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國內水果採摘機械裝置發展現狀

國內水果採摘機械裝置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2-01-13 06:09:44

『壹』 如果村裡有一個水果採摘園,請你確定它的企業任務和營銷目標

他的企圖是發家致富,任務是帶動百姓一起走向小康,營銷無公害綠色產品是農村的特產,讓人們更健康,和諧社會發現未來。

『貳』 目前食品機械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如何什麼食品機械發展潛力大

中國有機食品的發展潛力及策略分析一、前言 有機農業作為持續農作系統的一種方式,創立於本世紀二十年代,在近十年來在西方發達國家發展較為迅速,成為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及健康水平、依賴系統自生循環而生產無污染、健康食品的一種較徹底的替代農業。 中國的有機農業提法始於八十年代初期,但僅基於理論的探討,從八十年代後期以來才逐步開展了有機食品基地的建設,標準的制定以及產品的出口。實際上中國的傳統農耕實踐一直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系統,它成功地維系了數千年而肥力不減,並建立起了一整套傳統農業技術體系及管理模式,突出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只不過沒有進行深入的結合現代科學手段的研究與總結。到目前為止,有機農業或有機食品在中國公眾眼中還未被認識,有機就是傳統,就是落後的理念仍在許多人認識中存在。如何正確評價有機食品的內涵及其地位,並逐步啟發引導人們,對推動有機農業事業很有幫助意義,本文僅依據現有資料及實際經驗,對中國有機食品的發展潛力及採取策略作些初步分析,以供參考。 二、國外有機食品發展狀況 有機農業起始於1924年奧地利哲學家Rudolf Steiner的生物動力學農業,並伴隨著替代農業、持續農業的發展而逐漸成熟起來。 近十年來,隨著政府對有機農業的認可,以及消費者對有機食品需求的增加,有機食品的市場份額上升較快,特別是在歐洲一些國家,如德國、奧地利、丹麥等,市場份額達到了2-3%,預計到2000年可達到2-5%。 農場主對有機食品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英國一項涉及26000農戶的調查表明,有38%的農戶願意考慮或正在考慮把全部或部分土地生產有機食品(Natwest,1992)。美國Rodale Press在1994年的一項調查表明,87%的美國商店購買者願意購買與常規食品同樣價格的有機食品,每三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在過去幾年中已經改變了飲食習慣,其中72%的願意購買有機生產的蔬菜和水果 (NFM,1994) 。 歐洲用於有機農業生產的土地也在不斷增加,從1986年的12,000ha上升到了1996年的1,300,000ha,同期的有機農場數從7800增加到了55000個(Lampkin,1996),在德國,已認證有機農場從1980年的500個上升到了1996年的6068個,奧地利從1991年的2000個增加到了1996年的15850個,瑞典從1989年1500個提高到了1996年的3932個(Roger,1997)。 有機農業整體上仍構不成農業發展的主體,目前僅僅是替代農業的一個分支。但很顯然近些年其發展很快,包括研究、理論、法律等都在逐步完善,而且世界各國都在尋求追蹤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生產、貿易與消費,這種趨勢必然會帶動各國有機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一些國家已制定出了有機農業的發展目標,冰島計劃100%的農場都要實施過渡計劃,丹麥農業部計劃10%的農業生產實施有機農業,瑞典議會在1995年提出了2000年有機農業市場份額佔到10%的計劃(Roger,1997)。 