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高考化學除雜裝置作用

高考化學除雜裝置作用

發布時間:2022-08-08 11:12:53

㈠ 高中化學中製取氯氣的除雜裝置應選什麼試

氯氣,化學式為Cl₂。常溫常壓下為黃綠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劇毒氣體,具有窒息性,密度比空氣大,可溶於水和鹼溶液,易溶於有機溶劑(如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易壓縮,可液化為黃綠色的油狀液氯,是氯鹼工業的主要產品之一,可用作為強氧化劑。氯氣中混和體積分數為5%以上的氫氣時遇強光可能會有爆炸的危險。

氯氣具有毒性,主要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並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會對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損害。氯氣能與有機物和無機物進行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生成多種氯化物。主要用於生產塑料(如PVP)、合成纖維、染料、農葯、消毒劑、漂白劑溶劑以及各種氯化物。

原子結構:氯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反應中易得到1個電子或共用一個電子對達到穩定結構(共價鍵)。氯氣分子為雙原子分子。

常溫常壓下為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黃綠色的氣體。

氯氣密度是空氣密度的2.5倍,標況下ρ=3.21kg/m³。

熔沸點較低,常溫常壓下,熔點為-101.00℃,沸點-34.05℃,常溫下把氯氣加壓至600~700kPa或在常壓下冷卻到-34℃都可以使其變成液氯,液氯是一種油狀的液體,其與氯氣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基本相同。

可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例如:四氯化碳)難溶於飽和食鹽水。1體積水在常溫下可溶解2體積氯氣,形成黃綠色氯水。

氯氣支持燃燒,許多物質都可在氯氣中燃燒(除少數物質如碳單質等)。

鈉在氯氣里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放熱。

紅熱的銅絲在氯氣里劇烈燃燒,瓶里充滿棕黃色的煙,加少量水後,形成藍綠色的氯化銅溶液(綠色較明顯),加足量水後,溶液完全顯藍色。

鐵絲在氯氣里劇烈燃燒,瓶里充滿棕紅色煙,加少量水後,形成黃色的氯化鐵溶液。

金屬鎂在氯氣中非常劇烈地燃燒,生成白煙——氯化鎂。

氯氣與金屬反應時,能生成氯化物,與鐵、銅等變價金屬反應則生成高價金屬氯化物。

將點燃的氫氣放入氯氣中,氫氣只在管口與少量的氯氣接觸,產生少量的熱,並產生蒼白色火焰,生成氯化氫氣體;點燃氫氣與氯氣的混合氣體時,大量氫氣與氯氣接觸,迅速化合放出大量熱,使氣體急劇膨脹而發生爆炸。工業上制鹽酸使氯氣在氫氣中燃燒。氫氣在氯氣中爆炸極限是9.8%~52.8%。

氯氣與磷反應,產生白色煙霧,發出很淡的火光,生成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

氯氣與水反應,水變黃綠色,氣泡在水裡又冒出來,有刺激性氣味。

註:在該反應中,氧化劑是氯氣,還原劑也是氯氣,本反應是歧化反應。氯氣遇水會產生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凈化(漂白)作用,用於消毒——溶於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

氯氣還能和可溶性鹼反應,生成鹽酸鹽、次氯酸鹽和水。

氯氣還能與溴化物、碘化物和硫化物發生置換反應。

氯氣還能和甲烷發生取代反應,黃綠色氣體消失,容器內壁出現液珠,容器內壓強下降。氯氣與甲烷反應時,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

氯氣還能和乙烯、乙炔、苯等不飽和烴發生加成反應,分別生成二氯乙烷、四氯乙烷和六氯環己烷。

實驗室通常用二氧化錳氧化濃鹽酸的方法來製取氯氣,生成水和四氯化錳,四氯化錳不穩定,容易分解為二氯化錳,並放出氯氣。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㈡ 高中化學實驗,(2)裝置C的作用是除去氧氣,可是為什麼要除去氧氣,氧氣和二氧化硫又不會反應不然在b

