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信息化戰爭的主要特徵有哪些
信息化戰爭的主要特徵有:
1、作戰由「多吃少、大吃小」變為「快吃慢」。
科學技術的發展,武器裝備的高效化,使得作戰更容易達成快速反應和速戰速決,不論是進攻還是防禦,均需要快速反應,快者勝,慢者敗。若過去戰爭的決定性因素在於「多吃少、大吃小」,那麼現在戰爭的哲學為「快吃慢」。
要堅持以快速反應搶奪戰場先機,壓制對手發揮空間、地形優勢,通過快速性作戰影響和控制對手意志,迫使敵人屈服。
2、信息支援主導用作愈加突出。
在高新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中,作戰行動的節奏越來越快,高新科技裝備越來越多,戰場信息量愈加增加,而作戰的距離會越遠,作戰控制的戰場空間更加廣闊,這使得現代戰爭指揮愈加復雜,若採用傳統的指揮方式和情報搜集系統,遠遠不能滿足現有戰爭的需求。
因此,需要先進的信息支援為聯合作戰創造條件、提供信息感知保障、為協同作戰指揮提供堅持的基礎。
3、精確制導武器對戰局起核心作用。
自海灣戰爭以來,以精確制導打擊武器為主的作戰模式進入人們的視野。精確制導武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武器的破壞殺傷效果,進而控制戰爭的進程和結局,以不接觸的遠程精確打擊成為現代戰爭的主導樣式,顛覆了原有的線式作戰,非接觸、非對稱、非線性作戰正式走入戰爭的舞台。
4、作戰與保障不斷融合。
面對如此眾多的高新裝備、如此高強度的作戰節奏,現代戰爭需要的彈葯保障量、油料保障、飲食保障、營房保障等任務加大,使得各國不斷重視作戰保障。
在此基礎上,美軍先後提出了作戰後勤觀、後勤平等論,粗放型的保障觀念轉變為精確保障,保障原則發生質的改變,信息化保障裝備得到廣泛應用以全面提高戰爭的保障效率。
5、心理戰仍是打擊的重要手段。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作戰能力的主要指標是指武器裝備體系作戰效能指數的綜合,而不僅僅是人數的簡單計算和對比,作戰目的集中指向摧毀敵方裝備、設施,解除敵方武裝,而不再是消滅有生力量。
因而,綜合運用陸海空天電等多維力量,以空襲、地面進攻、輿論等多種手段,集中攻擊政治軍事重心目標,強化震懾效果,實現攻心奪志的作戰目的。
(1)在機械化戰爭中戰爭空間呈現什麼的特點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處於戰爭形態的第五個階段,也是現有戰爭形態的最高階段。信息化戰爭的主要特徵在於現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
在採用已有多維空間中的各式高科技武器裝備的基礎上,包括主戰坦克、航空母艦、轟炸機、戰斗機以及航天裝備和導彈等作戰武器,以及偵查遙測系統、通信傳輸系統、信息處理系統、後勤保障系統等其他高新武器裝備,以網路為中心集成各種作戰裝備,快速全面共享戰場信息,使整個作戰系統整體作戰能力呈指數上升。
信息化戰爭起源於21世紀,在美國實施完成海灣戰爭等幾次高新技術戰爭以後,已得到世界各軍事強國的重視,並積極開展信息化戰爭裝備的研究,新一輪以信息化裝備為核心的軍備競賽拉開帷幕。現對信息化戰爭階段的起源與特徵進行介紹。
② 機械化戰爭和信息化戰爭的主戰武器,作戰特點和主要戰術分別是什麼
前者是以裝甲部隊或其它機械化部隊為主。後者是以遠程導彈,戰機,轟炸機,雷達等為主。前者特點是步步推進,後者是外科手術式的中央開花。
③ 機械化戰爭和信息化戰爭兩種戰爭形態各自的基本特徵及其主要區別(論文用)
機械化戰爭是工業革命的產物,是用人操縱機器去打仗,重視軍隊的機動能力,擴展人的四肢,節省人的體力。
信息化戰爭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通過信息技術進行通信,重視部隊的配合能力,擴展人的腦力。
在過去由於部隊之間距離較近,戰場局限於視距范圍內,簡單的通訊手段就可以滿足,比如手勢、旗語、火光、聲音、煙霧等。由於武器裝備的運動速度加快,相隔距離較遠,必然產生信息通訊問題。通訊聯絡成為制約武器裝備發揮能力的瓶頸。越南戰爭,黴菌飛機由於敵我識別系統不完善,(也是出於政治考慮)必須要目視辨別敵我後才可以發射導彈,大大削弱了麻雀導彈的作戰能力。在洲際彈道導彈時代,導彈從發射到在目標爆炸,才30多分鍾,如果信息通信技術不完善,根本沒有時間反應,只能被動挨打。二戰發展的地空聯合作戰、海空聯合作戰,都對通信指揮提出很高要求。中途島海戰,美國如果沒有充分信息,絕對不會取勝的。
