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機械鍵盤的軸問題
有力的話,青軸也是不錯的,就是聲音響了點,青軸或者黑軸,樓主望採納,謝謝!如果有問題可以繼續問我!
❷ 機械鍵盤怎麼換軸
開始拆鍵盤,先將機械鍵盤的外殼打開
作為機械鍵盤的核心組件,Cherry MX機械軸僅僅是作為機械軸的代表,除此之外,還包括Cherry ML機械軸、Cherry MY機械軸、ALPS機械軸、台灣白軸(非常罕見)等種類。但是由於Cherry MX軸被廣泛地認可,所以若不特意提及軸體種類,通常都是指Cherry MX機械軸。
Cherry MX機械軸被公認為是最經典的機械鍵盤開關,特殊的手感和黃金觸點使其品質倍增,而MX系列機械軸應用在鍵盤上的主要有4種,通過軸帽顏色可以辨別,分別是青、茶、黑、紅、白(市面已很少見),手感相差很大,可以滿足不同用戶各種需求。
從結構上來看,MX軸分單柱底座結構和三柱底座結構的,就是在軸的底部,有些軸是單柱結構,有些軸是三柱結構。後者在PCB電路板上可以保證更加穩定。從軸的內部導線來分,有些軸內部導線有二極體,而有些軸內部導線沒有,比如Cherry 1965就採用了有二級管導線的茶軸,這類軸成本較高。再從是否設計有LED燈可將MX軸分為有燈和無燈兩類,絢麗多彩的DECK發光鍵盤和某些可發光的特殊按鍵就是採用這種機械軸。將Cherry MX機械軸拆解之後,大家可以看到它的結構和組成部分,底座、軸帽(以它的顏色來分辨軸的類型)、軸帽固定卡、彈簧、金屬支腳和觸點金屬片。
如果是有LED燈的軸,還有LED燈。而MX機械軸的不同之處主要來自軸帽的結構和彈簧的長度和圈數。青軸與綠軸的軸帽是獨特的雙層結構,這也是這兩種軸最具機械特性的一個因素。其餘所有軸帽都是一體結構,但是開關帽與金屬片接觸的凸起部分並不相同,這是除彈簧之外影響手感的另一個主要因素。
從壓力克數指數來看,青軸=茶軸<黑軸<白軸,從上文機械軸的介紹中可以通過壓力克數指數更直接的看到這一點,所以在按鍵感覺上,茶軸和青軸鍵盤最輕松,而黑軸鍵盤按鍵需要的力度就是變大,而白軸會更大。
❸ 機械鍵盤什麼軸最硬
薄膜鍵盤並不都是硬的,比如dell8115就是比較典型的。機械鍵盤里黑軸算是最硬的,按鍵壓力G數在80G左右。
❹ 機械鍵盤各種軸說明
機械鍵盤常見的軸主要有青、茶、黑、紅四種軸。具體說明如下:
1、黑軸。
黑軸的操作壓力在58.9g±14.7g,是四大主要軸體中操作壓力最大的軸。相對於一般用戶,打字、按壓起來比較費勁,不適合普通(特別是女性用戶)或者需要大量輸入的用戶。但是,黑軸是四大主要軸體中聲音最小的軸體,對於周圍人的影響不大。
2、紅軸。
紅軸的操作壓力在44.1g±14.7g,是四大主要軸體中操作壓力最小的軸體(同茶軸)。它非常適合一般和輸入量很大的用戶(特別是女性用戶),並且聲音適中。但其缺少了「段落感」,缺少機械鍵盤獨特的打字手感。
3、青軸。
