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熱電偶和紅外測溫儀有什麼區別什麼時候該用紅外測溫儀
常見的測溫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接觸式測溫法,另一張是非接觸式測溫法。接觸式測溫法是將感測器置於與物體相同的熱平衡狀態中,使感測器與物體保持同一溫度的測溫法。熱電偶就是屬於接觸式測溫,接觸式測溫法操作簡單、可靠且測量精度高:但因測溫元件與被測介質需要進行充分的熱交換,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達到熱平衡,所以存在測溫的延遲現象,同時受耐高溫材料的限制,不能應用於很高的溫度測量。
熱電偶測溫基本原理:
將兩種不同材料的導體(或半導體)A和B焊接起來,構成一個閉合迴路,如圖所示。當導體和的兩個節點T1和T2之間存在溫差時,兩者之間便產生電動勢,因而在迴路中形成一個電流,這種現象稱為熱電效應。熱電偶就是利用這一效應來工作的。
熱電偶測溫的優點:
測量精度高。因熱電偶直接與被測對象接觸,不受中間介質的影響。
2.測量范圍廣。常用的熱電偶從-50~+1600℃均可邊續測量,某些特殊熱電偶最低可測到-269℃(如金鐵鎳鉻),最高可達+2800℃(如鎢-錸)
3.構造簡單,使用方便。熱電偶通常是由兩種不同的金屬絲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開頭的限制,外有保護套管,用起來非常方便。
非接觸式測溫法是通過熱輻射原理來測量溫度的。紅外測溫儀就屬於非接觸測溫。
非接觸式測溫法優缺點分析:非接觸式儀表測溫的測溫范圍廣,不受測溫上限的限制,也不會破壞被測物體的溫度場,反應速度一般也比較快;但受到物體的發射率、測量距離、煙塵和水汽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其測量誤差較大。詞類型的測溫法以紅外線在測溫方面的應用為例進行講解。
紅外測溫儀適用在人流量大、密集型區域,如學校、商場、銀行、證券交易所、影院、集市等公共場所;採用篩查型測溫方式,快速實現對發熱人員篩查,避免手工篩查造成的人員擁擠和聚集。
在接近人流通過的出入口區域,設置雙光譜測溫攝像機,鏡頭對准出入通道,測溫攝像機設置一個接近發熱(譬如:3.3℃)的報警閥值,當人流中有達到或超過這個閥值,後端平台報警提醒工作人員,可以對發熱可疑人員進行二次測溫,既能快速篩查,也可避免工作人員一對一近距離接觸式測溫工作,形成交叉感染的風險。
⑵ 熱電偶和紅外測溫儀有什麼區別什麼時候該用紅外測溫儀
熱電偶是溫度測量儀表中常用的測溫元件,它直接測量溫度,並把溫度信號轉換成熱電動勢信號,通過電氣儀表(二次儀表)轉換成被測介質的溫度。各種熱電偶的外形常因需要而極不相同,但是它們的基本結構卻大致相同,通常由熱電極、絕緣套保護管和接線盒等主要部分組成,通常和顯示儀表、記錄儀表及電子調節器配套使用。(來源於網路)
紅外測溫儀是自然界中除了人眼看得見的光(通常稱為可見光),還有紫外線、 紅外線等非可見光。自然界中溫度高於絕對零度(-273℃)的任何物體,隨時都向外輻射出電磁波(紅外線),因此紅外線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廣泛的電磁波,並且熱紅外線不會被大氣煙雲所吸收。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利用紅外線這一特性,採用應用電子技術和計算機軟體與紅外線技術的結合,用來檢測和測量熱輻射。物體表面對外輻射熱量的大小,熱敏感感測器獲取不同熱量差,通過電子技術和軟體技術的處理,呈現出明暗或色差各不相同的圖像,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紅外線熱成像;將輻射源表面熱量通過熱輻射演算法運算轉換後,實現了熱像與溫度之間的換算。
⑶ 紅外線測溫儀的應用
紅外體溫檢測儀為什麼在全面復工復產過程中占據這么重要的位置,是因為紅外測溫儀的優勢,它可以做到非接觸、24小時不間斷工作、被測人員無需配合、無感被測溫;被測人員在正常的行走中不停留即完成測溫,測溫效率明顯高於手持測溫3倍以上。
紅外測溫儀的工作原理是自然界中除了人眼看得見的光(通常稱為可見光),還有紫外線、 紅外線等非可見光。自然界中溫度高於絕對零度(-273℃)的任何物體,隨時都向外輻射出電磁波(紅外線),因此紅外線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廣泛的電磁波,並且熱紅外線不會被大氣煙雲所吸收。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利用紅外線這一特性,採用應用電子技術和計算機軟體與紅外線技術的結合,用來檢測和測量熱輻射。物體表面對外輻射熱量的大小,熱敏感感測器獲取不同熱量差,通過電子技術和軟體技術的處理,呈現出明暗或色差各不相同的圖像,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紅外線熱成像;將輻射源表面熱量通過熱輻射演算法運算轉換後,實現了熱像與溫度之間的換算。紅外測溫儀廣泛應用於軍事、醫療、工程建設、器械檢修等諸多領域。
因為紅外測溫儀的原理及在實際使用中的優勢,完美適用於社區、校園、醫院、景區、酒店、商場、企業辦公寫字樓、公共服務場所、建築工地等人流量密集,需要進行監測體溫、控制的復雜應用場景。在疫情防控方面,有效降低了測溫時大面積接觸人體帶來的潛在風險,縮短人體測溫時間,提高測溫效率。同時集中化的管理,為篩查追溯疑似患者、流動人員提供了實時數據支持,為上述場景下的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