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簡述機械磨損的一般規律
氣缸的磨損程度對汽抄車的動力性襲影響最大。氣缸磨損使其與活塞、活塞環的配合,間隙增大,使氣缸壓縮時的壓力降低,導致發動機動力性下降。造成氣缸磨損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潤滑不良、機械磨損、酸性腐蝕和磨料磨損等
氣缸在使用過程中,其表面在活塞環運動的區域內形成不均勻的磨損。沿氣缸軸線方向磨成上大下小的錐形,磨損最大部位是當活塞在上止點位置時第一道活塞環相對應的缸壁.
活塞環不接觸的上口,幾乎沒有磨損而形成台階。氣缸沿圓周方向磨損也不均勻,形成不規則的橢圓形,最大徑向磨損區通常接近於進氣門的對面.
㈡ 三,簡答題 1.機械零件的磨損類型主要有哪幾種
零件由於摩擦的結果而導致其表面物質不斷損失的現象即為磨損。 零件的回磨損過程由於答隨摩擦形式、環境條件和表面接觸狀況的不同而有很大區別。按其表面物質損失的不同機理分為:粘著磨損、磨料磨損、表面疲勞磨損、腐蝕磨損等。
㈢ 簡述零件磨損的一般規律及特徵
零件的磨損分為正常磨損與非正常磨損,一般來說正常磨損表面應該是比較均勻,如果非正常磨損會有凹凸不平的出現。
㈣ 機械零部件的磨損分為哪兩種情況
刀具刃口看起來鋒利抄像一條直線,顯微鏡下就能看得出是一條波浪線,換句話說就是磨削出來的刃口是不平的,所以刀具磨損的第一個階段-初期磨損階段就是刃口從波浪線到直線的這一階段,然後進入第二階段-正常磨損階段,這一階段磨損的主要原因就是。
㈤ 什麼叫機械自然磨損
機械自然磨損:機械磨損的穩定磨損階段叫機械自然磨損。
一般機械零件的正常磨損過程,試驗結果表明是有一定的相似規律,一般表現出三個過程:磨合階段,穩定磨損階段與劇烈磨損階段。
(1)磨合階段
在這個階段,由於新摩擦副表面加工後具有原始粗糙度,兩表面開始時的接觸點很少,即實際接觸面積很小,在一定載荷下即產生塑性接觸,磨損速度很快,磨損量和時間(t1)取決於零件加工的粗糙度、磨合負荷、磨合油等。當原始粗造度逐漸被磨平,即所謂"跑合"或"磨合",接觸面積就逐漸增加而達到平衡粗糙度,從而實現彈性接觸,因而磨損速度也逐漸減慢至t1時刻的狀態而進入穩定磨損階段。磨合磨損階段一般發生在設備製造或修理的總裝調試時和設備投入試用期的調試以及初期階段。在這一時期內,只要採用正確的磨合規范,就會獲得良好的磨合效果,為設備以後的穩定磨損打下良好基礎。
(2)穩定磨損階段
這是磨損的正常階段,如果零件的工作條件不變或變化很小時,磨損量基本隨時間勻速增加,磨損速度緩慢且穩定。當磨損至一定程度,零件不能繼續工作時,這一階段的時間(t2)就是零件的使用壽命。
(3)急劇磨損階段
當磨損達到一定量時,摩擦條件將發生較大變化,溫度急劇升高,磨損速度也大為加快,這時機械效率明顯降低,精度喪失,並出現異常的噪音和振動,最後導致運轉失效。因此,當出現這一階段,往往是零件已到達它的使用壽命,從機械安全運轉的角度考慮,機械的摩擦副若能在t2時刻點進行檢修、更換零件是最合理的,這不僅可避免發生事故,還可將檢修費用降至最低,這就是預防維修與狀態維修的出發點。
㈥ 在進行材料磨損研究時從哪些方面提高機械零部件的耐磨性
1.選用耐磨性好的材料
2.提高材料的表面硬度(熱處理、表面處理)
3.改善零部件間的潤滑性
。。。。。。
㈦ .什麼叫磨損機械零件常見的磨損類型有哪些
磨損是指零部件幾何尺寸(體積)變小,會使零件的尺寸、形狀和相對位置關系發生改變;
常見磨損包括磨料磨損、粘著磨損、表面疲勞磨損、腐蝕磨損和微動磨損等。
㈧ 正常的磨損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是哪三個階段
1、跑合磨損階段
新的摩擦副在運行初期,由於對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較大,實際接觸面積較小,接觸點數少而多數接觸點的面積又較大,接觸點粘著嚴重,因此磨損率較大。但隨著跑合的進行,表面微峰峰頂逐漸磨去,表面粗糙度值降低,實際接觸面積增大,接觸點數增多,磨損率降低,為穩定磨損階段創造了條件。