青軸的操作壓力在58.9g±14.7g,是四大主要軸體中壓力最大的軸(同黑軸)。用它打字、按壓起來有一種獨特的「段落感」。按壓到一半後,就要增加按壓壓力才能繼續按壓到底,同時會產生脆響,是最具「機械鍵盤」特色的主要軸體。啪啪啪的打字聲既有節奏感,又讓用戶感覺到一種歡愉。
但同時,啪啪啪的打字聲卻會成為周圍人的噩夢,給別人帶來雜訊。
4、茶軸。
茶軸的操作壓力在44.1g±14.7g,是四大主要軸體中操作壓力最小的軸體(同紅軸)。打字、按壓起來也和青軸一樣有一種獨特的「段落感」,但是手感和聲音相較於青軸而言較差,按壓力度沒有青軸那麼大,產生的雜訊也適中,非常合適一般和輸入量很大的用戶。
(4)機械鍵盤怎麼軸硬擴展閱讀:
機械鍵盤的特點:
一、優點:
1、機械鍵盤最重要是軸,機械鍵盤比普通薄膜鍵盤壽命長,好的機械鍵盤壽命10多年甚至20多年。
2、機械鍵盤使用時間長久之後,按鍵手感變化很小。
3、機械鍵盤不同的軸的按鍵手感都不相同。
4、機械鍵盤可以做到6鍵以上無沖突,部分機械鍵盤可以全鍵無沖突。
5、可以自己更換鍵帽,方便個性DIY。
二、缺點:
1、售價偏高,因為成本較高,市場上大部分都在100-1000元,更有兩千元以上的機械鍵盤售價。
2、防水防塵能力差。
❺ 機械鍵盤怎麼拔軸圖解
拆軸還是換軸?換軸的話有鋼板的按以下流程:拔下需要換軸的鍵帽、拆開鍵盤、用電烙鐵+吸錫器把軸腳上的焊錫弄乾凈、再用一個特殊的鑷子從正面拔下軸。沒鋼板的就簡單了,從正面用別針就可以挑開軸的上蓋。
❻ 機械鍵盤各種軸的問題。
目前機械軸無非就是紅黑青茶四種軸. 如果說想追求按鍵的爽快感,除了青軸之外只有茶軸能做到有點兒神似,當然,只是有些許的神似.
黑軸之所以說適合玩游戲,就是反應最為敏感,耐用性高於其它三個,一般來說是5000萬次.下壓力度比較大,但並沒有青軸的生硬感和節奏感,但同樣帶有一種直爽.一般來說打FPS的玩家都比較傾向黑軸,畢竟反應速度在那,雖然力度大,但是跟黑軸的靈敏度沒有關系,黑軸並不笨重.
紅軸的話,我目前用的就是紅軸鍵盤,因為平時不太習慣按那麼大的勁兒,比較輕快,回彈起來感覺比黑軸暢快一些.但是很多時候沒有黑軸那種"虐待式"的下壓力度和感覺,按黑軸總有一種"捏塑料泡泡"的特殊感覺= =紅軸的感覺反而比黑軸要"硬"一點.但是紅軸總的來說比較適中,好接受,所以就選擇了紅軸,但是紅軸價格最貴,耐用性和青軸茶軸一致,一般是2000萬次.
再說青軸, 青軸的確是最接近人們心中的"機械鍵盤"的概念的,但是當你用了一段時間會發現,青軸或許使用起來並沒有它的聲音那麼張揚,當然,這也只是個人愛好,我和一個外設實體店的經理很熟,也和他討論過,因為很多人被青軸的聲音和那種機械感吸引,而後來卻發現有點兒難以接受了....
機械鍵盤,我從心底認為,超越薄膜鍵盤的只有兩個條件:1.壽命長,在報廢之前可以維持一致的手感不會改變.2.各種各樣的軸可以供人選擇.
如果我推薦的話,你最好還是選擇紅軸或是茶軸吧,這兩種是最容易讓人接受的,畢竟你是玩兒RTS的,你更多的還是需要比較輕快的手感,而並非黑軸的直爽和青軸的節奏感,那樣比較浪費你的手勁兒的.青軸其實不太適合游戲,我是認真的= = 如果是打FPS更多是趨於黑軸,如果是RTS更多趨於紅軸吧.
個人理解而已,不知道是否會有幫助.
