復雜的運動形式,例如,熱運動、化學運動、電磁運動、生命現象中都含有位置的變化,但不能把它們簡單地歸結為機械運動。
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靜止的描述是相對的。
參照物
1)要描述某一物體的位置變化,就必須選擇另外的一個物體作為標准。這個被選來作為標準的另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選擇不同的參考系來觀察同一物體的運動,觀察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比如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覺得地球是不動的,其實地球在以30km/s的巨大速度繞太陽公轉。這就是物理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性的,描述的結果也會是有所不同的。
分類根據物體運動的路線,可以將物體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一般來說,直線運動是要比曲線運動簡單一些的。但是,直線運動它也有千差萬別,所以有必要對直線運動在進行分類研究。
直線運動根據其速度的變化特點又可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1)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為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2)物體沿一直線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並不相等,這種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
高中版
1)物體相對於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也就是物體的位置的移動隨時間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
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只要是發生了變化,這個物體就在運動。
2)宇宙中沒有不動的物體,一切物體都在不停的運動,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質點
1)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因而其突出的特點是「具有質量」和「佔有質量」。但卻沒有體積——即沒有大小。
2)質點是對實際物體的抽象,因而它是一個具有質量而又沒有體積(大小)的抽象的點,這顯然是一種理想化模型,實際上並不存在。引入理想化模型時,要善於抓主要矛盾,盡可能把復雜問題簡單化,這是物理學中經常要用到的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科學抽象法。
3)雖然質點實際不存在,但實際問題中不少物體又可以看作是質點。一個物體可否視為質點,這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只有當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在所研究的問題中處於次要地位時,才可以把物體當作質點,
1.物體上所有點的運動情況都相同,可以把它看作一個質點。
2.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研究問題的影響很小,可以把它看作一個質點。
3.轉動的物體,只要不研究其轉動且符合第2條,也可看成質點。
4)由於質點沒有體積,因而質點是不可能轉動的。所以,質點是沒有轉動可言的。任何轉動的物體,在研究其自轉時,均不能簡化成質點。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質點運動時所通過的路線,就叫做質點運動的軌跡。
按照軌跡來劃分,質點運動的軌跡是直線的運動叫做直線運動,是曲線的運動叫做曲線運動。
一個物體能否被簡化為質點,並不是看物體的大小。很小的物體有時候反而是不能當作質點的,如自身旋轉著的小球在研究期自轉情況時,小球就不能認為是質點。很大的物體有時候可以簡化為質點,如繞太陽公轉著的地球。同一物體有時可以看作質點,有時又不能看作質點。只有當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在所研究的問題中處於次要地位時,才可以把物體看作質點。如在研究地球的公轉規律時就可以把地球看作是質點,但研究地球的自轉規律時則不能把地球看作是質點。
在以上說法基礎上還應該加上一條,當物體的一部分相對於另一部分的位置之發生改變的過程也叫做機械運動。如一輛車在公路上行駛,它相對於地面上固定的物體發生了位置的改變,可以說車發生了機械運動。當一個輪子繞著固定軸轉動時,輪上的各部分相對於軸在做機械運動。
機械運動是我們見到的各種運動中最簡單的、最普遍的一種運動形式。車、船的運動,天體的運動,都是機械運動。常見的機械運動有平動和轉動。
❻ 哲學上講機械運動的矛盾是一個物體這一刻在這個地方又不在這個地方,怎麼理解啊
矛盾是對立統一,關於機械運動,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運動是絕對的,機械位移的物體,在這一刻在這個地方,但是也正在離開這個地方,如果沒有正在離開,那麼就沒有機械運動的發生了,所以說「這一刻在這個地方又不在這個地方」
❼ 機械運動的矛盾
運動是物質來存在的方式。因此其包括源兩個方面:本體與規律。本體是指運動的要素,規律是運動的方式!
機械運動是指基礎於牛頓力學時代的哲學方法所認識到的外在於物質表象下的運動。其指運動的因果率下的前提與結果的必然統一性、單向性、重復性。
由於物理機械運動規律本身是對於物質運動的外在過程進行分析歸納而得到的。其哲學方法也繼承了其研究的方法錯誤:孤立的,片面的,階段性的分析事物的存在。
機械的本體一般是外在的直接形式,規律是其相互表現出來的過程。
❽ <機械公敵>里的機器人三大定律及其之間的矛盾是什麼
機器人三大定律:1、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對人類受傷害坐視不理
2、機器人必須回服從人類一切命答令,除非違背第一定律
3、機器人必須保證自身存在,除非違背第一與第二定律
沒有矛盾,只是呢,如果機器人按照這個行事的話,最終的結果就是維奇那樣,為了人類的長遠生存,必須犧牲人類的部分自由。因為三大定律中第一定律是絕對不能夠抗拒的,第一定律限於其他兩個定律。維奇看到的是人類自己對自己的生存構成威脅,所以她不能夠坐視不理,應該制止人類。雖然第二定律說應該服從人類的命令,但是這是在不違背第一定律的前提下。
所以啊,當人類自我傷害時,機器人制止他們,這就是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