三、中國有機食品現狀 中國的農業集約化歷史較短,只有二十餘年的歷史,到目前為止,雖然政府在號召農業實施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的過渡,但國家宏觀政策整體上松動不大,糧食生產仍以區域自給及糧食部門主渠道銷售為主,蔬菜、水果等副食品生產雖已放開,但農產品質量全程式控制制體系的建設由於農戶的分散,文化素質低,市場組織不完善仍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建立起來。 盡管中國有幾千年的傳統農業經驗與實踐,但目前整體上,農業的主體仍然是常規農業,隨著消費者意識的提高以及國家政策的到位,未來農業的主體也將逐漸轉換到所謂折中型的"綜合農業"上來,即減農葯、減化肥農業,或無公害、綠色食品之類。極端的有機農業只能占市場的一小部分。目前國內有機食品無論是研究、認證,還是政策、貿易及市場都處在萌芽階段。研究工作基本沒有國家的專項攻關項目,只有零星的一些小范圍試驗在進行,如植保領域的生物防治、微生物肥料領域的生物肥料,以及生態領域的無公害食品生產試驗。許多生產上突出的一些問題如溫室土壤管理、病害控制等還沒有有效的辦法。 認證工作也剛剛起步,並多藉助於國外一些認證機構的支持,國內由於缺乏這方面的組織經驗、隊伍及聲譽,還難以自己開展業務。有機食品的生產多集中在偏遠的山區,也是一些貧困地區,目前絕大部分有機食品都出口到了歐洲、美國及東南亞,國內消費市場還很有限。因此總體上國內有機食品的體系還未建立起來,需要從多方面做大量的工作。 四、中國有機食品發展潛力 中國有機食品總體上還處在起步階段,並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可望成為一個新型的食品支柱產業。 1. 市場份額 有機食品目前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幾乎為零,現有的認證有機產品都是面向國際市場的。從國外發達國家的需求趨勢看,有機食品在今後十年時間有望達到10-15%的份額,因此從總量上將有較大的提高。另外從品種需求看,有機茶、小麥、奶製品、油料、土豆、調味品等都有著較大的市場前景。 據1997年統計,國內綠色食品企業總產值已達393.1億元,年銷售額達240億元,截止1997年底,全國共有892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商標,綠色食品基地面積已達120萬公頃(中國食品報,1999a)。據國外人士預測,綠色食品類全球銷售額在今後10年內將從現在的110億美元增至1000億美元(中國食品報,1999b)。 按此發展速度,國內綠色食品在未來10年內也有望達到2-3%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綠色食品中的AA級產品將相應增加,有機食品的國內消費也將開始。 2.資源優勢 中國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有機食品的生產提供了廣泛的選擇。如中國的豆類、野生及人工培育蘑菇、茶葉、中草葯、經濟樹種、核果類、新鮮蔬菜等都有眾多的品種資源,中國的許多地方動物資源也相當豐富。這些生物資源往往具有獨特的地方風味和保健作用,因此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3.