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機械加壓送風系統對余壓有什麼要求
1.根據《建築防排煙技術規程》DGJ08-88-2006,第3.3.2條機械加壓送風量應滿足走廊-前室-樓梯間的壓回力呈遞增分布,余壓值應符合下答列要求:
(1)前室、合用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封閉避難層(間)與走道之間的壓差應為25Pa~30Pa。
(2)防煙樓梯間、封閉樓梯間、防煙電梯井與走道之間的壓差應為40Pa~50Pa。
系統由SL-A-00餘壓監控主機、SL-A-10餘壓控制器、SL-A-20餘壓監測模塊、
SL-A-30泄壓閥控制模塊經計算機數據匯流排組合而成,通過相互獨立工作的各樓層余壓監測模塊對正壓送風余壓的檢測,向余壓控制器下發控制指令,再通過余壓控制器控制控制模塊的工作狀態,實現相應空間壓差控制,達到保持余壓值合理范圍的目的。
⑵ 機械排煙和機械加壓防煙有什麼區別
如果已經明確採用機械得方式,兩種方式得區別是設置部位不同。加壓送風是在樓梯間,前室和合用前室,保持這些位置得正壓,保證豎向疏散通道得的安全。機械排煙設置在內走道及不滿足自然排煙的房間,將可燃物產生的煙氣排出,降低煙氣濃度,提高水平方向疏散人員得可見度,及時找到安全出口逃生。
防煙和排煙均有自然通風式和機械式。其中防煙採用的機械式為機械加壓送風,而排煙則採用的是排煙風機抽風。
簡單來說,防煙是送風,使之壓力高於外面,所以煙氣進不來;排煙則是抽風,把已有的煙氣抽離。
⑶ 問題: 加壓送風量如何確定
請先看8.1條:「8.1.1 高層建築的防煙設施應分為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設施和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設施。8.1.2 高層建築的排煙設施應分為機械排煙設施和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設施。」8.3條條文解釋:「從煙氣控制的理論分析,對於一幢建築,當某一部位發生火災時,應迅速採取有效的防、排煙措施,對火災區域應實行排煙控制,使火災產生的煙氣和熱量能迅速排除,以利人員的疏散和消防撲救,故該部位的空氣壓力值為相對負壓。對非火災部位及疏散通道等應迅速採取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措施,使該部位空氣壓力值為相對正壓,以阻止煙氣的侵入,控制火勢蔓延。」由上可知: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是防煙設施,是為了防止煙氣侵入防煙樓梯間,前室和合用前室等用於疏散的空間;而機械排煙系統是排煙設施,是為了及時排出發生火災場所的煙氣,使人員能順利逃生。也就是說,機械加壓送風系統適用於不滿足自然排煙條件的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這些場所是非火災區域及疏散通道,是要求保持正壓的場所。機械加壓送風量自然按照8.3條來確定。而機械排煙系統適用於一些容易發生火災或人員聚集且可燃物較多的場所,也就是所謂的火災區域,如不滿足自然排煙的內走道、地下室、設備房等。機械排煙量按照8.4確定。至於你的8.4.2的漏風面積的問題,一般機械排煙系統設計中,只要在計算的風量的基礎上附加10~20%的漏風量就可以了。其實你只要多看看規范和後面條文解釋就可以明白了。還有什麼疑問可以再聯系我。
⑷ 機械加壓送風方式的要求有哪些
機械加壓抄送風風機可採用軸流風機或中、低壓離心風機,其安裝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送風機的進風口宜直接與室外空氣相聯通; 2送風機的進風口不宜與排煙機的出風口設在同一層面。如必須設在同一層面時,送風機的進風口應不受煙氣影響; 3送風機應設置在風機房內(除排煙風機外)或室外屋面上。風機房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2.0h的隔牆和1.5h的樓板及甲級防火門與其它部位隔開。當條件受到限制時,可設置在專用空間內,空間四周的圍護結構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1.0h的不燃燒體。 4設常開加壓送風口的系統,其送風機的出風管或進風管上應加裝單向風閥或電動風閥;當風機不設於該系統的最高處時,應設與風機聯動的電動風閥。
⑸ 正壓送風樓梯間風壓為多少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第9.3.3 條(強條):防煙樓梯間內機械加壓送風防版煙系統的余壓值權應為40~50Pa;前室、合用前室應為25~30Pa。
《高層民用建築沒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8.3.7 條:機械加壓送風機的全壓,除計算最不利環管道壓頭損失外,尚應有餘壓。其餘壓值應符合下列要求:
防煙樓梯間為40Pa至50Pa。
前室、合用前室、消防電梯間前室、封閉避難層(間)為25Pa至30Pa。
⑹ 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的條件
