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材料方面:從經濟方面考慮就碳硫分析儀,好的就光譜分析儀;
二、工藝方面(過程):
1、焊接強度:扭力扳手(測量焊接強度);
2、熱處理:萬能試驗機(測抗拉強度、保載等等)、洛氏硬度計、維氏硬度計、切割機、金相塊鑲嵌設備、金相拋光沙盤(金相用、打維氏硬度用等);
3、過程數據驗證:光學投影儀(測量沖壓後的R角,中心距等等)或者其他異性件關鍵尺寸、偏擺儀(拉伸後測量圓度)、試驗用平台、百分表、帶表高度尺等等;
4、焊接後氣密性:試水機(某些焊接件有氣密要求的);
三、成品檢測方面:
1、試驗用小刀、不幹膠等(用來做噴漆表面劃格試驗);
2、鹽霧試驗箱(CASS、NSS)等鹽霧試驗用(需要去購買若干試驗需要的各種化學葯水);
3、快速測厚儀(小巧攜帶方便噴塑都可以用)或電解測厚儀(鍍層厚度);
4、電爐(用於燒煮等);
5、購買各種簡單工具(如鉗子、銼刀、活動扳手等等)以及製作一些試驗用的夾具、檢測用的專用檢具(某些檢具特貴要放在試驗室保險些)。
同意一樓觀點:先請個能勝任崗位的員工過來,幫你解決這些問題。
另外我個人覺得:自建試驗室是件好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講,你是真正想把產品做好(品質是企業生存之本),但是一個試驗室要是全部建起來(什麼都有),可能耗資幾百萬以上,簡單的也要好幾十萬。其實,我認為:任何一個產品,從兩方面入手,第一:原材料;第二:工藝。材料方面目前國內有很多非常有實力的廠商(如寶鋼、鞍鋼、武鋼等等)選擇一個好的材料供應商材質方面基本是可以保證的(對方有材質報告);再就是讓你企業裡面技術和品管相關人員以及各個工序老師(有經驗的老師往往比紙上談兵好)組織成一個小組(所謂精英團隊),將經常出問題的零件羅列出來,分析其工藝,是否還有更加好的工藝,如果工藝沒有問題,那麼基本就是設備或者人為造成的了,這就需要你花費培訓了。
綜上所述:你自建試驗室目的只有一個,做好品質,分析後必要的設備就買過來,不必要的就先不買了,好了,不羅嗦了哈~!我還在加班~!
『貳』 濟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實驗室都有哪些,都從事什麼實驗
有那麼多實驗室
『叄』 南京理工大學機械實驗室有多大
本科主要是工程訓練中心,研究生什麼的都是自己的教研室,但是現在很多實驗都是在外地,很多軍工實現學校沒辦法做。
『肆』 機械實驗室標語
實驗室標語集錦物理實驗室:
1、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2、除了實驗之外,沒有別的辦法可以識別錯誤。
3、科學是指揮官,實踐是戰士。
4、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5、傳聞不如親見,視影不如察形。
6、知之者不如行之者。
7、實驗是科學之父。化學實驗室:
1、任何人都得承認實驗是科學之父。
2、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得來。
3、耳聞不如目見,目見不如足踐。
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
5、探索、求知、明理
6、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生物實驗室:
1、耳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實驗。
2、虛爭空言,不如試之易效。
3、感覺並不欺騙人,判斷倒會欺騙人。
4、大膽探索,反復實驗。
5、細心觀察,認真分析,科學總結。
6、凡事不經實踐檢驗就肯定這是愚蠢。
化學實驗室安全歌
水火無情,人命關天,安全第一,牢記心田。
一防水患,二防火險,三防爆炸,四防觸電。
實驗之前,准備在先,防護用品,一應俱全。
實驗之中,不得擅離,及時觀察,預防突變。
短暫離開,同伴照看,尤應注意,停水停電。
加熱過夜,最是危險,確需如此,要五保險:
調壓變壓,使用繼電,硅油熱包,用作熱源。
不準迴流,不開水冷,溫度恆定,方可安眠。
用水注意,水管緊連,水量勿猛,下班拔管。
使用電器,先查電線,防止短路,防止漏電。
慎用煤氣,小心引燃,遠離溶劑,遠離實驗。
明火加熱,通風在先。高壓氣瓶,放穩放遠。
氫氣鋼瓶,操作要嚴。家用冰箱,不適實驗。
箱內容器,一定蓋嚴,要放平穩,務貼標簽。
劇毒試劑,專人領取,金屬鉀鈉,存放專點。
各種溶劑,勿貯太多,存於陰處,入夏尤然。
殘渣廢液,不可入池,分門別類,各歸其天。
實驗室內,保持整潔,不能用膳,不準抽煙。
最後離室,是個關鍵,水電氣窗,閘銷復原。
滅火用具,經常檢查,急救葯品,常備手邊。
遇有險情,先斷電源,報警號碼,隨處可見。
此歌唱完,認真實踐,膽大心細,永保安全1、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Having weighted it we know is importance.
