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下列裝置或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B.C.D
A、量來筒一般用於量取源液體,不能用作反應容器,不能用來稀釋濃硫酸,故A錯誤;
B、探究燃燒條件實驗中,銅片上應該放白磷和紅磷兩種可燃物,以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和溫度有關,故圖中操作錯誤;
C、選取的反應物不合適,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裝置內的壓強基本不變,因此不能用木炭做反應物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應把木炭換為紅磷,所以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C錯誤;
D、向盛有階梯蠟燭的燒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不燃燒、不支持燃燒的性質,所以能達到實驗目的,故D正確.
故選D.
② 下列裝置或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 制少量氨氣B.檢查裝置氣密性C. &n...
A.碳酸氫銨加熱分解可生成氨氣和二氧化碳、水,鹼石灰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可用於制備少量氨氣,故A正確;
B.關閉止水夾,可通過長頸漏斗加水,在長頸漏斗頸內形成一段水柱,如一段時間內液面不發生變化,說明氣密性良好,故B正確;
C.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於乾燥二氧化碳氣體,故C正確;
D.鹼式滴定管有一段橡膠管,易被腐蝕,不能用鹼式滴定管裝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故D錯誤.
故選D.
③ 下列裝置或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用甲圖裝置可製得金屬錳B.用乙圖裝置驗證NaHCO3和Na2CO3的熱
A、通過鋁熱反應抄,點燃Mg條,用它襲來使得KClO3反應,放出大量熱,使Al與MnO2反應:3MnO2+4Al
△ | .
④ 下列有關實驗原理或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用甲裝置驗證銅與稀硝酸的反應產物只有NOB.通過乙裝置實
A.裝置中有空氣,會生成二氧化氮,應先利用惰性氣體將裝置中的空氣排出,則甲裝置不能驗內證銅與稀硝容酸的反應產物是NO,故A錯誤; B.乙裝置,為原電池,常溫下能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可實現,則通過乙裝置實現化學反應:2Cu+O2+4H+=2Cu2++2H2O,故B正確; C.Cu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氯化銅,會引入新雜質氯化亞鐵,故C錯誤; D.用水濕潤試紙會使溶液被稀釋,溶液的濃度減小,測定的pH可能有誤差,故D錯誤; 故選B.
⑤ 下列有關實驗裝置進行的相應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稀硝酸與銅的反應製取
A.硝酸和銅反應製取NO氣體,需要固液混合不加熱型裝置,NO不溶於水,且NO易被氧氣氧化生成NO2,所以採用排水法收集NO,故A正確; B.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粘性的硅酸鈉而導致活塞打不開,所以酸式滴定管只能盛放酸性溶液,不能盛放鹼性溶液,故B錯誤; C.加熱條件下,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製取氯氣,稀鹽酸和二氧化錳不反應,故C錯誤; D.該裝置不能形成閉合迴路,所以不能形成原電池,則沒有電流產生,故D錯誤; 故選A.
⑥ 高一化學實驗題,關於銅和稀硝酸反應生成一氧化氮的
銅絲與酸脫離 U管左液面下降,溶液無色變藍;右液面上升 不能,右面的液面要上升
⑦ 驗證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一氧化氮而不是二氧化氮。給出了答案,求解這兩種實驗圖各部分的作用、現象
思路要點:一氧化氮是無色的,二氧化氮是有色的,而一氧化氮在有氧氣存在下,會生產有顏色的二氧化氮。 所以實驗的關鍵是,首先要排凈整個裝置中的空氣(含有氧氣)。一般趕空氣可以用其他氣體,如二氧化碳等。 題目中的碳酸鈣已經有了提示作用,所以用二氧化碳排盡空氣。 下一步是,如何驗證是否排凈了空氣,避免產生干擾。 E和C裝置就是這個目的,只有CO2充滿了E,C才會產生沉澱。 這時候可以停止碳酸鈣與硝酸的反應,開始讓銅絲與稀硝酸反應。 因為CO2與NO都無色,但是D裝置只會吸收CO2,不會吸收NO,所以當D開始冒氣泡時,說明E中充滿了NO。 可以用F鼓氣,就是向E中充入空氣,那麼無色的NO會被氧氣氧化為有色的NO2。 PS:第二個圖中,沒有NO的吸收措施,不環保。
與下列裝置或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銅與稀硝酸製取一氧化氮是否正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方管怎麼上軸承
發布:2025-10-01 17:06:45
瀏覽:2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