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知識 > 中國農業機械現狀如何

中國農業機械現狀如何

發布時間:2021-10-08 16:02:44

『壹』 農業機械的發展前景如何

自2015年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來,農機行業的產業格局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可謂「一年一個樣兒」。伴隨著農業種植結構持續調整以及畜牧產業快速提升,「大農業」所包含的范疇日益擴大。人們不再局限於大田作物種植的傳統觀念,而是向經濟作物、果蔬作物、畜牧產業等快速延展,肉、禽、奶、蛋以及各類粗糧、果蔬日益豐富著人們的餐桌,也拓展著人們對「糧食」的傳統理解。
農業的發展結構在變化、人們對糧食的需求結構在變化,那麼,市場和用戶對農機品類的需求也必然在不斷變化。直觀當下,拖拉機、聯合收獲機、插秧機等傳統農機產品相繼顯示出存量市場特點,增量需求在轉變為存量更新,而青貯機、甘蔗收獲機、花生收獲機、飼養機械、辣椒加工機械、園林管理機械等新興小眾產品在用戶剛需促動下,不斷勃興,顯示出良好的成長性,正在逐步成長為農機行業深具前景的新的發展力量。在此基礎上,國家對用戶需求強烈的小眾農機品類給予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助推其快速發展。
由此可見,2020年,農機行業內的新產品、新產業將持續保持快速發展,以進口產品國產化替代、傳統產品升級產品以及原創農機產品、剛需小眾產品等為代表的相關農機品類將顯示出良好的經濟效應,與之相關的細分市場將持續加速,新興產業仍將顯示出強勁的成長性。
2020年,農機行業質量升級的新業態將持續完善,圍繞著技術和產品而展開的前進腳步依然會不停歇,我們也期望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機進入全球頂尖機械設備競技舞台。

『貳』 中國農業的機械化發展前景怎麼樣如何調整

首先高新技術產業並不等同於第三產業,在國內,第三產業指的是服務業。無論第一產業還是第二產業都有高新技術,尤其第二產業有很多都處於高新技術的前沿領域,所以說題主講第二產業不是國家經濟的中流砥柱這種說法,我是不認同的。對於農機來說,他是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反哺農業的產物,所以說既具有工業的特點,也具有農業的特點,農機本身的工業屬性較強,但推廣又有農業的屬性。

有人提到農機農藝融合的問題,確實現階段有一定問題,種植模式多樣,種植品種多樣,都對農機化發展產生了阻礙。但我對此還是持樂觀態度,農機農藝融合也喊了好些年了,從上到下都發現了這個問題,已經形成了共識,現在思考的是怎麼解決,實際上已經開始形成協調攻關的機制了,農機與農藝兩方都意識到對方的存在,逐漸協調,這個問題肯定會解決的,只是需要一個過程。

『叄』 農業機械在中國的前景怎樣呢

農業機械,無論是生產者還是銷售者,在中國的前景,都是一片光明!

『肆』 農業機械的發展趨勢怎麼樣

2011年,我國耕種收三個環節的農業機械綜合水平達到54.5%,創歷史新高。2011年,在新的統計口徑下(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標准由原來的500萬元調到2000萬元),我國農業機械製造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達2846.35億元。

農業機械為了提升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我國政府機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由於國家加強對農業的重視力度,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也成為政府關注的重點。為了促進我國農業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目標,國家制定了一系列長期發展規劃,以促進農業和農機行業的發展。2012年農機行業實現銷售收入3309.97億元,同比增長18.96%;2013年,全國農機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892.70億元,同比增長17.61%。

