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知識 > 牛頓的機械論觀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牛頓的機械論觀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2021-11-25 17:09:05

❶ 用哲學觀點分析牛頓的事例

牛頓在科學上的巨大成就連同他的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和一套初具規模的物理學方法論體系,給物理學及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給18世紀的工業革命、社會經濟變革及機械唯物論思潮的發展以巨大影響.這里只簡略勾畫一些輪廓.
牛頓的哲學觀點與他在力學上的奠基性成就是分不開的,一切自然現象他都力圖力學觀點加以解釋,這就形成了牛頓哲學上的自發的唯物主義,同時也導致了機械論的盛行.事實上,牛頓把一切化學、熱、電等現象都看作「與吸引或排斥力有關的事物」.例如他最早闡述了化學親和力,把化學置換反應描述為兩種吸引作用的相互競爭;認為「通過運動或發酵而發熱」;火 葯{ 爆} 炸也是硫磺、炭等粒子相互猛烈撞擊、分解、放熱、膨脹的過程,等等.
這種機械觀,即把一切的物質運動形式都歸為機械運動的觀點,把解釋機械運動問題所必需的絕對時空觀、原子論、由初始條件可以決定以後任何時刻運動狀態的機械決定論、事物發展的因果律等等,作為整個物理學的通用思考模式.可以認為,牛頓是開始比較完整地建立物理因果關系體系的第一人,而因果關系正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石.
牛頓在科學方法論上的貢獻正如他在物理學特別是力學中的貢獻一樣,不只是創立了某一種或兩種新方法,而是形成了一套研究事物的方法論體系,提出了幾條方法論原理.在牛頓《原理》一書中集中體現了以下幾種科學方法:
①實驗──理論──應用的方法.牛頓在《原理》序言中說:「哲學的全部任務看來就在於從各種運動現象來研究各種自然之力,而後用這些方去論證其他的現象.」科學史家I.B.Cohen正確地指出,牛頓「主要是將實際世界與其簡化數學表示反復加以比較」.牛頓是從事實驗和歸納實際材料的巨匠,也是將其理論應用於天體、流體、引力等實際問題的能手.
②分析──綜合方法.分析是從整體到部分(如微分、原子觀點),綜合是從部分到整體(如積分,也包括天與地的綜合、三條運動定律的建立等).牛頓在《原理》中說過:「在自然科學里,應該像在數學里一樣,在研究困難的事物時,總是應當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後才用綜合的方法…….一般地說,從結果到原因,從特殊原因到普遍原因,一直論證到最普遍的原因為止,這就是分析的方法;而綜合的方法則假定原因已找到,並且已經把它們定為原理,再用這些原理去解釋由它們發生的現象,並證明這些解釋的正確性」.
③歸納──演繹方法.上述分析一綜合法與歸納一演繹法是相互結合的.牛頓從觀察和實驗出發.「用歸納法去從中作出普通的結論」,即得到概念和規律,然後用演繹法推演出種種結論,再通過實驗加以檢驗、解釋和預測,這些預言的大部分都在後來得到證實.當時牛頓表述的定律他稱為公理,即表明由歸納法得出的普遍結論,又可用演繹法去推演出其他結論.
④物理──數學方法.牛頓將物理學范圍中的概念和定律都「盡量用數學演出」.愛因斯坦說:「牛頓才第一個成功地找到了一個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礎,從這個基礎出發他用數學的思維,邏輯地、定量地演繹出范圍很廣的現象並且同經驗相符合」,「只有微分定律的形式才能完全滿足近代物理學家對因果性的要求,微分定律的明晰概念是牛頓最偉大的理智成就之一」.牛頓把他的書稱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正好說明這一點.
牛頓的方法論原理集中表述在《原理》第三篇「哲學中的推理法則」中的四條法則中,此處不再轉引.概括起來,可以稱之為簡單性原理(法則1),因果性原理(法則2),普遍性原理(法則3),否證法原理(法則4,無反例證明者即成立).有人還主張把牛頓在下一段話的思想稱之為結構性原理:「自然哲學的目的在於發現自然界的結構的作用,並且盡可能把它們歸結為一些普遍的法規和一般的定律──用觀察和實驗來建立這些法則,從而導出事物的原因和結果」.
牛頓的哲學思想和方法論體系被愛因斯坦贊為「理論物理學領域中每一工作者的綱領」.這是一個指引著一代一代科學工作者前進的開放的綱領.但牛頓的哲學思想和方法論不可避免地有著明顯的時代局限性和不徹底性,這是科學處於幼年時代的最高成就.牛頓當時只對物質最簡單的機械運動作了初步系統研究,並且把時空、物質絕對化,企圖把粒子說外推到一切領域(如連他自己也不能解釋他所發現的「牛頓環」),這些都是他的致命傷.牛頓在看到事物的「第一原因」「不一定是機械的」時,提出了「這些事情都是這樣地井井有條……是否好像有一位……無所不在的上帝」的問題,(《光學》,疑問29),並長期轉到神學的「科學」研究中,費了大量精力.但是,牛頓的歷史局限性和他的歷史成就一樣,都是啟迪後人不斷前進的教材.

