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注塑機機械手參數如何設置使用說明書
確認電源及空壓源等動力源都妥善接好,檢查機械手空氣調壓閥壓力至0.4mpa-0.6mpa。
打開機械手電筒源,進行機械手原點復歸動作。
設定機械手的各動作模式,(按照具體產品所需選擇)。
根據機械手夾具上的標貼參數,輸入機械手待機位置和夾取位置。
根據標貼上參數設定注塑機開模行程。
檢驗夾具螺釘是否有松動,抱夾夾片是否有損壞,氣缸伸縮是否正常,是否漏氣,吸盤是否完好,金具是否有卡死等不良現象。
夾具安裝OK後,觀察夾具所有金具是否在同一個垂直面上,若不在,則調整連接快上的阻擋螺釘使夾具處於同一垂直面上。
半自動微調夾取位置,調整OK後,保存參數。
然後依次設定機械手的姿勢位置,途中開放位置,產品開放位置等。
進入機械手定時器模塊,對各個動作時間進行初步設置。並初步設定注塑機頂針頂出延時(2s)與後退延時(5s)。
進行注塑機及機械手的全自動運行操作。
首次全自動狀態下,因為了使機械手與注塑機之間能有最好的配合,請仔細觀察全自動狀態下兩個設備的運行情況,然後微調機械手的各項時間與注塑機的各項時間(頂針頂出延時、頂針後退延時、中間循環時間等),以便機械手做到最迅速穩定的動作反應。
調整完畢,進行全自動生產。觀察20模或半小時以上且無故障報警後方可離開。
② 機械手操作流程
機械手的操作流程:
1、先接好氣管,讓機械手氣壓表的氣壓在4kg-8kg之間。
2 、打開機械手內電源開關,並在注塑機控制容板上打開機械手功能鍵。
3 、注塑機開模完成後,先手動放下機械手臂,並調節好手臂下降的位置。在調試機械手的各行程位置時,首先模開到足夠寬的位置,再把機械手氣缸里的氣放掉,用手慢慢地托下主臂,再逐一進行調試,以免機械手下降時損壞模具及治具
4 、按「手動」鍵,即可進入手動操作畫面,依所須動作,先按「選擇」鍵,再 按「動作」鍵,依次調節好各動作的延時時間,檢查安全報警裝置,機械手取出異常時能否發生報警,開機之前必須調好檢測,以免壓模 。
5、按產品的要求設定或選擇所需要的程式合理進行取物, 然後在注塑機自動狀態下,按「全自動」鍵即可進入自動生產。
6、如要修改動作程式:按「停止」鍵和「修改」鍵,進入程式修改畫面。
7、技術人員可依據不同的模具,輸入動作程式「0-99」,確定後按「輸入」鍵 確認,再按「停止」鍵,然後按「全自動」鍵進入自動生產。
8、其它設定參照設備使用說明書。
③ 機械手是如何操作的,運行時的步驟復雜嗎
確認電源及空壓源等動力源都妥善接好,檢查機械手空氣調壓閥壓力至0.4mpa-0.6mpa。
打開機械手電筒源,進行機械手原點復歸動作。
設定機械手的各動作模式,(按照具體產品所需選擇)。
根據機械手夾具上的標貼參數,輸入機械手待機位置和夾取位置。
根據標貼上參數設定注塑機開模行程。
檢驗夾具螺釘是否有松動,抱夾夾片是否有損壞,氣缸伸縮是否正常,是否漏氣,吸盤是否完好,金具是否有卡死等不良現象。
夾具安裝OK後,觀察夾具所有金具是否在同一個垂直面上,若不在,則調整連接快上的阻擋螺釘使夾具處於同一垂直面上。
半自動微調夾取位置,調整OK後,保存參數。
然後依次設定機械手的姿勢位置,途中開放位置,產品開放位置等。
進入機械手定時器模塊,對各個動作時間進行初步設置。並初步設定注塑機頂針頂出延時(2s)與後退延時(5s)。
進行注塑機及機械手的全自動運行操作。
首次全自動狀態下,因為了使機械手與注塑機之間能有最好的配合,請仔細觀察全自動狀態下兩個設備的運行情況,然後微調機械手的各項時間與注塑機的各項時間(頂針頂出延時、頂針後退延時、中間循環時間等),以便機械手做到最迅速穩定的動作反應。
調整完畢,進行全自動生產。觀察20模或半小時以上且無故障報警後方可離開。
④ 注塑機如何配置機械手
大型橫走機
配置和用途:
1.大型橫走械手系列適用於350~4000頓的各型卧式射出成型機的成品及水口取出.
