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製冷設備 > 干機床電路需要什麼基礎

干機床電路需要什麼基礎

發布時間:2023-11-05 17:41:51

機械設計需要具備哪些基礎知識

基本知識:
機械制圖 數學 理論力學 材料力學 機械設計 機械原理 機械製造 電路回原理(雖然看起答來是電氣學的,但是機械的人一定要掌握電路) 彈性力學(主要有限元分析方面) 數值分析 TRIZ 機械工程式控制制 微機原理 (前面8個很重要)plc
關於軟體:
cad(solid edge/solidworks/) Ansys(有限元分析) Adams(模擬模擬) mastercam(機床模擬) UGNX abqus hepermesh(主要建模 網格) matlab(信號等分析) labvieW(信號處理)
總之機械設計必須掌握計算機輔助設計分析,計算機發展的太快,這方面牽涉的軟體太多了,所以建模、分析、模擬的必須得至少各熟練一個。

Ⅱ 數控機床基礎知識

數控機床基本概念

1.1.1 數控技術與數控

數控技術,簡稱數控(Numerical Control—NC),是利用數字化信息對機械運動及加工過程進行控制的一種方法。由於現代數控都採用了計算機進行控制,因此,也可以稱為計算機數控(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CNC)。

為了對機械運動及加工過程進行數字化信息控制,必須具備相應的硬體和軟體。用來實現數字化信息控制的硬體和軟體的整體成為數控系統(Numerical Control System),數控系統的核心是數控裝置(Numerical Controller)。

採用數控技術進行控制的機床,稱為數控機床(NC機床)。它是一種綜合應用了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精密測量技術和機床設計等先進技術的典型機電一體化產品,是現代製造技術的基礎。控制機床也是數控技術應用最早、最廣泛的領域,因此,數控機床的水平代表了當前數控技術的性能、水平和發展方向。

數控機床種類繁多,有鑽 銑 鏜床類、車削類、磨削類、電加工類、鍛壓類、激光加工類和其他特殊用途的專用數控機床等等,凡是採用了數控技術進行控制的機床統稱為NC機床。

帶有自動換刀裝置ATC(Automatic Tool Changer—ATC)的數控機床(帶有回轉刀架的數控車床除外)稱為加工中心(Machine Center—MC)。它通過刀具的自動交換,工件可以一次裝、夾完成多工序的加工,實現了工序集中和工藝的復合,從而縮短了輔助加工時間,提高了機床的效率;減少了工件安裝、定位次數,提高了加工精度。加工中心是目前數控機床中產量最大、應用最廣的數控機床。

在加工中心的基礎上,通過增加多工作台(托盤)自動交換裝置(Auto Pallet Changer—APC)以及其他相關裝置,組成的加工單元稱為柔性加工單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FMC)。FMC不僅是現了工序的集中和工藝的復合,而且通過工作台(托盤)的自動交換和較完善的自動監測、監控功能,可以進行一定時間的無人化加工,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設備的加工效率。FMC既是柔性製造系統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基礎,又可以作為獨立的自動化加工設備使用,因此其發展速度較快。

在FMC和加工中心的基礎上,通過增加物流系統、工業機器人以及相關設備,並由中央控制系統進行集中、統一控制和管理,這樣的製造系統稱為柔性製造系統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不僅可以進行長時間的無人化加工,而且可以實現多品種零件的全部加工和部件裝配,實現了車間製造過程的自動化,它是一種高度自動化的先進製造系統。

隨著科技發展,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多變的形勢,對現代製造業來說,不僅需要發展車間製造過程的自動化,而且要實現從市場預測、生產決策、產品設計、產品製造直到產品銷售的全面自動化。將這些要求綜合、構成的完整的生產製造系統,稱為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CIMS將一個更長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了有機的集成,實現了更高效益、更高柔性的智能化生產,是當今自動化製造技術發展的最高階段。在CIMS中,不僅是生產設備的集成,更主要的是以信息為特徵的技術集成和功能集成。計算機是集成的工具,計算機輔助的自動化單元技術是集成的基礎,信息和數據的交換及共享是集成的橋梁,最終形成的產品,可以看成是信息和數據的物質體現。

1.1.2 數控系統及其組成

數控系統的基本組成

數控系統是所有數控設備的核心。數控系統的主要控制對象是坐標軸的位移(包括移動速度、方向、位置等),其控制信息主要來源於數控加工或運動控製程序。因此,作為數控系統的最基本組成應包括:程序的輸入/輸出裝置、數控裝置、伺服驅動這三部分。

輸入/輸出裝置輸入/輸出裝置的作用是進行數控加工或運動控製程序、加工與控制數據、機床參數以及坐標軸位置、檢測開關的狀態等數據的輸入、輸出。鍵盤和顯示器是任何數控設備都必備的'最基本的輸入/輸出裝置。此外,根據數控系統的不同,還可以配光電閱讀機、磁帶機或軟盤驅動器等。作為外圍設備,計算機是目前常用的輸入/輸出裝置之一。