❷ 牛頓的思想主張

牛頓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方法: 牛頓在科學上的巨大成就連同他的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和一套初具規模的物理學方法論體系,給物理學及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給18世紀的工業革命、社會經濟變革及機械唯物論思潮的發展以巨大影響。這里只簡略勾畫一些輪廓。 牛頓的哲學觀點與他在力學上的奠基性成就是分不開的,一切自然現象他都力圖力學觀點加以解釋,這就形成了牛頓哲學上的自發的唯物主義,同時也導致了機械論的盛行。事實上,牛頓把一切化學、熱、電等現象都看作「與吸引或排斥力有關的事物」。例如他最早闡述了化學親和力,把化學置換反應描述為兩種吸引作用的相互競爭;認為「通過運動或發酵而發熱」;火葯爆炸也是硫磺、炭等粒子相互猛烈撞擊、分解、放熱、膨脹的過程,等等。 這種機械觀,即把一切的物質運動形式都歸為機械運動的觀點,把解釋機械運動問題所必需的絕對時空觀、原子論、由初始條件可以決定以後任何時刻運動狀態的機械決定論、事物發展的因果律等等,作為整個物理學的通用思考模式。可以認為,牛頓是開始比較完整地建立物理因果關系體系的第一人,而因果關系正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石。 牛頓在科學方法論上的貢獻正如他在物理學特別是力學中的貢獻一樣,不只是創立了某一種或兩種新方法,而是形成了一套研究事物的方法論體系,提出了幾條方法論原理。在牛頓《原理》一書中集中體現了以下幾種科學方法: ①實驗——理論——應用的方法。牛頓在《原理》序言中說:「哲學的全部任務看來就在於從各種運動現象來研究各種自然之力,而後用這些方法論證其他的現象。」科學史家 I.B.Cohen正確地指出,牛頓「主要是將實際世界與其簡化數學表示反復加以比較」。牛頓是從事實驗和歸納實際材料的巨匠,也是將其理論應用於天體、流體、引力等實際問題的能手。 ②分析——綜合方法。分析是從整體到部分(如微分、原子觀點),綜合是從部分到整體(如積分,也包括天與地的綜合、三條運動定律的建立等)。牛頓在《原理》中說過:「在自然科學里,應該像在數學里一樣,在研究困難的事物時,總是應當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後才用綜合的方法……。一般地說,從結果到原因,從特殊原因到普遍原因,一直論證到最普遍的原因為止,這就是分析的方法;而綜合的方法則假定原因已找到,並且已經把它們定為原理,再用這些原理去解釋由它們發生的現象,並證明這些解釋的正確性」。 ③歸納——演繹方法。上述分析一綜合法與歸納一演繹法是相互結合的。牛頓從觀察和實驗出發。「用歸納法去從中作出普通的結論」,即得到概念和規律,然後用演繹法推演出種種結論,再通過實驗加以檢驗、解釋和預測,這些預言的大部分都在後來得到證實。當時牛頓表述的定律他稱為公理,即表明由歸納法得出的普遍結論,又可用演繹法去推演出其他結論。 ④物理——數學方法。牛頓將物理學范圍中的概念和定律都「盡量用數學演出」。愛因斯坦說:「牛頓才第一個成功地找到了一個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礎,從這個基礎出發他用數學的思維,邏輯地、定量地演繹出范圍很廣的現象並且同經驗相符合」,「只有微分定律的形式才能完全滿足近代物理學家對因果性的要求,微分定律的明晰概念是牛頓最偉大的理智成就之一」。牛頓把他的書稱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正好說明這一點。 牛頓的方法論原理集中表述在《原理》第三篇「哲學中的推理法則」中的四條法則中,此處不再轉引。概括起來,可以稱之為簡單性原理(法則1),因果性原理(法則2),普遍性原理(法則3),否證法原理(法則4,無反例證明者即成立)。有人還主張把牛頓在下一段話的思想稱之為結構性原理:「自然哲學的目的在於發現自然界的結構的作用,並且盡可能把它們歸結為一些普遍的法規和一般的定律——用觀察和實驗來建立這些法則,從而導出事物的原因和結果」。 牛頓的哲學思想和方法論體系被愛因斯坦贊為「理論物理學領域中每一工作者的綱領」。這是一個指引著一代一代科學工作者前進的開放的綱領。但牛頓的哲學思想和方法論不可避免地有著明顯的時代局限性和不徹底性,這是科學處於幼年時代的最高成就。牛頓當時只對物質最簡單的機械運動作了初步系統研究,並且把時空、物質絕對化,企圖把粒子說外推到一切領域(如連他自己也不能解釋他所發現的「牛頓環」),這些都是他的致命傷。牛頓在看到事物的「第一原因」「不一定是機械的」時,提出了「這些事情都是這樣地井井有條……是否好像有一位……無所不在的上帝」的問題,(《光學》,疑問29),並長期轉到神學的「科學」研究中,費了大量精力。但是,牛頓的歷史局限性和他的歷史成就一樣,都是啟迪後人不斷前進的教材。