2.手臂形式有單截式和雙截式;上下行程從1200~3000mm.可增加副臂用於三片模,同時夾成品與水口.
3.橫行軸標准為變頻馬達驅動(也可根據實際需要來選購AC伺服馬達驅動).
4.上下,引拔為氣缸驅動,節省成本.成品臂上下軸可根據需要選購AC伺服馬達驅動,增加模內的取出效率.
5.安裝機械手可以提高產能(20~30%),降低產品的不良率和精準的控制生產量.
6.可保障操作人員的安全性,減少浪費.
機體結構:
1.橫行軸標准採用變頻馬達驅動,也可以選購AC伺服馬達驅動,定位精度可達±0.1mm.
2.上下及引拔軸標准使用氣缸驅動,正臂上下可選購AC伺服馬達驅動,橫行\引拔\上下均使用精密直線高剛性線性滑軌,耐磨耗壽命長.
3.上下手臂使用質量輕高剛性的鋁合金擠型結構梁,可達到取出速度快,震動小,高效能及使用壽命長的要求.模組化設計大量生產,零件互換性強.
側姿倒角機構
可配合公模或母模取出,固定倒角90°.
雙截式手臂
採用高剛性線性滑軌及鋁合金結構梁,特殊設計的皮帶倍速機構,大幅度的縮短上下手臂的結構
高度,上下氣缸只需一半的行程即可達到全行程.除了可以增加上下行的速度及穩定性,並且可配合
廠房高度低的場所.
選購功能:
1.引拔電動調整:引拔位置,行程電動遙控調整,節省調整時間增加操作的安全性.
2.上下電動調整行程:上下行程電動遙控調整,即可節省調整時間又可增加操作的安全性.
3.橫行軸數位控制:數位設定橫行行程,可多點及循環置放成品,最多可放99點,用於排列成品.
4.橫行伺服馬達驅動:橫行軸可選用AC伺服馬達驅動,並採用精密級行星減速機以皮帶傳動,速度
快定位精準;定位精度達±0.1mm,可應用於需定位精準之取出.
5.噴離型劑組:可以設定幾模噴/每次噴多久/噴頭可以裝在手臂或模具上,最多可以設定兩組.
6.中板檢測:應用於三板模時確認中板位置,避免副臂撞到模具.
7.成品光電檢測:放置成品於輸送帶上防止成品互撞.
8.空壓剪裝置:可以安裝於手臂上或橫行端剪料頭.
9.模外置物慢速下行:可以避免撞傷操作人員.
備注:此系列機型橫行軸數位控制,橫行伺服馬達驅動,上下軸伺服馬達驅動三種選購功能只能三選一.