地區優勢 中國區域經濟中有東、中、西三大經濟帶的提法,其中西部地區包括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9個省區,這些地區是中國經濟不發達、需要加強開發的地區,也是中國貧困地區最為集中的地帶,其中雲貴高原和黃土高原又是兩個最貧困的區域,雲貴高原的貧困人員主要分布在深山區、大山區、高寒區、石山區、少數民族區,黃土高原的貧困人口則集中在自然環境惡劣、水土流失嚴重、旱澇成災、地方病嚴重的地區。 在這些貧困地區由於土地、氣候條件不適,人口吃糧都成問題,但有著獨特的地方資源優勢。如黃土高原的水果生產、陝南的木耳生產、甘肅中西部的馬鈴薯豆類、河北承德的肉牛養殖,都成為極具開發有機食品的高價值的地方資源。這部分地區盡管人口少,但土地面積大,國土面積佔到全國版圖的一半還多,因此如何結合國家扶貧開發計劃在這些地區發展有機農業,是一件一舉多得的重大事業。 4.技術優勢 經過二十餘年的工作,中國農業研究無論在生態環境治理,品種選育及栽培管理,還是產品產後加工貯藏等方面都積累了大量的技術貯備,如地方特色品種(豆類、特菜的選育)、生物防治技術及產品(Bt及植物類農葯),生物肥料快速堆腐及生產、節水技術、就地保險等,一些新技術不斷產生和推動,這些為有機食品的開發提供了技術保障。 另外許多地方資源都有著獨特的地方傳統生產及管理技術和經驗,如蘑菇栽培,混農林業、林草結合、旱地耕作等。通過結合現代科技技術與傳統經驗,就可以保證有機食品的質量與風味。 五、中國有機食品發展策略 簽於國內有機食品目前發展中公眾認識不夠,組織體系不完備,經驗少的缺點,結合國外管理經驗,提出如下建議。 1.政策調控。目前國家有機食品歸屬環保總局管理,綠色食品歸屬農業部管理,但並 不構成政府部門的主體。國內農業生產及食品行業雖已確定了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的過渡,但建立一整套的質量控制體系還剛起步。有機食品強調全程質量控制,並形成一個生產-認證-出口貿易這樣一個較為完善的生產管理體系,並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因此應促成政府職能部門著手有機食品發展的協調和組織,並把部分有機食品基地作為地方及企業向質量效益過渡的試驗及示範基地,從政策上推動企業及地方的工作,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在時機成熟的情況下,建立國家統一的行政協調機構。 2.布局與規劃 考慮到國外有機食品的迅速發展,以及未來發達國家可能的綠色壁壘限制,國家應制訂統一的有機及綠色食品發展規劃,確立中長期發展目標和方向,制訂一些重大建設項目和發展策略,並對前景進行全面的可行性論證,如市場需求、基地建設與組織、產品認證管理等,最終提出一攬子發展計劃,包括基地布局、認證體系、技術支持、組織管理等。 3.研究與技術開發 有機農業的生產既有產品價格高、無污染健康的特點,也有產量下降和經濟受損失的風險,除了國家和社會提供一部分風險資助以外,還有大量的研究和技術開發需要進行。如地方特色品種的選育和保持、高效生物肥的研製與開發、土壤健康及其管理、流行性病蟲害生物防治、產品貯藏與保鮮加工等方面,都有許多實際生產問題需要研究技術人員去一一解決。這樣應促進國家攻關計劃及重大項目中對無公害農業生產及加工技術的研究支持。 4.培訓與宣傳 實施有機食品生產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需要研究、管理及實際操作人員對有機食品生產的原則及方法有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政府職能部門、認證機構以及地方政府應加強有關培訓,包括企業管理層、農民、鄉鎮幹部、政府官員等都應接受這種培訓。可以組織專門人員編寫成套有機食品培訓叢書及錄像帶,用於各級培訓,也可在電視及一些媒體上開辟專欄進行宣傳和普及。5.信息咨詢和服務 由於有機農業則開始,因此急需進行信息的咨詢和服務,包括出口產品信息、基地申請及認證,有機食品生產技術及產品等。 應建立一個全國性的信息中心及其網路站點,並有固定的報紙和快訊,及時進行有關技術及信息的發布和服務。