機械加來壓送風風機可採用軸流源風機或中、低壓離心風機,其安裝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送風機的進風口宜直接與室外空氣相聯通;2送風機的進風口不宜與排煙機的出風口設在同一層面。如必須設在同一層面時,送風機的進風口應不受煙氣影響;3送風機應設置在風機房內(除排煙風機外)或室外屋面上。風機房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2.0h的隔牆和1.5h的樓板及甲級防火門與其它部位隔開。當條件受到限制時,可設置在專用空間內,空間四周的圍護結構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1.0h的不燃燒體。4設常開加壓送風口的系統,其送風機的出風管或進風管上應加裝單向風閥或電動風閥;當風機不設於該系統的最高處時,應設與風機聯動的電動風閥。
⑺ 機械加壓送風設計中,對於風量滿足的情況下,是選擇全壓大點風機還是小點的風機呢
這得看你是干什麼用了,要是氣力輸送的話就大點的,要是冷卻降溫就小點的
⑻ 建築的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由幾部分構成
我們所說的來防排煙系統,自都是由送排風管道、管井、防火閥、門開關設備、送、排風機等設備組成。防煙系統設置形式樓梯間正壓。機械排煙系統的排煙量與防煙分區有著直接的關系。高層建築的防煙設施應分為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設施和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設施。高層建築的排煙設施應分為機械排煙設施和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設施。
機械加壓送風方式是通過送風機所產生的氣體流動和壓力差來控制煙氣的流動,即在建築內發生火災時,對著火區以外的有關區域進行送風加壓,使其保持一定正壓,以防止煙氣侵入的防煙方式。為保證疏散通道不受煙氣侵害使人員安全疏散,發生火災時,從安全性的角度出發,高層建築內可分為四個安全區:第一類安全區為防煙樓梯間、避難層;第二類安全區為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第三類安全區為走道;第四類安全區為房間。依據上述原則,加壓送風時應使防煙樓梯間壓力>前室壓力>走道壓力>房間壓力,同時還要保證各部分之間的壓差不要過大,造成開門困難影響疏散。當火災發生時,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應能夠及時開啟,防止煙氣侵入作為疏散通道的走廊、樓梯間及其前室,以確保有一個安全可靠、暢通無阻的疏散通道和環境,為安全疏散提供足夠的時間。
⑼ 消防加壓送風風管厚度是按中低壓厚度還是高壓厚度為什麼
是中低壓的。風管系統的壓力劃分為低壓P≤500Pa;中壓為500<P≤1500Pa;高壓為1500Pa<P。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第9.3.3 條(強條):防煙樓梯間內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的余壓值應為40~50Pa;前室、合用前室應為25~30Pa。這里雖然是余壓值,但可以看出風壓值並不高。
比如26層的樓梯間正壓風機的出口風壓值為600Pa;遠低於高壓的1500Pa。一般風管系統如果是高壓的話,設計會有特別說明,因為風管製作要求較高。
(9)機械加壓送風是什麼壓力擴展閱讀
風壓是判斷系統壓力等級的最重要依據,因為輸送的介質不同,消防排煙是高溫氣體。而正壓送風是常溫氣體。
風管製作規范2014 風管製作規范所有風管及其配件的製作、安裝必須符合《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 范》(GB50243-2002)、及國家建材和質量保證體系並應滿足消防部門的檢測要求。
防煙與排煙系統中的管道、風口及閥門等必須採用不燃材料製作,且風道不宜採用土建風道;當防排煙系統採用金屬管道時,其鋼板厚度按《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2002)》高壓系統選用。
⑽ 建築的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的目的是什麼
設置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的目的:為了在建築物發生火災時,提供不受煙氣版干擾的疏散路線和避難場所權。因此,加壓部位在關閉門時,必須與著火樓層保持一定的壓力差(該部位空氣壓力值為相對正壓);同時,在打開加壓部位的門時,在門洞斷面處能有足夠大的氣流速度,以有效地阻止煙氣的入侵,保證人員安全疏散與避難。機械加壓送風防煙設施設置部位:當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各部位有可開啟外窗時,若採用自然排煙方式,可造成樓梯間與前室或合用前室在採用自然排煙方式與採用機械加壓送風防煙方式排列組合上的多樣化,而這兩種排煙方式不能共用。需注意的是,帶裙房的高層建築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當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開啟外窗進行自然排煙,裙房部分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時,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應設置局部正壓送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