機體結構
中型橫走機械手:
配置和用途:
1. 中型橫走機械手系列適用於80-600T的各型卧式射出成型機的成品及水口取出。
2. 手臂型式為雙截式;可增加副臂用於三片模,同時夾成品與水口;上下行程從800-1200mm為氣缸驅動。
3. 橫行驅動方式:標准為變頻馬達驅動(可選購AC伺服馬達驅動)。
4. 成品臂上下軸可依需要選購AC伺服馬達驅動,增加模內的取出效率。
5. 機械手可以提高產能、降低產品的不良率和精準的控制生產量。
6. 保障操作人員的安全性、減少人工和浪費。
結構和功能:
1. 橫行軸採用變頻馬達驅動(也可以選購AC伺服馬達驅動),上下及引拔使用氣缸驅動。
2. 橫行、上下手臂均採用進口的高剛性鋁合金擠型梁配合高剛性精密線性滑軌,能達到取出速度快、高效能、高精度、使用壽命長的要求。
3. 雙截式手臂採用特殊設計的皮帶倍速機構,可縮短上下手臂的結構高度,上下氣缸只需一半的行程即可達到全行程和配合廠房較低之場所。
4. 側姿倒角機構 可配合動模或定模取出和固定倒角90度。
5. 治具預留氣壓管路與檢測訊號,預留一吸一抱兩個迴路,可供吸夾抱等治具的取出應用,可應用於各種成品多樣化的取出。
6. 變頻馬達驅動橫行軸採用進口高剛性精密線性滑軌,動作平穩.順暢.耐磨和使用壽命長。
人性化設計:
1. 控制系統對話式操作,可以切換中文或英文頁面,操作簡單和容易學習
2. 8組內建標准程式和20組的模具記憶,可隨意搭配使用,具備L/U型取出功能,並可搭配置物方式、側姿選擇和頂針設定等功能.
3. 自動檢測故障情況並自動記錄.
4. 可在定模方向取出,搭配各項側姿動作,也可選擇不同的置料方式(橫出置料、橫入置料和外側同時置料)。
5. 所有的計時、計數均可在自動運轉模式中修改。
6. 模組化的控制板設計,更換維修方便;重視與射出機的連結安全規范,所有與成型機的輸入輸出訊號都使用干接點訊號,以防止相互干擾。
7. 備用輸出點可以連接其他自動化設備,如輸送帶和承接台等。
8. 可選購CE機型,符合EUROMAP 12 or 67與SPI的標准,並附有標准介面。
9. 可選購中板檢測和置物安全檢測等,避免副臂撞模,搭配全廠自動化使用。
10. 橫行軸可選購AC伺服馬達驅動,並採用精密級行星減速機和齒輪. 齒條傳動,速度快.定位精準,定位精度高達±0.1mm。
選購配置:
A.引撥行程和上下行程電動遙控調整,節省調整時間和增加操作的安全性。
B.成品臂上下軸由AC伺服馬達驅動,可快速的上下行動作,節省模內取出時間,增加效率,並可在模外設置不同的置物高度,定位精度為±0.2mm。
C.模外置物慢速下行,可避免撞傷操作人員。
D.橫行伺服馬達、上下軸伺服馬達驅動二種選購功能只能二選一。
輕型橫走機械手
配置和用途:
1.輕型橫走機械手系列適用於50~300T的各型卧式射出成型機的成品及水口取出。
2.單截式型號有LPL-Q550/Q650,雙截式型號有LPL-Q750/Q850,上下行程從550~850mm,可用於三片模同時夾成品與水口。
3.橫行驅動方式:氣壓驅動和變頻馬達驅動(可選購AC伺服馬達驅動)。
4.機械手可以提高產能、降低產品的不良率和精準的控制生產量。
5.保障操作人員的安全性、減少人工和浪費。
結構和功能:
1.橫行軸採用無桿缸驅動或變頻馬達驅動(也可以選購AC伺服馬達驅動),上下及引拔軸使用氣缸驅動。
2.橫行、上下手臂均採用進口的高剛性鋁合金擠型梁與線性滑軌.配合高剛性軸承鋼,能達到取出速度快、高效能、高精度、使用壽命長的要求。
3.雙截式手臂採用特殊設計的皮帶倍速機構,可縮短上下手臂的結構高度,上下氣缸只需一半的行程即可達到全行程和配合廠房較低之場所。
4.側姿倒角機構 可配合動模或定模取出和固定倒角90度。
5.治具預留氣壓管路與檢測訊號,預留一吸一抱兩個迴路,可供吸夾抱等治具的取出應用,可應用各種成品多樣化的取出。
6.無桿缸驅動 LPL-Q550/Q650橫行軸採用進口無桿缸驅動,配合高剛性精密線性滑軌,動作平穩.順暢.耐磨和使用壽命長,兩端均採用氣壓緩行及油壓緩行器,停止平穩。
人性化設計:
1. 控制系統對話式操作,可以切換中文或英文頁面,操作簡單和容易學習
2. 8組內建標准程式和20組的模具記憶,可隨意搭配使用,具備L/U型取出功能,並可搭配置物方式、側姿選擇和頂針設定等功能.
