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哪裡可以找到關於機械製造的發展規劃範文啊
機械製造業與機械自動化技術密切相關。
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是機械製造業技術改造、技術進步的主要手段和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就如何發展機械
自動化技術從四方面進行闡述。
機械自動化, 主要指在機械製造業中應用自動化技術, 實現加工對象的連續自動生產, 實現優化有效的自動生產過程, 加快
生產投入物的加工變換和流動速度。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是機械製造業技術改造、技術進步的主要手段和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機械自動化的技術水準, 不僅影響整個機械製造業的發展, 而且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技術進步有很大的直接影響。
如何發展我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 應實事求是, 一切從我國的具體國情出發, 做好各項基礎工作, 走中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
發展之路。
1 結合生產實際, 注重實用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先進製造技術的全部真諦在於應用。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 應以企業的生
產和發展的實際需要及具體條件為導向。只有對合適的產品採用與之相適應的自動化方式進行生產, 才能收到良好的技術經
濟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我國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 應結合實際, 注重實用, 即對國民經濟產生實際效益。那種盲目搞自動化、 自動線的做法, 全年生產任務只需1~2 個月就完成的低負荷 率生產也要搞的傾向應當糾正, 對國民經濟不產生顯著促進、效率低下的要緩搞。我們要的是效益, 而不單純的是速度。
2 發展投資少、見效快的低成本自動化技術。發展低成本自動化技術, 潛力大, 前景廣, 投資省, 見效快, 提高自動化程度, 可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經濟效果, 適合我國現階段的發展需要和國情。20 世紀90 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的精節生產LP
( Lean Proction) 模式, 就是以最小的投入, 取得最大的產出的具體表現。借鑒國外發展機械製造業低成本自動化技術的經驗是有益的。我國機械製造業各企業有大量的通用設備, 在發展現代機械自動化技術時, 應以原有的設備為主, 合理調整機床布局, 添加少量的數控設備, 引入CAD/CAM技術, 充分發揮計算機自動化管理的優勢和人的創造性, 共同構成一個以人為中心, 以信息自動化為先導、樹立自主的單元化生產系統, 為我國機械製造業自動化技術發展應用提供了一條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符合我國國情的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應用新途徑。通用機的局部自動化改裝有重要意義。近期內我國對成本低、維修方便的通用機的需要量還是不會急劇下降的, 因為有廣大的鄉鎮企業市場, 有小工廠、試驗室、大型企業的工具車間等。
3 結合中國國情, 發展現代機械自動化技術。實現機械自動化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不完善到完善的發展
過程。當機械的操作採用自動控制器後, 生產方式才從機械化逐 步過渡到機械控制( 傳統) 自動化、數字控制自動化、計算機控制自動化。只有建立了自動化工廠後, 生產過程才能全盤自動化,才能使生產率全面提高, 達到自動化的高級理想階段。
中國實現機械自動化技術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前, 中國機械製造業同世界先進水準也存在階段性差