❸ 牛頓所發表的觀點存在哪些不足

牛頓認為,時間是絕對的,「不論事物運動還是靜止,也不論我們是睡著還是醒著,時間總是一成不變地走著自己的路。」他在劃時代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給時間下了一個著名的定義:「絕對的、真實的數學時間,就其自身及其本質而言,是永遠均勻地流動的,不依賴於任何外界事物。」通俗地講,牛頓認為的絕對時間就像幾何直線上的點連成的直線,它沒有開頭,也不會有終結,總是「我行我素」地永遠均勻地走下去。

由於牛頓的巨大聲望,加上這種觀點與人們的常識相吻合,因此幾百年來,人們都認為的確存在著一個「獨一無二的、普遍適用的、不依賴於任何其他事物的時間體系」。但隨著科學的發展,這種觀點出現了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

到了二十世紀初,經過長期的深入研究和邏輯推理,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於1905年提出了狹義相對論,根據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的原理,建立了新的時間和空間的概念。1916年,他又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引起了物理學理論基礎的重大變革。愛因斯坦把時間與空間聯系在了一起,因為時間原就是相對物。

牛頓還說,物體的質量是常數,並不隨速度而變化。在低速范圍內,物體的動質量與靜質量相差極微,牛頓力學也能適用。這里的所謂「低速」是相對於光速而言,在宏觀現象(如火箭的發射,人造衛星的運行,太陽系或銀河系的運動等)中,它們的速度遠比光速小,牛頓力學還能適用。可是在微觀領域,由於電子、質子等基本粒子的靜質量都很小,它們的速度很容易達到接近光速的值,這時牛頓力學就不再適用,必須用相對論力學了。

