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實驗室的實驗器材基本上都是玻璃器皿,那麼這種器皿是如何製作的
從燒杯與試管到培養皿和小瓶等等,都是實驗室用的玻璃器皿。
第一、首先工作人員選用適合培育管的尺寸放在固定匣中,固定匣轉動會讓細管一次一個落入切割板的凹槽中。接著用瓦絲火焰作為第一道切割,當受熱的玻璃管遇上潮濕的刀片,熱針讓玻璃管利落的分割,玻璃管在接受第二次熱震處理切成需要的長度。接著前往切割床上,切割爐噴發出650攝氏度的火焰,熱力將每隻玻璃管的一端燒融,形成稱為玻璃珠的開口,只要加熱兩秒就能將玻璃管一分為二。
第四、接著由第二個塑形觸木壓出瓶頸。然後有切割爐將小瓶一分為二,低軟塔帶走鋼做成的成鐵,同時將柔軟的玻璃拉長。轉塔里的指架可防止玻璃破裂。燃燒器不到一秒的時間燒出凹底。小瓶現在往下送到稱為塑機的機器吸盤,將每個瓶子放進列印台的金屬鉤槽,利用刮幕刀將顏料透過篩網印到瓶子上,握爪將瓶子放到通往烤箱的架子上。最後機械手臂將。製造完成的小瓶送入包裝區,這樣實驗玻璃器皿就製造好了。
⑵ 吸量管和移液管的區別是什麼
吸量管和移液管在使用和規格上有所區別。移液管具有固定的規格,因此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而吸量管則可以隨意量取液體,應用范圍更為廣泛。
移液管是一種量出式儀器,而吸量管則是一種具有刻度的直行玻璃管,能夠准確測量加入液體的體積。這種設計使得吸量管在實驗室中成為一種非常實用的工具。
在使用吸量管時,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測量誤差,建議每次都從最上面的刻度(即0刻度)開始,往下放出所需體積的溶液。這意味著,不應該直接吸取所需體積的溶液,而是應該從0刻度開始,以確保測量的准確性。
這種操作方法雖然看似繁瑣,但實際上對於提高實驗數據的准確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因此,在使用吸量管進行液體量取時,務必遵循這一規范,以確保實驗結果的准確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