距。在我國這種國情下, 普遍發展應用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的「全盤自動化」或「高度自動化」, 並不具備必要的基礎技術、經驗和投資能力。因此, 要不要普遍發展全盤自動化或高度自動化CIMS 技術, 一定要慎重行事。而且全盤自動化或高度自動化的CIMS 技術也並非我國機械製造業的當務之急, 只能列為機械製造自動化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應該發展工藝成熟的大批量生產的自動化技術。我國現階段, 在產品數量較大的同類產品連續流水作業的切削加工生產中, 自動化設備仍然是半自動機床、自動機床、組合機床及其組成的自動線、回轉體零件加工自動線等。而在大批量的鑄造、鍛造、沖壓、焊接、熱處理和裝配等生產中, 採用剛性自動化( 自動單機和自動線) 則是合理可行的, 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對於品種稍多的成批生產, 應採用由快速重新調整的設備組成成組工段或流水線、可更換主軸箱組合機床自動線、短自動線和復合製造單元, 實現成組自動化; 而單件小批量生產, 應從推廣成組技術入手, 適當發展採用數控機應酬或加工中心, 有針對性地建立一些揉性製造單元FMC( Flexible Manu- facturing Cell) , 可取 得較好的經濟效果。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 考慮一切生產技術問題時的前提必須是適用。我國消化吸收國外柔性製造系統( Pseudo- FMS) ,
是要確保必要的生產柔性的前提下, 優化人機界面, 不過分追求 自動化, 盡可能建立較為完善的信息系統, 充分發展計算機管理的效益。系統中先進的自動化裝備和普通設備並存, 系統的某些環節允許人工干預。這是一個典型的結合國情、實施適用先進方針的自動化技術解決方案。我國目前在消化呼吸、融會貫通國際上有用的自動化技術理論的基礎上, 要努力做到從我國機械製造業的實際情況出發, 發展創新, 形成有國情特徵的發展自動化技術理論和學說, 進行圍繞計算機技術的柔性自動化技術的開發研究, 以適用為前提, 急需什麼就解決什麼, 取得實踐經驗再 推廣應用。
4 抓好基礎, 注重配套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應用機械自動化技術, 要扎扎實實地抓好自動化技術應用項目的基礎工
作和從實際出發的推廣應用工作, 既要發展主機, 也要配套發展自動化元件及控制系統。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微處理機、各種感測器、新型刀具、控制系統及系統軟體、電子計算機等將是今後機械自動化的主要技術基礎。研究生產大量性能優良、自動化水準高的機電產品是發展應用機械自動化技術的關鍵。自動化生產時, 在系統的結構、質量( 重量) 、體積、剛性和耐性等方面對現代機械自 動化技術有著重要的影響, 機械技術應利用其它高新技術來更新, 實現與適應現代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 自動化生產時, 機械製造系統的自動控制、自動檢測、伺服系統的操作等都少不了要應用微電子技術和自動控制理論; 自動化生產時, 信息的交換與處理、存取、運算、判斷和決策等都少不了要應用計算機與信 息處理技術。
總之, 我國機械製造業發展應用自動化技術, 不但要起點高, 瞄準世界先進水準, 而且必須包括各種靈活的低成本、見效
快的自動化技術, 堅持提高與普及相結合的方針, 我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發應應用才能健康地走上高速度、高質量和高效益之
路
㈡ 機器是怎樣發展的
在工業革命前幾百年以來為人熟知的機器,如織機、碾機、耕田用的農具絕大部分都是木製的。只是在生產武器及軍需品時,人們才在工場內積累了金屬加工的經驗。在這里,加工工作超出了手工鉗工的范圍。在這些還是分散的工場內,人們根據生產的要求,發展了改進的工具和簡單的工作母機,已能夠加工鑄件、鍛棒和手柄。金屬加工的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機器是一種長型的簡單車床。這種車床仿照木工車床,是17世紀英國製造的。
由於需要還很少,人們被迫從事辛苦的手工勞動,生產單件產品。之後很久,也還只是生產小批的系列產品。由於機械紡機以及蒸汽機的發明,在18世紀的最後20年,對機器的需要量才迅速增加。工業不僅為需要生產,也為本身生產。因此,在英國中部地區,由於有煤及鐵廠、煉焦及軋鋼廠做基礎,工廠到處出現,向工業提供標准機器。
第一批紡機廠附屬於其他一些工廠,在獲得阿克賴特的專利後,自行獨立地製造這種精紡機器,並能進行修理。一些紡織企業不久就完全放棄了本行,光搞鑄造和機器製造。這樣,先在英國,以後在其他國家,第一批紡織機械廠陸續出現。在機器工業的發展中,棉花主宰一切。機器製造業由於製造蒸汽機並為無數其他行業生產機器和裝備,因而可以服務於大規模生產。當機器本身品種增多,可以大規模投產並使用時,它的效益便可成倍地增長。
