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HPV如何檢查結果才准確
艾迪康HPV檢查和醫院里的HPV檢測是一樣的,取宮頸口分泌物,檢測是否攜帶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不過艾迪康HPV自取樣檢測產品在家就能完成取樣,大概也就花個5,6分鍾就好了,采樣完成後寄給艾迪康就大功告成!為了確保自身身體健康,HPV檢測還是要每年都做一次的。
❷ HPV檢查項目包括什麼
宮頸癌篩查主要包括:婦科常規檢查、陰道/宮頸分泌物檢查、宮頸脫落細胞巴氏檢查或醋酸染色檢查(VIA)/復方碘染色檢查(VILI)。
高發人群: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曾出現HP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有宮內己烯雌酚暴露史,或曾因宮頸上皮內瘤變2、3級,子宮頸原位腺癌,子宮頸浸潤癌接受過治療的女性。
篩查方法
年齡24~29歲者,每3年進行一次細胞學篩查;年齡30~64歲可選擇每3年一次的細胞學篩查,或每5年一次的HPV篩查;如果細胞學與HPV篩查都是陰性,可改為每5年一次。
年齡65歲以上者,若過去10年內,連續3次細胞學篩查為陰性或連續2次HPV陰性,無子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病史,不需要再篩查。
若宮頸病變曾達到CIN2-3級或有原位腺癌病史,應在病變自然消退或臨床治療後持續篩查20年。
以上內容參考 龍里縣人民政府--「兩癌」篩查是指什麼?、福建省健康衛生委員會--各年齡段癌症篩查重點大不同,該查哪些項?快來了解一下!
❸ 請問檢查宮頸癌在醫院里用什麼樣的設備檢查比較准確呢
宮頸癌檢查您選哪種
京報網 www.bjd.com.cn 日期:2006-05-29 15:31 網路編輯 : 楊嘉懿
--------------------------------------------------------------------------------
上周,默沙東宣布其研製的用於預防宮頸癌的疫苗,獲得了美國食品葯品監管局(FDA)顧問委員會一致認可,並將於下個月通過美國FDA批准正式上市。宮頸癌已成為人類首個通過免疫接種來全面預防和根除的惡性腫瘤。
雖然宮頸癌疫苗馬上就要投入使用,但專家表示,疫苗廣泛使用還需要一段時間,其免疫效果也要在二三十年後才能顯示出來。中國估計每年有新發病例10萬例,死亡人數為3.5萬人,大約佔世界子宮頸癌新發病例的五分之一。
因此當務之急仍是推廣宮頸癌的早診早治。相信人們現在還記得前幾年香消玉殞的梅艷芳和李媛媛,其實那樣年輕的生命本不該消失,宮頸癌是能夠早發現,早治療的。目前宮頸癌的檢查方法可以篩查出98%以上的早期病人,因此婦女應定期檢查。
坐診專家北大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魏麗慧教授
從導致子宮頸癌的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引起病變到發展成癌症,中間會有10到20年的時間。如果檢查後發現被該病毒感染有異常的婦女,及時治療,就可以把病變阻斷在癌前期或是早期癌階段。
子宮頸癌早期治療後5年生存率接近100%,而晚期治療後病人的5年生存率只有20%到50%。因此早篩查,發現宮頸的癌前病變,對它進行治療後,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生。和很多癌症一樣,早期的子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沒有症狀,所以要做定期檢查。
TCT(LCT)和HPV是啥關系?
問題:
最近幾年,王女士每年都要到醫院婦科做一次TCT(LCT),中文叫「超薄細胞檢測」的檢查,可今年她到醫院看病後,醫生建議她做HPV.DNA的檢查,她不免產生了疑問,這兩個檢查到底是個什麼關系啊?
