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何謂機械製造技術包含哪些內容
切削熱;切削溫度;積屑瘤;殘余應力;加工硬化;刀具耐用度;幾何精度;熱變形;加工誤差;誤差敏感方向;設計基準;工藝基準;加工經濟精度;刀具的耐磨性;熱硬性;刀具角度;x-r圖;尺寸連;加工路線;工藝路線;
1)產品設計
(2)工藝設計
(3) 零件加工
4)檢驗
(5) 裝配調試
(6)入庫
全些的答案是
(1)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是企業產品開發的核心,產品設計必須保證技術上的先進性與經濟上的合理性等。 產品的設計一般有三種形式,即:創新設計、改進設計和變形設計。創新設計(開發性設計)是按用戶的使用要求進行的全新設計;改進設計(適應性設計)是根據用戶的使用要求,對企業原有產品進行改進或改型的設計,即只對部分結構或零件進行重新設計;變形設計(參數設計)僅改進產品的部分結構尺寸,以形成系列產品的設計。產品設計的基本內容包括:編制設計任務書、方案設計、技術設計和圖樣設計。
(2)工藝設計
工藝設計的基本任務是保證生產的產品能符合設計的要求,制定優質、高產、低耗的產品製造工藝規程,制訂出產品的試制和正式生產所需要的全部工藝文件。包括:對產品圖紙的工藝分析和審核、擬定加工方案、編制工藝規程、以及工藝裝備的設計和製造等。
(3) 零件加工
零件的加工包括坯料的生產、以及對坯料進行各種機械加工、特種加工和熱處理等,使其成為合格零件的過程。 極少數零件加工採用精密鑄造或精密鍛造等無屑加工方法。通常毛坯的生產有鑄造、鍛造、焊接等;常用的機械加工方法有:鉗工加工、車削加工、鑽削加工、刨削加工、銑削加工、鏜削加工、磨削加工、數控機床加工、拉削加工、研磨加工、珩磨加工等;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正火、退火、回火、時效、調質、淬火等;特種加工有:電火花成型加工、電火花線切割加工、電解加工、激光加工、超聲波加工等。只有根據零件的材料、結構、形狀、尺寸、使用性能等,選用適當的加工方法,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生產出合格零件。
(4)檢驗
檢驗是採用測量器具對毛壞、零件、成品、原材料等進行尺寸精度、形狀精度、位置精度的檢測,以及通過目視檢驗、無損探傷、機械性能試驗及金相檢驗等方法對產品質量進行的鑒定。 測量器具包括量具和量儀。常用的量具有鋼直尺、捲尺、游標卡尺、卡規、塞規、千分尺、角度尺、百分表等,用以檢測零件的長度、厚度、角度、外圓直徑、孔徑等。另外螺紋的測量可用螺紋千分尺、三針量法、螺紋樣板、螺紋環規、螺紋塞規等。 常用量儀有浮標式氣動量儀、電子式量儀、電動式量儀、光學量儀、三坐標測量儀等,除可用以檢測零件的長度、厚度、外圓直徑、孔徑等尺寸外,還可對零件的形狀誤差和位置誤差等進行測量。 特殊檢驗主要是指檢測零件內部及外表的缺陷。其中無損探傷是在不損害被檢對象的前提下,檢測零件內部及外表缺陷的現代檢驗技術。無損檢驗方法有直接肉眼檢驗、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磁力探傷等,使用時應根據無損檢測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檢測規范。
(5) 裝配調試
任何機械產品都是由若干個零件、組件和部件組成的。 根據規定的技術要求,將零件和部件進行必要的配合及聯接, 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藝過程稱為裝配。將零件、組件裝配成部件的過程稱為部件裝配;將零件、組件和部件裝配成為最終產品的過程稱為總裝配。裝配是機械製造過程中的最後一個生產階段,其中還包括調整、試驗、檢驗、油漆和包裝等工作。 常見的裝配工作內容包括: 清洗、聯接、校正與配作、平衡、驗收、試驗 。
(6)入庫
企業生產的成品、半成品及各種物料為防止遺失或損壞,放入倉庫進行保管,稱為入庫。 入庫時應進行入庫檢驗,填好檢驗記錄及有關原始記錄;對量具、儀器及各種工具做好保養、保管工作;對有關技術標准、圖紙、檔案等資料要妥善保管;保持工作地點及室內外整潔,注意防火防濕,做好安全工作。
② 機械製造的六種基本方法有哪些
機械加工的形式根據不同的材質工件和產品的要求而有所差別。傳統的機械加工方法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車、鉗、洗、刨、磨這些。而隨著機械科技的發展,在機械加工方面,還出現了電鍍、線切割、鑄造、鍛造和粉末加工等等。
那麼機械加工形式有哪些呢?
