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玻璃是誰發明的
最早製造玻璃的人是古埃及人。玻璃被使用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內
大約在4世紀,古容羅馬人開始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到1291年,義大利的玻璃製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
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
1688年,一名叫納夫的人發明了製作大塊玻璃的工藝,從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1)防爆玻璃歷史擴展閱讀:
幾百年來,人們一直認為玻璃是綠色的,是無法改變的。後來發現綠色來自原料中少量的鐵,二價鐵的化合物使得玻璃顯綠色。在加入二氧化錳以後,原來的二價鐵變成三價鐵顯黃色,而四價錳被還原成三價錳呈紫色。光學上,黃色和紫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補,混合在一起成為白光,玻璃就不偏色了。不過若干年後,三價錳被空氣繼續氧化,黃色會逐漸增強,所以那些古老房屋的窗玻璃會略微帶點黃色。
通性玻璃是一種無規則結構的非晶態固體(從微觀上看,玻璃也是一種液體),其分子不像晶體那樣在空間具有長程有序的排列,而近似於液體那樣具有短程有序。玻璃像固體一樣保持特定的外形,不像液體那樣隨重力作用而流動。
參考資料:網路-玻璃
2. 誰能介紹下防爆玻璃與防彈玻璃區別是什麼
防爆抄玻璃:
運用特別的添加劑和中心襲的夾層由機器加工做成的特種玻璃,即便玻璃打破也不會容易墜落,因為中心的資料(夾層玻璃)或另一面(單面防爆玻璃)的資料連起來,因而大大減少對人員及家私的損傷。
防彈玻璃:
防彈防盜玻璃由多片不一樣厚度的通明浮法玻璃和多片PVB膠片科學地組合而成,總厚度通常在20mm以上,請求較高的防彈玻璃總厚度能夠達到50mm以上,金屬的碰擊也只能將玻璃擊碎而不能穿透,因而起到防彈防盜的作用。
3. 玻璃是誰發明的
古埃及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已有記載使用玻璃作器皿。西元前200年,巴比倫發明了玻璃吹管制玻璃的方法,接著這個方法傳入羅馬,歐洲在公元一世紀左右羅馬的波特蘭瓶即是玻璃浮雕作品。到了十一世紀,德國發明製造平面玻璃的技術。先把玻璃吹成球狀,然後造成圓筒型。在玻璃仍熱時切開,然後攤平。這種技術在十三世紀的威尼斯得到了進一茄彎步改良。十四世紀歐洲的玻璃製造中心是威尼斯,很多以玻璃造成的餐具、器皿等都是由威尼斯製作。日後歐洲很多玻璃工匠都是師承威尼斯。1827年發明的玻璃壓印機器,開展了大規模生產廉價玻璃器具的道路。
玻璃上有時會以酸或其他腐蝕物料刻上藝術圖案。傳統的造法是在吹或鑄玻璃的時候由工匠刻作。後來在1920年發明了可以在模具上加上雕刻的辦法,亦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玻璃,於是在1930年以後喚神,大量生產的廉價玻璃器具逐漸出現。
中國在西周時亦已開始製造玻璃。在西周時期的古墓中曾和納虧發現玻璃管、玻璃珠等物品。南北朝以前,中文多以琉璃稱以火燒成,玻璃質透明物。宋時則開始稱之為玻璃。到明清時,習慣以琉璃稱呼低溫燒成,不透明的陶瓷。很多當時的「琉璃」嚴格上來說,並不屬於現代所說的「玻璃」。
4. 什麼朝代有玻璃 玻璃出現在哪個朝代
