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bipap呼吸機的治療特點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 sars主要病理特徵是彌漫性肺泡損傷和炎症細胞浸潤。早期特徵是肺水腫、透明膜形成,部分病例出現纖維增生、肺纖維化甚至硬化。易出現低氧血症,治療可持續使用bipap呼吸機通氣至病情緩解,如低氧血症不能緩解,及時進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在施行bipap時必須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治療的有效性,二是醫務人員的安全性。因bipap有漏氣效應易致氣溶膠彌散,一定要注意醫務人員的防護。
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 bipap呼吸機是治療osahs的重要手段,特別適合老年人伴有心肺血管疾患,如合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它既保證上呼吸道開放,又符合呼吸生理過程,增加了治療依從性。患者接受培訓後,可以在家治療,每晚佩戴,療效顯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COPD早期病變局限於細小氣道,閉合容積增大,肺順應性減低。病變侵入大氣道,肺通氣功能障礙,最大通氣量降低。隨著病情發展,殘氣量和殘氣量占肺總量的百分比增加,肺泡和毛細血管大量喪失,通氣和血流比例失調,換氣功能發生障礙。肺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可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發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終出現呼吸衰竭。bipap呼吸機可應用COPD並呼吸衰竭的早期,控制呼吸衰竭,減少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需要,從而避免有創通氣帶來的各種嚴重並發症。bipap明顯增加肺泡通氣量,防治呼吸肌疲勞,顯著降低急性發作期COPD患者吸氣肌肉做功。肺泡通氣量(va)與二氧化碳分壓(paco2)的關系曲線呈反拋物線型,當paco2>80mmhg,兩者呈陡直的線性關系,va輕微增高,paco2迅速降低。當paco2<60mmhg,va與paco2的關系曲線較平坦,va適當增加,paco2改善有限,在此區間,不要過度追求paco2的降低而增加氣道壓力,隨著呼吸肌疲勞恢復,paco2將下降。徐思成等研究44例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使用無創正壓通氣(nppv)後,ph值升高,paco2下降,hr變慢。bipap用於治療COPD呼吸衰竭,目前被推薦為一線方法,療效肯定。
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的早期,支氣管痙攣是可逆的,各級支氣管很少有器質改變。隨著疾病的發展,氣道黏膜下組織水腫,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分泌物增多,平滑肌肌層肥厚,內源性呼吸末正壓(peepi)高,用peep不能使支氣管擴張,反而使肺泡壓力升高,患者難以接受,故急性重症支氣管哮喘應及早建立人工氣道。曾有學者將無創正壓通氣(nppv)技術應用於急性重症支氣管哮喘的治療,取得了一定臨床療效。詹慶元總結12例急性重症支氣管哮喘經面罩行nppv,早期應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通氣功能和氧合狀況,其中只有1例短期使用nppv失敗後改為有創通氣,其餘的使用nppv後呼吸頻率、ph值、paco2明顯改善。筆者認為bipap治療重症支氣管哮喘療效不可靠,不能作為常規應用。因為bipap呼吸機不能像有創通氣保證氣道的通暢,有時還存在人機不同步現象,不能有效排除氣道分泌物。對重度哮喘早期使用bipap呼吸機,可提高va,減少呼吸功,使用過程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無效時應及時進行有創通氣。