數控裝置數控裝置是數控系統的核心。它由輸入/輸出介面線路、控制器、運算器和存儲器等部分組成。數控裝置的作用是將輸入裝置輸入的數據,通過內部的邏輯電路或控制軟體進行編譯、運算和處理,並輸出各種信息和指令,以控制機床的各部分進行規定的動作。

在這些控制信息和指令中,最基本的是坐標軸的進給速度、進給方向和進給位移量指令。它經插補運算後生成,提供給伺服驅動,經驅動器放大,最終控制坐標軸的位移。它直接決定了刀具或坐標軸的移動軌跡。

此外,根據系統和設備的不同,如:在數控機床上,還可能有主軸的轉速、轉向和起、停指令;刀具的選擇和交換指令;冷卻、潤滑裝置的起、停指令;工件的松開、夾緊指令;工作台的分度等輔助指令。在數控系統中,它們是通過介面,以信號的形式提供給外部輔助控制裝置,由輔助控制裝置對以上信號進行必要的編譯和邏輯運算,放大後驅動相應的執行器件,帶動機床機械部件、液壓氣動等輔助裝置完成指令規定的動作。

伺服驅動伺服驅動通常由伺服放大器(亦稱驅動器、伺服單元)和執行機構等部分組成。在數控機床上,目前一般都採用交流伺服電動機作為執行機構;在先進的高速加工機床上,已經開始使用直線電動機。另外,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生產的數控機床上,也有採用直流伺服電動機;對於簡易數控機床,也有用作為執行器件。伺服放大器的形式決定於執行器件,它必須與驅動電動機配套使用。

以上是數控系統最基本的組成部分。隨著數控技術的發展和機床性能水平的提高,對系統的功能要求也日益增強,為了滿足不同機床的控制要求,保證數控系統的完整性和統一性,並方便用戶使用,常用較為先進的數控系統,一般都帶有內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作為機床的輔助控制裝置。此外,在金屬切削機床上,主軸驅動裝置也可以成為數控系統的一個部分;在閉環數控機床上,測量、檢測裝置也是數控系統必不可少的。對於先進的數控系統,有時甚至採用計算機作為系統的人機界面和數據的管理、輸入/輸出設備,從而使數控系統的功能更強、性能更完善。

總之,數控系統的組成決定於控制系統的性能和設備的具體控制要求,其配置和組成具有很大的區別,除加工程序的輸入/輸出裝置、數控裝置、伺服驅動這三個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外,還可能有更多的控制裝置。圖1-1的虛線框部分表示計算機數控系統。

NC、CNC、SV與PLC的概念

NC(CNC)、SV與PLC(PC、PMC)是數控設備中最為常用的英文縮寫,在實際使用中,在不同的場合具有不同的含義。

NC(CNC)NC與CNC分別是數控(Numerical Control)與計算機數控(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的常用英文縮寫。由於現代數控都採用了計算機控制,因此,可以認為NC和CNC的含義完全等同。在工程應用上,根據使用場合的不同,NC(CNC)通常有三種不同的含義:在廣義上代表一種控制技術——數控技術;在狹義上代表一種控制系統的實體——數控系統;此外,還可以代表一種具體的控制裝置——數控裝置。

SVSV是伺服驅動(Servo Drive,簡稱伺服)的常用英文縮寫。按日本JIS標准規定的術語,它是“以物體的位置、方向、狀態作為控制量,追蹤目標值的任意變化的控制機構”。簡言之,它是一種能夠自動跟隨目標位置等物理量的控制裝置。

在數控機床上,伺服驅動的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使坐標軸按照數控裝置給定的速度運行;二是使坐標軸按照數控裝置給定的位置定位。

伺服驅動的控制對象通常是機床坐標軸的位移和速度;執行機構是伺服或;對輸入指令信號進行控制和功率放大的部分常稱為伺服放大器(亦稱為驅動器、放大器、伺服單元等),它是伺服驅動的核心。

伺服驅動不僅可以和數控裝置配套使用,而且還可以單獨作為一個位置(速度)隨同系統使用,故也常稱為伺服系統。在早期的數控系統上,位置控制部分一般與CNC製成一體,伺服驅動只進行速度控制,因此,伺服驅動又常稱為速度控制單元。

PLCPC是可編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的英文縮寫。隨著個人計算機的日益普及,為了避免和個人計算機(亦稱PC)混淆,現在一般都將可編程序控制器稱為可編程序邏輯控制器(Programmalbe Logic Controller——PLC)或可編程序機床控制器(Programmable Machine Controller——PMC)。因此,在數控機床上,PC、PLC、PMC具有完全相同的含義。