圖不全。估計d中所盛應為鹼液。因為二氧化硫被鹼液吸收成為亞硫酸鹽後,極容易被氧氣氧化為硫酸鹽,後面還需要氧化還原滴定形成亞硫酸鹽的量,所以必須除去其中的氧氣。

㈢ 高中化學:除雜裝置都要長進短出嗎

例;用飽和氯化鈉溶液吸收氯氣中混有的HCl的裝置導管。
洗氣除雜、乾燥時都是長進短出。

㈣ 請問有沒有高中化學實驗裝置的作用

舉個例子來說:洗氣瓶的作用是,除去XX雜質,防止對實驗現象的觀察造成干擾/影響(又或回是答防止污染答大氣之類的)。
總的來講就是:先答起到什麼作用(如凈化、除雜等),再答防止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如防止大氣污染或干擾試驗)。

希望你對此滿意,也希望你高考成功,畢竟本人兩年後也要參加國考。如有不明或疑問請指出,謝謝。

㈤ 高中化學常考的實驗裝置的作用

一般高中化學常考的實驗裝置大多都是氣體的乾燥、除雜,以及避免內尾氣的污染,還有就是防止容倒吸、有些生成的物質會影響實驗的結果等等,關鍵得看題意是怎麼問的,你得根據題目,以及相關的化學反應來解答,一般高中化學考這些方面的知識就是為了提升你個人解決一些制備等相關的問題。遇到這種問題要有自信,調理要清晰,思路要正確,一般的高中化學題還是很容易解決的。
祝你學習越來越好!

㈥ 誰能幫我理一下高中化學各種有機物的除雜方法(就必修2和選修《有機化學基礎》)

1、氣態烷(氣態烯、炔)
除雜試劑:溴水、濃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操作:洗氣 注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不可。 原理:氣態烯、炔中不飽和的雙鍵、叄鍵可與上述除雜試劑發生反應,生成不揮發的溴代烷
2、汽油、煤油、柴油的分離(說白了就是石油的分餾)
除雜試劑:物理方法 操作:分餾 原理:各石油產品沸點范圍的不同。
3、乙烯(CO2、SO2、H2O、微量乙醇蒸氣)
除雜試劑:NaOH溶液 - 濃硫酸 操作:洗氣 原理:CO2、SO2可與NaOH反應生成鹽而被除去,乙醇蒸氣NaOH溶液中的水後溶被除去,剩餘水蒸氣可被濃硫酸吸收。
4、乙炔(H2S、PH3、H2O)
除雜試劑:CuSO4溶液 - 濃硫酸 操作:洗氣 原理:H2S、PH3可與CuSO4溶液反應生不溶物而被除去,剩餘水蒸氣可被濃硫酸吸收。
5、甲烷、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分離
除雜試劑:物理方法 操作:分餾 原理:沸點不同。
6、溴苯(Br2)
除雜試劑:NaOH溶液 操作:分液 原理:Br2可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鹽,系強極性離子化合物,不溶於苯而溶於水(相似相容原理)。
7、硝基苯(HNO3、水)
除雜試劑:水、 操作:分液 原理:等於是用水萃取硝基苯中的硝酸,具體原理見「萃取」。 TNT、苦味酸除雜可使用相同操作。
8、氣態鹵代烴(鹵化氫)
除雜試劑:水 操作:洗氣(需使用防倒吸裝置) 原理:鹵化氫易溶於水,可被水吸收,氣態鹵代烴不溶於水。
9、乙醇(水或水溶液)
除雜試劑:CaO、鹼石灰 操作:蒸餾 原理:CaO與水反應生成不揮發的Ca(OH)2,故只會蒸餾出無水的乙醇。
10、苯(苯酚)
除雜試劑:NaOH溶液 操作:分液 原理:苯酚可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苯酚鈉,系強極性離子化合物,不溶於苯而溶於水(相似相容原理)。
11、乙酸乙酯(乙醇、乙酸、水)
除雜試劑:濃硫酸+飽和Na2CO3溶液 操作:蒸餾+分液 原理:乙酸與乙醇發生可逆的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四者共同存在於反應容器當中。由於存在催化劑濃硫酸,所以水、乙醇不會被蒸發出體系,此時乙酸與乙酸乙酯同時被蒸發出體系,並冷凝滴入盛有飽和碳酸鈉溶液的容器中,乙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溶於水、不溶於乙酸乙酯的乙酸鈉,從而與乙酸乙酯分開。下一步只需要進行分液即可除去水溶液,得到乙酸乙酯。
12、乙酸乙酯(水或水溶液)
除雜試劑:物理方法 操作:分液 原理:二者密度不等,且不互溶。

㈦ 高中化學,為什麼除雜時先除雜質後除水

水先檢驗是因為檢驗其它氣體時一般需要通過某溶液,這時氣體會帶上水分,此後再檢驗水就說不清水是哪兒來的了.水最後除去也是因為除去一些氣體(比如HCl)需要通過溶液洗氣,最後除水能保證從裝置最右側出來的氣體是乾燥較純凈的.