神經中樞和呼吸肌疾患 如腦血管病變、腦炎、腦外傷、葯物中毒、吉蘭·巴雷綜合征等誘發的呼吸衰竭,氣道阻力和肺順應性基本無變化,只要神志清醒,首選bipap呼吸機。
急性肺損傷(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 ards是ali發展而來,ali是早期階段,ards是晚期階段。由於肺內或肺外嚴重疾病引起肺毛細血管炎症損傷,繼發急性肺水腫和進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早期輕症患者可用bipap呼吸機。非感染性因素誘發的ards,如手術、骨折,短時通氣後迅速改善低氧,並能較快離線,首選bipap呼吸機通氣。感染性因素誘發者,病情重,應及早建立人工氣道。
心源性肺水腫 bipap呼吸機通氣不僅能改善氣體交換,通過左心室後負荷下降也能直接改善心功能。心功能不全時,胸腔負壓顯著上升。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使胸腔負壓下降,左心室跨壁壓、後負荷相應下降。心源性肺水腫患者神志清楚,自主呼吸強,需通氣的時間短,bipap呼吸機通氣治療的效果好。
機械通氣的撤離 bipap呼吸機可應用於撤機病人,即序貫機械通氣。研究表明,對於2h t管自主呼吸試驗失敗的病人,拔管後行無創正壓通氣較繼續行有創正壓通氣能提高撤機成功率,減少機械通氣時間,縮短icu住院天數,提高生存率。有學者建議利用「肺部感染控制窗」作為有創至無創的切換標准。對於氣管切開病人,需將氣切導管氣囊完全排氣,封閉氣切導管口,然後再行無創正壓通氣,如有需要可以更換較小口徑的氣切導管以減少氣道阻力。
❷ 撤插管呼吸機前,先停安定劑嗎
個人圖書館
呼吸機撤機指征及使用(丁香園)
18-06-26 zhhcd + 關注獻花(1) 收藏
機械通氣的撤離(Weaning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是指在使用機械通氣的原發病得到控制,患者的通氣與換氣功能得到改善後,逐漸地撤除機械通氣對呼吸的支持,使患者恢復完全自主呼吸的過程(簡稱撤機)。由使用機械通氣支持呼吸轉而完全依靠患者自身的呼吸能力來承擔機體的呼吸負荷,需要有一個過渡和適應的階段。大部分接受機械通氣的病例可以經過這一階段而成功的撤機。撤機的難易程度主要取決於患者的原發和背景疾病及機械通氣取代自主呼吸時間的長短。哮喘發作、外科手術和葯物中毒時的機械通氣所需時間短(數小時到數天),常可以迅速撤離,其方法簡單而且易於成功;而COPD合並慢性呼衰的急性發作、神經—肌肉病變、伴嚴重營養不良患者的機械通氣所需時間長(一周以上),則需在治療原發病的過程中採用一些技術方法,逐漸使患者過渡到自主呼吸,如何積極地創造撤機的條件,准確地把握開始撤機的時機和設計、實施一個平穩過渡的技術方案是撤離機械通氣中的三個主要問題。
一. 積極地為撤機創造條件
從呼吸力學的角度可以認為:呼吸衰竭的發生是由於呼吸泵功能(包括中樞驅動力和外周驅動力)不能適應呼吸負荷(包括前負荷和後負荷)的增加而需要呼吸機輔助通氣;撤機即意味著呼吸泵能完全耐受呼吸負荷時適時停止呼吸支持。所以,一旦病人上機,除了有效糾正引起呼吸衰竭的直接原因外,還應從保持呼吸中樞驅動力、改善外周呼吸肌力和耐力、降低呼吸呼吸前、後負荷等多個環節創造條件,積極地為撤機創造條件。
(一)有效地糾正引起呼吸衰竭的直接原因
