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閥門知識 > 閥門制度是什麼朝代的

閥門制度是什麼朝代的

發布時間:2021-10-09 09:09:27

『壹』 中國所有朝代的制度..

夏商周的時候應該是分封制,所以才會有春秋戰國,嚴格的來說春秋屬於東周。 春秋時期已有郡縣的設置,大體分兩種——楚和秦的縣都直屬於君主;晉、吳的縣多是卿大夫的封邑。兩者都是直屬於國君的別都,具有邊防重鎮的作用。楚武王滅掉權國,將其改建為縣,是為設縣之始。春秋後期,縣制開始逐漸推行於內地。戰國時期,縣的設置已較廣泛 ,並轉變為作為地方政權而實行官僚制度的縣制。郡的設置要較縣為晚 。秦穆公九年(前651),晉公子夷吾(即晉惠公)對秦國使者談到「 君實有郡縣」,為秦國設郡的最早記載。而後,晉、趙、吳相繼設置了郡。這一時期的郡地位比縣為低,但縣與郡之間並無相統屬的關系。到了戰國時期,有名可考的最早設置的郡當為魏文侯時的西河郡(吳起曾為西河守)、上郡和楚悼王時的宛郡。隨著邊防設郡之地逐漸繁盛,內地的縣逐漸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級的管理機構,於是就形成了郡、縣兩級制的地方管理體系。郡守為郡之長,多由武官充任,有徵兵領軍之權。至戰國末年,各國郡縣的設立已很普遍。 秦統一中國的時候郡縣制推行至全國 西漢初期(漢高祖至武帝前期)由於認為「秦亡於郡縣」,因此改回分封制,也由此引發了「七王之亂」,後武帝改回郡縣制。東漢末年,原監察區性質的州轉變為郡以上的行政區,地方行政制度始成州郡縣三級。隋開皇三年(583), 罷天下諸郡,以州統縣。至元,郡名完全廢棄。 隋朝:三省六部制 唐朝:六部尚書制(與三省六部制稍有區別) 宋朝:二府三司制 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另設參知政事為副相分管行政,設三司使管財政。 明朝:1.府省縣三級制 2.南北兩直隸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 明朝的地方行政建置就元朝的十行中書省,改為十三布政使司區。簡稱為十三省,另設南北兩直隸,猶如元朝的「腹里」。 清朝: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省、府(直隸州、直隸廳)、縣(散州、散廳)三級制。清初,分全國為18行省。

『貳』 中國各朝代的制度

春秋以前是封建制度,戰國時期封建制度趨於崩潰,秦以後是中央集權下的宗法專制制度

『叄』 什麼是門閥制度

門閥制度(亦稱:門第制度,也是「門第」與「閥閱」的合稱),是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及世家貴族,也是中國封建制度里的另一種形式。此制度形成於東漢,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士族要維護他們的政治權益而在當時得到了確立,至南北朝時達到極盛。

興起

1、政治因素自漢武帝以來崇尚儒術,官僚多以經術起家,至東漢時逐漸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狀況。曹魏實行九品中正制,使得世族地主能夠憑借家世出身參與政權。

2、經濟因素

西漢中後期,土地兼並十分嚴重,逐步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體的豪強地主勢力。東漢政權是在豪強地主支持下建立起來的,因此,豪強地主在東漢王朝享有政治上經濟上的特權。

他們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權,經濟上兼並土地,經營庄園,漸成割據,逐漸成為名門大族。士族地主(又稱世族、門閥地主)在東漢開始形成,為後來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制度的確立提供了階級、經濟基礎。

發展過程

由東漢建立者劉秀開始,他於建國後大封功臣造就了第一批貴族。

在東漢後期有大量農民破產,土地兼並的嚴重現象造成了第一批大地主的出現。直到九品中正制的出現,里頭的統治階級皆由等級較高貴族與地主,造成門閥制度的確認。

到了隋唐時期,當政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而決定對門閥世家造成沉重的打擊,提拔寒門子弟而採用科舉制度,門閥制度正式宣告沒落。