㈧ 高中化學氣體的除雜有哪些啊急……

1. 氣體除雜的原則: (1) 不引入新的雜質 (2) 不減少被凈化氣體的量 2. 氣體的除雜方法: 試劑 除去的氣體雜質 有關方程式 水 易溶於水的氣體,如:HCl、NH3 / 強鹼溶液(NaOH) 酸性氣體,如:CO2、SO2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灼熱的銅網 O2 2Cu+O2====2CuO 灼熱的氧化銅 H2、CO CuO+H2===Cu+H2O CuO+CO====Cu+CO2 注意的問題: (1)需凈化的氣體中含有多種雜質時,除雜順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氣體,如:氯化氫氣體,CO2、SO2等,水蒸氣要在最後除去。 (2)除雜選用方法時要保證雜質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濃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 (3)除雜裝置與氣體乾燥相同。 典型例題 1. 填寫實驗報告 實驗內容 選用試劑或方法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結論 鑒別H2和CO2 除去稀鹽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考點:物質的鑒別,物質的除雜問題。 (1)H2、CO2的化學性質。 (2)SO42-的特性。 評析:①利用H2、CO2的性質不同,加以鑒別。 如H2有還原性而CO2沒有,將氣體分別通入灼熱的CuO加以鑒別。 CuO+H2 Cu+H2O 或利用H2有可燃性而CO2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將氣體分別點燃加以鑒別。 或利用CO2的水溶液顯酸性而H2難溶於水,將氣體分別通入紫色石蕊試液加以鑒別。CO2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而H2不能。 ②屬於除雜質問題,加入試劑或選用方法要符合三個原則:(1)試劑與雜質反應,且使雜質轉化為難溶物質或氣體而分離掉;(2)在除雜質過程中原物質的質量不減少;(3)不能引入新雜質。 在混合物中加入BaCl2,與H2SO4生成白色沉澱,過濾後將其除去,同時生成物是HCl,沒有引入新的離子。 答案: 澄清石灰水 Ca(OH)2+CO2=CaCO3↓+H2O 氯化鋇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 2.下列各選項中的雜質,欲用括弧內物質除去,其中能達到目的的是( ) A CO中混有少量CO2 (澄清石灰水) B CO2中混有少量氯化氫氣體 (NaOH溶液) C O2中混有少量H2 (灼熱氧化銅) D N2中混有少量O2 (白磷) 分析: A 澄清石灰水能吸收CO2,不能吸收CO ,可到達目的. B CO2與HCl都和NaOH反應,故不能達到目的. C O2和H2 混合二者體積比不知道,通過灼熱氧化銅可能爆炸,不能達到目的. D 白磷自燃且生成物為固體,除去O2,能達到目的. 回答除雜問題,一定要全面分析,既要除去雜質,又要使主要成分(被凈化的氣體)不變質。 答案: A D 3.實驗室配製氯化鈉溶液,但氯化鈉晶體里混入了少量硫酸鈉和碳酸氫銨,設計一組實驗,配製不含雜質的氯化鈉溶液。 提示:本題為除雜問題的實驗設計,這樣的問題一般要遵循「甲中有乙,加丙去乙,可產生甲,但不能產生丁」的原則。 答案:將不純的氯化鈉晶體溶於適量的蒸餾水中,滴加稍過量的Ba(OH)2溶液,使SO42-及CO32-(原HCO3-與OH-反應後生成)完全沉澱。再續加稍過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過量的Ba2+。過濾,保留濾液在濾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溶液呈中性(用PH試紙控制),得不含雜質的氯化鈉溶液。 分析:為了除去雜質NH4HCO3和Na2SO4,一般可提出兩個實驗方案:第一方案是利用NH4HCO3受熱(35℃以上)易分解成氣態物質的特性,先加熱氯化鈉晶體除掉NH4HCO3,再加Ba2+除掉SO42-;第二方案是用Ba(OH)2同時除掉兩種雜質,這種方法簡便,「一舉兩得」,故優先選用。