1、車削
車削主要是由於工件的轉動,通過車刀將工件切削成要求的形狀。刀具沿平行旋轉軸線運動時,可以得到內、外圓柱面。錐面的形成,則是刀具沿與軸線相交的斜線運動。旋轉曲面的形成是仿形車床或數控車床上,控制刀具沿著一條曲線進給。另外一種旋轉曲面的生產,則是採用成型車刀,橫向進給。除此之外加工螺紋面、端平面及偏心軸等也可以用車削加工。
2、銑削
銑削加工主要依靠的是刀具的轉動。銑削分為卧銑和立銑,卧銑銑削的平面是由銑刀外圓面上的刃形成的。立銑是由銑刀的端面刃形成。想要獲得較高的切削速度並提高生產率,可以提高銑刀的轉速。不過由於銑刀刀齒的切入、切出,形成沖擊,切削過程容易產生振動,因而限制了表面質量的提高。
3、刨削
刨削主要是刀具做往復直線運動對工件進行切削。因此,刨削的速度相對較低,從而生產率較低。但是刨削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較銑削的結果更為平穩。
4、磨削
磨削加工主要依賴的是砂輪和磨具對工件進行加工,依靠的是砂輪的旋轉。砂輪在進行磨削的時候,主要是砂輪上的磨粒對工件表面進行切削、刻削和滑擦三種作用。磨粒本身也由尖銳逐漸磨鈍,使切削作用變差,切削力變大。因此,磨削一定時間後,需用金剛石車刀等對砂輪進行修整。
5、齒面加工
齒面加工是新的加工方式,這種加工方式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成形法,另外一種是展成法。成形法主要利用普通銑床進行加工,刀具為成形銑刀,需要刀具的旋轉運動和直線移動這兩個簡單的成形運動。而展成法加工齒面的常用機床為滾齒機、插齒機等。
6、復雜曲面加工
對於復雜曲面的加工,數控機床派上了用場。三維曲面的切削加工,主要採用仿形銑和數控銑的方法或特種加工方法。仿形銑必須有原型作為靠模。加工中球頭仿形頭,一直以一定壓力接觸原型曲面。仿形頭的運動變換為電感量,加工放大控制銑床三個軸的運動,形成刀頭沿曲面運動的軌跡。銑刀多採用與仿形頭等半徑的球頭銑刀。數控技術的出現為曲面加工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7、特種加工
特種加工就是區別於傳統切削加工的機械加工方式,特種加工可以利用物理(電、聲、光、熱、磁)、化學或者電化學等方法對工件材料進行加工,讓工件變成我們需要的形狀。
③ 機械製造包括哪些主要方面
主要包括1,金屬切削過程,2,還有加工方法,包括外圓表面加工,孔加工,平面及復雜表面加工,數控機床與數控加工,圓柱齒輪齒面加工,特種加工;3,機械加工質量與控制;4,工藝規程與設計;5機床夾具設計。主要就是這些。謝謝採納!