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有多遠的通信手段,就有多大的戰爭規模。反過來,多達的戰爭規模就要多大的通信距離。不僅要偵察,還要指揮,做到信息共享。每個武器節點既是信息搜集者,也是行動執行者。每個士兵都共享到一個通訊網路,好像在QQ上一樣,除了人之間通信,機器之間也自動通信。
信息化改變了戰爭的形態:過去的戰爭中,士兵必須到戰場操縱使用武器作戰。信息戰爭中,軍人坐在家裡、軍營就可以操縱武器作戰。這就是信息通訊把人和武器分離的效果。機械化師延長了人的四肢,信息化是用無形的四肢代替人的四肢
④ 機械化戰爭特點
機械來化戰爭特點:機械化自武器裝備的使用推動戰爭向機械化發展,戰爭理論和戰爭模式發生了新的變化,戰役發起呈現很多新的特點,其地位,作用也得到大幅提升,成為整個戰役的重要行動.機械化武器裝備的使用推動戰爭向機械化發展,戰爭理論和戰爭模式發生了新的變化,戰役發起呈現很多新的特點,其地位、作用也得到大幅提升,成為整個戰役的重要行動。
(4)在機械化戰爭中戰爭空間呈現什麼的特點擴展閱讀:
機械化戰爭大戰的階段:
1、初創時期(20世紀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2、高速發展和普遍運用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及戰爭期間);
3、高度成熟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
4、受到沖擊和挑戰時期(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
⑤ 機械化戰爭的形式及其特徵有哪些
機械化戰爭是主張陸軍實行機械化和依靠機械化軍隊取勝的軍事理論。亦稱坦克制勝論。
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以後,顯示出很強的突擊力。英國坦克軍參謀長J.F.C.富勒首先總結了在這次戰爭中使用坦克的經驗。他在1918年5月擬制的《1919年計劃》中,提出了建立和使用機械化軍隊的新觀點;之後,又在《世界大戰中的坦克》(1920)、《論未來戰爭》(1928,中譯本名為《機械化戰爭論》)等著作中進一步作了闡述,創立了機械化戰爭理論。
富勒認為,坦克出現以後,陸軍機械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戰爭將是一種純粹的機械化活動,戰爭勝負「百分之九十九在於武器」,戰場上坦克數量多的一方勝利的機會亦多。他認為,騎兵將退出戰場,步兵降為輔助兵種,炮兵則需提高機動能力。還主張,作戰時,首先以坦克出敵不意地突向敵人的縱深,摧毀其首腦機關,同時以飛機轟炸其交通樞紐和補給系統,接著使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擴大戰果,追殲逃敵,一次會戰即奪取戰爭的勝利。富勒的理論,雖然指出了軍隊建設和作戰方法發展的某些趨向,但過分誇大了坦克的作用,貶低了人和其他兵種在戰爭中的作用。
繼富勒之後,德國的H.W.古德里安、法國的C.戴高樂、奧地利的L.von艾曼斯貝格爾等人,也從不同角度提倡機械化戰爭論。這種理論還為德國法西斯頭子A.希特勒及其統帥部所接受,並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閃擊波蘭、法國和進攻蘇聯的作戰行動中。
⑥ 機械化戰爭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機械化戰爭的基本特點有以下六個方面:
1、具有高速機動能力的飛機、坦克、軍艦成為作戰的主要裝備。
2、戰爭中軍隊的進攻能力大大增強,打破了防禦的優勢。
3、戰場范圍擴大,情況變化急劇。
4、立體作戰、縱深作戰成為重要作戰方式。
5、協同作戰、聯合作戰發展迅速,破壞力強且消耗巨大。
6、對參戰人員人員的素質要求不斷提高,戰場上保障人員大量增加。
機械化戰爭是指主要以坦克等機械化武器裝備進行的戰爭,是工業時代戰爭的基本形態。其理論是主張陸軍實行機械化和依靠機械化軍隊取勝的軍事理論,亦稱坦克制勝論。
(6)在機械化戰爭中戰爭空間呈現什麼的特點擴展閱讀:
機械化戰爭的代表性戰例:
1、索姆河戰役
索姆河戰役是機械化的典型戰例。同時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雙方傷亡約134萬人,其中英軍45萬餘人,法軍34萬餘人,德軍53.8萬餘人。英、法軍雖然未達到突破德軍防線的目的,但鉗制了德軍對凡爾登的進攻,進一步削弱了德軍實力。