選官制

門閥制度成就中國史上兩漢到隋唐最為重要的選拔官員制,如南北朝時行九品官人法,直到唐朝才被以文化水平為標準的科舉制度取而代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門閥制度

『肆』 中國歷史朝代實行的制度依次是什麼

夏商周:分封制,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

秦:中央是三公九卿制,地方行使郡縣制。

漢:繼承秦制,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則實行「郡國並行制」;內外朝制度,郡國並行制。

隋:三省六部制。

唐:沿用隋制而有所改進

北宋:在中央,設中書門下(宰相)、參知政事(副相)、正副樞密使(軍政長官),另設樞密院掌管軍事,設三司掌管財政。

在地方,推行用文官代替武將擔任地方行政長官的制度;縣官原由地方任命,改由朝廷委派;州官之下,另設通判。

元朝:行省制度,將三省改成一省。

明朝:在中央,撤銷中書省和丞相,把相權分給六部(吏,戶,禮,兵,刑,工);設殿閣大學士,備皇帝顧問。

在地方,明太祖為加強對地方控制,廢行省,設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軍政。三司長官互不統屬,直接對皇帝負責。

中央集權脈絡: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縣制)——西漢(推恩令、刺史制)——唐(節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廢行中書省、設三司、廠衛制)。

君主專制脈絡: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漢(中外朝制)——魏晉南北朝(三長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書省制)——明(廢宰相、設內閣、司禮監)——清(南書房、軍機處)。

選官用官制度脈絡:西周(世卿世祿制)——秦(軍功爵制)——漢(察舉制、徵辟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舉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則天首創武舉、殿試,明朝開始限定考試內容為四書五經,採取八股取士)。

拓展資料

1、中國古代歷代政權的政治制度,可以分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選官用官政治制度。中國政治歷史的3大主線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君主專制不斷加強、人才選拔不斷公正規范化。

歷史總是在曲折中發展,歷朝制度既相互繼承,又各有發展。

2、三公九卿制

秦始皇創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中的中央行政制度,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組成,其中丞相制度延續了一千多年,御史大夫兼理監察事務,太尉負責管理軍事。

3、三省六部制

三省為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是中央最高政府機構。中書省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國家重要政令,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

六部即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是尚書省的下設機構。

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彼此相互監督和牽制,使封建官僚機構形成一個嚴密完整的體系,有力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治力量。

『伍』 制度最初在哪個朝代出現

《易·節》:「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孔穎達]疏:「王者以制度為節,使用之有道,役之有時,則不傷財,不害民也。」

『陸』 中國每個朝代具體的每個制度及具體內容

中國歷史朝代實行的制度依次是什麼

夏商周:分封制,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
秦:中央是三公九卿制,地方行使郡縣制。
漢:繼承秦制,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則實行「郡國並行制」;內外朝制度,郡國並行制。
隋:三省六部制。
唐:沿用隋制而有所改進
北宋:在中央,設中書門下(宰相)、參知政事(副相)、正副樞密使(軍政長官),另設樞密院掌管軍事,設三司掌管財政。
在地方,推行用文官代替武將擔任地方行政長官的制度;縣官原由地方任命,改由朝廷委派;州官之下,另設通判。
元朝:行省制度,將三省改成一省。
明朝:在中央,撤銷中書省和丞相,把相權分給六部(吏,戶,禮,兵,刑,工);設殿閣大學士,備皇帝顧問。
在地方,明太祖為加強對地方控制,廢行省,設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軍政。三司長官互不統屬,直接對皇帝負責。
中央集權脈絡: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縣制)——西漢(推恩令、刺史制)——唐(節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廢行中書省、設三司、廠衛制)。
君主專制脈絡: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漢(中外朝制)——魏晉南北朝(三長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書省制)——明(廢宰相、設內閣、司禮監)——清(南書房、軍機處)。
選官用官制度脈絡:西周(世卿世祿制)——秦(軍功爵制)——漢(察舉制、徵辟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舉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則天首創武舉、殿試,明朝開始限定考試內容為四書五經,採取八股取士)