1775年約翰•威爾金森為第一台蒸汽機製造了第一台汽缸鏜床,從而開始了機器製造業的一系列發明和發展。這之後,機器製造業發展得越來越快。這時,一向用木材製作的那些機器零件,現在也用鑄鐵來替代了。
1787年,機器和車軸滑動軸承獲得了專利。10年以後亨利•莫茲利(1771~1831)以其螺絲車床做出了典範貢獻。這種車床裝有固定的導軌,切削工具裝有機械傳動裝置,以加工夾緊的工件。這種稱為「英國車床」的產品在拿破崙戰爭後已在不少國家中使用,其基本原理已與今日的車床結構相同。這種新式車床出現後,就有可能生產任何數量、任何形狀的完全相同的機器零件。莫茲利是一位機制業的先驅者以及成績斐然的工廠主,他發展了齒輪的銑削以及攻絲技術。
他的早期合作者約瑟夫•惠特沃思(1803~1887)於1831年發明了一種車削螺絲的三板牙架。幾年後這種板牙架發展成為螺絲車床。這是工業進一步取得進步的不可缺少的前提。他的工廠也是第一次生產空心鑄件的廠家。詹姆斯•內史密斯(1808~1890年)於1830年製造出蒸汽錘,這在製造技術上是首創的。他的快速刨床在機制業和木材加工業中迅速得到應用。
在工廠中,體力勞動分工越來越細,笨重的體力勞動已由機械代替。隨著機器應用,新的行業也不斷涌現。用機械生產方式進行生產,除了生產生產資料外,還逐步生產消費品,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今天。
㈢ 軍用製造技術如何發展的
人類的兩次世界大復戰期間,武器裝制備的大規模製造依賴於龐大的機械製造業,20世紀50年代以後,新的技術革命帶來了自動化時代。機械製造由於採用了電子計算機和各種電子設備而進入了嶄新的自動控制的發展階段。60年代以來,機械製造與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日益融為一體,機電一體化技術得到迅速發展。數控機床的大量使用,計算機等新技術的應用,使軍事製造技術不斷向高新技術方向發展。
㈣ 機械加工的發展現狀怎麼樣
隨著現代機械加工的快速發展,機械加工技術快速發展,慢慢的涌現出了許多先進的機械加工技術方法,比如微型機械加工技術、快速成形技術、精密超精密加工技術等。
1、微型機械加工技術
隨著微/納米科學與技術(Micro/NanoScienceandTechnology)的發展,以本身形狀尺寸微小或操作尺度極小為特徵的微機械已成為人們認識和改造微觀世界的一種高新科技。微機械由於具有能夠在狹小空間內進行作業,而又不擾亂工作環境和對象的特點,在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生物醫療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潛力,並成為納米技術研究的重要手段,因而受到高度重視並被列為21世紀關鍵技術之首。
2、快速成形機械加工技術
快速成形技術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可根據CAD模型快速製造出樣件或者零件。它是一種材料累加加工製造方法,即通過材料的有序累加而完成三維成形的。快速成形技術集成了CNC技術、材料技術、激光技術以及CAD技術等現代的科技成果,是現代先進機械加工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3、精密超精密機械加工技術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時現代機械加工製造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一個國家高科技製造業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對製造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獲得極高的尺寸、形位精度,而且要求獲得極高的表面質量。正是在這樣的市場需求下,超精密加工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各種工藝、新方法不斷涌現。
㈤ 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的,如何發展自己的未來
