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萬能表如何使用
萬用表原本是屬於電工的一種專業測量工具,但現在出現的電子萬用表操作簡單、壽命長、價格低,已經可以像螺絲刀、鉗子一樣成為家庭標配工具了。很多用戶把萬用表買回家了,卻看著表盤上密密麻麻的符號犯了愁——這東西到底該怎麼用呢?
如上圖,電子萬用表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顯示屏、表盤和表筆。測量時,我們需要先撥動表盤,選擇合適的量程,再用表筆接觸被測物體,最後從顯示屏上觀察示數即可。下面我們把這個過程展開來說。
表筆插在哪?
電子萬用表的最下面會有四個孔,我們的兩支表筆,就要插在這其中的兩個孔內▼
每一個孔的旁邊都標注了一些符號,其中有一個標注了「COM」符號,這個孔用來插入黑色表筆。紅色表筆插在哪,則要看我們要測量的參數:當我們想要測量一般電流時,表筆插在標注著「A」的孔內;當我們想要測量較小電流時(不足1A的電流),表筆插在「mA」孔內——如果你經驗豐富,可以估算被測物體電流,直接判斷插在哪個孔里。如果沒什麼經驗,可以先插在「A」孔內測量,如果顯示屏上的示數不足1A,再把表筆換到「mA」孔內測量,獲得更精確的數值。
除了測量電流以外,其它所有時間里,紅色表筆都要插在標注著「ΩV」等多種符號的孔里。
黑色表筆和紅色表筆的位置可以對調,不影響測量結果。但就和上馬路就要靠右行一樣,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最好不要違背。
量程怎麼選?
使用萬用表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轉動表盤,選擇合適的量程。萬用表的表盤一般分為內外兩圈,內圈標注著精確量程,外圈標注著測量檔位。轉動表盤時,需要先選擇測量檔位。
如上圖所示,萬用表的外圈一般會分為六個部分:交流電流檔(A~)、直流電流檔(A-)、交流電壓檔(V~)、直流電壓檔(V-)、電阻檔(Ω)、蜂鳴檔(符號我打不出來,自己看圖吧)。
撥動到要使用的檔位以後,還要選擇更精確的量程。以交流電壓檔為例,又分為2V,20V,200V,750V四種,選擇的原則是:選大於且最接近與實際示數的量程。比如被測物體上的電壓是12V,我們就要選擇20V量程。
和插表筆一樣,如果經驗豐富,可以直接判斷被測物電壓,然後選擇適合的量程。如果沒什麼經驗,可以先選擇最大量程,觀察測量示數,再進行選擇。比如先用750V檔位測量,測得示數只有170V,那就把量程選擇到200V繼續測量。
測量的正確姿勢
當我們把電子萬用表調試好了,表筆也插好了、表盤也撥好了,就該正式進行測量了。測量的正確姿勢,應該是左手拿萬用表,右手像拿筷子一樣拿著兩根表筆,並用兩根表筆前端的金屬部分接觸被測物體▼
待顯示屏上的數字穩定後,直接讀取示數即可。當然了,實際應用中,可以使用這種姿勢的情況並不多。如果被測物體比較長,一手拿著一支表筆,也是被允許的——但別忘了,可以這樣做,並不代表這樣做就是正確的。
㈡ 怎樣用萬用表測線路漏電
漏電檢查方法如下:
第一步:拆開蓄電池負極。
第二步:萬用表紅表筆插入20A電流插孔,表擰到直流20A。
第三步:萬用表按上圖,紅表筆接電瓶線,黑表筆接電瓶樁頭,表筆反過來接也可以。
第四步:這個時候,萬用表顯示的,就是我們的漏電量
(2)電工儀表兩根筆怎麼使用擴展閱讀:
電流檢測法
檢測步驟斷開點火開關,拆下蓄電池負極接線,把萬用表調到電流表(20A檔),再取用兩根導線,將兩導線一端分別接萬用表正、負表筆,另一端分別接負極接線柱和負極接線,觀察電流表數值。將測得的電流值與維修資料對照是否在正常范圍內。
若測得的電流值過大,則說明車輛有漏電故障。故障排除方法將熔斷絲逐個拔下,查看數值變化。
當拔下某個熔斷絲時電流值變小,則說明漏電部位是通過此熔斷絲的電路或用電器。確定故障范圍後.可以通過查閱電控之家電路圖或查看線路走向.順線路查找出損壞部位進行修理。
如果拔遍所有熔斷絲,電流表數值依然很大,則說明故障點在熔斷絲之前的線路上,應重點查看熔斷絲之前的線路有無搭鐵短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