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製冷劑通過毛細管後,是怎樣變的低於室溫的
在冰箱中,「壓縮-換熱-膨脹-換熱」的換熱過程是在一個裝置中完成的,可能不太好理解。"蒸發吸收熱量,液化釋放熱量."相信大家在中學都聽過類似的話,製冷壓縮機就是用這個原理實現製冷的。稍微理順一下:壓縮機壓縮後,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製冷劑(混有製冷劑的冷凍油)變成高溫高壓;熱量被冷凝器散發後,內能被傳遞到空氣中(這就是冰箱的壓縮機產生熱量的原因)。此時,壓縮後的製冷劑處於高壓狀態,溫度會略高於室溫。然後製冷劑會通過毛細管節流閥,變成低壓低溫液體。製冷劑中的高揮發性製冷劑經過膨脹閥後會迅速揮發,在此過程中可以轉化為分子動能,製冷劑的溫度會迅速下降,達到-10℃甚至更低。低溫製冷劑進入冰箱的蒸發器,在蒸發器中與冰箱內部進行熱交換(此步驟僅實現冰箱中製冷的功能)。
2. 製冷劑在毛細管內流動過程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什麼過程
你好!
毛細管的主要作用就是節流降壓!
高壓製冷劑進入毛細管後,由於流道橫截面積變窄,流體流速增加,從而在流體與毛細管壁面之間產生劇烈摩擦,導致壓力不斷下降。過冷狀態製冷劑進入毛細管後,因流動摩擦阻力影響,壓力降呈線性變化。它的供液能力主要取決於毛細管入口處製冷劑的指旁狀態以及毛細管的幾何尺寸。隨著入口壓力的提高毛細管的供液褲逗啟能力增加,毛細管的長度增加,內徑縮小,相應地使胡如供液能力減小。
3. 製冷劑通過毛細管後是怎樣變成低於室溫的溫度狀態的
「蒸發吸熱,液化放熱。」想必大家在中學時候肯定聽過類似的話,製冷壓縮機就是利用該原理來實現降溫的。
稍微理順一下答主的問題描述:經過壓縮機的加壓,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冷媒(冷凍油混著製冷劑)變成高溫高壓;通過冷凝器的散熱後,將內能轉移至空氣中(這就是冰箱壓縮機部位發熱的原因)。這個時候壓縮狀態的冷媒是處於高壓狀態,並且溫度會略高於室溫。接著冷媒會通過毛細管節流閥變成低壓低溫液體。通過膨脹閥後,冷媒中極易揮發的製冷劑會迅速揮發,過程中內能轉化為分子動能,冷媒的溫度會急速降低,其溫度可達-10℃甚至更低。低溫的冷媒進入冰箱蒸發器,在蒸發器中與冰箱內部進行換熱(這步才達到冰箱製冷的作用)。詳細信息如下圖所示。
細心的同學可能在玩的時候,會發現瓶蓋發射後瓶口會出現「白煙」。其實是水霧,由於瓶內壓縮空氣突然釋放,釋放過程中吸熱,導致瓶口的水蒸氣液化。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內能轉化為分子動能的小游戲,陽陽當年可沒少玩。
說道壓縮機製冷,陽陽想在這多一句嘴:1834年,第一台通過壓縮製冷的設備問世後,人們慢慢告別需要儲冰才能製冷的生活方式。但是冰箱、空調等壓縮設備不斷開發後,氟利昂等具有性質的易揮發鹵代烴作為性能優良的製冷劑接連問世。因當科技不知鹵代烴對環境的危害,濫用之後造成了現在的臭氧空洞、溫室效應等全球環境問題。
「科技改變生活!」不斷創新是我們科技人的追求,但是也需要告誡自己「改善生態環境,才有美好未來!」
4. 空調製冷劑從毛細管到蒸發器為什麼氣化啊
撇開管路系統的漏熱不談,製冷劑從毛細管出來之後基本會是低溫低壓液態,在蒸發器銅管里走的過程中不斷吸熱,會出現液態-氣液混合-氣態的轉變過程,也就是氣化過程,或者叫
蒸發過程
。
5. 空調製冷過程製冷劑的物態變化
空調器製冷時液態的製冷劑經毛細管進入熱交換器(室內機)汽化成氣體,吸熱;壓縮機將氣態的製冷劑壓入室外機的熱交換器,在冷凝器毛細管內液化放熱,將室內的熱搬到室外.
故答案為:液化;放;汽化;吸.
6. 製冷劑在冷凝器內變化的三個階段的詳解
2、製冷劑的變化
.製冷劑的壓縮:製冷劑經過壓縮機的壓縮,從初始溫度25度升高到排氣溫度80度左右,壓強從進氣管處的0.03MPa提高到排氣管處的1.2MPa此時製冷劑處於高溫、高壓的蒸汽狀態。b.製冷劑的冷凝:製冷劑經過壓縮之後便依次經過小冷凝器、防凝露管、大冷凝器進行冷凝,冷凝後製冷劑全部變為液體,溫度約50度,壓力有所降低但仍屬高壓
。c.毛細管的節流:經冷凝的製冷劑(高壓)經過乾燥過濾器進入毛細管。由於毛細管的孔徑很小,長度較長,液態製冷劑通過時受到較大的阻力而產生壓力降。這樣就控制了蒸發器內製冷劑的蒸發壓力,蒸發壓力越低,蒸發溫度越低,也就得到了對應的冷凍溫度。製冷劑流經毛細管由高溫高壓液體變為低溫低壓液體。
d.製冷劑的蒸發:由於蒸發器的總容積大,毛細管又
有節流作用,製冷劑在壓差的作用下進入蒸發器就
迅速膨脹蒸發,同時由液體變為氣態,並且會吸收
大量的熱量,達到製冷效果,且製冷劑由液體全部
變為氣體。
e.經過回氣管回到壓縮機(回氣管同時起到熱交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