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主修農業機械化系專業.的翻譯是:什麼意思
我主修農業機械化系專業.的翻譯是:I majored i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B. 美國農業特點機械化專業化什麼高什麼高什麼大什麼大
農業生產技術高,機械化程度高 效率高,產量大 經營規模大
【同學你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採納哦~~~您的採納是對我的肯定~謝謝哦】
C. 機械化什麼意思
機械化就是裝備可以自己行動,如坦克,自行火炮,
中國軍隊剛開始時由螺馬化,向摩托化,然後是機械化發展,中國軍隊的現在目標就是由機械化向信息化發展
D. 美國區域化,專業化,機械化等因果關系是什麼
因果關系如下:
美國農業區域化——>每個農業區只生產一到兩種主要農產品——>充分利用自然條件,發揮農業機械和技術的作用,提高勞動生產率——>高產高效的農業
E. 自動機械化是什麼意思
是指機器或裝置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按規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動進行操作或控制的過程,可以把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部分腦力勞動以及惡劣、危險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
F. 地理:美國農業生產特點是機械化和專業化,而西歐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和自動化,有什麼區別嗎
(一)中國農業的生產主體在專業化和規模上與美國差距明顯美國的農業以家庭農場為主,約占各類農場總數的87%,合夥農場佔10%,公司農場佔3%(1987年)。由於許多合夥農場和公司農場也以家庭農場為依託,因此美國的農場幾乎都是家庭農場,可以說美國的農業是在農戶家庭經營基礎上進行的。與此同時,由於農產品市場開拓、科技進步和大范圍配置資源,促使農戶分工分業,使生產要素向優勢農戶集中。專業化、集約化生產,加速了農戶之間的兼並與重組。從農場數量和土地規模來看,1950年農場總數為565萬個,擁有土地48645.71萬公頃(包括耕地、牧場和飼草用地,下同),平均每個農場擁有土地86.20公頃。到1998年農場總數下降為219萬個,擁有土地38598.87萬公頃,平均每個農場擁有土地176.04公頃。農場數量下降了61%,平均規模擴大了一倍。但這一過程不是均衡的,農場數量減少的速度在逐步放慢,二十世紀50年代平均每年減少l6.85萬個,60年代平均每年減少l0.13萬個,70年代平均每年減少5.10萬個,80年代平均每年減少2.94萬個。進入90年代,農場總數己趨於穩定。農場總數的下降增強了農戶的產業競爭力。同時,使那些不適合現代農業經營的農戶重新定位,轉換職業,進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向城市的轉移。現在美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由1910年的32%降到l.8%。中國的農業生產主體自80年代初期的農村改革後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戶家庭逐漸成為中國農業生產活動的主體,與美國相似。但由於中國人多地少,人均農業資源佔有量低,農戶家庭的土地經營規模很小,戶均只有0.5公頃,而且農田結構零散。從農村就業結構來看,目前中國農村勞動力中從事第一產業(農業)的就業比重仍高達70%,農村非農業產業勞動力就業比重仍很低。大量的農村人口滯留於農業,制約了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二)與美國相比,中國農業生產經營的現代化水平還處於初級階段農業現代化即用先進農業機械和農業技術去改造傳統的落後農業,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過程。它大體包括三個內容:一是農業機械化,即用現代的耕作機械、水利灌溉設備等代替手工和耕畜動力、農具,盡量投入機器設備,節約勞動力:二是技術現代化,通過採用化學的、生物的技術,改善與增加農作物品種,提高單產水平:三是管理現代化,即把在工業部門中先發展而後成熟的管理法、經驗引入農業,形成生產、加工、銷售農業一體化,實現產業化經營。美國農業資源結構的特徵是人少地多,勞動力供給短缺。因此,在要素市場上,勞動力價格相對較高。這種市場價格信號,誘導農民偏向勞動替代型技術的選擇,所以美國農業的技術革命是從機械技術開始的。農業現代化經歷了農業機械革命、化學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並不排斥它們的相互交織)。美國的農業機械化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相繼為南北戰爭前後至1910年的農業半機械化時期,1910年至1940年的農業基本機械化時期,二十世紀40年代初至二戰結束農業基本實現機械化時期和二戰以後農業全面高度機械化時期。二十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土地價格的高漲,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成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突出矛盾。美國就把農業現代化的焦點集中到採用生物、化學技術,以提高土地產出率上。與此同時,農業機械自身的改革和運用仍舊伴隨著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不僅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同時也十分重視農業組織管理現代化,大力推行農業專業化、一體化、社會化,其專業化形式主要有三種:地區專業化、部門專業化、作業專業化。到1969年,美國以經營一種產品為主的專業化農場己達農場總數的90%以上。據美國專家計算,僅此一項,使美國農產品大約增產40%,而成本降低50%?80%。同時,美國加速進行農業管理革命,一方面把工業部門的管理技術運用於農場管理;另一方面,在建立高度發達的農業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把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組成為一個統一的農業綜合體,實現了產業化經營。美國業的發展以二戰為分界線,現代化的特徵逐漸表現出來,設施農業得到加強,支撐了它在世界農業中的強勢地位。其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從二戰以後到60年代中後期,是各種農業機械迅速增加的時期,1945-1965年拖拉機增長103%,穀物聯合收割機增長179%,其它種類的機械數量也有大幅度增加,此後,機械數量增長緩慢,漸趨穩定,有些機械數量還有所下降。