1、玻璃出現在清代。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現與使用在人類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從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跡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制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4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此後,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現代,玻璃已成為指老橘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
2、應用:有石英玻璃、硅酸鹽玻璃、鈉鈣玻璃、氟化物玻璃、高溫玻璃、耐高壓玻璃含譽、防紫外線玻璃、防爆玻璃等。通常指硅酸鹽玻璃,以石英砂、純鹼、長石及石灰石等為原料,經混和、高溫熔融、勻化後,加工成形,再經退火而得。廣泛用於建築、日用、藝術、醫療、化學唯團、電子、儀表、核工程等領域。
5. 什麼是防爆玻璃
防爆玻璃,就是能夠防止暴力沖擊的玻璃,它是利用特殊的添加劑和中間的夾層由機器加工做成的特種玻璃,即使玻璃打破也不會輕易掉落,因為中間的材料(PVB膠片)或另一側防爆玻璃已經充分粘接起來。因此,防爆玻璃可以大大減少遭遇暴力沖擊時對人員及貴重物品的傷害。
分類:
1、普通型防爆玻璃
普通型防爆玻璃,玻璃結構多以單片浮法玻璃通過強化處理而做成的特種玻璃,強化處理後的玻璃表面具有較強的抗暴力沖擊能力,此類玻璃隨著玻璃厚度不斷增厚,其防爆效果得到不斷增強,厚度最厚一般為20毫米,超出20毫米以上厚度的玻璃做成防爆玻璃,強化處理很難一次到位,對選擇普通防爆玻璃用戶群體來說,務必要慎重。
普通型防爆玻璃一旦破裂,玻璃就成為碎片,不能有效抵擋風壓或重物二次沖擊。嚴格意義上說,普通型防爆玻璃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防爆玻璃」。
2、加強型防爆玻璃
加強型防爆玻璃是將兩片或多片浮法玻璃中間夾以強韌PVB膠片,經熱壓機壓合並盡可能地排出中間空氣,然後放入高壓蒸汽釜內利用高溫高壓將殘余的少量空氣溶入膠膜而成。
國內市場上的防爆玻璃規格都在300mm*300mm見方以上,比300mm*300mm小的防爆玻璃規格,目前有這方面生產能力的廠家還十分稀少,這類超小規格防爆玻璃廣泛應用到煤礦井下救生艙,因為加工工藝難度高,價格一向比較昂貴。
加強型防爆玻璃厚度主要有: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4mm-26mm、30mm-32mm、38mm-40mm。
6. 什麼是防爆玻璃防爆玻璃和鋼化玻璃的區別是什麼
防爆玻璃以及鋼化玻璃和普通玻璃等等,不同類型的玻璃具有不同的性能。說到鋼化玻璃可能很多人都比較熟悉,但是防爆玻璃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有的朋友還會問什麼是防爆玻璃,防爆玻璃和鋼化玻璃的區別是什麼呢。
說到玻璃相信大家都應該不陌生吧,現在的玻璃種類是越來越多了,防爆玻璃以及 鋼化玻璃 和普通玻璃等等,不同類型的玻璃具有不同的性能。說到鋼化玻璃可能很多人都比較熟悉,但是防爆玻璃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有的朋友還會問什麼是防爆玻璃,防爆玻璃和鋼化玻璃的區別是什麼呢。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具體的了解下。
什麼是防爆玻璃?
一、防爆玻璃,顧名思義就是能夠防止暴力沖擊的玻璃,它是利用特殊的添加劑和中間的夾層由機器加工做成的特種玻璃,即使玻璃打破也不會輕易掉落,因為中間的材料(PVB膠片)或另一側防爆玻璃已經充分粘接起來。因此,防爆玻璃可以大大減少遭遇暴力沖擊時對人員及貴重物品的傷害。
二、防爆玻璃顏色以透明色為主,也可以依據用戶實際需求,用 有色玻璃 製作生產,如F綠、伏特藍、灰茶玻、歐洲灰、金茶玻等。
防爆玻璃所採用的膠片厚度有:0.76mm、1.14mm、1.52mm等,膠片厚度越厚,玻璃的防爆效果越好。
防爆玻璃和鋼化玻璃的區別是什麼?