2、康布雷戰役
康布雷戰役是坦克戰走向成熟的一個標志。雙方有生力量和技術裝備都在此戰中受到巨大損失且未分出勝負。同時,康布雷戰役是大規模使用坦克的第一範例,對於軍事學術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步兵與坦克的協同動作原則和對坦克防禦原則的形成以及精密法決定開始諸元的炮兵射擊方法的產生,均與這次戰役有密切聯系。這次戰役在後世被認為是協同戰術形成的重要實戰標志。
3、阿登反擊戰
阿登戰役發生於1944.12.16到1945.1.25,是指納粹德國於二戰末期在歐洲西線戰場比利時瓦隆的阿登地區發動的攻勢。
阿登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1944年西線最大的陣地反擊戰,德軍傷亡10萬人,損失坦克和重炮約700輛、飛機1600架。
4、庫爾斯克戰役
庫爾斯克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東線戰場中,蘇德於庫爾斯克爆發的一場會戰。雙方共投入了超過268萬兵力和6045輛坦克,空軍參戰飛機超過2000架,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單日空戰。
1943年蘇德於庫爾斯克突出部進行了一次戰略決戰。從戰役規模而言,它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戰,德國方面動用了約2700輛坦克,其中包括首次投入使用的虎式、豹式坦克;而蘇聯方面則更是動用了超過3400輛坦克。
⑦ 什麼是信息化戰爭它有那些主要特點
信息化戰爭是一種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並依賴於信息的戰爭形態,是指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以及信息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依託網路化信息系統,大量地運用具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的,目的手段規模均較有限的戰爭。
特點:
1.武器系統信息化
武器系統的信息化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智能化.這是一個整體概念.其中包括硬殺傷,軟殺傷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
I.硬殺傷--直接殺傷,破壞直至確保摧毀的以信息技術為依託的精確制導武器與遙感武器(不是傳統武器).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確制導炸彈(JDAM),軍用無人機,新一代巡航導彈.
II.軟殺傷--對敵方信息化系統滲透,干擾,壓制的手段.旨在破壞敵方的信源.信宿.信道.間隔敵方的通訊和指揮系統.對對方的精確制導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計算機病毒.
III.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毀傷機理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息技術為依託設計的不同於傳統武器的全新作戰單元.代表武器:定向高能粒子武器.動能電磁武器微機電納米武器和機器人.
2.指揮自動化、實時化、一體化
擁有完善的C4ISR甚至更高級別的系統.可以實時遠程偵察和預警,及時快速更新情報,指揮網路化即時化,一體戰場控制.作戰命令可直達單兵作戰單元.通訊達到近乎無阻礙的標准,可全方位武器平台單兵單元戰場定位.以前那種寶塔式的逐級指揮體制將不附存在
3.信息戰場全維化,網路化
涵蓋海陸空天電的戰術數據鏈連接直至單兵,及時刷新單兵或基層指揮員作戰電腦上的戰場資訊,方便明確的更新戰場時態.確保直接指揮權在特殊情況下的傳遞.傳統的作戰地域概念和習慣已經不管用了.信息作戰是無縫連接,高立體,大縱深,全維度
4.作戰方式多樣化
什麼心理戰,太空戰,機動戰,電子戰乃至虛擬世界的網路戰,一開始就全方位的面臨,沒什麼充裕的准備時間.而且要打,就貫穿整個戰爭的始終.非接觸作戰和接觸作戰同等重要.