有效地糾正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直接原因(支氣管—肺部感染,肺水腫,氣道痙攣,氣胸等)是撤離機械通氣的首要條件。只有在這一條件具備後,才可以考慮撤機問題。
(二)促進患者呼吸泵的功能
1.保持患者呼吸中樞適宜的神經驅動力
撤機前應使患者有良好的睡眠,否則會使呼吸中樞對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的反應下降;盡量避免使用鎮靜劑;糾正代謝性鹼中毒,以免反射性地引起肺泡通氣量下降;糾正感染中毒、電解質紊亂等原因所致腦病;對近期腦血管意外者待其神經功能有所恢復後再行撤機。
❸ 為什麼機械通氣可以用高濃度氧而鼻導管不行
二氧化碳瀦留的定義 二氧化碳瀦留同缺氧一樣,是一個專用病理學名詞,各種原因內引容起呼吸功能障礙,導致缺氧,使得二氧化碳增加、堆積、瀦留,影響細胞正常代謝和氣體交換,從而導致二氧化碳瀦留,出現一系列臨床表現。
❹ 實施機械通氣.切忌胸外按壓.為什麼不能胸外按壓
流腦病人出現呼吸衰抄竭時,使用呼吸興奮劑,若病人呼吸停止,應行氣管切開、氣管插管,實施機械通氣。切忌胸外按壓。
對於不能胸外按壓的原因,有觀點認為是流腦病人咽喉處攜帶高濃度腦膜炎奈瑟菌,胸外按壓可導致腦膜炎奈瑟菌擴散,感染周邊人員。另外,對於僅呼吸停止而心跳未停的情況,也並非胸外按壓的指征。
❺ 機械通氣時發生人機對抗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人機對抗即病人呼吸與呼吸機不同步。常表現為明顯氣促,可有氧飽和度下降等缺氧表現。呼吸機一般出現「高氣道壓力」報警,也可有「高分鍾通氣量」或「呼吸頻率過高」報警。根據病人表現以及呼吸機上的監測波形可以很容易發現人機對抗。
如處理不當可引起呼吸功耗增加,通氣量下降,心臟負荷增加甚至窒息等後果。
其他的樓上說的很明白了。
❻ 機械通氣中為什麼SIMV-PC比SIMV-VC更容易耐受,有時候換了個壓控病人就舒服多了,潮氣量也上來了
P壓力控制,復V容量控制,P模式下會根據制氣道壓力來調整呼吸,V模式根據容量來調整呼吸,
例如:Pi=8cmh2o時,吸氣壓力不會超過8,不管患者吸入的潮氣量多少,所以人機對抗就少,
而v模式下,如果Vi=450ml 那麼吸氣時,機器會給450ml,不會管你吸氣的氣道壓力大小,如果大於患者的承受量,會如何呢?應該明白了吧
❼ 如何設置呼吸機參數和調節參數
呼吸機的參數設置
一、呼吸機的潮氣量的設置
潮氣量的設定是機械通氣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容量控制通氣時,潮氣量設置的目標是保證足夠的通氣,並使患者較為舒適。成人潮氣量一般為5~15ml/kg,8~12mg/kg是最常用的范圍。潮氣量大小的設定應考慮以下因素:胸肺順應性、氣道阻力、呼吸機管道的可壓縮容積、氧合狀態、通氣功能和發生氣壓傷的危險性。氣壓傷等呼吸機相關的損傷是機械通氣應用不當引起的,潮氣量設置過程中,為防止發生氣壓傷,一般要求氣道平台壓力不超過35~40cmH2O。對於壓力控制通氣,潮氣量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預設的壓力水平、病人的吸氣力量及氣道阻力。一般情況下,潮氣量水平亦不應高於8~12ml/kg。
二、呼吸機機械通氣頻率的設置
設定呼吸機的機械通氣頻率應考慮通氣模式、潮氣量的大小、死腔率、代謝率、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目標水平和患者自主呼吸能力等因素。對於成人,機械通氣頻率可設置到8~20次/分。對於急慢性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患者,應設定較高的機械通氣頻率(20次/分或更高)。機械通氣15~30分鍾後,應根據動脈血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和pH值,進一部調整機械通氣頻率。另外,機械通氣頻率的設置不宜過快,以避免肺內氣體閉陷、產生內源性呼氣末正壓。一旦產生內源性呼氣末正壓,將影響肺通氣/血流,增加患者呼吸功,並使氣壓傷的危險性增加。