你好,我也是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本科學生,從事機械這個行業已經五年有餘了,這五年感慨還是蠻多的。機械是個萬金油的行業,能做到專業和精通不那麼容易,我覺得就目前你這份工作來說還是不錯的,從圖紙到出材料單再到生產,除了設計沒有參加,其他的各個環節基本都接觸,還是蠻鍛煉人的,不知道這份工作離你期望的差多少,是不是僅僅像你說的靠工資來衡量,其實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我建議工資不要去考慮的太多,先學本事,有資本了,自己再去考慮工資的事情;對我來說,畢業於一般的學校,剛畢業那會辭掉了軍工企業的工作,回到老家找了一個私企,做技術,一開始工資才一千多點,總感覺不能再靠父母養活了,就決定幹了,一干就是五年,我感覺自己這五年沒怎麼學到東西,但回頭想想自己又學到了很多,尤其是經驗方面的,覺得機械這個行業實踐很重要,哪怕只是見的多,也很管用,我現在從事液壓方面的設計及技術支持,實踐很重要,現在收入翻了好幾倍,也算知足了。對於你說的創業,不知道你是想做機械行業的實體呢還是其它的,如果是機械這個行業,一般的路子是這樣的,先做技術,再去轉業務,有了穩定的業務關系了,再出來分一杯羹,其實這期間沒個八年十年的,是很難積累的,因為我的領導走的就是這樣的路,什麼都親力親為,一個公司的二把手,自己動手燒電焊,自己畫圖,我之前也是,總想著自己創業,想的很高很遠,現在想想很不切實際,人也變得浮躁,很不好,建議你,把心沉下來,規劃一下自己的職業,一步一步的去鍛煉,去積累,相信你會成功的,畢竟你做了很多人還沒有做過的事情,你去想了,去行動吧,希望能幫到你。
㈥ 機械加工工藝的發展
工業發達國家對超高速加工的研究起步早,水平高。在此項技術中,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主要有德國、日本、美國、義大利等。
在超高速加工技術中,超硬材料工具是實現超高速加工的前提和先決條件,超高速切削磨削技術是現代超高速加工的工藝方法,而高速數控機床和加工中心則是實現超高速加工的關鍵設備。目前,刀具材料已從碳素鋼和合金工具鋼,經高速鋼、硬質合金鋼、陶瓷材料,發展到人造金剛石及聚晶金剛石(PCD)、立方氮化硼及聚晶立方氮化硼(CBN)。切削速度亦隨著刀具材料創新而從以前的12m/min提高到1200m/min以上。砂輪材料過去主要是採用剛玉系、碳化硅系等,美國G.E公司50年代首先在金剛石人工合成方面取得成功,60年代又首先研製成功CBN。90年代陶瓷或樹脂結合劑CBN砂輪、金剛石砂輪線速度可達125m/s,有的可達150m/s,而單層電鍍CBN砂輪可達250m/s。因此有人認為,隨著新刀具(磨具)材料的不斷發展,每隔十年切削速度要提高一倍,亞音速乃至超聲速加工的出現不會太遙遠了。
在超高速切削技術方面,1976年美國的Vought公司研製了一台超高速銑床,最高轉速達到了20000rpm。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聯邦德國Darmstadt工業大學生產工程與機床研究所(PTW)從1978年開始系統地進行超高速切削機理研究,對各種金屬和非金屬材料進行高速切削試驗,聯邦德國組織了幾十家企業並提供了2000多萬馬克支持該項研究工作,自八十年代中後期以來,商品化的超高速切削機床不斷出現,超高速機床從單一的超高速銑床發展成為超高速車銑床、鑽銑床乃至各種高速加工中心等。瑞士、英國、日本也相繼推出自己的超高速機床。日本日立精機的HG400III型加工中心主軸最高轉速達36000~40000r/min,工作台快速移動速度為36~40m/min。採用直線電機的美國Ingersoll公司的HVM800型高速加工中心進給移動速度為60m/min。
在高速和超高速磨削技術方面,人們開發了高速、超高速磨削、深切緩進給磨削、深切快進給磨削(即HEDG)、多片砂輪和多砂輪架磨削等許多高速高效率磨削,這些高速高效率磨削技術在近20年來得到長足的發展及應用。德國Guehring Automation公司1983年製造出了當時世界第一台最具威力的60kw強力CBN砂輪磨床,Vs達到140~160m/s。德國阿享工業大學、Bremen大學在高效深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世界公認的高水平成果,並積極在鋁合金、鈦合金、因康鎳合金等難加工材料方面進行高效深磨的研究。德國Bosch公司應用CBN砂輪高速磨削加工齒輪齒形,採用電鍍CBN砂輪超高速磨削代替原須經滾齒及剃齒加工的工藝,加工16MnCr5材料的齒輪齒形,Vs=155m/s,其Q'達到811mm3/mm.s,德國Kapp公司應用高速深磨加工泵類零件深槽,工件材料為100Cr6軸承鋼,採用電鍍CBN砂輪,Vs達到300m/s,其Q`=140mm3/mm.s,磨削加工中,可將淬火後的葉片泵轉子10個一次裝夾,一次磨出轉子槽,磨削時工件進給速度為1.2m/min,平均每個轉子加工工時只需10秒鍾,槽寬精度可保證在2μm,一個砂輪可加工1300個工件。目前日本工業實用磨削速度已達200m/s,美國Conneticut大學磨削研究中心,1996年其無心外圓高速磨床上,最高砂輪磨削速度達250m/s。
近年來,我國在高速超高速加工的各關鍵領域如大功率高速主軸單元、高加減速直線進給電機、陶瓷滾動軸承等方面也進行了較多的研究,但總體水平同國外尚有
㈦ 怎麼樣寫我國機械製造技術的特點及發展趨勢各位高手幫幫忙!