一、鋼化玻璃是經過高溫和冷卻製造出來的,其作用在於當被碰撞時不會像普通玻璃一樣能傷人,它會碎成一粒粒,是種生活用的安全玻璃。防暴玻璃是在玻璃裡面夾了鋼絲或者是特製的簿膜,和其它材料做成的玻璃,是一種特殊玻璃。
二、鋼化玻璃:強度較之普通玻璃提高數倍, 抗彎強度 是普通玻璃的3~5倍,抗沖擊強度是普通玻璃5~10倍,提高強度的同時亦提高了安全性。
三、但是鋼化玻璃存在自爆(自己破裂)的可能性,俗稱“玻璃炸彈”。
四、防爆玻璃:具有高強度的安全性能,是同等普通 浮法玻璃 的20倍。一般的玻璃在遭到硬物猛力撞擊時,一旦破碎就會變成粒粒細碎玻璃,飛濺四周,危及人身安全。而我們研發生產的防爆玻璃,在遭到硬物猛力撞擊時,只是會看到裂紋,玻璃卻依然完好無缺,用手觸摸也是光滑平整,不會傷及任何人員。
五、防爆玻璃除了具有高強度的安全性能,還可以防潮、防寒、防火防紫外線。
什麼是防爆玻璃,其實從這個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它具有很好的防爆功能,而且還隔音效果也是非常的好,現在在 高層 中使用是非常的廣泛。防爆玻璃和鋼化玻璃的區別是什麼,防爆玻璃和鋼化玻璃是有很多的不同,首先它們的製作材質是不一樣的,然後就是它們的功能也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購買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挑選。
7. 玻璃是什麼時候出來的
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現與使用在人類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從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跡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制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4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此後,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現代,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晶體礦物「天然蘇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由於海水落潮,商船擱淺了,於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有的船員還抬來大鍋,搬來木柴,並用幾塊「天然蘇打」作為大鍋的支架,在沙灘上做起飯來。
船員們吃完飯,潮水開始上漲了。他們正准備收拾一下登船繼續航行時,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來看啊,鍋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瑩明亮、閃閃發光的東西!」
船員們把這些閃爍光芒的東西,帶到船上仔細研究起來。他們發現,這些亮晶晶的東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蘇打。原來,這些閃光的東西,是他們做飯時用來做鍋的支架的天然蘇打,在火焰的作用下,與沙灘上的石英砂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物質,這就是最早的玻璃。後來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和在一起,然後用一種特製的爐子熔化,製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發了一筆大財。
大約在4世紀,古羅馬人開始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到1291年,義大利的玻璃製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
就這樣,義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生產玻璃,他們在一生當中不準離開這座孤島。
1688年,一名叫納夫的人發明了製作大塊玻璃的工藝,從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玻璃:此為梵語音,非現在所謂之玻璃。又作頗黎,新譯作頗置迦、娑頗致迦、塞波致迦等,相當於此方之水精(晶)。
漢譯作水晶,有紫、白、紅、碧四色。
《玄應音義》曰:「頗黎,西國寶名也,此雲水玉,或雲白珠。」
《大論》雲:「此寶出山石窟中,過千年,冰化為頗黎珠。」