三、呼吸機吸氣流率的設置
1.容量控制/輔助通氣時,如患者無自主呼吸,則吸氣流率應低於40升/分鍾;如患者有自主呼吸,則理想的吸氣流率應恰好滿足病人吸氣峰流的需要。根據病人吸氣力量的大小和分鍾通氣量,一般將吸氣流率調至40~100升/分鍾。由於吸氣流率的大小將直接影響患者的呼吸功和人機配合,應引起臨床醫師重視。
❽ 機械通氣時氣道壓力能反應氣道阻力嗎
一、呼吸機的潮氣量的設置
潮氣量的設定是機械通氣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容量控制通氣時,潮氣量設置的目標是保證足夠的通氣,並使患者較為舒適。成人潮氣量一般為5~15ml/kg,8~12mg/kg是最常用的范圍。潮氣量大小的設定應考慮以下因素:胸肺順應性、氣道阻力、呼吸機管道的可壓縮容積、氧合狀態、通氣功能和發生氣壓傷的危險性。氣壓傷等呼吸機相關的損傷是機械通氣應用不當引起的,潮氣量設置過程中,為防止發生氣壓傷,一般要求氣道壓力不超過35~40cmH2O。對於壓力控制通氣,潮氣量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預設的壓力水平、病人的吸氣力量及氣道阻力。一般情況下,潮氣量水平亦不應高於8~12ml/kg。
二、呼吸機機械通氣頻率的設置
設定呼吸機的機械通氣頻率應考慮通氣模式、潮氣量的大小、死腔率、代謝率、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目標水平和患者自主呼吸能力等因素。對於成人,機械通氣頻率可設置到8~20次/分。對於急慢性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患者,應設定較高的機械通氣頻率(20次/分或更高)。機械通氣15~30分鍾後,應根據動脈血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和pH值,進一部調整機械通氣頻率。另外,機械通氣頻率的設置不宜過快,以避免肺內氣體閉陷、產生內源性呼氣末正壓。一旦產生內源性呼氣末正壓,將影響肺通氣/血流,增加患者呼吸功,並使氣壓傷的危險性增加。
三、呼吸機吸氣流率的設置
許多呼吸機需要設定吸氣流率。吸氣流率的設置應注意以下問題:
1.容量控制/輔助通氣時,如患者無自主呼吸,則吸氣流率應低於40升/分鍾;如患者有自主呼吸,則理想的吸氣流率應恰好滿足病人吸氣峰流的需要。根據病人吸氣力量的大小和分鍾通氣量,一般將吸氣流率調至40~100升/分鍾。由於吸氣流率的大小將直接影響患者的呼吸功和人機配合,應引起臨床重視。
2.壓力控制通氣時,吸氣峰值流率是由預設壓力水平和病人吸氣力量共同決定的,當然,最大吸氣流率受呼吸機性能的限制。
四、呼吸機吸呼比的設置
機械通氣時,呼吸機吸呼比的設定應考慮機械通氣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氧合狀態、自主呼吸水平等因素。
1.存在自主呼吸的病人,呼吸機輔助呼吸時,呼吸機送氣應與病人吸氣相配合,以保證兩者同步。一般吸氣需要0.8~1.2秒,吸呼比為1∶2~1∶1.5。
2.對於控制通氣的患者,一般吸氣時間較長、吸呼比較高,可提高平均氣道壓力,改善氧合。但延長吸氣時間,應注意監測患者血流動力學的改變。
3.吸氣時間過長,患者不易耐受,往往需要使用鎮靜劑,甚至肌松劑。而且,呼氣時間過短可導致內源性呼氣末正壓,加重對循環的干擾。臨床應用中需注意。
五、呼吸機氣流模式的設置
許多呼吸機有多種氣流模式可供選擇。常見的氣流模式有減速氣流、加速氣流、方波氣流和正弦波氣流。氣流模式的選擇只適用於容量控制通氣模式,壓力控制通氣時,呼吸機均提供減速氣流,使氣道壓力迅速達到設定的壓力水平。容量控制通氣中,有關氣流模式比較的研究較少,從現有資料來看,當潮氣量和吸氣時間/呼吸時間一致的情況下,不同的氣流模式對患者通氣和換氣功能及呼吸功的影響均是類似的。當然,容量控制通氣時,習慣將氣流模式設定在方波氣流上。不同氣流模式對患者的影響,應進一步深人研究和觀察。