④ 機械產品的製造過程分為哪幾個階段試述每個階段分別想解決什麼問題
兩個過程,一個是毛坯製作,另一個是機加工,中間穿插熱處理。
⑤ 機械製造工藝過程應包括哪些內容什麼叫工序為什麼要劃分工序
在生產過程中,凡是改變生產對象的形狀、尺寸、位置和性質等,使其成為成品或回半成品的過程稱為工答藝過程。其他過程則稱為輔助過程。
工藝過程又可分為:鑄造、鍛造、沖壓、焊接、機械加工、熱處理、裝配等工藝過程。。「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課只研究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和裝配工藝過程。
工序是指一個(或一組)工人在一個工作地(如一台機床)對一個(或若干個)勞動對象連續完成的各項生產活動的總和。它是組成生產過程的最小單元。若干個工序組成工藝階段。
劃分工序:是為了控制好質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⑥ 什麼是機械製造,它包括哪些過程
機械製造指從事各種動力機械、起重運輸機械、農業機械、冶金礦山機械、化工機械、紡織機械、機床、工具、儀器、儀表及其他機械設備等生產的工業部門。機械製造業為整個國民經濟提供技術裝備,其發展水平是國家工業化程度的主要標志之一。 製造過程(1)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是企業產品開發的核心,產品設計必須保證技術上的先進性與經濟上的合理性等。 產品的設計一般有三種形式,即:創新設計、改進設計和變形設計。創新設計(開發性設計)是按用戶的使用要求進行的全新設計;改進設計(適應性設計)是根據用戶的使用要求,對企業原有產品進行改進或改型的設計,即只對部分結構或零件進行重新設計;變形設計(參數設計)僅改進產品的部分結構尺寸,以形成系列產品的設計。產品設計的基本內容包括:編制設計任務書、方案設計、技術設計和圖樣設計。 (2)工藝設計
工藝設計的基本任務是保證生產的產品能符合設計的要求,制定優質、高產、低耗的產品製造工藝規程,制訂出產品的試制和正式生產所需要的全部工藝文件。包括:對產品圖紙的工藝分析和審核、擬定加工方案、編制工藝規程、以及工藝裝備的設計和製造等。 (3) 零件加工
零件的加工包括坯料的生產、以及對坯料進行各種機械加工、特種加工和熱處理等,使其成為合格零件的過程。 極少數零件加工採用精密鑄造或精密鍛造等無屑加工方法。通常毛坯的生產有鑄造、鍛造、焊接等;常用的機械加工方法有:鉗工加工、車削加工、鑽削加工、刨削加工、銑削加工、鏜削加工、磨削加工、數控機床加工、拉削加工、研磨加工、珩磨加工等;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正火、退火、回火、時效、調質、淬火等;特種加工有:電火花成型加工、電火花線切割加工、電解加工、激光加工、超聲波加工等。只有根據零件的材料、結構、形狀、尺寸、使用性能等,選用適當的加工方法,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生產出合格零件。 (4)檢驗
檢驗是採用測量器具對毛壞、零件、成品、原材料等進行尺寸精度、形狀精度、位置精度的檢測,以及通過目視檢驗、無損探傷、機械性能試驗及金相檢驗等方法對產品質量進行的鑒定。 測量器具包括量具和量儀。常用的量具有鋼直尺、捲尺、游標卡尺、卡規、塞規、千分尺、角度尺、百分表等,用以檢測零件的長度、厚度、角度、外圓直徑、孔徑等。另外螺紋的測量可用螺紋千分尺、三針量法、螺紋樣板、螺紋環規、螺紋塞規等。 常用量儀有浮標式氣動量儀、電子式量儀、電動式量儀、光學量儀、三坐標測量儀等,除可用以檢測零件的長度、厚度、外圓直徑、孔徑等尺寸外,還可對零件的形狀誤差和位置誤差等進行測量。 特殊檢驗主要是指檢測零件內部及外表的缺陷。其中無損探傷是在不損害被檢對象的前提下,檢測零件內部及外表缺陷的現代檢驗技術。無損檢驗方法有直接肉眼檢驗、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磁力探傷等,使用時應根據無損檢測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檢測規范。 (5) 裝配調試