科學家在研究相對論時已經了解到:從「光速不變」的原理出發,得出了時間確實是相對的結論。空間(或長度)要隨著物體相對運動速度的增大而縮短。假如人在速度很大的宇宙飛船上看地球上的物體時,沿著運動方向的長度會比在地球上看時短。時間要隨著物體相對運動速度的增大而變大。物體的質量要隨著相對運動速度的增大而變大。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質量就越大。

相對論揭示了高速運動物體的力學規律,根本上改變了長期以來形成的有關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的概念。因此,在時間中自由旅行,將不再是夢想。

相對論告訴我們,在不同的慣性系統里,時間是不同的。高速火箭上的時間,相對於地球來說要慢些。現在的宇宙飛船盡管已經達到每秒幾十公里的速度,而比每秒30萬公里的光的速度小得多,因而還未能成為現實。

然而狹義相對論這個結論已為許多結果證實。當粒子以接近光速運動時,壽命的延長效應便十分明顯。在高能加速器或宇宙射線中,很容易使粒子運動接近光速。例如有一種叫U子的基本粒子。它的壽命只有2微秒(百萬分之二秒),這樣即使它以光速運動,按牛頓的理論,最多隻能跑0.6公里,但人們卻記錄到了10公里外的U子,運動粒子的壽命要比靜止時長10多倍。這正是巨大速度引起的「相對論效應」。

運動粒子的壽命比靜止時長這個結論,也適用於人的壽命。就是說,高速運動狀態人的壽命比靜止時的壽命長。如果能建造出一種十分接近於光的速度的工具,那麼科學幻想小說里的故事將成為現實。

❹ 試述機械唯物主義的主要觀點

一種單純用古典力學解釋一切自然現象的觀點。它把物質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性質回都歸結為力學的性質,把物理的答、化學的和生物的系統和運動形式都歸結為力學的系統和運動形式,認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從於機械因果律。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在16世紀興起,並在17、18世紀的西方哲學中占居支配地位。在這個時期,從神學解放出來的自然科學對自然界進行著分門別類的研究,力學以及為它服務的數學取得了巨大成就。17世紀上半期,R.笛卡爾根據力學的成就,建立了一個機械的宇宙演化模型,並對物理現象和生物現象作了機械的解釋。17世紀下半期,I.牛頓在J.開普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礎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學部門研究水平的嚴密力學體系,不僅能正確描述地上物體的機械運動,而且能算出天體的軌道,並確定地預言其運動。於是,古典力學就變成了整個自然科學的典範,同時也為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奠定了基礎。在這個時期,那些試圖以自然原因解釋自然現象的哲學家們往往用力學規律去說明自然,認為物體的基本屬性只是廣延,色、聲、香、味等感覺性質不過是一些主觀的幻影。在他們看來,物質是惰性的,它的運動僅僅是在外力推動下失掉一個位置而獲得另一個位置。