Having considered it we know is drawback.
2、除了實驗之外,沒有別的辦法可以識別錯誤。
Nothing but experiment can distinguish mistakes.
3、科學是指揮官,實踐是戰士。
Science is a commander while practice is a soldier.
4、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Find out how to learn to learn well, Find out how to go to go farther.
5、傳聞不如親見,視影不如察形。
Seeing is better than hearing and in vesting is better than seeing.
6、知之者不如行之者。
To do is better than to say.
7、實驗是科學之父。
Experiment is the father of science.
1、任何人都得承認實驗是科學之父。
Anyone has admitted an experiment is the father of science.
2、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得來。
All of the reasons must come from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s.
3、耳聞不如目見,目見不如足踐。
Seeing is better than listening while practice is the best.
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
One shouldn』t believe everything he close oneself rather than truths from books.
5、探索、求知、明理
Explore truths ,seek knowledge and you'll understand reasons.
6、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Lookers-one will not experience happiness of observers.
1、耳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實驗。
Nothing is better than experiments.
2、虛爭空言,不如試之易效。
Attempt is more effective than empty words.
3、感覺並不欺騙人,判斷倒會欺騙人。
Feeling is not always right but judging sometimes.
4、大膽探索,反復實驗。
Explore bravely and do experiments repeatedly.
5、細心觀察,認真分析,科學總結。
Careful observation seriously analysis and scientific summary.
6、凡事不經實踐檢驗就肯定這是愚蠢。
Without practice everything proves to be failure 1、化學千變萬化,實驗循規探秘;2、正確操作,細致觀察;3、動手動腦,探求規律;4、培養科學態度,提高科學素質;5、動手動腦,好學善思;6、學科學知識,攀科技高峰;7、大膽改革,求實創新;8、探索生命奧秘,提高生活質量;9、獨立思考,團結合作;10、化學改善生存環境,共享綠色世界;科技創造美好生活,建設和諧家園。11、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12、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得來;
13、耳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實驗;14、任何人都得承認實驗是科學之父;15、科學是指揮官,實踐是戰士;
『伍』 什麼是實驗室機器人
實驗從開始到結束全自動自動處理,
所有流程由電腦控制,由機械臂或傳送帶傳送,
並進行分析.
