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內排名前十無人便利店
在疫情加速無接觸服務需求的背景下,無人便利店迅速崛起,以智能科技如AI和視覺識別,結合移動支付的普及,引領著新零售的潮流。以下是2020年備受矚目的國內十大無人便利店品牌,它們以其創新和智能化購物體驗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
1. Amazon Go:亞馬遜的Amazon Go無人超市利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和感測器技術,實現了無排隊結賬的便捷購物體驗。顧客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系統自動識別商品並完成結算,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購物體驗。
2. 玖零優購:作為國內首家自助便利店的升級版,玖零優購以安徽為基地,運用自主研發的無人售貨系統,將自助購物與智能科技相結合,引領新零售模式的革新。
3. 眾聚智能:眾聚智能致力於為無人超市提供安全保障,其動態視覺識別和重力感應技術,確保了商品識別的高准確性。顧客通過人臉識別或掃碼,即可快速完成購物。
4. 簡24:簡24無人便利店採用計算機視覺和復合感測器技術,顧客通過APP或小程序,可輕松完成選購和結賬,提供了高效的購物體驗。
5. 繽果盒子:繽果盒子為高端社區提供便捷的生鮮便利服務。顧客掃碼後可自助選購商品,自動結算,生活更加便利。
6. Take Go:深蘭科技的Take Go運用深度學習等技術,顧客無需APP,通過靜脈識別即可購物,展示了無人智能店的未來趨勢。
7. 淘咖啡:淘咖啡結合了阿里巴巴的科技實力,通過淘寶鏈掃碼入場,無縫連接線上和線下購物體驗,展現了零售業的創新融合。
8. 便利蜂:便利蜂結合線上App和線下門店,提供一站式購物體驗,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9. 小e微店:小e微店專為白領設計,提供即時消費服務,包括食品、飲料、生鮮等,成為辦公室附近的便捷之選。
10. F5未來商店:F5未來商店採用全自動化24小時運營模式,機械臂和智能倉儲實現了全程無人化操作,為顧客提供個性化購物體驗。
這些無人便利店品牌不僅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也預示著我國零售業的未來發展。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無人零售將成為零售行業的新常態,為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購物體驗。
2. 【無人超市】無人自助超市來了 無人時代離我們還有多遠
無人售貨超市已經走進了現實,店內沒有收銀員,商品拿了就走,無需排隊結賬,這顛覆了傳統的購物體驗。無人自助超市的出現,使得無人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
2016年年底,亞馬遜推出了線下商店Amazon Go概念店,但由於技術尚未成熟,原定7月前開業的計劃未能實現。
2017年6月初,中國首家無人超市「繽果盒子BingoBox」在上海楊浦區長陽路歐尚超市門口及上海閘北區大潤發超市附近開業。
同年6月25日,娃哈哈宣布與阿里巴巴支持的深蘭科技合作,共同打造無人智能零售店Take Go,計劃三年內供應10萬台設備,十年內擴展至百萬台。
2017年7月2日,深圳天虹商場和Ole多家超市引入自助結算系統,顧客無需排隊結賬。
同年7月8日,阿里巴巴在第二屆「淘寶造物節」現場開設了無人零售店「淘咖啡」,正式落戶杭州。
無人超市利用技術替代人力識別商品與顧客,開創了新的零售模式。這些技術包括移動支付、4G網路、人臉識別、機器視覺、目標跟蹤等,以及多路攝像頭和感測器等新設備。
無人超市通過在商品上貼RFID標簽和安裝射頻設施,利用射頻信號識別目標對象。顧客即使戴著口罩將商品放入包中也能被識別。
電子標簽RFID系統能夠通過多路攝像頭和感測器融合,結合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等深度學習演算法,形成一個智能系統。
機器視覺智能識別技術,如美國亞馬遜公司的無人便利店,利用深度學習演算法、圖像分析和計算機視覺等技術自動識別顧客拿走的商品。
然而,無人超市的技術仍存在一些挑戰,如計算量增加對CPU的高要求。相比之下,RFID方案較為成熟,但受雷雨天氣和液體箱的影響較大。
消費者首次進入無人超市時,需通過手機淘寶掃碼獲取電子入場碼,並簽署數據使用、隱私保護聲明和支付寶代扣協議。離店時,需經過支付門完成扣款。
盡管無人超市被認為是未來線下消費的趨勢,實體店、百貨店和超市可能面臨巨大沖擊,但目前仍存在諸多問題,如技術漏洞和用戶體驗不佳。
無人超市節約了人工成本,但也增加了技術成本,並且無法完全解決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的不便及退貨等問題,這可能影響購物體驗。
中國零售行業的市場規模已達4.5萬億美元,零售業的智能化趨勢不可阻擋。無人超市雖難以完全取代傳統零售模式,但能滿足人們的便捷購物需求。
「無人時代」究竟何時能完全融入日常生活,仍需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