❼ 機械鍵盤的軸,硬一點的是什麼軸聲音清脆的是什麼軸
硬度正排序,黑青茶紅。聲音清脆是青軸,弱點的是茶軸。黑紅無咔嚓聲。有疑惑繼續追問。
❽ 機械鍵盤如何選軸
如果你的目的是找一個最好用、最舒服、最耐用的輸入工具,不需要花俏的東西,那黑色pom3494紅軸就夠(pom比pbt舒服),舒服耐打,感覺鍵盤像消失,不分散注意力,讓人專注在內容上。如果想有趣點,換換口味,就再搞把黑色3000茶軸。黑軸太累,青軸太吵,他們的重量和聲音是想模擬80年代的IBM model m那種動靜,放到現在不實用了。如果你是喜歡「玩」鍵盤,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黑軸青軸可能一下從「累」、「煩人」變成"有趣"?但我個人覺得鍵盤沒什麼好玩的,很快會膩。
❾ 機械鍵盤如何選軸
1、游戲玩家建議選擇紅軸和黑軸, 喜歡手感硬選擇黑軸, 軟一點選擇紅軸,打字時間長建議選擇青軸和茶軸。
區別在於青軸聲音大, 會對別人造成影響,茶軸聲音較小一些。
2、從結構來說,機械鍵盤的每一顆按鍵都有一個單獨的開關來控制閉合,這個開關也被稱為「軸」。
3、先說最多人關注的黑軸,再以黑軸為基礎簡單介紹其她三軸。
嚴格意義上說,黑軸的響應距離短,觸發時壓力大。
以相同的壓力按動鍵盤的話,黑軸的響應方面會有一定的優勢。
但是由於大部分人使用的是觸底式敲擊,黑軸的線性觸發特點使得小黑基本沒有觸覺反饋,同時黑軸的壓力大,會使你的手指迅速疲勞。
因為太硬,本身機械鍵盤的硬度就比薄膜來的大,玩薄膜留下來的觸底式敲擊習慣也會影響黑軸實際的使用效果。
但是黑軸被譽為游戲神器,不是沒有道理的,你若是APM操作過200,對鍵位、手感熟悉不得了,那麼黑軸非常適合你,另外黑軸最便宜。
4、茶軸的響應距離比黑軸深四分之一,有段落式觸覺反饋,而觸底壓力比黑軸小四分之一,所以實際上講茶軸更適合長時間使用。
茶軸中庸,各項特點都有,但都不突出,手感相對四軸最接近薄膜。另外茶軸要比黑軸貴一點點。
5、紅軸敲擊時也沒有段落感,觸發鍵程也同為2.0mm,但壓力比黑軸小,手感比較輕,直上直下,敲擊時更加輕松,另外紅軸貴,比黑要貴一些。
6、青軸段落感最強、聲音最大,甚機械感最強,是機械鍵盤的代表軸。
機械鍵盤最早也不是游戲鍵盤的定位,那是都是打字用的,所以青軸最帶機械感。
如果這種段落感你愛不釋手,她的噪音你和周圍人都可以克服,那麼青軸無論游戲還是辦公,都值得你選擇。另外青軸比黑軸貴一點。
(9)機械鍵盤怎麼軸硬擴展閱讀
機械鍵盤(英文:Mechanical Keyboard)是一種鍵盤的類型。
從結構來說,機械鍵盤的每一顆按鍵都有一個單獨的開關來控制閉合,這個開關也被稱為「軸」,依照微動開關的分類,機械鍵盤可分為茶軸、青軸、白軸、黑軸以及紅軸。
正是由於每一個按鍵都由一個獨立的微動組成,因此按鍵段落感較強,從而產生適於游戲娛樂的特殊手感,故而通常作為比較昂貴的高端游戲外設。
優點
1、機械鍵盤最重要是軸,機械鍵盤比普通薄膜鍵盤壽命長,好的機械鍵盤壽命10多年甚至20多年。
2、機械鍵盤使用時間長久之後,按鍵手感變化很小,而薄膜則無法達到。
3、機械鍵盤不同的軸的按鍵手感都不相同,薄膜則觸感單一。
4、機械鍵盤可以做到6鍵以上無沖突,部分機械鍵盤可以全鍵無沖突,而6鍵以上無沖突的薄膜鍵盤較少。
5、可以自己更換鍵帽,方便個性DIY。
6丶青軸適合打字,黑軸適合游戲,讓工作娛樂兩不誤。
缺點
1、售價偏高,因為成本較高,市場上大部分都在200-800元,更有上千元的也不足為奇。
2、雖然鍵盤有很長壽命,但是防水能力差,使用時需要多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