❺ 牛頓是一個形而上學的機械唯物主義者,「形而上學的機械唯物主義」是什麼意思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又稱機械唯物主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指用形而上學觀點解釋宇宙的唯物主義哲學;狹義指西方哲學史上第二種唯物主義形態,即16~18世紀的唯物主義哲學。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亦稱機械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發展的第二種形態。以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解釋自然界和認識論問題的哲學學派。以17、18世紀西歐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為典型。它承認世界是物質的,在反對唯心主義和宗教神學的斗爭中起過積極作用。例如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霍布斯認為,哲學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物體是不依賴於人們思想的東西,它是世界上一切變化的基礎。世界上除了具有廣延的物體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東西。從這一觀點出發,他論證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學和笛卡兒的二元論。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還包含某些辯證法因素。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具有四個特性,亦是局限性:第一:機械性,它把一切運動歸結為機械運動,企圖用力學的觀點解釋一切現象,甚至把人和動物都看成受力學規律支配的機器,因此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也稱機械唯物主義;第二:形而上學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質上是不發展變化的;第三:直觀性,它對待世界、認識,都缺乏實踐的觀點;第四:不徹底性:它只在自然觀上堅持唯物主義,在歷史觀上則陷入唯心主義,把精神看成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否認自然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否認事物內部因矛盾而引起的發展變化,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實質上是不變的,即使有變化,也不過是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沒有質變,也沒有飛躍;離開人的社會性,不了解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系,把認識看作是直觀的、消極的、被動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屬於社會意識的現象當成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是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伴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而出現的,是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隨著社會歷史和科學的發展,它被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所代替。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是二元論,既唯物又唯心,所以它存在唯心史觀和二元論的局限。同時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又稱為機械唯物主義,機械性又是它的一個局限。但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又是堅持唯物主義的可知論,所以不可知論並不是它的局限。因此,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主要局限有:唯心史觀、機械性、二元論。

❻ 牛頓的機械論觀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機械性。就是把世界萬物的運動都理解為或歸結為機械運動。
例如霍布斯就曾經寫道:「運動就是失掉一個位置而獲得另一個位置。」他在《利維坦》一書的序言中把 人的心臟比作鍾表上的發條,把神經和關節比作其中的油絲和齒輪。拉美特利更乾脆地宣布:「人是機器」。認為人歸根結底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著爬行的機器而已。
B)形而上學性。就是說,他們的唯物主義思想都具有極大的片面性,並且善於以孤立、靜止的觀點去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
C)不徹底性。一方面表現為對整個世界認識的不徹底性:「半截子唯物主義」,就是說,他們在自然領域內是唯物主義,而一走進社會歷史領域便陷入了唯心主義。他們不知道社會基本矛盾,更沒有找到社會發展最根本的經濟原因。他們往往把人們的「思想動機」、「理性」看作社會歷史。
另一方面,表現為對自然的唯物主義認識的不徹底性。比如,培根就提什麼「二重真理論」,把人的知識分為神學和哲學兩種:人的知識就如同水一樣,有的是從天上降落的,有的是從地下湧起的;一種是來自人對自然物質世界的感覺經驗,另一種則來自上帝或神的「啟示」。這就為神學信仰留下了一塊地盤。

❼ 什麼是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什麼是機械唯物主義呢。從哲學史看,機械唯物主義有幾個顯著的特徵:
1、世界的存在就是機械運動。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動物和其它,其規律就是機械規律。換言之,用十八世紀傑出的機械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拉美特利的說法「人是機械」「動物是機械」。
2、人的個性的不同,是由其身體決定的。
3、獨立的心理實體是不存在的,心靈只是機械運動在人的身體上的一種現象或結果。

證明機械唯物論的前提是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因此,了解物質前一刻的運動狀態,就可以推出下一刻的運動狀態,把整個宇宙的每一個粒子的運動狀態確定以後,就可以推出下一刻的運動狀態,其中一個著名的假設就是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個智能生物能確定從最大天體到最輕原子的運動的現時狀態,就能按照力學規律推算出整個宇宙的過去狀態和未來狀態。後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稱為拉普拉斯妖。按照這種假定,宇宙中全部未來的事件都嚴格地取決於全部過去的事件,事件出現的不確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

因此物質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性質都應是力學的性質,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系統和運動形式都是力學的系統和運動形式,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從於機械因果律。 物質是惰性的,它的運動僅僅是在力的作用下失掉一個位置而獲得另一個位置。而獲得的位置完全可以從前一個位置得出!

❽ 牛頓的機械論世界關包括哪些請簡單介紹..