所以一場這樣的信息化戰爭是極度考驗一個國家的戰爭意志的。
5.毀滅性武器的高技術化
信息作戰不代表傷亡和戰損小.而恰恰比傳統戰爭殘酷.大面積的毀滅性武器被高技術手段改造,作戰意圖明顯.針對性強。這就是說在戰爭初期就使用這種武器的可能性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大增加了.如三代核武器中的中子彈,三相彈,中子彈當量都很小,但效果是致命的再如電磁脈沖彈,很可能在戰爭一開始就被使用.四代的反物質彈和再聚變彈更小效果更兇狠也更方便戰術使用.所以我們對戰爭不斷升級之後才會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或核武器的認識一定要改,雖然誰都不願意改
⑧ 信息化戰爭與傳統戰爭相比有什麼樣的特點
信息化戰爭是一種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並依賴於信息的戰爭形態,是指在信內息技術高度發容展以及信息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依託網路化信息系統,大量地運用具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的,目的手段規模均較有限的戰爭。
傳統戰爭是指國家安全、主權和領土完整而引發的常規戰爭。
傳統戰爭有固定戰場,固定目標,刀兵想向,你死我活;而信息化戰爭則是通過網路電腦,無線電附之。通過病毒,電子炸彈等攻擊敵方電腦網路,並使其損毀,癱瘓,動搖其決心的看不見硝煙與戰火的戰爭。——軍事理論。
⑨ 信息化戰爭的含義與特點是什麼
1、信息化戰爭的含義:
信息化戰爭是一種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並依賴於信息的戰爭形態,是指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以及信息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
2、信息化戰爭的特點:
戰爭工具決定著戰爭形態,有什麼樣的戰爭工具,就會有什麼樣的戰爭形態。信息時代的戰爭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裝備,信息化武器裝備的主要特徵是實現了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體化。
體系對抗 信息化戰爭中,作為主要武器裝備的C⁴ISR系統、信息戰裝備、精確制導武器和信息化作戰平台,通過全球信息柵格進行無縫連接之後,將形成全維度、全天時、全天候的一體化、實時化作戰體系。
時間加速 信息化戰爭中,彈道導彈速度達到15馬赫,戰術導彈速度達到3—5馬赫,然而,比這個速度更快的是光速和電磁波速度,每秒鍾30萬公里,所見即所得。只要眼睛看見目標,這個目標就意味著立即被擊毀。
全頻譜控制 傳統戰爭中,戰爭的實施主要依託作戰指揮方式和作戰手段的運用。信息化戰爭中,當全球信息柵格建立起來之後,全維空間呈現一體化模式,在這樣的作戰空間內,傳統的戰場概念將不復存在,依託於特定戰場和特定軍兵種而萌生的作戰方式也將自然消亡。
精確保障 從保障對象上來看,冷兵器戰爭中人是戰爭中保障的主要對象。熱兵器和機械化戰爭中,作戰平台和槍炮彈葯等武器成為保障的主要對象。
人機一體 信息化戰爭中,人的智能與武器的性能融為一體,賦予武器以智慧和靈性。信息化武器不再是傻大黑粗的機器組件,而是具有人工智慧、會思考、能判斷,可以自動發現、識別和打擊目標的機器人,「戰斧」巡航導彈,JDAM衛星制導炸彈等都是這樣的機器人武器。
(9)在機械化戰爭中戰爭空間呈現什麼的特點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與以往戰爭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信息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變化。信息作為一種新型資源,改變了物質和能量的作用方式,進而改變了作戰制勝機理,無可爭議地成為生成戰鬥力的新的主導資源。
信息化戰爭依託網路化信息系統,大量地運用具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的,目的手段規模均較有限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以信息為主要資源、以信息化軍隊為主體、以信息中心戰為主要作戰方式,以爭奪信息資源為直接目標,並以相應的軍事理論為指導的戰爭。信息實力包括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統,精確制導彈葯,太空兵器,智能部隊,以及具有高技術、高知識、高素質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