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①將不純的氯化鈉晶體溶於適量的蒸餾水中,滴加稍過量的Ba(OH)2溶液,使 SO42-及CO32-(原HCO3-與OH-反應後生成)完全沉澱。 檢驗Ba(OH)2是否過量的方法:取少量濾液,滴幾滴Na2SO4或稀H2SO4,如產生白色渾濁或沉澱,則表示Ba(OH)2已過量。 ②再續加稍過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過量的Ba2+離子。過濾,保留濾液。 檢驗Na2CO3是否過量的方法,取少量濾液,滴加幾滴HCl,如產生氣泡則表示Na2CO3已過量。 ③在②之濾液中,滴加稀HCl至溶液呈中性(用PH試紙控制),就可得純氯化鈉溶液。 4、工業上制備純凈的氯化鋅時,將含雜質的氧化鋅溶於過量的鹽酸,為了除去氯化鐵雜質需調節溶液的PH值到4,應加入試劑是 A.氫氧化鈉 B.氨水 C.氧化鋅 D.氯化鋅 E.碳酸鋅 正確答案:CE 解釋:本題為除雜題,原理是降低溶液中的[H+],將Fe3+轉化為Fe[OH]3以除去,所以應加入鹼性物質,A、B、C、E均可滿足條件,但除雜的原則是不能引進新雜質,所以A、B排除,選出正確答案。 5、海水是取之不盡的化工原料資源,從海水中可提取各種化工原料。下圖是工業上對海水的幾項綜合利用的示意圖: 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粗鹽中含有Ca2+、Mg2+、SO42-等雜質,精製時所用試劑為:A 鹽酸;B BaCl2溶液;C NaOH溶液;D Na2CO3溶液。加入試劑的順序是 ②電解飽和食鹽水時,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發生的反應為 與電源負極線連的電極附近溶液pH (變大、不變、變小)。若1mol電子的電量為96500C,則用電流強度為100A的穩恆電流持續電解3分13秒,則在兩極上共可收集到氣體 mL(S.T.P)。若保證電解後飽和食鹽水的濃度不變,則可採取的方法是 ③由MgCl2·6H2O晶體脫水制無水MgCl2時,MgCl2·6H2O晶體在 氣氛中加熱脫水,該氣體的作用是 ④電解無水MgCl2所得的鎂蒸氣可以在下列 氣體中冷卻。 A H2 B N2 C CO2 D O2 【參考答案】 ①B C D A或C B D A 該小題屬離子除雜題。除雜原則是在除去Ca2+、Mg2+、SO42-時,不能帶入雜質離子。所以,解此題的關鍵是把握好加入離子的順序:①Ba2+必須在CO32-之前加入;②CO32-、OH-必須在H+之前加入,所以B、C不分先後,而D、A本身既分前後,又必須放在B、C之後才能滿足條件。 ②2Cl--2e→Cl2 變大 4480 措施是向電解液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氣體 電解飽和食鹽水時,與正極相連的陽極發生的反應是2Cl--2e→Cl2,與負極相連的陰極發生的反應是:2H++2e→H2。H+不斷消耗,使得溶液中[OH-]增大,pH變大。電解中外溢的是Cl2、H2,所以要確保原溶液濃度不變,只能向體系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氣體以補足損失的H、Cl原子。易錯處是加入鹽酸,使溶液濃度變小。 ③HCl 抑制水解平衡MgCl2+H2O Mg(OH)Cl+HCl正向進行 ④A 6、實驗室用純凈、乾燥的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裝置有下列A、B、C、D四部分組成,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上述實驗要求,將各實驗裝置按從左到右的順序用序號連接起來:( )→()→()→() (2) 指出A、B裝置在實驗中的作用: A B (3)實驗完畢後,加熱和通入氫氣同時停止,等試管冷卻後得到固體的質量與理論上所得銅的質量相比較,將會----------(偏大、偏小或不變) 分析:裝置的排列從左到右順序一般是:(1)氣體的發生裝置(2)氣體的除雜裝置氣體的乾燥裝置(4)主要實驗裝置(5)尾氣的處理(氣體無毒可直接放出) 答案:(1)D→A→B→C (2)A:吸收可能存在的HCl氣體 B:吸收水得到乾燥的氫氣

㈨ 高中化學除雜專題

高中化學除雜問題專題(2007-05-22 15:26:01)