在兩種自然觀的對立方面,存在著西方機械論和東方有機論的碰撞。李約瑟認為,二者的差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西方機械論把世界看作一台機器,宇宙是台大機器,人是一台構造精細的小機器。機械論的流行同近代歐洲人對機械的重視和偏愛有關。他摘錄了歷史學家湯因比的一段話: 「不管能否把我們西方機械發展趨勢朝我們西方歷史根源追溯到多久,無疑的是,對機械的愛好是西方文明的特色,就像希臘文明愛好美學和印度文明愛好宗教一樣」。而在中國,從來沒有這種系統的機械論。

(二)西方機械論忽視或者否認自然界的演化,實際上主張循環論。這種從古希臘羅馬承襲下來的世界觀認為,一切事物都可以回到原始狀態,時間可以返回原點。在中國文明中,既有循環論思想,也有不可逆的觀念,中國的自然觀是強調演化的自然觀,在中國文化中佔主導地位的是「時間線性論」。

(三)西方的自然法觀念不同於中國的自然法觀念。西方機械論認為,自然界的規律性來自自然界以外,這是機械論外因論的一種形態。古代中國人則在自然界中尋找秩序與和諧。「中國人的世界觀基於一條截然不同的思想方法,認為所有萬物的和諧協作,不是來自自身以外的至高無上的權威的指令,而是基於以下事實:他們都是構成宇宙和有機體的統一體系的組成部分,他們所服從的正是其自然界的內在指令。」

(四)中國人的因果觀念同西方人也有區別。在李約瑟看來,西方科學的因果觀念是外部的、簡單的、機械的因果觀念。中國的科學思想總是按有機論者的做法,以連續介質中的波動方式來工作。

(五)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學把觀察者與自然界作了絕對的區分,李約瑟稱這是一種「異化兩分法」。而「中國的思想家更喜歡把宇宙看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願意分析其組成部分的內部機制,並固執的拒絕在物質與精神之間劃一道清晰的界線。」

(六)西方機械論推崇還原論的方法,即把整體的復雜的性質歸結為部分的簡單的屬性。比如在近代化學出現以後,科學家相信一切生命現象和思想都完全可以用原子、分子、粒子本身的性質來解釋。中國人卻從未屈服於還原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總是交織在一起,組成了一個連續的統一體。

(七)西方機械論提倡「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主張是即是,否即否;不是甲,就是非甲。中國的陰陽學說卻避免了這種生硬的概念,陰陽互相滲透,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亦陰亦陽」,即使陰或陽達到頂點時,也不會是全陰或全陽。這同西方的機械論相比,當然是一種更合理的思維方式。

(八)西方科學流行的是「單一目光」,即觀察事物只看到一個方面,並認為這一方面就是事物的唯一的方面。而中國的五行學說則導致思維的多種形式。

(九)西方機械論的科學觀是唯科學主義。由於牛頓機械論的廣泛流傳,西方人就把自然科學看作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唯一認識工具。在中國,知識的女皇不是神學,也不是物理學,而是歷史學。