專家解答:
在一般的體檢中,婦女通常做的是傳統的巴氏塗片檢查,醫生用刮板擦拭宮頸,得到足夠的脫落細胞,用手工製片,由醫生看片診斷,因此難免有不準確的時候。
TCT(LCT)是在醫生用棉簽在宮頸口收集細胞後,由特定的儀器製片,並閱片診斷。這是一種細胞學檢查,也就是看細胞是否有傷害。
HPV.DNA(人乳頭狀瘤病毒)檢查,則是檢查人是否已經被病毒感染。這種檢查方式前面和TCT(LCT)相同,醫生也是用棉簽從宮頸口取檢查標本,但後期的檢查用的就是標准化試劑盒檢測,結果更加准確。通過這一檢測,醫生可以知道患者是否存在高危型的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並能對其將來是否發生宮頸病變的危險性進行預測。
HPV(人乳頭狀瘤病毒)的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的原因。因此HPV.DNA檢查結果顯示陰性的人,99%都不會患上宮頸癌。
對於有經濟能力,或是有症狀到醫院就診的患者,應該同時進行這兩項檢查,以提高宮頸病變的檢出率,同時還可以減少過度陰道鏡的檢查。
檢查方案
為了便於情況不同的女性定期做宮頸癌檢查,中國癌症基金會特別制定了以下幾種不同的方案。
「套餐一」超薄(液基)細胞檢測(TCT)+HPV.DNA:前者價格在150元左右,後者在300元到400元之間,該方案技術先進,漏診率較低,僅為2%,但成本較高,經濟狀況較好的女性可選擇。
「套餐二」傳統巴氏塗片+HPV.DNA:前者價格為十幾元,經濟條件一般的婦女可選擇此方法。「套餐三」——醋酸或碘染色後肉眼觀察:雖然醫生肉眼觀察的靈敏度較低,但不需要特殊發儀器,費用低廉,且當時就可以知道檢查結果。適用於經濟不發達,衛生資源缺乏的地區。
問題:何時開始做宮頸癌篩查?
答案:任何有3年以上性行為或21歲以上有性行為的女性,都應該做。65歲以上的老年婦女則可以停止。
問題;時間間隔多長?
答案:每年1次;連續兩次細胞檢查都是正常的,可以適當延長間隔時間為3年。如果連續兩次HPV和細胞學檢查均為正常的婦女,可以把下次檢查時間延長到5到8年後。免疫功能低下者檢查時間,最好還是每年1次。
溫馨提示■月經正常婦女,在月經來潮後10到18天為最佳檢查時間。
■檢查前48小時內不要做陰道沖洗,不要用陰道避孕葯膏等陰道內用葯物。
■檢查前48小時內不要有性行為。
宮頸癌
其他相關危險因素
性行為異常:性生活年齡越早,性伴侶越多,發生宮頸癌的危險性越高。
初潮過早和多孕多產:女性經期生殖系統抵禦能力下降,是感染性疾病的好發期,而孕期和產褥期婦女抵禦疾病的能力相對較差,多產造成的產道損傷等,都是宮頸癌的易患因素。
衛生習慣不良:不洗外陰,不用干凈的衛生巾等,以及不潔性生活都與宮頸癌的安生相關。
某些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比如鋅、硒和維生素C,可能和宮頸癌的發病有關。
相關鏈接
宮頸「糜爛」不是都要治療
宮頸「糜爛」,單從字面上理解,這種病肯定是發炎到了一定程度,要不怎麼都「糜爛」了呢,弄得很多女性都羞於提起,這病也是得的莫名其妙,好象自己多不注意衛生似的。
一直以來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都普遍認為,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表現。炎症使得宮頸陰道部的扁平鱗狀上皮缺損,發生糜爛。近年來隨著對這種疾病認識的不斷加深,發覺所謂的宮頸「糜爛」,並不全是因病造成的上皮缺失和炎症反應,而是宮頸內另一種管柱狀上皮的外移,受激素水平的影響。如果醫生在陰道鏡下觀察糜爛,就可以發現。專家說,只有當炎症細胞浸潤很密集時,才被認為是病理學意義上的慢性宮頸炎。
所以當沒有病菌感染時,宮頸「糜爛」可無症狀,或僅僅是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此時不需要治療。盡管「糜爛「多伴隨有炎症,但多是因為管柱狀上皮防禦能力低造成的,針對病因和病原體治療後,患者症狀就會自行消失。因此對於宮頸「糜爛」,首先是治療炎症,可採取局部上葯的方式,不必急著採用激光等物理治療。
由於管柱狀上皮的抵抗力較差,病原體容易藏匿而不容易消除,導致一些患者陰道炎反復發作,甚至上行感染到盆腔。這類患者可以採用物理治療。而對那些無炎症的宮頸「糜爛」,患者不必去做過度的治療。值得一提的是,宮頸「糜爛」和子宮頸癌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系。不必擔憂發展成癌變,宮頸癌主要是病毒引起的,而不是炎症引起的。
❹ hpv用什麼儀器檢測
檢測的細胞比較少見,是一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