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們聽說過機械工業部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部,原國家部委機構。1952年開始組建,前後共計分有7個部。1982年,各機械工業部紛紛改名改制,一機部改為機械工業部、五機部改為兵器工業部。1986年機械工業部和兵器工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器工業部)合並為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1993年又成立新的機械工業部,1998年撤銷。
Ⅱ 原國家第四機械工業部並入哪個部委了
1983年,第四機械工業部改稱電子工業部。1988年4月,電子工業部與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合並成立機械電子工業部。1992年12月,成立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2002年,成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Ⅲ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部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部,簡稱機工部,1982年5月由第一機械工業部與農業機械部回、國家儀器儀表工業答總局、國家機械設備成套總局合並成立,後並入信息產業部之後又並入工業和信息化部,現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作為一個民間協會行使相應的制定政策、標準的工作。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是在我國工業管理體制改革中由機械工業全國性協會、地區性協會、具有重要影響的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和大中專院校等自願組成的綜合性行業協會組織,現有直接單位會員270個,是在民政部注冊登記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法人。
Ⅳ 機械業的主要機械工業部門及其分布
機械工業按其服務對抄象,可分為襲工業設備、農業機械、交通運輸等機械製造業。 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運輸機械製造業的發展對促進民族地區交通運輸的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運輸機械製造包括鐵路機車車輛、汽車、船舶和飛機製造等。 由於民族地區工業基礎薄弱,運輸機械製造發展較緩慢。主要生產汽車和摩托車等。例如,廣西的汽車業是一個新興而富有潛力的行業。柳州汽車廠繼生產2.5噸和5噸載重汽車後,又積極生產節能的微型客、貨車,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在地區分布上也不夠平衡,主要分布在廣西、內蒙古、雲南、貴州、青海和新疆等省區。
Ⅳ 機械工業的部門及其分布
機械工業按其服務對象,可分為工業設備、農業機械、交通運輸等機械製造業。 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運輸機械製造業的發展對促進民族地區交通運輸的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運輸機械製造包括鐵路機車車輛、汽車、船舶和飛機製造等。 由於民族地區工業基礎薄弱,運輸機械製造發展較緩慢。主要生產汽車和摩托車等。例如,廣西的汽車業是一個新興而富有潛力的行業。柳州汽車廠繼生產2.5噸和5噸載重汽車後,又積極生產節能的微型客、貨車,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以機械加工為主要工藝的生產技術裝備的工業部門。包括農業機械製造工業、工業設備製造工業、交通設備製造工業、建築及築路機械製造工業、生產用其他機械製造工業、電子工業、生活用機械製造工業、生產用金屬品工業、日用金屬品工業、機械設備及金屬品修理工業等。機械工業的製造水平直接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和現代化程度。
1949年以前,中國的機械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僅在上海、天津、沈陽、大連等沿海城市有些技術落後、設備陳舊的中小型機械廠,只能修配和生產一些簡單的機電產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機械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截至1980年,僅機械工業部系統,就擁有機床、發電設備、冶金設備、礦山設備、通用機械、汽車、軸承等近100個行業,能生產2.6萬多種機電產品,為全國3000多個大中型建設項目提供了大量的機械設備,其中還有一批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重大成套設備。例如,為冶金工業提供了年產150萬噸鋼鐵聯合企業的成套設備,為煤炭工業提供了年產 250萬噸豎井煤礦成套設備,為化學工業提供了年產30萬噸合成氨和24萬噸尿素的成套設備,與此同時,還生產了一批技術水平較高的設備,各類高精度機床已發展到110種,並已向97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機床、鍛壓設備、冷凍設備、電動機、軸承、量具、刃具等 137種產品。對外援建了重型機器廠、電線廠、軸承廠、標准件廠等50多個項目。1980年以後,機械工業得到了很大發展。1985年,機械工業全行業產值達2235億元。
Ⅵ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部的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抄工業部,原國家部委機構。1952年開始組建,前後共計分有7個部。1982年,各機械工業部紛紛改名改制,一機部改為機械工業部、五機部改為兵器工業部。1986年機械工業部和兵器工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器工業部)合並為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1993年又成立新的機械工業部,1998年撤銷。
Ⅶ 第一機械工業部的介紹
第一機械抄工業部於1952年8月成立,主襲管:民用機械、電信、船舶。1958年2月,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二機械工業部和電機製造工業部合並為新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主管:民用機電。1982年5月,第一機械工業部與農業機械部、國家儀器儀表工業總局、國家機械設備成套總局合並為機械工業部。2008年信息產業部改為工業和信息化部,一直至今。
Ⅷ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部的歷史
1952年先後成立第一機械工業部和第二機械工業部。其職能為:
一機部:民用機械、電信、船舶
二機部:兵器、坦克、航空工業
1956年增設第三機械工業部,其職能為:
三機部:核工業和核武器
1958年將二機部、一機部、電機部合並為新的一機部,三機部改稱二機部。
1960年從一機部拆分出三機部。
1963年先後從三機部拆出四機部、五機部和六機部。其職能分別為:
一機部:民用機械
二機部:核工業和核武器
三機部:航空
四機部:電子工業
五機部:兵器
六機部:造船
1964年以國防部五院為基礎增設第七機械工業部,其職能為:
七機部:洲際導彈(航天)
1965年1月4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將1959年設立的農業機械部改名為第八機械工業部,陳正人繼續任部長。 至此,新中國歷史上「八機並存」局面第一次形成,分別主管民用機電、原子能、航空工業、無線電工業、兵器工業、造船工業、航天工業和農機工業。1970年4月,中央決定第八機械工業部與第一機械工業部合並為第一機械工業部。八機部的「番號」暫時撤銷。
1965年,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結果如下:段君毅為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劉傑為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孫志遠為第三機械工業部部長、王諍為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邱創成為第五機械工業部部長、方強為第六機械工業部部長、王秉璋為第七機械工業部部長、陳正人為第八機械工業部部長。 1975年增設第八機械工業總局。
八機總局:戰術導彈
1979年第八機械工業總局更名為第八機械工業部。
1981年八機部並入七機部。
(註:1979年中央決定將原七機部下屬的第八機械工業總局更名為第八機械工業部,主管戰術導彈的工業生產和科研。1981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決定將第八機械工業部和第七機械工業部合並。兩部合並後,保留第七機械工業部,撤銷第八機械工業部。)
1982年,各機械工業部紛紛改名改制:
一機部改為機械工業部:第一機械工業部與農業機械部、國家儀器儀表工業總局、國家機械設備成套總局合並為機械工業部;
二機部改為核工業部
三機部改為航空工業部
四機部改為電子工業部
五機部改為兵器工業部
六機部改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
七機部改為航天工業部 1986年機械工業部和兵器工業部合並為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
1988年機構改革,國務院部委中撤消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和電子工業部,成立機械電子工業部。
1993年改革時又被拆成兩個部——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
1998年改革,兩個部又都撤銷,新組建成立信息產業部。
2008年信息產業部改為工業和信息化部,一直至今。
(右圖為:1998年3月10日,九屆人大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會議廳的巨大顯示屏上,清楚地顯示著此項議案投票的統計結果。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具體方案中擬不再保留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部(1993年成立的新機械工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工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冶金工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等15個部、委)
Ⅸ 什麼是機械工業部
就是機械加工廠唄
Ⅹ 機械工業部
該部在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已經被裁撤,現在有機械工業協會,屬於行業協會的性質,沒有行政管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