2、穩定磨損階段
這一階段磨損緩慢且穩定,磨損率保持基本不變,屬正常工作階段,圖中相應的橫坐標就是摩擦副的耐磨壽命。
3、劇烈磨損階段
經過長時間的穩定磨損後,由於摩擦副對偶表面間的間隙和表面形貌的改變以及表層的疲勞,其磨損率急劇增大,使機械效率下降、精度喪失、產生異常振動和雜訊、摩擦副溫度迅速升高,最終導致摩擦副完全失效。
(8)怎麼減少機械零件磨損擴展閱讀
磨損分類
1、磨粒磨損:物體表面與硬質顆粒或硬質凸出物(包括硬金屬)相互摩擦引起表面材料損失。
2、粘著磨損:摩擦副相對運動時,由於固相焊合作用的結果,造成接觸面金屬損耗。
3、表面疲勞磨損:兩接觸表面在交變接觸壓應力的作用下,材料表面因疲勞而產生物質損失。
4、腐蝕磨損:零件表面在摩擦的過程中,表面金屬與周圍介質發生化學或電化學反應,因而出現的物質損失。
5、微動磨損:兩接觸表面間沒有宏觀相對運動,但在外界變動負荷影響下,有小振幅的相對振動(小於100μm),此時接觸表面間產生大量的微小氧化物磨損粉末,因此造成的磨損稱為微動磨損。
㈨ 機械磨損的磨損形式都有哪些種類類型
機械磨損是指兩相互接觸產生相對運動的摩擦表面之間的摩擦將產生組織機件運動的摩擦阻力,引起機械能量的消耗並轉化而放出熱量,使機械產生磨損。
據估計,世界上的能源消耗中約有1/3~1/2是由於摩擦和磨損造成的,一般機械設備中約有80%的零件因磨損而失效報廢。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磨損是摩擦的必然結果,二者均發生於材料表面。磨損是一種微觀和動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零件不僅發生外形和尺寸的變化,而且會發生其他各種物理、化學和機械的變化。
通常將磨損分為黏著磨損、磨料磨損、疲勞磨損、腐蝕磨損種和微動磨損五種形式。機械磨損是指機械設備在工作過程中,因機件間不斷地摩擦或因介質的沖刷,其摩擦表面逐漸產生磨損,因此引起機件幾何形狀改變,強度降低,破壞了機械的正常工作條件,使機器喪失了原有的精度和功能,這稱為機械磨損。
機械磨損的磨損形式:
1、黏著磨損
兩摩擦表面接觸時,由於表面不平,發生的是點接觸,在相對滑動和一定載荷作用下,在接觸點發生塑性變形或剪切,使其表面膜破裂,摩擦表面溫度升高,嚴重時表面金屬會軟化或熔化,此時,接觸點產生黏著,然後出現黏著一剪斷一再黏著一再剪斷的循環過程,這就形成黏著磨損。
根據黏著程度的不同,黏著磨損的類型也不同。若剪切發生在黏著結合面上,表面轉移的材料極輕微,則稱輕微磨損,如缸套一活塞環的正常磨損;當剪切發生在軟金屬淺層裡面,轉移到硬金屬表面上,稱為塗抹;如重載蝸輪副的蝸桿的磨損。若剪切發生在軟金屬接近表面的地方,硬表面可能被劃傷,稱為擦傷;如滑動軸承的軸瓦與軸摩擦的拉傷;當剪切發生在摩擦副一方或兩方金屬較深的地方,稱為撕脫,如滑動軸承的軸瓦與軸的焊合層在較深部位剪斷時就是撕脫;若摩擦副之間咬死,不能相對運動,則稱為咬死,如滑動軸承在油膜嚴重破壞的條件下,過熱、表面流動、刮傷和撕脫不斷發生時,又存在尺寸較大的異物硬粒部分嵌入在合金層中,則此異物與軸摩擦生熱。上述兩種作用疊加在一起,使接觸面黏附力急劇增加,造成軸與滑動軸承抱合在一起,不能轉動,相互咬死。
2、磨料磨損
由於一個表面硬的凸起部分和另一表面接觸,或者在兩個摩擦面之間存在著硬的顆粒,或者這個顆粒嵌入兩個摩擦面的一個面里,在發生相對運動後,使兩個表面中某一個面的材料發生位移而造成的磨損稱為磨料磨損。在農業、冶金、礦山、建築、工程和運輸等機械中許多零件與泥沙、礦物、鐵屑、灰渣等直接摩擦,都會發生不同形式的磨料磨損。據統計,因磨料磨損而造成的損失,占整個工業范圍內磨損損失的50%左右。
由於產生的條件有很大不同,磨料磨損一般可以分為如下三種類型:
(1)冶金機械的許多構件直接與灰渣、鐵屑、礦石顆粒相接觸,這些顆粒的硬度一般都很高,並且具有銳利的稜角,當以一定的壓力或沖擊力作用到金屬表面上時,便會從零表層鑿下金屬屑。這種磨損形式稱為鑿削磨料磨損。