❾ 什麼是機械論

又稱機械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哲學的第二種形態是近代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即機械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基本特徵是:承認世界的物質性,但卻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解釋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現象之間的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或者只是承認機械的聯系和機械的運動,因而表現出機械的、形而上學 的特徵。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產生和形成,同這個時期自然科學的發展的特點是密切相關的。這個時期的自然科學還處於分門別類的收集、整理、分析經驗材料的階段,只有力學發展到了比較完整的形態。這種狀況反映到哲學中來,這一時期占統治地位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機械的觀點觀察和解釋世界的思維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所特有的、在當時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另一個局限性是它的不徹底性,這主要表現在它在自然觀方面是唯物主義的,而在社會歷史觀方面則是唯心主義的。17世紀的英國唯物主義,18世紀的法國唯物主義,19 世紀40年代德國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就是近代唯物主義的幾個主要流派。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
一種單純用古典力學解釋一切自然現象的觀點。它把物質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性質都歸結為力學的性質,把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系統和運動形式都歸結為力學的系統和運動形式,認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從於機械因果律。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在16世紀興起,並在17、18世紀的西方哲學中占居支配地位。在這個時期,從神學解放出來的自然科學對自然界進行著分門別類的研究,力學以及為它服務的數學取得了巨大成就。17世紀上半期,R.笛卡爾根據力學的成就,建立了一個機械的宇宙演化模型,並對物理現象和生物現象作了機械的解釋。17世紀下半期,I.牛頓在J.開普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礎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學部門研究水平的嚴密力學體系,不僅能正確描述地上物體的機械運動,而且能算出天體的軌道,並確定地預言其運動。於是,古典力學就變成了整個自然科學的典範,同時也為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奠定了基礎。在這個時期,那些試圖以自然原因解釋自然現象的哲學家們往往用力學規律去說明自然,認為物體的基本屬性只是廣延,色、聲、香、味等感覺性質不過是一些主觀的幻影。在他們看來,物質是惰性的,它的運動僅僅是在外力推動下失掉一個位置而獲得另一個位置。

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從笛卡爾的物理學出發,應用當時發達的力學成就,貫徹了機械唯物主義的自然觀,並對神學自然觀進行了不調和的斗爭。他們與17世紀的機械唯物主義者不同,肯定物質自身能夠運動並具有多種多樣的性質,但卻進一步發揮了機械決定論的觀點。按照這種決定論,自然界被看作是一個不間斷的因果鏈條,原因和結果具有嚴格確定的、不可移易的必然聯系,認為所見的一切都是必然的。這種機械唯物主義觀點在自然科學中的突出表現是拉普拉斯決定論。P.-S.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個智能生物能確定從最大天體到最輕原子的運動的現時狀態,就能按照力學規律推算出整個宇宙的過去狀態和未來狀態。後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稱為拉普拉斯妖。按照這種假定,宇宙中全部未來的事件都嚴格地取決於全部過去的事件,事件出現的不確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不但偶然性並未從必然性中得到說明,反而使必然性成了純粹偶然的產物。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在歷史上所起的進步作用在於,它與當時最發達的自然科學相結合,堅持從自然本身說明自然,證實了以往被視為根本不同的領域,如地上的運動和天上的運動,都服從於同樣的力學規律,從而有力地打擊了神學自然觀,維護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則。

在19世紀,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局限性逐漸暴露出來,並受到德國自然哲學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完整的自然觀(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中才得到真正的揚棄。自然科學的發展也逐步突破了機械唯物主義的束縛。19世紀以來先後出現的能量守恆定律、達爾文進化論和細胞學說以及熱力學統計理論和電磁場理論,真正勾畫出了一幅自然界辯證發展的圖景。

閱讀全文

與牛頓的機械論觀點表現在哪些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煤氣閥門可以用在水管上嗎 瀏覽:39
李采潭衛生間那段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00
耽美男男電影肉 瀏覽:643
實驗室中減壓回收裝置 瀏覽:52
自動排列子彈裝置 瀏覽:957
gay大尺度片 瀏覽:702
哈利波特7電影完整版 瀏覽:344
速騰儀表怎麼拆老款 瀏覽:176
金珠的影片 瀏覽:595
機械牛王的能量裝置怎麼用 瀏覽:480
甘肅軟包電池整套設備哪裡有 瀏覽:763
拍攝紀錄片需要什麼設備 瀏覽:141
電影網站免費收看在線觀看 瀏覽:834
金花媛李采潭 瀏覽:68
縣城開軸承店要多少錢 瀏覽:564
青島梁家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571
溶解較多固體需要什麼化學儀器 瀏覽:835
男人懂得網站 瀏覽:823
巡查的消防設備有哪些 瀏覽:563
草坪自動噴水器裝置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