工信部在2011年3月發布的《農機工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出的目標,到2015年,農機工業總值達到4000億元,這也就意味著產業 規模至少比要提高40%。《規劃》提出,到2015年,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以上。這一目標比此前提出的55%更邁進一步。「十二五」期間,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在50%以上的新起點向前發展,發展區段在大於50%-64%之間,年平均提高幅度在2.5個百分點左右。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對農業科技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把農業科技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並重點強調要「加快農業機械化」。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提升農機化水平及加快農村基礎設施政策的實施,我國的農機產業得到顯著的發展,到已經形成內燃機、拖拉機、運輸機械、收獲機械、牧業機械、拖內配件等諸多小行業,並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農業機械的迅猛發展及其在農村中的應用加快了我國農村農業勞動力結構革新,這些都促進了我國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縱觀農村對農業機械的需求和使用現狀,主要有下列幾個特點:

『伍』 中國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事業發展現狀

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初步形成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以農民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和多種所有製成份競爭並存的發展格局。二是初步形成了適應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和政府示範引導相結合的發展機制和社會化服務體系。三是初步形成了在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中,機械化與信息化相結合,良種與良法相配套,農機與農藝相互適應的生產方式。

『陸』 中國目前農業機械化水平如何

報道稱,中國領導人報告提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回重中之重」「實施鄉村答振興戰略」,為新時代「三農」發展指明了方向,目前農業機械化達到較高水平。

同時玉米機耕、機播和機收的比重分別為73.7%、69.9%和61.7%;稻穀機耕、機播和機收的比重分別為83.3%、29.0%和80.1%。

希望農業機械化水平可以持續增高!

『柒』 中國農業機械化的利與弊

中國當然有能力實現農業機械化,但實際情況讓中國不能實行。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點:農民問題。

『捌』 目前中國農村機械化水平的狀況

我國農機化水平已達61%
61%的農機化率意味著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已實現由人力畜力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跨越。然而,農機化發展的結構不平衡、農機運用基礎設施條件差等問題依然存在。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確保農民「買得起、用得好、有效益」

1、10年跑贏35年

61%的農機化率意味著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已實現由人力畜力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跨越。2004年底,我國農機化發展史上第一部法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正式實施。此後農機化發展迎來了黃金十年,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10年累計投入超過1200億元,補貼農機具超過3500萬台(套)。農機化水平增幅超過法律實施之前35年的總和,農機工業總產值從854億元增加到3571億元。目前,我國農機產業集群初步形成,主要農機產品已能滿足國內九成以上需要。中國農機市場不但沒有被洋品牌壟斷,還培養出一批競爭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
2、結構不平衡突出

不過,農機化發展的結構尚不平衡。就地區而言,目前全國只有9個省份的機械化水平在70%以上,還有4個省份低於40%,貴州不到20%;就作物而言,三大主糧中小麥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雙季稻地區機插秧水平、甘蔗主產區、棉花產區、油菜產區機械化提高比較緩慢,經濟作物機械化許多環節還是空白。烘乾、高效植保、初加工環節機械化也剛起步。

3、產業升級是關鍵

目前國內農機產品以中低端為主,依靠企業自主開發模式難以在短期內突破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建議國家將農業機械自主化工程列為國家重大專項,給予專項資金支持。重點支持行業基礎共性技術研發,支持自主品牌農機企業提高高端產品開發和產業化能力。同時支持有能力的自主品牌農機企業實施海外並購。
農機研發具有長周期性,對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如果投入不足,將成為制約我國農業裝備水平進步的短板,就難以擺脫高端產品和核心部件受制於人的局面。