『叄』 我想建一個以水果採摘為基礎的生態園,佔地80畝左右,大家有沒有好的建議和方案

能貸款有人融資嗎?位置在那裡准備種什麼。有這方面知識沒?

『肆』 辣椒收獲機的研究現狀及前景。

技術也相對成熟。這期間也出現了摘錠式採摘裝置,是先將辣椒莖稈從根部割斷,然後運送到機器後部的摘果器式分離裝置或滾筒分離裝置進行分離。清選裝置則大多為氣流式與輥子式的復合形式、氣流式與滾筒式的復合形式。辣椒收獲中涉及到的關鍵機構便是辣椒果實與莖稈的分離機構,國外辣椒收獲機的分離機構主要有以下幾種:(1)螺旋桿式分離機構。當辣椒收獲機械沿著辣椒壟行前進工作時,辣椒莖稈進入採摘裝置,轉動的螺旋桿對辣椒莖秧進行持續敲打,螺旋桿將果實從莖稈上打落,實現果實與莖稈的分離。(2)梳齒式分離機構。這是一種強制性分離機構,當機器前進時,梳齒插入辣椒秧莖,強制性地把果實從果柄上捋下,實現果實與莖稈的分離。它只是把果實分離下來,根莖仍生長在地里。(3)滾筒式分離機構。切割後帶果實的莖稈被送至傾斜滾筒式分離裝置,滾筒在回轉過程中對辣椒莖秧進行多次起落摔打,使果實脫落,實現果莖分離。2國內辣椒收獲機的研究現狀我國的辣椒作物的收獲還基本上處在人工或半機械化採收的時期,機械化收獲發展嚴重滯後。目前,國內只有少數農戶進行了自發研製。如河南省唐河縣源潭鎮劉庄村村民丁山峰研製的辣椒機和河南省社旗縣社旗鎮居民代桂武研製的三櫻椒採摘機,這兩種機型均是在辣椒成熟收割後,由人工喂料進行場上採摘;山西省襄汾縣趙康鎮北王村村民薛岳強研製了一種田間作業的辣椒收割機,該機型以二沖程發動機為動力,結構比較簡單,可以進行辣椒田間收割。以上這些機型不適合大面積種植規模作業。新疆兵團農二師二十一團職工對線辣椒採摘裝置進行了試驗研究,但未見對包括採摘和椒葉分離的聯合作業機研究的報道。新疆機械研究院科研人員最近研製成功自走式不對行辣椒收獲機,其整機原理、結構及工作方式在我國尚屬首例,機具一次作業即可完成採摘、輸送、集箱、裝車,機具的適應性和工作效率較高,可滿足不同種植農藝的收獲要求。但是該辣椒收獲機沒有清選裝置。目前石河子大學機電學院的辣椒收獲機可集辣椒採摘、除雜清選為一體。

『伍』 採摘瓜果的機器人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可以代替人工採摘瓜果,有一些種植瓜果量大的在瓜果成熟時使用機器人,能夠縮短時間、人力、財力等等,並且隨著現在技術的發展機器人採摘技術越來越成熟,使用起來更方便。

『陸』 目前市場上的水果採摘器有什麼優劣勢

水果採摘器,可來以使人站在地上自便能快速地將水果採摘下來。該採摘器主要由剪刀、水果下滑布筒、操縱鋼索、操縱扳手以及竹桿等構成。使用時,人用手舉起竹桿,使竹桿上端的滑筒口套在水果上,然後捏動操縱扳手,滑筒口剪刀的兩片合攏,將水果把剪斷,水果沿滑筒下落,滑筒上每隔兩尺左右有一個松緊帶圈,該圈的直經小於水果直經,可以起緩沖作用,使水果沿布筒以較低的速度落入筐中。

閱讀全文

與國內水果採摘機械裝置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方管怎麼上軸承 瀏覽:245
怎麼判斷超聲波振子的好壞 瀏覽:286
高溫高壓閥門使用什麼材質 瀏覽:937
小罐製冷劑怎麼加 瀏覽:10
m7474b是什麼機床 瀏覽:822
不銹鋼最精密鑄造工藝是什麼 瀏覽:762
末日生存加油站傳動裝置 瀏覽:493
環保設備安裝工人一天多少錢 瀏覽:316
做蛋糕器材哪裡買 瀏覽:565
溫州市摩登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105
剎車片上消聲裝置有什麼作用 瀏覽:330
轉停式滾筒的傳動裝置 瀏覽:161
超聲波洗鞋機怎麼有用么 瀏覽:108
選擇機械設備的原則和方法是什麼 瀏覽:165
嘉興亞特電動工具怎麼樣 瀏覽:839
15年日產軒逸儀表怎麼拆 瀏覽:775
機械圖紙應該使用什麼字體 瀏覽:438
測量低血壓用什麼儀器 瀏覽:29
鐵與氧化銅反應實驗裝置 瀏覽:547
閥門怎麼分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