除雜選擇試劑的原則是:不增、不減、不繁。

氣體的除雜(凈化):

1. 氣體除雜的原則:

(1) 不引入新的雜質

(2) 不減少被凈化氣體的量

2. 氣體的除雜方法:

試劑
除去的氣體雜質
有關方程式


易溶於水的氣體,如:HCl、NH3
/

強鹼溶液(NaOH)
酸性氣體,如:CO2、SO2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灼熱的銅網
O2
2Cu+O2====2CuO

灼熱的氧化銅
H2、CO
CuO+H2===Cu+H2O

CuO+CO====Cu+CO2

注意的問題:

(1)需凈化的氣體中含有多種雜質時,除雜順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氣體,如:氯化氫氣體,CO2、SO2等,水蒸氣要在最後除去。

(2)除雜選用方法時要保證雜質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濃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

(3)除雜裝置與氣體乾燥相同。

典型例題
1. 填寫實驗報告

實驗內容
選用試劑或方法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結論

鑒別H2和CO2

除去稀鹽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考點:物質的鑒別,物質的除雜問題。
(1)H2、CO2的化學性質。
(2)SO42-的特性。

評析:①利用H2、CO2的性質不同,加以鑒別。

如H2有還原性而CO2沒有,將氣體分別通入灼熱的CuO加以鑒別。
CuO+H2 Cu+H2O

或利用H2有可燃性而CO2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將氣體分別點燃加以鑒別。

或利用CO2的水溶液顯酸性而H2難溶於水,將氣體分別通入紫色石蕊試液加以鑒別。CO2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而H2不能。

②屬於除雜質問題,加入試劑或選用方法要符合三個原則:(1)試劑與雜質反應,且使雜質轉化為難溶物質或氣體而分離掉;(2)在除雜質過程中原物質的質量不減少;(3)不能引入新雜質。

在混合物中加入BaCl2,與H2SO4生成白色沉澱,過濾後將其除去,同時生成物是HCl,沒有引入新的離子。

答案:

澄清石灰水
Ca(OH)2+CO2=CaCO3↓+H2O

氯化鋇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

2.下列各選項中的雜質,欲用括弧內物質除去,其中能達到目的的是( )

A CO中混有少量CO2 (澄清石灰水)

B CO2中混有少量氯化氫氣體 (NaOH溶液)

C O2中混有少量H2 (灼熱氧化銅)

D N2中混有少量O2 (白磷)

分析:

A 澄清石灰水能吸收CO2,不能吸收CO ,可到達目的.

B CO2與HCl都和NaOH反應,故不能達到目的.

C O2和H2 混合二者體積比不知道,通過灼熱氧化銅可能爆炸,不能達到目的.

D 白磷自燃且生成物為固體,除去O2,能達到目的.

回答除雜問題,一定要全面分析,既要除去雜質,又要使主要成分(被凈化的氣體)不變質。

答案: A D

3.實驗室配製氯化鈉溶液,但氯化鈉晶體里混入了少量硫酸鈉和碳酸氫銨,設計一組實驗,配製不含雜質的氯化鈉溶液。

提示:本題為除雜問題的實驗設計,這樣的問題一般要遵循「甲中有乙,加丙去乙,可產生甲,但不能產生丁」的原則。

答案:將不純的氯化鈉晶體溶於適量的蒸餾水中,滴加稍過量的Ba(OH)2溶液,使SO42-及CO32-(原HCO3-與OH-反應後生成)完全沉澱。再續加稍過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過量的Ba2+。過濾,保留濾液在濾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溶液呈中性(用PH試紙控制),得不含雜質的氯化鈉溶液。

分析:為了除去雜質NH4HCO3和Na2SO4,一般可提出兩個實驗方案:第一方案是利用NH4HCO3受熱(35℃以上)易分解成氣態物質的特性,先加熱氯化鈉晶體除掉NH4HCO3,再加Ba2+除掉SO42-;第二方案是用Ba(OH)2同時除掉兩種雜質,這種方法簡便,「一舉兩得」,故優先選用。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①將不純的氯化鈉晶體溶於適量的蒸餾水中,滴加稍過量的Ba(OH)2溶液,使