3. 自動檢測故障情況並自動記錄
.4. 可在定模方向取出,搭配各項側姿動作,也可選擇不同的置料方式(橫出置料、橫入置料和外側同時置料)。
5. 所有的計時、計數均可在自動運轉模式中修改。
6. 模組化的控制板設計,更換維修方便;重視與射出機的連結安全規范,所有與成型機的輸入輸出訊號都使用干接點訊號,以防止相互干擾。
7. 備用輸出點可以連接其他自動化設備,如輸送帶和承接台等。
8. 可選購CE機型,符合EUROMAP 12 or 67與SPI的標准,並附有標准介面。
9. 可選購中板檢測和置物安全檢測等,搭配全廠自動化使用。
10.橫行軸可選購AC伺服馬達驅動,並採用精密級行星減速機和齒輪. 齒條傳動,速度快.定位精準;定位精
斜臂式機械手
配置和用途
1. 斜臂式機械手系列適用於15~280頓的各型卧式射出成型機,用於取出兩板模的成品及水口。
2. 型號有LPL~X450/X550/X650/X750/X850, 手臂形式有單截式和雙截式;上下行程從450~850mm,專用於兩板模具。
3. 單功能用於夾水口,全功能可以夾水口或同時夾水口與吸成品。
4. 機械手可以提高產能、降低產品的不良率和精準的控制生產量。
5. 保障操作人員的安全性、減少浪費。
結構和功能
1.雙截式手臂採用特殊設計的皮帶倍速機構,可縮短上下手臂的結構高度,上下氣缸只需一半的行程即可達到全行程,並且可配合廠房高度較低之場所。
2.左右旋轉結構,方便調整置物方向,不需更換氣管及磁簧開關。
3.夾具旋轉機構,可以旋轉90°放置成品及水口。
4.換模調整機構,換模時僅需將固定把手鬆開,全機可旋轉90°,提升換模效率。
5.全機採用鋁合金精密鑄造,搭配精密加工,整機穩固可以承受高速運動,耐久使用。
6.上下手臂採用進口的高剛性線性滑軌,引拔採用質量輕高剛性鋁合金擠型梁配合線性軸承及高剛性軸承鋼,能達到取出速度快、高效能、高精度、使用壽命長的要求。
人性化設計
1. 控制系統對話式操作,可以切換中文或英文頁面,操作簡單和容易學習。
2. 8組內建標准程式,可儲存12組教導程式,完全滿足生產各種產品的需求及形式。
3. 50組模具記憶功能,可以節省換模的設定調整。
4. 自動檢測故障並自動記錄,方便故障排除。
5. 手動操作時,可以顯示所有的輸出與輸入接點於操作介面上,維修方便快速。
6. LED顯示重要訊號,如安全門、開模完、允許關模、頂針和成品檢測。
7. 備用輸出點可以連接其他自動化設備,如輸送帶和承接台等。
8. 自動運轉下可以修改各項延遲時間與計數,操作簡單方便。
9. 可選購CE機型,符合EUROMAP與SPI的標准。
立式機械手:
配置和用途:
1.立式機械手適用於50~180噸的各型立式射出成型機,用於取出成品及水口.
2.型號有LPL-V550/LPL-V650,手臂形式有單截式;上下行程從550~650mm,專用於兩板模具.
3.機械手可以提高產能,降低產品的不良率和精準的控制生產量.
4.保障操作人員的安全性,減少浪費.
結構和功能:
1.左右旋轉結構,方便調整置物方向,不需更換氣管及磁簧開關.
2.夾具旋轉機構,可以旋轉180°放置成品及水口.全機可旋轉45°,90°.