摘 要 分析了我國先進機械製造技術的特點及發展現狀,並闡述了我國先進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機械製造 特點 發展現狀 趨勢
機械製造技術是研究產品設計、生產、加工製造、銷售使用、維修服務乃至回收再生的整個過程的工程學科,是以提高質量、效益、競爭力為目標,包含物質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統工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產品的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要求品種要多樣、更新要快捷、質量要高檔、使用要方便、價格要合理、外形要美觀、自動化程度要高、售後服務要好、要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要求,就必須採用先進的機械製造技術。
1 先進製造技術的特點
1.1 是面向21世紀的技術
先進製造技術是製造技術的最新發展階段,是由傳統的製造技術發展起來的,既保持了過去製造技術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斷吸收各種高新技術成果,並滲透到產品生產的所有領域及其全部過程。先進製造技術與現代高新技術相結合而產生了一個完整的技術群,它是具有明確范疇的新的技術領域,是面向21世紀的技術。
1.2 是面向工業應用的技術
先進製造技術並不限於製造過程本身,它涉及到產品從市場調研、產品開發及工藝設計、生產准備、加工製造、售後服務等產品壽命周期的所有內容,並將它們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先進製造技術的應用特別注意產生最好的實際效果,其目標是為了提高企業競爭和促進國家經濟和綜合實力的增長。目的是要提高製造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3 是駕馭生產過程的系統工程
先進製造技術特別強調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感測技術、自動化技術、新材料技術和現代系統管理技術在產品設計、製造和生產組織管理、銷售及售後服務等方面的應用。它要不斷吸收各種高新技術成果與傳統製造技術相結合,使製造技術成為能駕馭生產過程的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統工程。
1.4 是面向全球競爭的技術
20世紀 80年代以來,市場的全球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發達國家通過金融、經濟、科技手段爭奪市場,傾銷產品,輸出資本。隨著全球市場的形成,使得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先進製造技術正是為適應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出現的。因此,一個國家的先進製造技術,它的主體應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應能支持該國製造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1.5 是市場競爭三要素的統一
在20世紀 70年代以前,產品的技術相對比較簡單,一個新產品上市,很快就會有相同功能的產品跟著上市。因此,市場競爭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產率。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後,製造業要贏得市場競爭的主要矛盾已經從提高勞動生產率轉變為以時間為核心的時間、成本和質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進製造技術把這三個矛盾有機結合起來,使三者達到了統一。
2 先進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製造業不斷採用先進製造技術,但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個階段性的整體上的差距。
(1)管理方面。工業發達國家廣泛採用計算機管理,重視組織和管理體制、生產模式的更新發展,推出了准時生產(JIT)、敏捷製造(AM)、精益生產(LP)、並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術。我國只有少數大型企業局部採用了計算機輔助管理,多數小型企業仍處於經驗管理階段。
(2)設計方面。工業發達國家不斷更新設計數據和准則,採用新的設計方法,廣泛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CAD/CAM),大型企業開始無圖紙的設計和生產。我國採用CAD/CAM技術的比例較低。
(3)製造工藝方面。工業發達國家較廣泛的採用高精密加工、精細加工、微細加工、微型機械和微米/納米技術、激光加工技術、電磁加工技術、超塑加工技術以及復合加工技術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國普及率不高,尚在開發、掌握之中。
(4)自動化技術方面。工業發達國家普遍採用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及柔性製造單元(FMC)、柔性製造系統(F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實現了柔性自動化、知識智能化、集成化。我國尚處在單機自動化、剛性自動化階段,柔性製造單元和系統僅在少數企業使用。
3 我國先進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
(1)全球化。一方面由於國際和國內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例如在機械製造業中,國內外已有不少企業,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業,在這種無情的競爭中紛紛落敗,有的倒閉,有的被兼並。不少暫時還在國內市場上佔有份額的企業,不得不擴展新的市場;另一方面,網路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企業向著既競爭又合作的方向發展,這種發展進一步激化了國際間市場的競爭。這兩個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為全球化製造業發展的動力,全球化製造的第一個技術基礎是網路化,網路通訊技術使製造的全球化得以實現。