SO42-及CO32-(原HCO3-與OH-反應後生成)完全沉澱。

檢驗Ba(OH)2是否過量的方法:取少量濾液,滴幾滴Na2SO4或稀H2SO4,如產生白色渾濁或沉澱,則表示Ba(OH)2已過量。

②再續加稍過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過量的Ba2+離子。過濾,保留濾液。

檢驗Na2CO3是否過量的方法,取少量濾液,滴加幾滴HCl,如產生氣泡則表示Na2CO3已過量。

③在②之濾液中,滴加稀HCl至溶液呈中性(用PH試紙控制),就可得純氯化鈉溶液。

4、工業上制備純凈的氯化鋅時,將含雜質的氧化鋅溶於過量的鹽酸,為了除去氯化鐵雜質需調節溶液的PH值到4,應加入試劑是
A.氫氧化鈉 B.氨水 C.氧化鋅 D.氯化鋅 E.碳酸鋅
正確答案:CE
解釋:本題為除雜題,原理是降低溶液中的[H+],將Fe3+轉化為Fe[OH]3以除去,所以應加入鹼性物質,A、B、C、E均可滿足條件,但除雜的原則是不能引進新雜質,所以A、B排除,選出正確答案。

5、海水是取之不盡的化工原料資源,從海水中可提取各種化工原料。下圖是工業上對海水的幾項綜合利用的示意圖:

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粗鹽中含有Ca2+、Mg2+、SO42-等雜質,精製時所用試劑為:A 鹽酸;B BaCl2溶液;C NaOH溶液;D Na2CO3溶液。加入試劑的順序是

②電解飽和食鹽水時,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發生的反應為
與電源負極線連的電極附近溶液pH (變大、不變、變小)。若1mol電子的電量為96500C,則用電流強度為100A的穩恆電流持續電解3分13秒,則在兩極上共可收集到氣體 mL(S.T.P)。若保證電解後飽和食鹽水的濃度不變,則可採取的方法是

③由MgCl2·6H2O晶體脫水制無水MgCl2時,MgCl2·6H2O晶體在 氣氛中加熱脫水,該氣體的作用是

④電解無水MgCl2所得的鎂蒸氣可以在下列 氣體中冷卻。

A H2 B N2 C CO2 D O2

【參考答案】

①B C D A或C B D A

該小題屬離子除雜題。除雜原則是在除去Ca2+、Mg2+、SO42-時,不能帶入雜質離子。所以,解此題的關鍵是把握好加入離子的順序:①Ba2+必須在CO32-之前加入;②CO32-、OH-必須在H+之前加入,所以B、C不分先後,而D、A本身既分前後,又必須放在B、C之後才能滿足條件。

②2Cl--2e→Cl2 變大 4480 措施是向電解液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氣體

電解飽和食鹽水時,與正極相連的陽極發生的反應是2Cl--2e→Cl2,與負極相連的陰極發生的反應是:2H++2e→H2。H+不斷消耗,使得溶液中[OH-]增大,pH變大。電解中外溢的是Cl2、H2,所以要確保原溶液濃度不變,只能向體系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氣體以補足損失的H、Cl原子。易錯處是加入鹽酸,使溶液濃度變小。

③HCl

抑制水解平衡MgCl2+H2O Mg(OH)Cl+HCl正向進行

④A

6、實驗室用純凈、乾燥的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裝置有下列A、B、C、D四部分組成,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上述實驗要求,將各實驗裝置按從左到右的順序用序號連接起來:( )→ ( )→( )→ ( )

(2) 指出A、B裝置在實驗中的作用:

A B

(3)實驗完畢後,加熱和通入氫氣同時停止,等試管冷卻後得到固體的質量與理論上所得銅的質量相比較,將會----------(偏大、偏小或不變)

分析:裝置的排列從左到右順序一般是:(1)氣體的發生裝置(2)氣體的除雜裝置氣體的乾燥裝置(4)主要實驗裝置(5)尾氣的處理(氣體無毒可直接放出)