『玖』 簡述我國農業機械化現狀

中國農業機械化現狀
1、主要特點
(1)綜合農業機械化水平穩步發展,農田作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1949年,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只有9.01萬kW,農用拖拉機只有117台,一些大型農業機械,如聯合收割機、農用載重汽車基本上是空白,綜合農業機械化水平不到1%。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農業機械擁有量增長了上千倍,有的品種甚至數萬倍。截至2003年底,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604MkW,平均每100hm2耕地擁有農機動力465kW。農業機械原值達3362億元,農用拖拉機保有量達1494萬台,拖拉機配套農機具2292萬台。其中大型拖拉機97.26萬台,聯合收割機36.22萬台。平均每100hm2耕地擁有拖拉機11.5台,配套農機肯16.7台;每100戶農戶擁有拖拉機6.1台。2003年完成機耕面積6094.3萬hm2。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水平達到33%,耕地、播種、收獲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46.8%、26.7%和19%。有12個省(市、區)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40%,其中8個超過50%。農業機械化作業領域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由大田農業向設施農業,由種植業向養植業、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由產中向產前、產後延伸,發展空間不斷擴大。在小麥、水稻、玉米和大豆4大糧食作物中,小麥生產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播種、收獲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74%和72.8%)。水稻、玉米和大豆機械化水平較低,水稻栽植、收獲機械化水平分別為6%和23%;玉米播種、收獲機械化水平分別為47%和1.9%,大豆播種、收獲機械化水平分別為47%和23.2%。但棉花、甘蔗、油菜等主要經濟作物及牧草生產機械化等仍是薄弱環節。
(2)農機產品正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向多樣化發展。隨著我國農業結構的調整,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等環保措施的實施,傳統作物的種植面積逐步減少,經濟作物和果蔬種植面積增加。這使得傳統的農業機械產品需求量明顯減少,而經濟作物機械、牧草機械和林業機械需求量增加。隨著農業部優勢產品布局的確定和公布,各種農產品加工機械,特別是優勢農產品加工機械需求量急劇增長。隨著農村經濟條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設規模的擴大,挖掘機、裝載機和吊裝設備等農村工程機械需求量成倍增長。保護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護性耕作機具得到快速發展,設施農業裝備和節水設備在各地示範項目的帶動下需求不斷增長。農機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也在逐步提高。
(3)農機作業向市場化、社會服務發展。中國農戶種植業的規模小,家家戶戶購買農業機械不經濟,也沒有必要,因此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非常重要。以1996年開始的全國性跨區機收小麥為標志,中國的農機作業向市場化、社會化服務發展。跨區機收的開展,使聯合收割機使用時間從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1個多月,大大提高了聯合收割機的利用率,既滿足了農民對機械收割的要求,也提高了收割機的經營效益,促進了小麥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聯合收割機保有量的增加。1994年,全國聯合收割機僅有6萬多台,而2003年達到了36萬台。小麥機收率由1995年的47%提高到2004年的77%。小麥跨區機收帶動了小麥播種及其他作物機械化生產向市場化、社會化發展。各地農機作業協會、合作社以及作業公司正在不斷涌現。
(4)國際間的農機技術交流與合作得到加強。近年來,國際上不少大型農機企業看準中國巨大的農機市場,與中國有關部門和企業合作,在中國開拓事業。國內一些大型企業,不斷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力度,推進了國產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的提高。為鼓勵大型農業機械的進口,國家還制定了優惠進口稅收政策。在中國舉辦展覽會,也是農機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形式。
2、農機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機擁有狀況和農業對農機作業的需求不相適應。現有動力機械的配套比低,使用效率低,浪費大。2003年底,全國農機總動力為60386.5萬kW,而平均動力負擔耕地僅達到0.213hm2/kW,1 hm2耕地才消耗功率0.47kW,即便加上農村運輸、農產品加工等動力機械,其年使用時間也是有限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業機械的閑置和農業機械投資的浪費,使本來較為緊張的農機投資卻沒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說增加了農民的負擔。新型配套機具的研究、開發、生產、推廣與需要脫節,跟不上生產發展的實際需求。現有動力機械配套比低,配套農具單一,多數仍是性能較為落後的產品,產品能耗高,機動性、通用性低,經濟效益差。另一方面,已研究開發出的較為先進型的推廣應用卻又跟不上。開發、生產、推廣部門條塊分割,相互脫節,形成了科研成果轉化周期長,研究項目和生產急需不相吻合。還有種子的生產與加工機械、工廠化生產、塑料大棚溫室機械等也都較為薄弱。
