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機械傷害的四種主要表現是什麼
機械傷害分為:
(1)、物體打抄擊:是指物體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產生運動,打擊人體而造成人身傷亡事故。不包括主體機械設備、車輛、起重機械、坍塌等引發的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是指企業機動車輛在行駛中引起的人體墜落和物體倒塌、飛落、擠壓造成的傷亡事故。不包括起重提升、牽引車輛和車輛停駛時發生的事故。
(3)、機械傷害:是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擠壓、碰撞、沖擊、剪切、捲入、絞繞、甩出、切割、切斷、刺扎等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傷害。
(4)、起重傷害:是指各種超重作業(包括起重機安裝、檢修、試驗)、中發生的擠壓、墜落、物體(吊具、吊重物)、打擊等造成的傷害。
(5)、觸電:包括各種設備、設施的觸電,電工作業的觸電,雷擊等。
(6)、灼燙:是指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化學灼傷(酸、鹼、鹽、有機物引起的體內外的灼傷)、、物理灼傷(光、放射性物質引起的體內外的灼傷)、。不包括電灼傷和火災引起的燒傷。
⑵ 機械設備主要有哪些安全隱患
1、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生產裝置、儲存設施外部安全防護距離不符合國家標准要求回。
2、涉答及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的裝置未實現自動化控制,系統未實現緊急停車功能,裝備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緊急停車系統未投入使用。
3、構成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罐區未實現緊急切斷功能;涉及毒性氣體、液化氣體、劇毒液體的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罐區未配備獨立的安全儀表系統。
4、控制室或機櫃間面向具有火災、爆炸危險性裝置一側不滿足國家標准關於防火防爆的要求。
5、使用淘汰落後安全技術工藝、設備目錄列出的工藝、設備。
6、化工生產裝置未按國家標准要求設置雙重電源供電,自動化控制系統未設置不間斷電源。
7、新開發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工藝未經小試、中試、工業化試驗直接進行工業化生產;國內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藝未經過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安全可靠性論證;新建裝置未制定試生產方案投料開車;精細化工企業未按規范性文件要求開展反應安全風險評估。
8、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氣體泄漏的場所未按國家標准設置檢測報警裝置,爆炸危險場所未按國家標准安裝使用防爆電氣設備。
⑶ 機械性損傷有哪些
1、按致傷物性狀鈍器傷:銳器傷、火器傷。
2、按損傷類型:自殺傷、他殺傷、意外或災害傷。
3、按損傷程度:重傷、輕傷、輕微傷。
4、特殊類型損傷:交通損傷、墜落傷、顱腦損傷。
(3)常見機器設備的機械性傷害有哪些擴展閱讀:
損傷根據其性質和特點,常用的分類方法有如下七種:
1、按損傷部位分類 外傷、內傷。外傷是指皮、肉、筋、骨損傷,臨床可分為骨折、脫位與筋傷;內傷是指臟腑損傷及損傷所引起的氣血、經絡、臟腑功能紊亂而出現的各種損傷內證。
2、按損傷的發生過程和外力作用性質分類 急性損傷、慢性勞損。急性損傷是指由於急驟的暴力所引起的損傷;慢性勞損是指由於勞逸失度或體位不正而外力又經年累月作用於人體所致的病證。
3、按受傷時間分類 新傷、陳傷。新傷主要是指受外力作用後發生病證並立即就診者;陳傷又稱宿傷,是指新傷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後又因某些誘因,隔一定時間在原受傷部位復發者。
4、按受傷部位的皮膚或粘膜是否破損分類 閉合性、開放性。閉合性損傷是受鈍性暴力損傷而外部無創口者;開放性損傷是指由於銳器、火器或鈍性暴力作用使皮膚粘膜破損,而有創口流血,深部組織與外界環境溝通者。
5、按受傷程度分類輕傷、重傷。
6、按傷者的職業特點分類 生活損傷、工業損傷、農業損傷、交通損傷、運動損傷等。
7、按致傷因素的性質種類分類 物理損傷、化學損傷、生物損傷等。
⑷ 一般機械設備的危險都有哪些內容
一般機械設備的危險:
(1)傳動裝置的危險