答案:(1)D→A→B→C

(2)A:吸收可能存在的HCl氣體

B:吸收水得到乾燥的氫氣

(3)偏大

㈩ 高中化學常見無機物質除雜方法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1)NaHCO3 溶液(Na2CO3)
方法:向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氣體
原理:Na2CO3+CO2+H2O=2NaHCO3 。
(2)Na2CO3溶液 pan >(NaHCO3)
方法:向溶液中滴加適量的NaOH溶液
原理:NaHCO3+NaOH = Na2CO3 +H2O。
(3)NaOH溶液(Na2CO3)
方法:滴加適量的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過濾。
原理:Na2CO3+ Ca(OH)2=CaCO3+2NaOH。
(4)NaCl溶液(Na2CO3)
方法:加入足量的稀鹽酸至溶液呈中性。
原理:Na2CO3+2HCl=2NaCl+ CO2+H2O。
(5)FeCl3溶液(FeCl2)
方法:通入足量的氯氣。
原理:2FeCl2+Cl2=2FeCl3。
(6)FeCl2溶液(FeCl3)
方法:加入足量的鐵粉,充分振盪後過濾。
原理:2FeCl3+Fe=3FeCl2。
主要裝置:圖1過濾裝置。
(7)NaCl溶液(Br2或I2)
方法:加入CCl4或苯充分振盪後分液。
原理:Br2或I2易溶於CCl4或苯等有機溶劑中。
主要裝置:圖2分液裝置。
(8)澱粉溶液(NaCl)
方法:將混合物裝入半透膜袋中浸入蒸餾水中滲析。
原理:澱粉膠體微粒不能透過半透膜,鈉離子和氯離子能透過半透膜。
主要裝置:圖3滲析裝置。
(9)FeCl3溶液(FeCl2、CuCl2)
方法:①加入過量的鐵粉,過濾(除去CuCl2,同時把FeCl3轉化成了FeCl2);②在濾渣中加入適量鹽酸將鐵溶解,過濾(將過量的鐵粉轉化為FeCl2);③將①和②的濾液合並後通入足量的氯氣(將FeCl2轉化為FeCl3)。
原理:①Fe+CuCl2=Cu+FeCl2,Fe+2FeCl3=3FeCl2;
②Fe+2HCl= FeCl2 +H2;
③2FeCl2+Cl2=2FeCl3。
主要裝置:圖1過濾裝置。
(10)NaCl溶液(SO42-、Mg2+、Ca2+)
方法:依次加入過量BaCl2溶液(除SO42-)、過量NaOH溶液(除Mg2+)和過量的Na2CO3溶液(除Ca2+和過量的Ba2+),過濾後向濾液中滴加鹽至溶液呈中性(除去過量的OH-和CO32-)。
原理:BaCl2+Na2SO4=BaSO4+2NaCl,2NaOH+MgCl2=
Mg(OH)2+2NaCl,CaCl2+Na2CO3=CaCO3+2NaCl,
BaCl2+ Na2CO3=BaCO3+2NaCl,NaOH+HCl=NaCl+H2O,
Na2CO3+2HCl=2NaCl+ CO2+H2O。
主要裝置:圖1過濾裝置。
(11)CuCl2溶液(FeCl3)
方法:加入足量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粉末,攪拌一段時間後過濾 (調節溶液的pH法) 。
原理:加入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粉末可與H+發生反應,減小了H+濃度,促使Fe3+的水解平衡:Fe3++3H2O ≒ Fe(OH)3+ 3H+向右移動,生成Fe(OH)3沉澱,可過濾除去。
主要裝置:圖1過濾裝置。
MgCl2溶液(FeCl3)的除雜可採用相似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高考化學除雜裝置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儀表盤座椅燈什麼樣 瀏覽:668
暖氣閥門一字原理 瀏覽:715
羅茨風機啟動時進氣閥門 瀏覽:831
閥門類精鑄件怎麼樣 瀏覽:297
甩手工具箱手機詳情 瀏覽:971
機車齒輪傳動裝置的分類和比較 瀏覽:437
溫度自動檢定裝置 瀏覽:93
為什麼機械數 瀏覽:437
鑄造工廠韓語怎麼說 瀏覽:124
恆豐電動工具是哪個廠代工的 瀏覽:527
消防高位水箱設自動補水裝置 瀏覽:952
噴淋管道閥門一般在哪 瀏覽:458
北歐之里管道閥門 瀏覽:43
中山市台正數控機床廠怎麼樣 瀏覽:258
暖氣閥門裝1個可以嗎 瀏覽:884
西湖5立方煤氣閥門 瀏覽:432
碳和濃硫酸反應的實驗裝置 瀏覽:743
酒精燈加什麼儀器好 瀏覽:143
機械報驗要哪些材料 瀏覽:112
加工中心減壓閥門怎麼接 瀏覽: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