(2)網路化。網路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給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產品設計、物料選擇、零件製造、市場開拓與產品銷售都可以異地或跨越國界進行。此外,網路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加速技術信息的交流、加強產品開發的合作和經營管理的學習,推動了企業向著既競爭又合作的方向發展。
(3)虛擬化。製造過程中的虛擬技術是指面向產品生產過程的模擬和檢驗。檢驗產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藝的合理性,以優化產品的製造工藝、保證產品質量、生產周期和最低成本為目標,進行生產過程計劃、組織管理、車間調度、供應鏈及物流設計的建模和模擬。虛擬化的核心是計算機模擬,通過模擬軟體來模擬真實系統,以保證產品設計和產品工藝的合理性,保證產品製造的成功和生產周期,發現設計、生產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錯誤。
(4)自動化。自動化是一個動態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現在製造系統中的集成技術和系統技術、人機一體化製造系統、製造單元技術、製造過程的計劃和調度、柔性製造技術和適應現化生產模式的製造環境等方面。製造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趨勢是製造全球化、製造敏捷化、製造網路化、製造虛擬化、製造智能化和製造綠色化。
(5)綠色化。綠色製造則通過綠色生產過程 、綠色設計、綠色材料、綠色設備、綠色工藝、綠色包裝、綠色管理等生產出綠色產品,產品使用完以後再通過綠色處理後加以回收利用。採用綠色製造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製造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達到最高。
4 結語
製造技術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國際間科技競爭的重點。我國正處於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製造技術是我們的薄弱環節。只有跟上發展先進製造技術的世界潮流,將其放在戰略優先地位,並以足夠的力度予以實施,才能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總之,在我國研究和發展先進製造技術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馬曉春.我國現代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J].森林工程,2002(3)
2 王世敬,溫筠.現代機械製造技術及其發展趨勢[J].石油機械,2002(11)
3 武永利.機械製造技術新發展及其在我國的研究和應用[J].機械製造與自動化,2003 (1)
㈧ 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如何
機械製造裝備的發展趨勢
1、向高效、高速、高精度方向發展
2、多功能復合化、柔性自動化
3、綠色製造與可持續發展
4、智能製造技術與智能化裝備
5、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
㈨ 未來機械製造業的發展方向
我國工程機械銷售量和銷售額已經雙雙超越美國、日本、德國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國工程機械自給率從「十五」期間的70%左右,提高到80%以上,逐步實現從製造到創造的跨越。包括裝載機、挖掘機、汽車起重機、壓路機、叉車、推土機、混凝土機械等一大批工程機械產品產量躍居世界首位,我國成為了真正的世界工程機械製造大國。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工程機械租賃行業發展模式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巨大的工程機械市場吸引了卡特彼勒、小松、沃爾沃、斗山等國際巨頭在華投資,憑借技術與管理上的優勢,它們占據了我國工程機械高端市場。近幾年,隨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迅猛的發展,涌現出了徐工、廈工、山推、柳工、中聯、三一、克瑞等一大批優秀的工程機械製造企業。
我國工程機械工業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排頭兵企業引領自主品牌加快成長。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重點聯系的工程機械行業大型企業的各項經濟指標均好於全行業,前50家企業的銷售收入佔全行業的比例又有上升,達86%。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中,徐工、中聯、三一、柳工、山推、龍工、廈工等11家中國企業榜上有名,外商投資企業在內有12家企業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其中徐工、中聯、三一等三家航母型企業年銷售額突破800億元。
㈩ 機械製造技術主要學的是什麼學會了將來可以作什麼
《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金屬切削機床》、《機械製造工藝學》、《回機床夾具設答計》、《數控技術》等。內容涵蓋有:金屬切削加工基本定義、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制訂、典型零件加工工藝、機械加工質量分析、裝配工藝基礎、機床夾具設計基礎、常用機械加工方法及其裝備、數控加工工藝、現代加工技術九個項目。
就業領域:(1)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2)數控編程與加工;(3)機械設計與製造;(4)機械電子工程;(5)機械設備與管理;(6)金屬材料與熱處理;(7)機械制圖。
因地施宜,從你的專業而定論,這是一份好的工作。從你的自身去思考,你的知識你的實踐,你的經驗是收益上漲的階梯。隨著機械動成理論與電氣自動化的發展,優秀的機械製造工程師具有遠大的前景,你的路怎樣還要靠你自己後天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