3.上下手臂採用進口的高鋼性線性滑軌,引拔採用質量輕高鋼性鋁合金擠型梁配合線性軸承及高鋼性軸承鋼,可達到取出速度快,高效能,高精度,使用壽命長的要求.
人性化設計:
1.控制系統採用對話式操作,可以切換中英文頁面,操作簡單和容易學習.
2.8組內建標准程式,可儲存12組教導程式,完全滿足生產各種產品的需求及形式.
3.50組模具記憶功能,可以節省換模後的設定調整.
4.自動偵測故障並記錄,方便故障排除.
5.手動操作時,可顯示所有輸入,輸出接點於操作界面上,維修方便快速.
6.LED顯示重要信號,如安全門,開模完,允許關模,允許托進和成品檢測.
7.備用輸出點可以連接其它的自動化設備,如輸送帶和承接台等.
8.自動運轉下可修改各項動作的延遲時間與記數,操作簡單方便.
9.可以選購CE機型,符合EUROMAP與SPI的標准.
縱走機械手:
配置及用途:
1.縱走系列機械手適用於50~450頓的各型卧式射出成型機的成品及水口取出.
2.手臂形式有單截式和雙截式;上下行程從600~1000mm.可增加副臂用於三片模,同時夾成品與水口.
3.橫行軸標准為AC伺服馬達驅動.
4.安裝方向與傳統的橫走式不同,是將成品與料頭取出放置於射出機尾端,可以節省射出機的放置空間.上下,引拔為氣缸驅動,節省成本.增加模內的取出效率.
5.安裝機械手可以提高產能(20~30%),降低產品的不良率和精準的控制生產量.可保障操作人員的安全性,減少浪費.
機體結構:
1.橫行軸標准採用變頻馬達驅動,也可以選購AC伺服馬達驅動,定位精度可達±0.1mm.
2.上下及引拔軸標准使用氣缸驅動,橫行\引拔\上下均使用精密直線高剛性線性滑軌,耐磨 耗壽命長.
3.上下手臂使用質量輕高剛性的鋁合金擠型結構梁,可達到取出速度快,震動小,高效能.
4.使用壽命長的要求.模組化設計大量生產,零件互換性強.
5.雙截式手臂,採用高剛性線性滑軌及鋁合金結構梁,特殊設計的皮帶倍速機構,大幅度的
縮短上下手臂的結構高度,上下氣缸只需一半的行程即可達到全行程.除了可以增加上 下行的速度及穩定性,並且可配合廠房高度低的場所.
人性化設計:
1.控制櫃與機體結構合於一體,節省空間,模組化的控制板設計,更換維修非常方便.
2.控制面板採用對話式操作,可以切換中文或英文頁面,操作簡單易學.
3.內建標准程式,可以隨心所欲的搭配使用,具L/U型取出功能,並可搭配置物方式,側姿選擇,頂針設定,不良品警報等功能,完全滿足生產各種產品的需求及形式.
4.20組模具記憶功能,可以節省換模後的設定調整.
5.可自動檢測故障情況顯示於幕面並自動記錄,方便故障排除.
6.手動操作時,可以顯示所有的輸入,輸出接點於操作界面上,維修方便快速.
7.備用輸出點可以連接如輸送帶和承接台等.
8.自動運轉下可以修改各項動作的延遲時間與記數,操作簡單方便.
9.特別重視與射出機的連接安全規范,所有與成型機的輸入輸出信號都使用干接點信號,以防止相互干擾.
10.可以選購CE機型,符合EUROMAP與SPI的標准,並附有標 准介面.