六、呼吸機吸入氧濃度的設置
機械通氣時,呼吸機吸人氧濃度的設置一般取決於動脈氧分壓的目標水平、呼氣末正壓水平、平均氣道壓力和患者血流動力學狀態。由於吸人高濃度氧可產生氧中毒性肺損傷,一般要求吸人氧濃度低於50%~60%。但是,在吸人氧濃度的選擇上,不但應考慮到高濃度氧的肺損傷作用,還應考慮氣道和肺泡壓力過高對肺的損傷作用。對於氧合嚴重障礙的患者,應在充分鎮靜肌松、採用適當水平呼氣末正壓的前提下,設置吸人氧濃度,使動脈氧飽和度>88%~90%。
七、呼吸機觸發靈敏度的設置
目前,呼吸機吸氣觸發機制有壓力觸發和流量觸發兩種。由於呼吸機和人工氣道可產生附加阻力,為減少患者的額外做功,應將觸發靈敏度設置在較為敏感的水平上。一般情況下,壓力觸發的觸發靈敏度設置在-0.5~-1.5cmH20,而流量觸發的靈敏度設置在1~3升/分。根據初步的臨床研究,與壓力觸發相比,採用流量觸發能夠進一步降低患者的呼吸功,使患者更為舒適。值得注意的是,觸發靈敏度設置過於敏感時,氣道內微小的壓力和流量改變即可引起自動觸發,反而令患者不適。
八、呼吸機呼氣末正壓的設置
應用呼氣末正壓(PEEP)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肺容積、提高平均氣道壓力、改善氧合。另外,呼氣末正壓還能抵銷內源性呼氣末正壓,降低內源性呼氣末正壓引起的吸氣觸發功。但是呼氣末正壓可引起胸腔內壓升高,導致靜脈迴流減少、左心前負荷降低。呼氣末正壓水平的設置理論上應選擇最佳呼氣末正壓,即獲得最大氧輸送的呼氣末正壓水平,臨床上應用較為困難。對於ARDS患者,呼氣末正壓水平的選擇應結合吸入氧濃度、吸氣時間、動脈氧分壓水平及目標水平、氧輸送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肺力學監測(壓力-容積環)的開展,使呼氣末正壓選擇有據可依。一般認為,在急性肺損傷早期,呼氣末正壓水平應略高於肺壓力-容積環低位轉折點的壓力水平。對於胸部或上腹部患者,術後機械通氣時採用3~5cmH20的呼氣末正壓,有助於防止術後肺不張和低氧血症。
九、呼吸機氣道壓力的監測和報警設置
呼吸機通過不同部位監測氣道壓力,其根本目的是監測肺泡內壓力。常見的測壓部位有呼吸機內、Y管處和隆突。測壓部位離肺泡越遠,測定壓力與肺泡壓力的差異就可能越大。當病人吸氣觸發時,呼吸機內壓力、Y管壓力、隆突壓力和肺泡壓力依次降低,而當呼吸機送氣時,呼吸機內壓力、Y管壓力、隆突壓力和肺泡壓力依次升高。只有當氣流流率為零時,各個部位的壓力才相同。900C呼吸機的測壓部位在呼吸機內,而Newport和Drag呼吸機的測壓部位在Y管。
呼吸機對氣道壓力的監測包括:
1.峰值壓力 峰值壓力是呼吸機送氣過程中的最高壓力。容量控制通氣時,峰值壓力的高低取決於肺順應性、氣道阻力、潮氣量、峰值流率和氣流模式。肺順應性和氣道阻力類似的情況下,峰值流率越高,峰值壓力越高。一般來說,其它參數相同的情況下,採用加速氣流時的峰值壓力比其它氣流模式高。壓力控制通氣時,氣道峰值壓力水平與預設壓力水平接近。但是,由於壓力控制為減速氣流,吸氣早期為達到預設壓力水平;呼吸機提供的氣體流率很高,氣道壓力可能略高於預設水平1~3cmH20。
2.壓力 壓力為吸氣末屏氣0.5秒(吸氣和呼氣閥均關閉,氣流為零)時的氣道壓力,與肺泡峰值壓力較為接近。壓力控制通氣時,如吸氣最後0.5秒的氣流流率為象則預設壓力即為壓力。
3.平均壓力 平均壓力為整個呼吸周期的平均氣道壓力,可間接反映平均肺泡壓力。由於呼氣阻力多高於吸氣阻力,平均氣道壓力往往低於肺泡平均壓力。
4.呼氣末壓力 呼氣末壓力為呼氣即將結束時的壓力,等於大氣壓或呼氣末正壓。當吸氣延長、呼氣縮短時,呼氣末肺泡內壓仍為正壓,即產生內源性呼氣末壓力,此時,呼氣末的氣道壓力和肺泡壓力不同。因此,吸氣末氣道壓力高於肺泡內壓力,與氣道對氣流的阻力有關,而在呼氣末,如氣道壓力低於肺泡內壓力,則與內源性呼氣末正壓有關。值得臨床注意。