任何機械產品都是由若干個零件、組件和部件組成的。 根據規定的技術要求,將零件和部件進行必要的配合及聯接, 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藝過程稱為裝配。將零件、組件裝配成部件的過程稱為部件裝配;將零件、組件和部件裝配成為最終產品的過程稱為總裝配。裝配是機械製造過程中的最後一個生產階段,其中還包括調整、試驗、檢驗、油漆和包裝等工作。 常見的裝配工作內容包括: 清洗、聯接、校正與配作、平衡、驗收、試驗 。 (6)入庫
企業生產的成品、半成品及各種物料為防止遺失或損壞,放入倉庫進行保管,稱為入庫。 入庫時應進行入庫檢驗,填好檢驗記錄及有關原始記錄;對量具、儀器及各種工具做好保養、保管工作;對有關技術標准、圖紙、檔案等資料要妥善保管;保持工作地點及室內外整潔,注意防火防濕,做好安全工作。
⑦ 機械製造包含哪些製造過程
(1)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是企業產品開發的核心,產品設計必須保證技術上的先進性與經濟上的合理性等。 產品的設計一般有三種形式,即:創新設計、改進設計和變形設計。創新設計(開發性設計)是按用戶的使用要求進行的全新設計;改進設計(適應性設計)是根據用戶的使用要求,對企業原有產品進行改進或改型的設計,即只對部分結構或零件進行重新設計;變形設計(參數設計)僅改進產品的部分結構尺寸,以形成系列產品的設計。產品設計的基本內容包括:編制設計任務書、方案設計、技術設計和圖樣設計。
(2)工藝設計
工藝設計的基本任務是保證生產的產品能符合設計的要求,制定優質、高產、低耗的產品製造工藝規程,制訂出產品的試制和正式生產所需要的全部工藝文件。包括:對產品圖紙的工藝分析和審核、擬定加工方案、編制工藝規程、以及工藝裝備的設計和製造等。
(3) 零件加工
零件的加工包括坯料的生產、以及對坯料進行各種機械加工、特種加工和熱處理等,使其成為合格零件的過程。 極少數零件加工採用精密鑄造或精密鍛造等無屑加工方法。通常毛坯的生產有鑄造、鍛造、焊接等;常用的機械加工方法有:鉗工加工、車削加工、鑽削加工、刨削加工、銑削加工、鏜削加工、磨削加工、數控機床加工、拉削加工、研磨加工、珩磨加工等;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正火、退火、回火、時效、調質、淬火等;特種加工有:電火花成型加工、電火花線切割加工、電解加工、激光加工、超聲波加工等。只有根據零件的材料、結構、形狀、尺寸、使用性能等,選用適當的加工方法,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生產出合格零件。
(4)檢驗
檢驗是採用測量器具對毛壞、零件、成品、原材料等進行尺寸精度、形狀精度、位置精度的檢測,以及通過目視檢驗、無損探傷、機械性能試驗及金相檢驗等方法對產品質量進行的鑒定。 測量器具包括量具和量儀。常用的量具有鋼直尺、捲尺、游標卡尺、卡規、塞規、千分尺、角度尺、百分表等,用以檢測零件的長度、厚度、角度、外圓直徑、孔徑等。另外螺紋的測量可用螺紋千分尺、三針量法、螺紋樣板、螺紋環規、螺紋塞規等。 常用量儀有浮標式氣動量儀、電子式量儀、電動式量儀、光學量儀、三坐標測量儀等,除可用以檢測零件的長度、厚度、外圓直徑、孔徑等尺寸外,還可對零件的形狀誤差和位置誤差等進行測量。 特殊檢驗主要是指檢測零件內部及外表的缺陷。其中無損探傷是在不損害被檢對象的前提下,檢測零件內部及外表缺陷的現代檢驗技術。無損檢驗方法有直接肉眼檢驗、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磁力探傷等,使用時應根據無損檢測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檢測規范。
(5) 裝配調試