(2)當磨料以很大壓力作用於金屬表面時(如破碎機工作時,礦石作用於顎板),在接觸點引起很大壓應力,這時,對韌性材料則引起變形和疲勞,對脆性材料則引起碎裂和剝落,從而引起表面的損傷,粗大顆粒的磨料進入摩擦副中的情況也與此相類似。零件產生這種磨損情況的條件是作用在磨料破碎點上的壓應力必須大於此磨料的抗壓強度。而許多磨料(如砂、石、鐵屑)的抗壓強度是較高的。因此把這種磨損稱為高應力碾碎式磨料磨損。
(3)磨料以某種速度較自由地運動,並與摩擦表面相接觸。磨料的摩擦表面的法向作用力甚小,如氣(液)流攜帶磨料在工作表面作相對運動時,零件表面被擦傷,這種磨損稱為低應力磨損。如燒結機用的抽風機葉輪、礦山用泥漿泵葉輪等的磨損都屬於低應力磨料磨損。
3、疲勞磨損
摩擦表面材料微觀體積受循環接觸應力作用產生重復變形,導致產生裂紋和分離出微片或顆粒的磨損稱為疲勞磨損。如滾動軸承的滾動體表面、齒輪輪齒節圓附近、鋼軌與輪箍接觸表面等,常常出現小麻點或痘斑狀凹坑,就是疲勞磨損所形成。
機件出現疲勞斑點之後,雖然設備可以運行,但是機械的振動和雜訊會急劇增加,精度大幅度下降,設備失去原有的工作性能。因此,所生產的產品的質量下降,機件的壽命也要迅速縮短。
出現疲勞磨損的主要原因是在滾動摩擦面上,兩摩擦面接觸的地方產生了接觸應力,表層發生彈性變形。在表層內部產生了較大的切應力(這個薄弱區域最易產生裂紋)。由於接觸應力的反復作用,在達到一定次數後,其表層內部的薄弱區開始產生裂紋,屆時,在表層外部也因接觸應力的反復作用而產生塑性變形,材料表面硬化,最後產生裂紋。總而言之,是在材料的表面一層產生了裂紋。因為最大切應力與壓應力的方向呈45°角,所以,裂紋也都是與表面呈45°角。在裂紋形成的兩個新表面之間,由於潤滑油的楔入,使裂紋內壁產生巨大的內壓力,迫使裂紋加深並擴展,這種裂紋的擴展延伸,就造成了麻點剝落。由此可見,接觸應力才是導致疲勞磨損的主要原因。降低接觸應力,就能增加抵抗疲勞磨損的強度。當然改變材質也可以提高疲勞強度。此外,潤滑劑對降低接觸應力有重要作用,高黏度的油不易從摩擦面擠掉,有助於接觸區域壓力的均勻分布,從而降低了最高接觸應力值。當摩擦面有充分的油量時,油膜可以吸收一部分沖擊能量,從而降低了沖擊載荷產生的接觸應力值。
4、腐蝕磨損
在摩擦過程中,金屬同時與周圍介質發生化學反應或電化學反應,使腐蝕和磨損共同作用而導致零件表面物質的損失,這種現象稱為腐蝕磨損。
腐蝕磨損可分為氧化磨損和腐蝕介質磨損。大多數金屬表面都有一層極薄的氧化膜,若氧化膜是脆性的或氧化速度小於磨損速度,則在摩擦過程中極易被磨掉,然後又產生新的氧化膜,然後又被磨掉,在氧化膜不斷產生和磨掉的過程中,零件表面產生物質損失,此即為氧化磨損,但氧化磨損速度一般較小。當周圍介質中存在著腐蝕物質時,例如潤滑油中的酸度過高等,零件的腐蝕速度就會很快。和氧化磨損一樣,腐蝕產物在零件表面生成,又在磨損表面磨去,如此反復交替進行而帶來比氧化磨損高得多的物質損失,由此稱為腐蝕介質磨損。這種化學一機械的復合形式的磨損過程,對一般耐磨材料同樣有著很大破壞作用。
5、微動磨損
兩個接觸表面由於受相對低振幅振盪運動而產生的磨損叫做微動磨損。它產生於相對靜止的接合零件上,因而往往易被忽視。微動磨損的最大特點是在外界變動載荷作用下,產生振幅很小(小於100μm,一般為2~20μm)的相對運動,由此發生摩擦磨損。例如在鍵連接處、過盈配合處、螺栓連接處、鉚釘連接接頭處等結合上產生的磨損。微動磨損使配合精度下降,使配合部件緊度下降甚至松動,連接件松動乃至分離,嚴重者引起事故。此外,也易引起應力集中,導致連接件疲勞斷裂。
㈩ 磨損分為哪幾類機械零件中失效的三種主要形式是什麼
1、機械零件不能正常工作喪失其功能時,成為失效。
2、失效形式有以下幾種:
零件斷裂
零件出現過量的永久塑性變形
由於腐蝕、磨損或疲勞導致的零件表面破壞
破壞正常工作條件導致的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