《慧苑音義》雲此寶:「形如水精,光瑩精妙於水精,有黃、碧、紫、白四色差別。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玻璃,本作頗黎」。頗黎國名也。其瑩如水,其堅如玉,故名水玉。與水精同名。
幾百年來,人們一直認為玻璃是綠色的,是無法改變的。後來發現綠色來自原料中少量的鐵,二價鐵的化合物使得玻璃顯綠色。在加入二氧化錳以後,原來的二價鐵變成三價鐵顯黃色,而四價錳被還原成三價錳呈紫色。光學上,黃色和紫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補,混合在一起成為白光,玻璃就不偏色了。不過若干年後,三價錳被空氣繼續氧化,黃色會逐漸增強,所以那些古老房屋的窗玻璃會略微帶點黃色。
通性玻璃是一種無規則結構的非晶態固體(從微觀上看,玻璃也是一種液體),其分子不像晶體那樣在空間具有長程有序的排列,而近似於液體那樣具有短程有序。玻璃像固體一樣保持特定的外形,不像液體那樣隨重力作用而流動。
有石英玻璃、硅酸鹽玻璃、鈉鈣玻璃、氟化物玻璃、高溫玻璃、耐高壓玻璃、防紫外線玻璃、防爆玻璃等。通常指硅酸鹽玻璃,以石英砂、純鹼、長石及石灰石等為原料,經混和、高溫熔融、勻化後,加工成形,再經退火而得。廣泛用於建築、日用、藝術、醫療、化學、電子、儀表、核工程等領域。
8. 玻璃是怎麼製造的,有是用什麼材料的。(防彈玻璃)
防彈玻璃是由玻璃(或有機玻璃)和優質工程塑料經特殊加工得到的一種復合型材料,它通常是透明的材料,通常包括聚碳酸酯纖維層夾在普通玻璃層之中。
防彈玻璃實際上是由透明膠合材料將多片玻璃或高強度有機板材粘接在一起製成的。一般有以下三層結構:
1、承力層:該層首先承受沖擊而破裂,一般採用厚度大、強度高的玻璃,能破壞彈頭或改變彈頭形狀,使其失去繼續前進的能力。
2、過渡層:一般採用有機膠合材料,粘接力強、耐光性好,能吸收部分沖擊能,改變子彈前進方向。 在夾層玻璃中夾一層非常結實而透明的化學薄膜。這不僅能有效地防止槍彈射擊,而且還具有抗浪涌沖擊、抗爆、抗震和撞擊後也不出現裂紋等性能。
3、安全防護層:這一層採用高強度玻璃或高強透明有機材料,有較好的彈性和韌性,能吸收絕大部分沖擊能,並保證子彈不能穿過此層。
(8)防爆玻璃歷史擴展閱讀:
玻璃的應用:
玻璃有石英玻璃、硅酸鹽玻璃、鈉鈣玻璃、氟化物玻璃、高溫玻璃、耐高壓玻璃、防紫外線玻璃、防爆玻璃等。通常指硅酸鹽玻璃,以石英砂、純鹼、長石及石灰石等為原料,經混和、高溫熔融、勻化後,加工成形,再經退火而得。
廣泛用於建築、日用、藝術、醫療、化學、電子、儀表、核工程等領域。
防彈玻璃也具有普通玻璃的外觀和傳送光的行為,對小型武器的射擊提供一定的保護。最厚pc板能做到136毫米厚,最大寬度達2166毫米寬,有效時間達6664天。
9. 防爆玻璃的簡介
即使玻璃打破也不會輕易掉落,因為中間的材料(PVB膠片)或另一側防爆玻璃已經充分粘接起來。版因此,防權爆玻璃可以大大減少遭遇暴力沖擊時對人員及貴重物品的傷害。
防爆玻璃顏色以透明色為主,也可以依據用戶實際需求,用有色玻璃製作生產,如F綠、伏特藍、灰茶玻、歐洲灰、金茶玻等。
防爆玻璃所採用的膠片厚度有:0.76mm、1.14mm、1.52mm等,膠片厚度越厚,玻璃的防爆效果越好。
10. 玻璃是誰發明的
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
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旦信18世紀,為適應制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4年,仿遲亂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此後備檔,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
大約在4世紀,古羅馬人開始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1688年,納夫發明了製作大塊玻璃的工藝,從此玻璃成為普通的物品。
(10)防爆玻璃歷史擴展閱讀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復鹽,是一種無規則結構的非晶態固體。廣泛應用於建築物,用來隔風透光,屬於混合物。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屬的氧化物或者鹽類而顯現出顏色的有色玻璃,和通過物理或者化學的方法製得的鋼化玻璃等。
鋼化玻璃是將玻璃加熱到接近玻璃軟化點的溫度,以迅速冷卻或用化學方法鋼化處理所得的玻璃深加工製品。由於鋼化玻璃具有較好的性能,所以,它在汽車工業、建築工程以及軍工領域等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常用作高層建築的門、窗、幕牆、屏蔽及商店櫥窗、軍艦與輪船舷窗以及桌面玻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