任何機械產品都是由若干個零件、組件和部件組成的。 根據規定的技術要求,將零件和部件進行必要的配合及聯接, 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藝過程稱為裝配。將零件、組件裝配成部件的過程稱為部件裝配;將零件、組件和部件裝配成為最終產品的過程稱為總裝配。裝配是機械製造過程中的最後一個生產階段,其中還包括調整、試驗、檢驗、油漆和包裝等工作。 常見的裝配工作內容包括: 清洗、聯接、校正與配作、平衡、驗收、試驗 。
(6)入庫
企業生產的成品、半成品及各種物料為防止遺失或損壞,放入倉庫進行保管,稱為入庫。 入庫時應進行入庫檢驗,填好檢驗記錄及有關原始記錄;對量具、儀器及各種工具做好保養、保管工作;對有關技術標准、圖紙、檔案等資料要妥善保管;保持工作地點及室內外整潔,注意防火防濕,做好安全工作。
⑧ 機械製造工業的基本生產過程包括哪些
原材料經過鑄造焊接得到毛坯,然後切削加工成零件,最後裝配成機電產品
⑨ 機械製造中,常見的加工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機械加工方式有:車削、銑削、磨削、鏜、鑽、線切割、電火花等。
管機床是大是小,是簡單還是復雜,都可分為五大類,這五大類也就是使金屬成型的五種基本方法,機械加工有鑽削、車削與鏜孔、銑削、磨削和牛頭刨五種方法,這些加工方法的特徵如下:
1、鑽削
鑽削是在實心金屬上鑽孔的加工。使用一種稱為麻花鑽的旋轉鑽頭。用於鑽孔的機床稱為鑽床。鑽床也有多種型號與規格。除鑽孔外,鑽床還可進行其他加工。鑽孔時,工件定位夾緊、固定不動;鑽頭一面旋轉,一面鑽入工件。
2、車削與鏜孔
普通機床是用於車削工件的最常見的機床。車削是從工件上切除金屬的加工。在工件旋轉的同時,刀具切入工件或沿著工件車削。
鏜孔是把金屬工件上已鑽出或鑄出的孔加以擴大或作進一步加工的加工方法。在車床上鏜孔是通過單刃刀具一面旋轉一面向工件進刀完成的。
3、銑削
銑削是使用旋轉刀具切除金屬的加工,這種刀具具有多個切削刀刃,稱為銑刀。
4、磨削
磨削是使用一種稱為砂輪的磨削輪來切除金屬的加工方法。磨削對工件進行精加工,加工後的工件尺寸精確、表面光潔。磨削圓形工件時,工件一面旋轉,一面向旋轉著的砂輪進給。磨製扁平工件時,工件在旋轉的砂輪下作往返運動。磨削工藝常用於對經過熱處理的堅硬工件進行最後的精加工,使其達到精確的尺寸。
5、牛頭刨
刨削、龍門刨刨削與插床插削這些加工均使用單刃刀具加工來生產出精密的平面。我們應當懂得牛頭刨床、龍門刨床與插床之間的區別。用牛頭刨床加工時,工件向刀具進給,刀具在工件上面作往返運動。用龍門刨加工時,刀具切入工件或向工件進給,工件在刀具下面作往返運動。
插削加工類似於牛頭刨加工。插床實際就是立式牛頭刨床,只是其刀具是上下運動的。插削加工時,工件如刀具方向作過給運動,根據被加工工件的類型不同,有時呈直線形,有時呈弧形。插床即立式牛頭刨床,主要用於切削某些類型的齒輪。
拉床可以歸入龍門刨床這一類。拉刀具有多個刀齒。拉床可以用於內加工,例如加工方孔,也可用於外加工,加工平面或某種特定的形狀。
⑩ 機械製造的過程
金屬切削的過程復是刀制具與工件相互運動、相互作用的過程。
刀具與工件的相對運動可以分解為兩個方面,一個是主運動,另一個是進給運動。使工件與刀具產生相對運動而進行切削的最主要的運動,稱為主運動。刀刃上選定點相對於工件的主運動速度稱為切削速度。主運動特點是運動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主運動一般只有一個。
保證金屬的切削能連續進行的運動,稱為進給運動。工件或刀具每轉或每一行程時,工件和刀具在進給運動方向的相對位移量,稱為進給量。進給運動的特點是運動速度低,消耗功率小。進給運動可以有幾個,可以是連續運動,也可以是間歇運動。
金屬切削過程是通過刀具切削工件切削層而進行的。在切削過程中,刀具的刀刃在一次走刀中從工件待加工表面切下的金屬層,被稱為切削層。切削層的截面尺寸被稱為切削層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