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實驗室里可按如圖所示的裝置來乾燥和收集氣體R,多餘的氣體用水進行吸收,則R是()A.Cl2B.NOC.
該裝置的收集裝置是利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則收集的氣體密度小於空氣密度,且和氧氣不反應,尾氣處理裝置中用水吸收氣體,說明該氣體極易溶於水,
A.氯氣密度大於空氣,應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A錯誤;
B.一氧化氮和氧氣能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故B錯誤;
C.甲烷的密度小於空氣,且和氧氣、水不反應,所以尾氣不能用水吸收,故C錯誤;
D.氨氣的密度小於空氣,常溫下和氧氣不反應,且具有溶於水,所以可以用水吸收尾氣,故D正確;
故選D.
『貳』 實驗室製取氣體時,選擇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要考慮的依據分別是什麼
發生裝置要考慮是固固反應還是固液反應等
收集裝置要考慮如何濾去其中雜質及如何收集保存(如與空氣的比重)
『叄』 實驗室里為了吸收多餘的二氧化硫氣體,最好選擇的下列裝置中的() A. B. C. D.
A.導管插入底部,易發生倒吸,故A錯誤;
B.二氧化硫吸收不完全,故B錯誤;
C.U形管不能用來吸收氣體,故C錯誤;
D.倒置的漏斗能防止倒吸,故D正確.
故選D.
『肆』 這幾個防倒吸裝置的原理是什麼
1、懸空式:這種裝置特點是導管沒有插入吸收液中,而是懸於上方,利用易溶於吸收液的氣體下沖動力使氣體被吸收,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2、倒立漏斗式:這種裝置可以增大氣體與吸收液的接觸面積,有利於吸收液對氣體的吸收。當易溶性氣體被吸收液吸收時,導管內壓強減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於漏斗容積較大,導致燒杯中液面下降,使漏鬥口脫離液面,又流回燒瓶內,從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3、肚容式:當易溶於吸收液的氣體由乾燥管末端進入吸收液被吸收後,導氣管內壓強減少,使吸收液倒吸進入乾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質量大於乾燥管內外壓強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燒杯內,從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這種裝置與倒置漏斗式很類似。
(4)實驗室氣體吸收裝置擴展閱讀:
防倒吸裝置的作用:
因為有的裝置可能會產生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像氯氣氨氣,這些氣體會增大壓強,讓最後的液體倒吸進入前面的裝置中,如果不防倒吸可能會發生爆炸。這種裝置可以將液體吸入漏斗,然後燒杯中的液面下降,被吸入漏斗中的液體又重新進去燒杯中,達到了防倒吸的目的
化學實驗中常見的防倒吸裝置
布氏漏斗是實驗室中使用的一種陶瓷儀器,也有用塑料製作的,用來使用真空或負壓力抽吸進行過濾。
普遍認為發明者為190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愛德華·比希納,事實上布氏漏斗是由化學家Ernst Büchner發明的。形狀為扁圓筒狀,圓筒底面上開了很多小孔。下連一個狹長的筒狀出口。
使用的時候,一般先在圓筒底面墊上濾紙,將漏斗插進布氏燒瓶上方開口並將介面密封(例如用橡膠環)。布氏燒杯的側口連抽氣系統。
然後將欲分離的固體、液體混合物倒進上方,液體成分在負壓力作用下被抽進燒杯,固體留在上方。常用於有機化學實驗中提取結晶。這種情況的過濾完成後,還可以在上方用少量純溶劑來洗掉結晶表面的雜質。
『伍』 二氧化硫尾氣吸收裝置有哪些
誰說so2可以點燃了啊?工業氧化so2還要溫度和催化劑呢,哪那麼容易!
用naoh濃溶液吸收即可,這是對付一切酸性氣體的方法。
『陸』 高中防倒吸裝置圖及原理
上小下大,氣體能充分吸收,但下面大,液體吸不上。
有缺陷,離水面一段距離液內體吸不上,但氣體會污染空氣。
下面小管容會吸液體,但吸到燒瓶後由於進氣管在上方,不會影響進。
原理類似C,液體之多吸到燒瓶鍾。
進氣後會被吸收,右邊保持內外壓強相等,能進氣,如果左邊進氣快後,內部壓強增大,液體會被壓入右邊
原理與類似。
剩下沒標字母的原理都類似,但最後個注意下,氣體通入後,開始不會吸收也不倒吸,但氣體出了CCL4,到水中被吸收,但由於與導管不接觸。
『柒』 某化學興趣小組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室製取氣體的探究活動其中F裝置中的濃硫酸可吸收氣體中的水蒸氣.
(1)根據氧氣的實驗室製法可知,高錳酸鉀加熱可以製取氧氣,注意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故答案為:2KM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