但是機械質量和性能大大提高,1965年平均每台拖拉機功率為36.8馬力,1986年增加到66.6馬力。在一些高難度作業領域,如馬鈴薯、甜菜、西紅柿及葡萄等的採收都實現了機械化。畜禽飼養實現了自動化和工廠化,目前,農業機械與計算機、衛星遙感等技術結合,正在向高度自動化和精確化方向發展。二是實現了以化肥和農葯的廣泛應用為特徵的農業化學化。二戰以後,50年代至80年代美國化肥消耗量直線上升,80年代以後,由於在較高的化肥投入水平上單位投入報酬遞減和生產化肥品種的有效成份不斷提高,化肥使用量呈減少趨勢。三是經營集約化和產業化,生產專業化,服務社會化。二十世紀70年代之前,南部的一些煙草和棉花農場還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現在大都成為大規模的機械化農場。目前,美國農場的平均規模已經達到176公頃,其中大農場已經達到1200-l600公頃。機械化技術、資金密集型經營己經成為主要的經營方式。而且,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行業分工越來越細,產業化程度越來越高,而且農場規模的擴大也促進了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小型農場(年產值在l0萬美元以下)佔83.6%,農業產值只佔34.2%:中型農場(年產值10-50萬美元)佔l4.2%,農業產值佔38%:大型農場(年產值在50萬美元以上)雖然僅佔2.2%,但其農業產值卻佔27.8%(l993年)。農場的專業化比例己經很高,棉花農場專業化比例為79.6%,蔬菜農場87.3%,大田作物農場8l.1%,園藝作物農場98.5%,果樹農場96.3%,肉牛農場87.9%,奶牛農場84.2%,家禽農場為96.3%。隨著農業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各種為農戶服務的組織和合作社大量發展,產前、產中、產後的社會化服務十分周到。目前主要的服務組織類型有:各類大型生產資料公司;為農民提供信貸的銀行、信用社:農民自己組織的各類合作社;農民自己組織的各類協會、農貿市場等。進入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傳統農業在依靠制度創新、價格機制、非傳統要素投入以及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開始向現代化農業目標邁進。但與美國的現代農業比較,中國的農業發展有不同的特點:1、農業資源相對貧乏。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客觀要求必須珍惜農業資源,走提高農業資源產出水平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2、非農經濟己有一定發展,為現代農業發展創造了較為有利的條件。在農業產出不斷增長的條件下,非農產業的快速發展,農業增加值比例的快速下降,中國參與國際經濟能力的增強,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低價格要素等有利條件,但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能力仍然比較脆弱。3、長期以來中國農產品供給短缺的狀況己開始得到緩解,為農業結構的調整創造了良好條件。中國經過改革開放以來20多年的發展,糧、棉、油等基本農產品實現了「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餘」,可以通過區域化、專業化和優質化實現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4、農耕水平已經較高,需要推進農業全面發展和升級。在1996-1998年期間,中國每公頃穀物產量為4821公斤,同期美國為5380公斤,世界平均水平為2022公斤。中國穀物單位產量已經達到世界較高水平,但需要在結構調整、質量改善等方面努力。5、城鄉經濟的二元結構特徵仍十分明顯。中國農村人口龐大,與城市人口相比的城市化指標明顯低於許多國家。這表明中國城市化水平雖有所發展,但人口的城鄉分布仍極不合理,全國從業人員中,從事農業種植養殖業約佔50%。大量勞動力分布在農村,許多農業剩餘勞動力需要快速轉移,否則,農業勞動力資源佔有水平難於提高,進而影響現代農業和農村發展。可以看出,與美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相比,中國存在著很大差距,農業發展水平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為實現農業現代化,中國尚需揚長避短,在提高土地生產率的基礎上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G. 專業化,機械化,科技水平,都有什麼區別,幹嘛形容大
因而形成了大來牧場放牧業自這種農業地域類型。 生產特點,機械化程度高,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類型,種植的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生產特點、阿根廷。主要分布區有美國(主要在中部平原)、紐西蘭,能耗大。 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進行大規模商品畜牧業生產的農業地域類型、澳大利亞。這種農業往往分布於乾旱,而我國的一般是國營的(主要在東北和西北部)、加拿大,地廣人稀。主要分布區有美國、阿根廷,地表主要為草原植被、半乾旱氣候區。 但農業成本高商品穀物農業是世界上生產商品糧的主要地域類型: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專業化程度高、澳大利亞。這些國家的商品穀物農業一般是家庭經營,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國
H. 機械化和信息化是什麼意思
機械抄化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直接運用電襲力或其他動力來驅動或操縱機械設備以代替手工勞動進行生產的措施或手段。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
兩者都是現代化的體現。
I. 地理上的關於地域區位因素中,專業化,機械化,科技水平,都有什麼區別,
【專業化】和【機械化】是農牧業生產效率高的基本元素,【科技水平】高則是各行各業發達的元素。
【大牧場】的【專業化程度高】,一則說明它的牧產品單純精尖,二則說明它在單純生產某種牧產品的過程中,內部的還有相當明確的分工細化(這也是專業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