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還知道哪些科學儀器它們又是誰的眼睛
顯微鏡是科學家的眼睛。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主要用於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兄巧春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後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個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他通過顯微鏡觀察到一種昆蟲後,第一次對它的復眼進行了描述。第二個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學會了磨製透鏡。他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1)光學矯正是什麼時代儀器擴展閱讀:
相位差顯微鏡的結構: 相位差顯微鏡,是應用相位差法的顯微鏡。因此,比通常的顯微鏡要增加下列附件:
(1) 裝有相位板(相位環形板)的物鏡,相位差物鏡。
(2) 附有相位環(環形縫板)的聚光鏡,相位差聚光鏡。
(3) 單色濾光鏡-(綠)。
各種元件的性能說明
(1) 相位板使直接光的相位移動 90°,並且吸收減弱光的寬銀強度,在物鏡後焦平面的適當位置裝置相位板,相位板必須確保亮度,為使衍射光的影響少一些,相位板做成環形狀。
(2) 相位環(環狀光圈)是根據每種物鏡的倍羨耐率,而有大小不同,可用轉盤器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