⑤ 注塑機機械手操作步驟
橫走式伺服機械手來臂可以沿XYZ(即前後、自左右、上下)方向移動。
手臂的末端可以安裝取出治具,取出治具上面可以根據產品不同安裝取出產品用的吸盤或抱具,或夾取料頭用的氣動夾嘴。
當模具開模後,機械手臂下降到模具內合適的位置吸住產品、夾住料頭,並將產品和料頭從模具上取出來,然後機械手臂上升到模具上面,再移動到注塑機後面(有時移動到前面),夾嘴在料頭箱上方開放,讓料頭落下到料頭箱內。
產品隨機械手繼續移動到合適位置後手臂下降,手臂反轉90度,將產品放在傳送帶或整列機上。然後機械手臂回到模具上方等待取出下一模產品。
大概就是這么一個過程。因此需要根據產品要求先設定好機械手動作模式,並設定好機械手每一步動作需要到達的位置和速度,以及等待時間等。試運行沒有問題後才可以全自動運轉。
⑥ 注塑機 機械手 怎麼調 詳細說明
首先來你要關掉氣壓,手動調整好位置自,防止擦花模和機械手損壞,之後先調好模式,也就是說是吸還是夾。之後就可以打開氣壓用手動運行一次,可以後調整時間,
可以之後。打開全自動,檢查報警感應器是否有作用,之後就可以生產了.調試注塑機機械手分為裝機調試和生產速度調試,裝機中可以把速度放慢,只要把速度調
試就好,生產中就不同了,要你的注塑機機械手來配合注塑機調試。
注塑機機械手速度方面大多都是用氣壓來控制的(模外釋放動作:主臂下降,主臂前進,主臂夾放,主臂後退,主臂上升,機身迴旋,主臂下降,主臂夾放,主臂上升,機身旋轉,主臂復位,)這些都是注塑機機械手動作是用來調整時間用的。
⑦ 機械手的軸數是如何定義的
機械手的軸數是如何定義的?焊接機械手本體是6軸,也就是多關節6軸機械手,有6個關節,也就是6個伺服電機和編碼器;康弗斯解答但是有的設備還有周邊軸,比如:移動滑軌,變位機等。
⑧ 機械手設計該如何確定尺寸
機械手臂的計算過程大致分為:1,通過機械原理這本書中,求解機構方程內,得出各桿件所需的尺容寸(當然是你設計所要求的) 2,通過所需握力,選定動力傳動部件,是用液壓還是用步進電機。這個步驟的液壓力和步進電機的功率可以通過計算機械手的手掌大小計算力矩。這個可以通過ADAMS計算得出,這個步驟不明白可以提問。 3,得到第一步的運動學公式,可以在ADAMS里模擬手臂的運動。第二部得出的液壓力和電機功率(當然,手指的運動學方程也得跟出來),可以模擬手臂到達要握的地點時開始握起的動作模擬。 這個設計題目是機械原理的課程設計,可以多看看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手冊。如果是畢業設計的話,疲勞和載荷都得進行計算。不知道你們怎麼要求的。
⑨ 注塑機機械手操作步驟是什麼
確認電源及空壓源等動力源都妥善接好,檢查機械手空氣調壓閥壓力至0.4mpa-0.6mpa。
打開機械手電筒源,進行機械手原點復歸動作。
設定機械手的各動作模式,(按照具體產品所需選擇)。
根據機械手夾具上的標貼參數,輸入機械手待機位置和夾取位置。
根據標貼上參數設定注塑機開模行程。
檢驗夾具螺釘是否有松動,抱夾夾片是否有損壞,氣缸伸縮是否正常,是否漏氣,吸盤是否完好,金具是否有卡死等不良現象。
夾具安裝OK後,觀察夾具所有金具是否在同一個垂直面上,若不在,則調整連接快上的阻擋螺釘使夾具處於同一垂直面上。
半自動微調夾取位置,調整OK後,保存參數。
然後依次設定機械手的姿勢位置,途中開放位置,產品開放位置等。
進入機械手定時器模塊,對各個動作時間進行初步設置。並初步設定注塑機頂針頂出延時(2s)與後退延時(5s)。
進行注塑機及機械手的全自動運行操作。
首次全自動狀態下,因為了使機械手與注塑機之間能有最好的配合,請仔細觀察全自動狀態下兩個設備的運行情況,然後微調機械手的各項時間與注塑機的各項時間(頂針頂出延時、頂針後退延時、中間循環時間等),以便機械手做到最迅速穩定的動作反應。
調整完畢,進行全自動生產。觀察20模或半小時以上且無故障報警後方可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