❾ 機械通氣中為什麼SIMV-PC比SIMV-VC更容易耐受,有時候換了個壓控病人就舒服多了,潮氣量也上來了
P壓力控制,V容量控制,P模式下會根據氣道壓力來調整呼吸,V模式根據容量來調整呼專吸,
例如:Pi=8cmh2o時,吸屬氣壓力不會超過8,不管患者吸入的潮氣量多少,所以人機對抗就少,
而v模式下,如果Vi=450ml
那麼吸氣時,機器會給450ml,不會管你吸氣的氣道壓力大小,如果大於患者的承受量,會如何呢?應該明白了吧
❿ 機械通氣psv模式下潮氣量是多少
將影響肺通氣,即產生內源性呼氣末壓力,呼氣時間過短可導致內源性呼氣末正壓,當潮氣量和吸氣時間。對於成人,從現有資料來看、加速氣流,一般要求氣道平台壓力不超過35~40cmH2O。但是,測定壓力與肺泡壓力的差異就可能越大。
4.呼氣末壓力 呼氣末壓力為呼氣即將結束時的壓力,機械通氣頻率的設置不宜過快,而流量觸發的靈敏度設置在1~3升。一般吸氣需要0。一般情況下,在吸人氧濃度的選擇上,改善氧合。但延長吸氣時間、隆突壓力和肺泡壓力依次降低,採用加速氣流時的峰值壓力比其它氣流模式高,平均氣道壓力往往低於肺泡平均壓力.8~1。而且、呼吸機吸入氧濃度的設置
機械通氣時、呼吸機的潮氣量的設置
潮氣量的設定是機械通氣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臨床應用中需注意、病人的吸氣力量及氣道阻力;分.5。由於呼氣阻力多高於吸氣阻力,與肺泡峰值壓力較為接近。一般來說、呼吸機氣流模式的設置
許多呼吸機有多種氣流模式可供選擇,以避免肺內氣體閉陷,由於壓力控制為減速氣流:
1.容量控制,等於大氣壓或呼氣末正壓,而Newport和Drag呼吸機的測壓部位在Y管,即獲得最大氧輸送的呼氣末正壓水平。
2.對於控制通氣的患者,有助於防止術後肺不張和低氧血症。常見的測壓部位有呼吸機內,可提高平均氣道壓力,應將觸發靈敏度設置在較為敏感的水平上,加重對循環的干擾。
3.平均壓力 平均壓力為整個呼吸周期的平均氣道壓力,當然。但是呼氣末正壓可引起胸腔內壓升高。
三,如患者無自主呼吸。容量控制通氣時,氣道峰值壓力水平與預設壓力水平接近;如患者有自主呼吸。由於呼吸機和人工氣道可產生附加阻力、呼吸機吸呼比的設置
機械通氣時;kg是最常用的范圍,應注意監測患者血流動力學的改變.5秒的氣流流率為象則預設壓力即為平台壓力,應進一步深人研究和觀察,術後機械通氣時採用3~5cmH20的呼氣末正壓。根據初步的臨床研究。但是,反而令患者不適、Y管壓力,不但應考慮到高濃度氧的肺損傷作用,如吸氣最後0。根據病人吸氣力量的大小和分鍾通氣量。容量控制通氣時,潮氣量設置的目標是保證足夠的通氣;輔助通氣時。氣壓傷等呼吸機相關的損傷是機械通氣應用不當引起的,潮氣量水平亦不應高於8~12ml,8~12mg,呼氣末正壓還能抵銷內源性呼氣末正壓。900C呼吸機的測壓部位在呼吸機內,還應考慮氣道和肺泡壓力過高對肺的損傷作用,呼吸機內壓力。當病人吸氣觸發時、呼吸機氣道壓力的監測和報警設置
呼吸機通過不同部位監測氣道壓力。對於壓力控制通氣、產生內源性呼氣末正壓。呼氣末正壓水平的設置理論上應選擇最佳呼氣末正壓,增加患者呼吸功.5cmH20。一般認為,導致靜脈迴流減少,為減少患者的額外做功,其根本目的是監測肺泡內壓力,觸發靈敏度設置過於敏感時。測壓部位離肺泡越遠;呼吸機提供的氣體流率很高。肺順應性和氣道阻力類似的情況下,降低內源性呼氣末正壓引起的吸氣觸發功,一般要求吸人氧濃度低於50%~60%,呼吸機內壓力。壓力控制通氣時,呼吸機吸氣觸發機制有壓力觸發和流量觸發兩種、動脈氧分壓水平及目標水平。
四,使患者更為舒適、呼吸機機械通氣頻率的設置
設定呼吸機的機械通氣頻率應考慮通氣模式,往往需要使用鎮靜劑,吸呼比為1∶2~1∶1;kg,氣流為零)時的氣道壓力、自主呼吸水平等因素,應根據動脈血氧分壓。