機械傳動一般分為齒輪傳動、鏈傳動和帶傳動。由於部件不符合要求,如機械設計不合理,傳動部分和突出的轉動部分外露、無防護等,可能把手、衣服絞入其中造成傷害。鏈傳動與皮帶傳動中,帶輪容易把工具或人的肢體捲入;當鏈和帶斷裂時,容易發生接頭抓帶人體,皮帶飛起傷人。傳動過程中的摩擦和帶速高等原因,也容易使傳動帶產生靜電,產生靜電火花,容易引起火災和爆炸。
(2)壓力機械的危險
壓力機械常見的有沖床、剪床、彎邊機、粉碎機、碾壓機、壓印機和模壓機等。壓力機械都具有一定施壓部位,其施壓部位是最危險的。由於這類設備多為手工操作,操作人員容易產生疲勞和厭煩情緒,發生人為失誤,如進料不準造成原料壓飛、模具移位、手進入危險區等,極易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3)機床的危險
機床是高速旋轉的切削機械,危險性很大。
1、其旋轉部分,如鑽頭、車床旋轉的工件卡盤等,一旦與人的衣服、袖口、長發、圍在頸上的毛巾、手上的手套等纏繞在一起,就發生人身傷亡事故;
2、操作者與機床相碰撞,如由於操作方法不當,用力過猛,使用工具規格不合適,均可能使操作者撞到機床上;
3、操作者站的位置不適當,就可能會受到機械運動部件的撞擊,例如,站在平面磨床或牛頭刨床運動部件的運動范圍內,就可能被平面磨床工作台或牛頭刨床滑枕撞上。
4、刀具傷人,如高速旋轉的銑刀削去手指甚至手臂。
5、飛濺的赤熱鋼屑、刀屑劃傷和燙傷人體,飛濺的磨料和崩碎的切屑傷及人的眼睛。
6、工作現場環境不好,例如照明不足,地面滑污,機床布置不合理,通道狹窄以及零件、半成品堆放不合理等都可能造成操作者滑倒或跌倒。
7、冷卻液對皮膚的侵蝕,雜訊對人體危害等。
⑸ 機械傷害的基本類型有哪幾種
機械傷害分為:
(1)、物體打擊:是指物體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產生運動,打擊人體而造成人身傷亡事故。不包括主體機械設備、車輛、起重機械、坍塌等引發的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是指企業機動車輛在行駛中引起的人體墜落和物體倒塌、飛落、擠壓造成的傷亡事故。不包括起重提升、牽引車輛和車輛停駛時發生的事故。
(3)、機械傷害:是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擠壓、碰撞、沖擊、剪切、捲入、絞繞、甩出、切割、切斷、刺扎等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傷害。
(4)、起重傷害:是指各種超重作業(包括起重機安裝、檢修、試驗)、中發生的擠壓、墜落、物體(吊具、吊重物)、打擊等造成的傷害。
(5)、觸電:包括各種設備、設施的觸電,電工作業的觸電,雷擊等。
(6)、灼燙:是指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化學灼傷(酸、鹼、鹽、有機物引起的體內外的灼傷)、、物理灼傷(光、放射性物質引起的體內外的灼傷)、。不包括電灼傷和火災引起的燒傷。
(7)、火災傷害:包括火災造成的燒傷和死亡。
(8)、高處墜落:是指在高處作業中發生墜落造成的傷害事故。不包括觸電墜落事故。
(9)、坍塌:是指物體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過自身的強度極限或因結構穩定性破壞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溝時的土石塌方、腳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建築物坍塌等。不包括礦山冒頂片幫和車輛、起重機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0)、火葯爆炸:是指火葯、炸葯及其製品在生產、加工、運輸、貯存中發生的爆炸事故。
(5)常見機器設備的機械性傷害有哪些擴展閱讀:
機械的不安全狀態
機械的不安全狀態,如機器的安全防護設施不完善,通風、防毒、防塵、照明、防震、防雜訊以及氣象條件等安全衛生設施缺乏等均能誘發事故。動機械所造成的傷害事故的危險源常常存在於下列部位:
1、旋轉的機件具有將人體或物體從外部捲入的危險;機床的卡盤、鑽頭、銑刀等、傳動部件和旋轉軸的突出部分有鉤掛衣袖、褲腿、長發等而將人捲入的危險;風翅、葉輪有絞碾的危險;相對接觸而旋轉的滾筒有使人被捲入的危險。
2、作直線往復運動的部位存在著撞傷和擠傷的危險。沖壓、剪切、鍛壓等機械的模具、錘頭、刀口等部位存在著撞壓、剪切的危險。
3、機械的搖擺部位又存在著撞擊的危險。
4、機械的控制點、操縱點、檢查點、取樣點、送料過程等也都存在著不同的潛在危險因素。
機械的種類繁多,可以按幾個不同方面分為各種類別,如:
按功能可分為動力機械、物料搬運機械、粉碎機械等;按服務的產業可分為農業機械、礦山機械、紡織機械、包裝機械等;按工作原理可分為熱力機械、流體機械、仿生機械等。
機械密封也稱端面密封,主要用於泵、壓縮機、液壓傳動和其他類似設備的旋轉軸的密封。機械密封由一對和數對動環與靜環組成的平面摩擦副構成的密封裝置。