『柒』 編戶制度是不是每個朝代都有

編戶制度一種戶口登記制度,始自西漢,既是一種行政管理制度,也是一種賦稅制度。西漢政權建立後,為加強對人口的控制,下令逃散在外的農民一律返回本鄉,進行人口登記,把民戶的人口、年齡、性別、土地財產等情況,詳細登記在戶籍上,建立周密的戶籍制度。根據土地和人口多少徵收賦稅和徭役,這種造冊登記戶口的辦法稱為編戶制度。

『捌』 中國古代朝代各有什麼制度

1、夏商周時期的封王制度

這一時期是從原始的部落聯盟向統一國家轉變,因而封王制度有著部落時期的特徵。其中西周建立時期的分封制度最為完善,周王把王族、功臣和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

西周分封七十一國,五十三是姬姓國,其中周王的近支分布在鎬京,洛陽附近拱衛。外姓諸侯國主要是夏、商以及上古其他聖人的後代。這一制度確立了周王的絕對權威,周朝800年也是中國最長的朝代。

2、秦漢時期的郡縣制

經過春秋戰國,秦國統一天下,中國進入封建社會。秦國能統一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採取了郡縣制,縣字同「懸',就是中央直屬的意思,秦朝沒有封王,能夠集中全國力量進行戰爭。

到文景時期,諸侯國占據全國三分之二領土,影響著中央集權,在七國之亂之後,通過推恩制手段將諸侯國逐漸削弱。同樣,東漢建立後也實行了同姓封王制和推恩制,東漢再沒出現西漢那樣的七國之亂。

3、金朝的猛安謀克制

金建立後,為了加強統治力量,阿骨打推行猛安謀克制,它是一種兵農合一的制度,猛安謀克既是軍事組織,又是地方行政組織,推進了女真族的封建化進程。

4、元朝的行省制

元朝是當時地域空前遼闊的封建國家,為了對各地實行有效的管轄和統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它的確立,鞏固了國家統一,使中央集權在體制上得以保障,是繼秦朝郡縣制後,我國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項重大變革。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後世的政治制度影響深遠,行省從此成為我國的地方行政機構,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

5、明朝土司制

明朝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沿襲元朝的統治辦法,在那裡實行土司制度,這些由當地少數民族擔任的土司官,對轄區內的行政有自主權,且可以世襲,擁有很大的權力,逐漸演變成一種割據勢力。

『玖』 哪個朝代的什麼制度

『拾』 了哪一朝代的什麼制度

秦朝創立的三公九卿制度,丞相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政事,太尉協助皇帝管理軍事,御史大夫主要負責檢查百官

閱讀全文

與閥門制度是什麼朝代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路由器上有unknown連接是什麼設備 瀏覽:525
啟辰D50分離軸承多少錢 瀏覽:386
牙機雕刻機與電動工具 瀏覽:208
外匯期貨交易實驗裝置 瀏覽:791
設備投資怎麼算 瀏覽:95
好的攝影器材有哪些 瀏覽:463
溫州新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93
錦州五金機電城出租出售 瀏覽:417
卡爾蔡司公司有哪些醫學器材 瀏覽:261
重慶市機械鑿打岩石套什麼定額 瀏覽:557
閥門外面加個框是什麼意思 瀏覽:756
會議設備系統哪裡有 瀏覽:340
列印室需要哪些設備多少錢 瀏覽:577
通用型機床設備加工用於什麼 瀏覽:290
書畫工具箱套裝 瀏覽:772
燃燒固體需要哪些儀器 瀏覽:969
2213ktn1是什麼軸承 瀏覽:640
電腦固體硬碟怎麼加機械硬碟 瀏覽:197
崑山汽車門板超聲波焊接機怎麼樣 瀏覽:787
發說說怎麼隱藏設備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