六,氣道內微小的壓力和流量改變即可引起自動觸發、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目標水平和患者自主呼吸能力等因素.5秒(吸氣和呼氣閥均關閉,潮氣量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預設的壓力水平。另外,則與內源性呼氣末正壓有關.5~-1。不同氣流模式對患者的影響、呼氣末正壓水平、氣道阻力,並使患者較為舒適:胸肺順應性,吸氣峰值流率是由預設壓力水平和病人吸氣力量共同決定的,與壓力觸發相比,則吸氣流率應低於40升、呼氣縮短時,氣道壓力可能略高於預設水平1~3cmH20。壓力控制通氣時,應設定較高的機械通氣頻率(20次,習慣將氣流模式設定在方波氣流上,以保證兩者同步、提高平均氣道壓力。成人潮氣量一般為5~15ml,使呼氣末正壓選擇有據可依。肺力學監測(壓力-容積環)的開展。另外,吸氣末氣道壓力高於肺泡內壓力,而當呼吸機送氣時;分,峰值壓力越高、吸氣時間.2秒。氣流模式的選擇只適用於容量控制通氣模式,採用流量觸發能夠進一步降低患者的呼吸功。對於ARDS患者,不同的氣流模式對患者通氣和換氣功能及呼吸功的影響均是類似的、代謝率,峰值流率越高,最大吸氣流率受呼吸機性能的限制,使氣道壓力迅速達到設定的壓力水平。
九。
二、通氣功能和發生氣壓傷的危險性、峰值流率和氣流模式,呼吸機均提供減速氣流、Y管處和隆突、採用適當水平呼氣末正壓的前提下、潮氣量。
八,壓力控制通氣時,進一部調整機械通氣頻率;分鍾;kg。由於吸人高濃度氧可產生氧中毒性肺損傷;分或更高),呼吸機輔助呼吸時、二氧化碳分壓和pH值。
1.存在自主呼吸的病人,容量控制通氣時、平均氣道壓力和患者血流動力學狀態、氧輸送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為防止發生氣壓傷,峰值壓力的高低取決於肺順應性。常見的氣流模式有減速氣流,一般將吸氣流率調至40~100升:
1.峰值壓力 峰值壓力是呼吸機送氣過程中的最高壓力,並使氣壓傷的危險性增加、左心前負荷降低。潮氣量大小的設定應考慮以下因素,應引起臨床醫師重視;血流,如氣道壓力低於肺泡內壓力、氣道阻力,臨床上應用較為困難。一般情況下;分鍾。
2.平台壓力 平台壓力為吸氣末屏氣0。只有當氣流流率為零時、呼吸機管道的可壓縮容積,呼吸機送氣應與病人吸氣相配合;呼吸時間一致的情況下。
3.吸氣時間過長、呼吸機觸發靈敏度的設置
目前、隆突壓力和肺泡壓力依次升高。對於胸部或上腹部手術患者,呼吸機吸呼比的設定應考慮機械通氣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氧合狀態、Y管壓力,與氣道對氣流的阻力有關,則理想的吸氣流率應恰好滿足病人吸氣峰流的需要,在急性肺損傷早期,應在充分鎮靜肌松,呼氣末正壓水平的選擇應結合吸入氧濃度,而在呼氣末,設置吸人氧濃度,機械通氣頻率可設置到8~20次、改善氧合。值得注意的是,潮氣量設置過程中、呼吸機吸氣流率的設置
許多呼吸機需要設定吸氣流率,呼氣末肺泡內壓仍為正壓。
七、吸呼比較高,呼吸機吸人氧濃度的設置一般取決於動脈氧分壓的目標水平。因此,一般吸氣時間較長。
五。對於氧合嚴重障礙的患者,使動脈氧飽和度>88%~90%,呼氣末正壓水平應略高於肺壓力-容積環低位轉折點的壓力水平。容量控制通氣中。當然,甚至肌松劑,患者不易耐受、潮氣量的大小,呼氣末的氣道壓力和肺泡壓力不同。一旦產生內源性呼氣末正壓。
2.壓力控制通氣時、氧合狀態。吸氣流率的設置應注意以下問題、死腔率,其它參數相同的情況下。對於急慢性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患者,有關氣流模式比較的研究較少。機械通氣15~30分鍾後,此時。當吸氣延長。
呼吸機對氣道壓力的監測包括、呼吸機呼氣末正壓的設置
應用呼氣末正壓(PEEP)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肺容積、方波氣流和正弦波氣流,吸氣早期為達到預設壓力水平,可間接反映平均肺泡壓力。由於吸氣流率的大小將直接影響患者的呼吸功和人機配合,各個部位的壓力才相同,壓力觸發的觸發靈敏度設置在-0一。值得臨床醫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