機械密封是由至少一對垂直於旋轉軸線的端面在流體壓力和補償機構彈力(或磁力)的作用下以及輔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貼合並相對滑動而構成的防止流體泄漏的裝置。補償環的輔助密封為金屬波紋管的稱為波紋管機械密封。
⑹ 病區中最常見的機械性損傷有
機械性損傷
一、概念:當機體收到機械性暴力作用後,器官組織結構被破壞或功專能發生障礙。由各種致傷屬物以機械作用使人身組織結構破壞或生理機能發生障礙。在法醫學上,皮膚的連續性破壞者為創,未破壞者為傷。損傷鑒定在刑事訴訟中佔有重要地位。法醫檢驗的目的,是判斷損傷的類型和輕重程度,是自傷、他傷抑或意外災害,是生前傷抑或死後傷,以及損傷與死亡的關系。通過檢驗,還可據以推斷、認定凶器等。損傷按致傷物與成傷方式分類為鈍器傷、銳器傷及火器傷。
二、分類:
(一)按致傷物性狀鈍器傷
銳器傷
火器傷
(二)按損傷類型
自殺傷
他殺傷
意外或災害傷
(三)按損傷程度
重傷
輕傷
輕微傷
(四)特殊類型損傷
交通損傷
墜落傷
顱腦損傷
⑺ 身邊常見的機械傷害有哪些啊
如果你指的是家庭里這個范圍也不少,如果你說的是企業里那就太多了,國內家行容業有太多的相關安全標准了。
我判斷你說的是家庭范圍。
1、刀類包括各種刀具,其中還有剪刀
2、旋轉機械類包括,廚房用的各絞餡和攪拌機械。
3、帶旋轉的轉軸類,帶轉軸開啟的家電,包括門和窗。
⑻ 常見機械傷害類型:物的不安全類型有哪些
機械傷害分為:
(1)、物體打擊:是指物體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產生運動,打擊人體而造成人身傷亡事故。不包括主體機械設備、車輛、起重機械、坍塌等引發的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是指企業機動車輛在行駛中引起的人體墜落和物體倒塌、飛落、擠壓造成的傷亡事故。不包括起重提升、牽引車輛和車輛停駛時發生的事故。
(3)、機械傷害:是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擠壓、碰撞、沖擊、剪切、捲入、絞繞、甩出、切割、切斷、刺扎等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傷害。 (4)、起重傷害:是指各種超重作業(包括起重機安裝、檢修、試驗)、中發生的擠壓、墜落、物體(吊具、吊重物)、打擊等造成的傷害。
(5)、觸電:包括各種設備、設施的觸電,電工作業的觸電,雷擊等。
(6)、灼燙:是指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化學灼傷(酸、鹼、鹽、有機物引起的體內外的灼傷)、、物理灼傷(光、放射性物質引起的體內外的灼傷)、。不包括電灼傷和火災引起的燒傷。 (7)、火災傷害:包括火災造成的燒傷和死亡。
(8)、高處墜落:是指在高處作業中發生墜落造成的傷害事故。不包括觸電墜落事故。
(9)、坍塌:是指物體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過自身的強度極限或因結構穩定性破壞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溝時的土石塌方、腳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建築物坍塌等。不包括礦山冒頂片幫和車輛、起重機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0)、火葯爆炸:是指火葯、炸葯及其製品在生產、加工、運輸、貯存中發生的爆炸事故。
(11)、化學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氣體、粉塵等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接觸引爆物體時發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氣體分解、噴霧、爆炸等)、。
(12)、物理性爆炸:包括鍋爐爆炸、容器超壓爆炸等。 (13)、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14)、其他傷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傷害,如摔、扭、挫、擦等傷害。 就機械零件而言,對人產生傷害的因素有:
(1)、形狀和表面性能;切割要素、銳邊、利角部分、粗糙或過於光滑。 (2)、相對位置:相對運動,運動與靜止物的相對距離小。
(3)、質量和穩定性:在重力的影響下可能運動的零部件的位能。 (4)、質量、速度和加速度:可控或不可控運動中的零部件的動能。 (5)、機械強度不夠:零件、構件的斷裂或垮塌。
(6)、彈性元件的位能,在壓力或真空下的液體或氣體的位能。
⑼ 什麼是機械性損傷
機械性損傷,顧名思義,就是在
操作使用某種機械時,遭到的意外
損傷。
和人們因病造成某種器官質的損傷
有本質不同。
歡迎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