(2)對農業機械化的認識片面。隨著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條件的改善,農業生產的概念已不局限於農作物生產,因而農業機械化的范疇也要相應擴展,但目前在實際工作中,往往一提農業機械化就是耕、耙、播、收機械化,很少顧及其他農業生產領域,更談不上規劃、發展和管理。對農業機械在農村經濟中所發揮的作用沒有充分的、全面的認識。雖然近幾年來注意拓寬農機服務領域,但就多數人的認識和實際工作中的表現說明還沒有脫離陝隘的觀念,必將影響今後農機化的發展。
中國農業機械化未來的發展
目前中國農機化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相當差距,僅相當於法國20世紀50年代、韓國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從發展階段看,我國農機化已進入了初級階段後期,准備邁向中級階段的關鍵時期。人們欣然看到,隨著國民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傳統農業將逐步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將進一步加大,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步伐將進一步加快,農民擺脫繁重體力勞動的願望將進一步增強,勢必會進一步擴大對農機化的需求,因此中國的農業機械化定會得到快速發展。
(1)農機化發展環境進一步好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於2004年6月25日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並於2004年11月1日起實施。該法進一步明確了各級政府對農業機械化的促進職責,明確了對農機科研開發和生產,農民購置農業機械,農機作業服務和保障產品質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該法的頒布實施,進一步改善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環境,將極大地調動農民、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和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促進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普及應用,對農機化的發展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2)關鍵環節機械化需求進一步擴大。在小麥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的基礎上,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需求將主要表現在水稻生產工廠化育秧、高速插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割,適應多個地區、不同行距的玉米聯合收割等機械化。經濟作物機械化需求主要集中在種植、管理和收獲等關鍵環節,如棉花機械化播種或移栽、採摘,薯類、鱗莖類作物的種植和收獲機械化,油料作物和糖類作物播種、收獲機械化。
(3)畜牧業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將有較快發展。圍繞提高草原改良、人工草場建設和農區秸稈利用機械化,提高奶品採集、提高奶業生產衛生安全控制能力的機械化,加快畜禽養殖環境控制創造安全生產條件的機械化等。
(4)設施農業生產機械化將會得到較快發展。為鞏固和提高果蔬生產的競爭力,促進果蔬產業的規范化和生產的標准化,節能型設施農業裝備、移栽機具、監測與調控設備、土壤消毒滅菌設備以及無土栽培設備等將會得到較快發展。
(5)農業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的農業機械化需求將進一步擴大。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著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雙重壓力,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與保護環境的需求將加大。主要包括保護性耕作、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以及節水灌溉、化肥深施、精量半精量播種、高效安全施葯、農產品安全生產與加工裝備等。
(6)農機的升級換代需求強勁。中國農機的技術水平和總體質量不高,中小型機械多,而且技術含量低,科技含量高、可靠性強、操作方便的大型機械缺乏。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業規模的擴大、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農機服務組織的發展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強,對先進適用、高科技含量和大型農業機械的需求將不斷增加。這類機械的開發、引進和生產將是農機技術升級換代的重要內容。

閱讀全文

與中國農業機械現狀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路由器上有unknown連接是什麼設備 瀏覽:525
啟辰D50分離軸承多少錢 瀏覽:386
牙機雕刻機與電動工具 瀏覽:208
外匯期貨交易實驗裝置 瀏覽:791
設備投資怎麼算 瀏覽:95
好的攝影器材有哪些 瀏覽:463
溫州新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93
錦州五金機電城出租出售 瀏覽:417
卡爾蔡司公司有哪些醫學器材 瀏覽:261
重慶市機械鑿打岩石套什麼定額 瀏覽:557
閥門外面加個框是什麼意思 瀏覽:756
會議設備系統哪裡有 瀏覽:340
列印室需要哪些設備多少錢 瀏覽:577
通用型機床設備加工用於什麼 瀏覽:290
書畫工具箱套裝 瀏覽:772
燃燒固體需要哪些儀器 瀏覽:969
2213ktn1是什麼軸承 瀏覽:640
電腦固體硬碟怎麼加機械硬碟 瀏覽:197
崑山汽車門板超聲波焊接機怎麼樣 瀏覽:787
發說說怎麼隱藏設備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