PLC具有響應快、性能可靠、使用方便、編程和調試容易等特點,並可直接驅動部分機床電器,因此,被廣泛用來作為數控設備的輔助控制裝置。目前,大多數數控系統都帶有內部PLC,用於處理數控機床的輔助指令,從而大大簡化了機床的輔助控制裝置。此外,在很多場合,通過PLC的軸控制模塊、定位模塊等特殊功能模塊,還可以直接利用PLC,實現點位控制、直線控制以及簡單的輪廓控制,組成數控專用機床或數控生產線。

1.1.3 數控機床的組成與加工原理

數控機床的基本組成

數控機床是最典型的數控設備。為了了解數控機床的基本組成,首先需要分析數控機床加工零件的工作過程。在數控機床上,為了進行零件的加工,可以通過如下步驟進行:

據被加工零件的圖樣與工藝方案,用規定的代碼和程序格式,將刀具的移動軌跡、加工工藝過程、工藝參數、切削用量等編寫成數控系統能夠識別的指令形式,即編寫加工程序。

將所編寫的加工程序輸入數控裝置。

數控裝置對輸入的程序(代碼)進行解碼、運算處理,並向各坐標軸的伺服驅動裝置和輔助機能控制裝置發出相應的控制信號,以控制機床的各部件的運動。

在運動過程中,數控系統需要隨時檢測機床的坐標軸位置、行程開關的狀態等,並與程序的要求相比較,以決定下一步動作,直到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操作者可以隨時對機床的加工情況、工作狀態進行觀察、檢查,必要時還需要對機床動作和加工程序進行調整,以保證機床安全、可靠的運行。

由此可知,作為數控機床的基本組成,它應包括:輸入/輸出裝置、數控裝置、伺服驅動和反饋裝置、輔助控制裝置以及機床本體等部分(如圖1-1所示)。

圖1—1中的虛線框部分統稱為數控系統,實現對機床主機的加工控制。目前數控系統大部分採用計算機數控(即CNC),圖中的輸入/輸出裝置、數控裝置、伺服驅動和反饋裝置構成的機床數控系統,作用在上面已經敘述。下面再簡要介紹其他組成部分。

圖1—1數控機床的組成

測量反饋裝置它是閉環(半閉環)數控機床的檢測環節,其作用是通過現代化的測量元件:脈沖編碼器、旋轉變壓器、感應同步器、光柵、磁尺和激光測量儀等,將執行元件(如、刀架等)或工作台等的實際位移的速度和位移量檢測出來,反饋回伺服驅動裝置或數控裝置,並補償進給的速度或執行機構的運動誤差,以達到提高運動機構精度的目的。檢測裝置的安裝、檢測信號反饋的位置,決定於數控系統的結構形式,伺服內裝式脈沖編碼器、測速機以及直線光柵等都是較常用的檢測部件。

由於先進的伺服都採用了數字式伺服驅動技術(稱為數字伺服),伺服驅動和數控裝置間一般都採用匯流排進行連接;反饋信號在大多數場合都是與伺服驅動進行連接,並通過匯流排傳送到數控裝置。只有在少數場合或採用模擬量控制的伺服驅動(俗稱模擬伺服)時,反饋裝置才需要直接和數控裝置進行連接。

輔助控制機構、進給傳動機構它是介於數控裝置和機床機械、液壓部件之間的控制部件。其主要作用是接受數控裝置輸出的主軸轉速、轉向和啟停指令;刀具選擇交換;冷卻、潤滑裝置的啟停指令;工件和機床部件的松開、夾緊工作台轉位等輔助指令信號,以及機床上檢測開關的狀態等信號,經必要的編譯、邏輯判斷、功率放大後直接驅動相應的執行元件,帶動機床機械部件、液壓氣動等輔助裝置完成指令規定的動作。它通常由PLC和強電控制迴路構成,PLC在結構上可以與CNC一體化(內置式PLC),也可以相對獨立(外置式PLC)。

機床本體就是數控機床的機械結構件,也是由主傳動系統、進給傳動系統、床身、工作台以及輔助運動裝置、液壓氣動系統、潤滑系統、冷卻裝置、排屑、防護系統等部分組成。但為了滿足數控的要求,充分發揮機床性能,它在總體布局、外觀造型、傳動系統結構、刀具系統以及操作性能方面都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機床機械部件包括床身、箱體、立柱、導軌、工作台、主軸、進給機構、刀具交換機構等。

數控加工的原理

在傳統的金屬切削機床上,加工零件時需要操作者根據圖樣的要求,通過不斷改變刀具的運動軌跡和運動速度等參數,使刀具對工件進行切削加工,最終加工出合格零件。

數控機床的加工,其實質是應用了“微分”原理。其工作原理與過程可以簡述如下(圖1-2):