『陸』 各種機械類研究所屬於什麼性質單位
機械工程研究院吧
『柒』 機械工程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知多少
澆築前應將模板內的垃圾、泥土,鋼筋上的油污等雜物清除干凈,並檢查鋼筋的水泥砂漿墊塊、塑料墊塊是否墊好。如使用木模板時應澆水使模板濕潤。柱子模板的掃除口應在清除雜物及積水後再封閉。
『捌』 清華大學的高技術實驗室是幹啥的
因該是搞實驗的開發實驗的的技術搞科驗的
『玖』 機械繫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的簡要概述
阮雪榆院士於1933年出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模具技術研究所所長、美國福特汽車公司-上海交通大學C3P聯合研究室主任、瑞士FEINTOOL公司高級顧問、韓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雜志編委、德國《Research in Engineering Design》雜志編委、國際環境保護與製造委員會(ICEM)常務委員。
阮雪榆院士是國際知名的塑性加工和模具技術專家,我國冷擠壓理論與技術的開拓者,在國內外首創冷擠壓許用變形程度理論,並首先研究成功黑色金屬的冷擠壓技術,著有《冷擠壓技術》等4部專著,對指導和推動我國冷擠壓理論與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曾先後主持完成國家重點攻關項目、上海市科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福特-中國研究與發展基金項目。阮雪榆院士獲得多項國家、部、市獎和國際獎勵。
阮雪榆院士在國內率先將CAD/CAM、數值模擬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引入到塑性加工和模具製造領域。並於1983年在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第二輕工業局的共同支持下建立了集科研、教學和生產為一體的上海模具技術研究所,先後完成科研成果400餘項,成果轉移和技術服務覆蓋了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及美國、日本、德國和瑞士等多個國家,涉及機械、航空、航天、汽車和電子等10多個行業。1994年國家計委在上海模具技術研究所的基礎上批准成立了模具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阮雪榆院士領導的科研隊伍針對高新技術的特點,有效地實施了「研究開發、技術轉移和工程支持」的戰略,以模具為載體和切入點,在先進製造技術的實施和應用方面完成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還首次提出了與國際合作的新模式-共建聯合研究室,幫助企業解決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中的具體問題,既得到了充分的資金支持,也學習到了國內外著名企業的高新技術的管理模式,更得到了最新的戰略和技術信息。他先後建立了30多家聯合研究室和應用中心,如上海汽車-上海交通大學汽車模具聯合工程中心、福特-上海交通大學C3P聯合研究室、瑞士FEINTOOL聯合研究室和美國DOCUMMEN航空結構聯合軟體開發中心等。
阮雪榆院士實施的高技術發展新戰略,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批准,在交通大學成立了產學研一體化的「冷鍛教席」。模具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經過國家驗收認為中心具有「很強的技術創新、開發和綜合能力及隊伍」,受到國內和國際學術界和企業界的高度評價。美國科學基金會(NSF)的官員到模具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進行了深入的考察,美國專家認為「中國模具CAD國家工程中心要比美國任一工程研究中心好得多」。美國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stitute)2007年6月的工程研究中心(ERC)報告中,該所調研了11個國家73個工程研究中心,將阮雪榆院士領導的上海交通大學模具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列於首位。
阮雪榆院士共指導博士研究生140名,博士後9名,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 謝友柏,男,1933年9月生於上海,1955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內然機製造專業,留校在機械原理及零件教研室任教,1957年隨學校遷至西安。1984年任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博士點首任博士導師,1986年被聘為教授。1988年任該校潤滑理論及軸承研究所所長。1979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會成立,任第一,二,三屆理事會副會長,1992年任理事長;與此同時還擔任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其它兼職有《摩擦學學報》副主編,《機械工程學報》、《中國機械工程》編委、上海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兼職教授,英《Proc IMechE,Part J,Journal of Engineering Fribologhy》編委等。1994年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謝友柏從事機械學、摩擦學研究及教學工作近40年,主持完成國家重要科研項目數十項。作為第一完成者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等國家、省部委、校獎12項和個人榮譽獎十餘種、專利2項,發表論著百餘篇,培養出博士16人,碩士31人。面對摩擦學這一涉足廣泛知識的領域,在潤滑、控制、可靠性、知識獲取、資料庫、專家系統等方面都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研究,並取得進展。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原有建立在簡單系統上的方法,提出了摩擦學(大)系統系統工程的基本思想,構造了理論上的框架,並在大型汽輪發電機組和高速透平機械轉子 軸承系統等的摩擦學設計上,得到重要和理論及應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