數控裝置根據加工程序要求的刀具軌跡,將軌跡按機床對應的坐標軸,以最小移動量(脈沖當量)進行微分(圖1-2中的△X、△Y),並計算出各坐標軸需要移動的脈沖數。

通數控裝置的“插補”軟 件或“插補”運算器,把要求的軌跡用以“最小移動單位”為單位的等效折線進行擬合,並找出最接近理論軌跡的擬合折線。

③數控裝置根據擬合折線的軌跡,給相應的坐標軸連續不斷地分配進給脈沖,並通過伺服驅動使機床坐標軸按分配的脈沖運動。圖1-2數控加工原理示意圖

由上可見:第一,只要數控機床的最小移動量(脈沖當量)足夠小,所用的擬合折線就可以等效代替理論曲線。第二,只要改變坐標軸的脈沖分配方式,即可以改變擬合折線的形狀,從而達到改變加工軌跡的目的。第三,只要改變分配脈沖的頻率,即可改變坐標軸(刀具)的運動速度。這樣就實現了數控機床控制刀具移動軌跡的根本目的。

以上根據給定的數學函數,在理想軌跡(輪廓)的已知點之間,通過數據點的密化,確定一些中間點的方法,稱為插補。能同時參與插補的坐標軸數,稱為聯動軸數。顯然,當數控機床的聯動軸數越多,機床加工輪廓的性能就越強。因此,聯動軸的數量是衡量數控機床性能的重要技術指標。

Ⅲ 學習數控機床維修需要哪些知識

機床構造,plc編程,電路知識,機械常識

Ⅳ 學會數控機床要具備哪些基本知識

學會數控機床要具備的基本知識:

1、數控基礎知識,編程代碼修改,工件坐標系,看加工圖紙等。

2、機床電氣知識,數控系統操作,機床電路安裝維修等。

3、機床運動原理,機床傳動部分工作原理、機床裝配知識。

4、基本的幾何知識(高中以上即可)和機械制圖基礎。

5、室內線路、架空線路和電纜線路的安裝敷設和使用維護,常用導線種類、選用與聯接方法。

6、交流非同步電動機類型、用途和運行控制、維護、安裝檢修。

7、常用變配電設備及控制低壓電器,變配電所安全運行操作。

(4)干機床電路需要什麼基礎擴展閱讀

隨著生產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對機械產品多樣化的要求日益強烈,產品更新越來越快,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的比重明顯增加,同時隨著汽車工業和輕工業消費品的高速增長,機械產品的結構日趨復雜,其精度日趨提高,性能不斷改善。

數控機床發展趨勢:

1、高精度化 普通級數控機床加工精度已由原來的±10μm,提高到±5μm和±2μm,精密級從±5μm提高到±1.5μm。

2、高速度化 提高主軸轉速是提高切削速度的最直接方法,現在主軸最高轉速可達50000r/min,進給運動快速移動速度達30-40m/min。

3、高柔性化 由單機化發展到單元柔性化和系統柔性化,相繼出現柔性製造單元(FMC),柔性製造系統(FMS),和介於二者之間的柔性製造線(FTL)。

4、高自動化 數控機床除自動編程,上下料、加工等自動化外,還在自動檢索、監控、診斷、自動對刀、自動傳輸的方面發展。

5、復合化 包含工序復合化,功能復合化,在一台數控設備上完成多工序切削加工(車、銑、鏜、鑽)

6、高可靠性 系統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由80年代10000h提高到現在的30000h,而整機的MTBF也從100~200h提高到500~800h。

7、在智能化 網路化方面也得到較大發展現已出現了通過網路功能進行的遠程診斷服務。

閱讀全文

與干機床電路需要什麼基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測疲勞儀器叫什麼 瀏覽:391
如何換淮海電動三輪車把儀表 瀏覽:636
工具箱中的按鈕用於創建控制項 瀏覽:874
柯迪亞克gt導航怎麼投射到儀表 瀏覽:956
暖通gp是什麼閥門 瀏覽:739
設計一套測定雷諾數的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瀏覽:538
eplan如何將導入的機械圖縮小 瀏覽:723
尼爾機械紀元好結局是什麼 瀏覽:610
閥門光不住水時怎麼辦 瀏覽:775
老遠景儀表盤多少錢 瀏覽:391
儀表盤大寫g是什麼意思 瀏覽:61
電動工具皮帶130J 瀏覽:944
自動加酸鹼裝置 瀏覽:752
天梭機械表上多少圈 瀏覽:453
威馳升級儀錶板得多少錢 瀏覽:428
注塑機機械手如何安裝調試 瀏覽:934
龍工廣州市重達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89
攻擊元素怎麼鑄造滿級 瀏覽:745
如何沒有設備錄音 瀏覽:476
機器人設計裝置 瀏覽:650